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嫩江之水源自巍巍兴安,告别了湍急与奔腾,留下一份淡泊与宁静,在这里放慢了脚步,滋养着北纬47度这片沃土与生灵。这就是我的家乡,黑龙江省嫩江流域。<br></h3><h3> 来到嫩江畔的乡村,我们偶尔还可以见到一种由泥土墙和草木盖顶的独特房屋,那就是东北人传统的古老民居,没有一砖一石,一钉一铁的大草房。</h3><h3> 早在新石器时代,北方古人类就依据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建造了多种半地穴式原始房居,地上部分用树枝架起,用矛草覆盖做屋顶,矛草和树木帮助人们不断繁衍生息,遮风避雪抵抗北方的严寒。几百年前达翰尔族的祖先契丹人抗击外来侵略,勤劳耕作放牧建造自己的家园在这里定居下来,他们利用北方自然赏赐土木草,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草伐屋,泥坯房,干打垒,干插墙等建筑。但不论怎样变化,屋顶还是盖满了厚厚的矛草或芦苇,所以草房就成了独具特征的北方民居。达斡尔族也随历史变迁,从迁移征战的简陋帐篷搬进了自己独特的大草房。</h3><h3> 如今政府出资制订了泥草房改造政策,帮助农民盖新房富农脱贫, 无论是山区村落 还是乡镇村屯,历经风雨的大草房渐渐地离开了人们的视线,它承载着许许多多沧桑而美丽的故事,淡淡消失在历史的苍茫记忆之中。受地方经济的影响,近些年,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使乡村常住人口大为减少,当我再来到这里,见到的多半是为数不多的留守儿童和老人,或因病残而无力劳作者。空旷的村落,百年沧桑的草房,一草一木都在对人们诉说着。这些留守人们守望的不仅是家的眷恋,生活的无奈;还有的是内心那一份曾经的信念,这份信念就像那野岭上的杜鹃,灶膛里的炉火,地下汲取的甘泉,还有那晃动了几代人的摇篮......。</h3><h3> 拍摄者: 石峻岩 </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