构建自己的模式和系统

<h3>构建自己的模式与系统</h3><h3>世界偏爱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人。</h3><h3>我们挥手告别了2019,不带走一片云彩,带走的是喜悦、悲伤、还是无奈?</h3><h3>带走的可能只是时间;</h3><h3>都说要与时间做朋友,那么,我们与时间成为朋友了吗?这个朋友又带给我们什么了呢?</h3><h3>或者,我们不应该要求时间这个朋友带给我们什么,而是要问:</h3><h3>我们给予时间这个朋友什么了呢?</h3><h3>无论怎样,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2020年;</h3><h3>|2.0时代</h3><h3>以前看到过类似工业4.0时代,信息2.0时代的说法,但是并没有什么感觉,但当真的进入2020后,突然意识到我们已经被动的进入了2.0时代;</h3><h3>参考ios13.3的说法,我们正式进入个人成长2.1时代,虽然大多数人是被动的由时间推着进入的;</h3><h3>而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他们说不定已经「自我升级」到了2.6甚者3.0了;</h3><h3>一些人与另一些人产生了「代差」;</h3><h3>无论是否意识到,我们都正被这个时代裹挟着、义无反顾的朝前走,尽管前途光明,但注定路途坎坷;</h3><h3>为了避免在时代洪流中被无情的抛弃,我们是时候构建自己的模式与系统了;</h3><h3>|模式与系统</h3><h3>所谓模式,最直观的思考就是我们的生活正在按什么样的「生存模式」在运行;</h3><h3>我们的现实正是头脑中的想法的实际映射;</h3><h3>你的生存模式是什么,系统又是什么?</h3><h3>能够清晰的向别人表达出来吗?</h3><h3>之前自己对「系统」这个词是非常好奇的,但是一直没有很清楚什么是系统,又什么是个人成长系统?我又如何搭建自己的系统?</h3><h3>现在也不是很清楚,但是这并不妨碍参考别人的系统加以对照;</h3><h3>|解构他人的「读书系统」</h3><h3>《好好学习》这本书,里面的很多观点让人大为惊叹,“原来还可以这样想”的感觉不时出现在读书的过程当中;</h3><h3>作者说他一年大约读150-200本书,这让我非常惊讶,几乎是2天一本的节奏啊,我自己感觉自己读书算是快的了,但也远远到不了这个速度;</h3><h3>随着对这本书的了解,我慢慢明白,作者是有自己的「读书系统」的,或者说他的读书系统是2.0版,而我的只是1.0版;</h3><h3>按照我的读书系统是理解不了他的系统的,除非我也将自己的系统升级;</h3><h3>系统说来神秘,其实主要的就是底层逻辑不一样,我试图总结他的这套读书系统:</h3><h3>1.基本逻辑:书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用」的;</h3><h3>记得之前看过一些学英语的资料,其中有一个说法就很类似:传统上我们都在说“学英语”,而且我们国人在学英语的路上花的时间可以以十年记;</h3><h3>按照「1万小时」定律的解释,理论上在学英语这件事上那些花费10年的人应该可以把英语用的很好了;</h3><h3>可实际上,即使到大学毕业,能够说得上学英语好的人也是非常少的;</h3><h3>所以,很多人就在反思「学英语」这件事,其中有一个观点就是:“学英语”本身可能就是一个误导的概念,「用英语」可能才是最有效的;</h3><h3>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确实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h3><h3>「学英语」与「用英语」这两种逻辑构成了了两种学习系统,自然学习的方式、方法也会大为不同,效果也会不同;</h3><h3>而且据我所知,现在很多英语的培训机构也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了;</h3><h3>现在看来,这种改变就是一种系统升级了;</h3><h3>2.基本方法:把书当成是「字典」;</h3><h3>我之前的读书观深受曾国藩的影响,他曾说:“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为外人,每日以十页为率”;</h3><h3>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我的目标是把书读完;</h3><h3>若没有读完就会带来一个很大的副作用:容易焦虑;</h3><h3>就在元旦之前的几天,看到自己在「微信读书」的书架中那些未读完的书籍,莫名的感到焦虑和自责:“为什么没有读完,这可都是一些我自己精挑细选出来的一些好书啊”;</h3><h3>这种感觉让自己产生“没有毅力”“又犯拖延”的自我评价,并且有一段时间都不想再去看这个书架了,因为那样会让自己产生挫败感;</h3><h3>若是按照这个“书是用来「用」”的逻辑,那么读书的方式可能就变成「带着问题」去读书,而且很可能“这个问题”会在多本书里都有所涉及;</h3><h3>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这些书里找出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读,从而形成对自己有用的思考;</h3><h3>若是这样,书真的就变成我们的工具和「字典」了;</h3><h3>以上也许就是不同系统的不同逻辑带来的不同方式和方法;</h3><h3>既然读书、学英语有不同的系统,那么作为个人成长的系统来说,必然也有相似的逻辑相通;</h3><h3>而且系统一旦搭建完成,它是可以随着我们的认知提升而自我迭代的,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这个变化的时代顺应潮流,直达理想的彼岸.</h3><h3>|三种收入模式</h3><h3>很早之前就接触过张辉提出的「三种收入」模式,虽然一直感觉模糊,但也一直在践行这一理念: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持续写作,坚持基金定投与期货投资;</h3><h3>自己最近听了张辉自己的语音分享和看了相关的书籍后愈发相信这一模式的可行性,目前收益不大的原因是自己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系统;</h3><h3>这个模式的基本思考是:我们在可见的未来,只单靠一份收入是无法满足体面的现代生活和退休生活的;</h3><h3>我们收入单一,但是支出项却是无限的;</h3><h3>而且单靠工作收入一项是无法让我们变的富有,无论目前的工资多高;</h3><h3>这中间他借鉴了《穷爸爸富爸爸》《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穷查理宝典》等很多书籍的智慧;</h3><h3>这三种收入模式是:</h3><h3>1.工作收入</h3><h3>2.兴趣爱好的收入</h3><h3>3.投资收入</h3><h3>在这个模式之下,每一种收入方式都有自己的系统并且这个系统可以自我升级;</h3><h3>他的「投资系统」已经为他带来了相当丰厚的收益,自己印象当中他的茅台和苹果公司的股票是一直持有的,而且期间有加仓的动作;</h3><h3>他的「写作系统」也已经为他在知识星球带来了至少6000的粉丝了;</h3><h3>他的具体系统是什么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思考的逻辑与认识;</h3><h3>慢慢的建立属于自己的人生系统;</h3><h3>路漫漫其修远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