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中国年

水清云淡

【影像探索|金奖台】我的摄影故事(第十二集)<br>日 期: 2020年1月12日(周日)<br>时 间: 21:00 – 22:00<div><br>主讲嘉宾:任国强<div>影像探索(中国)特邀嘉宾;中国晚报摄影学会上海分会副秘书长<div><br><h3><b>开讲主题:镜头下的中国年</b></h3></div></div></div> 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div><br>我从事新闻和纪实摄影将近有30年,几乎都是拍摄街头,所以特别喜欢拍摄民俗的春节风俗摄影。因为我普通话不是最好,要请大家包涵一下,我会用语音和文字间隔的发。</div><div><br>今天的主题是镜头下的中国年,其实,中国年,这个题材非常非常大,可以说是包罗很多我们民俗的题材,要是全部都拍好,其实是很难,也很不方便。<br></div> 我们其实只从一个点介入,而且是个人比较方便的题材和容易拍摄的题材去录制。 中国年---过年,其实就是春节,春节从农历的腊八节开始,就开始传统上的中国年。<div><br>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到,家家户户都会腌鸡腌鸭,还有我们上海人那种,做鳗鲞<br></div> 那腊八晒的鱼鸭,其实我们现在在那个菜市场都可以很方便地拍摄到,大家可以留心一下。 讲到鳗鲞,它可是地道的宁波下饭菜,是由宁波人带到上海。这一组做鳗鲞的是我去年为了报道,在菜市场拍摄的。通过制作鳗鲞的过程,体现了春节的宁静。 绍兴的安昌古镇最能够体现腊八的情节。<div><br>其实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就看你去怎么样的表达。<br></div> 中国的春节其实是在春运开始起,完全能够体现出我们春节的气氛。<div><br>每年春运都是游子迫切回乡的时刻。</div><div><br>春运也是我们完全可以很方便拍摄的题材。你只要花半天的时间在火车站就可以拍出不错的题材。</div><div><br>你可以拍形形色色的人,带着不同的行李和回家的礼品。<br></div> 无论你做坐高铁、卧铺还是绿皮车,都可以拿起相机,拍摄许多动人的瞬间,匆匆的过客,车厢里的每一个的笑容,或者沿途的风景。<div><br>满载人群车内的故事,都很值得我们去记录。</div><div><br>候车厅里无数个面孔,有无数种人生。它们拼凑在一起,有心酸、有喜悦、有关怀,也有爱情。我们可以淋漓至尽去表达。</div><div><br></div><div>每一座车站都有个故事。<br></div><div><br></div> 这一组图片是我去河南宝丰拍摄马街书会的火车上拍摄的。<div><br>香肠、泡面、矿泉水可以说是春运期间铁路出现的吉祥三宝。<br></div> 我们可以发掘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不同的角度去体现这个春运。 下面一组作品是各色的旅行箱与主人。<div><br>现在许多回乡的游子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带着蛇皮袋一类的,完全是人手一个旅行箱。<br></div> 拍摄春运切入点越小,越容易拍摄。<div><br>每次去拍摄时,可以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或者订一个拍摄范围,你只要朝这个范围拍摄。就可以得到不错的作品。</div><div><br>居住在城市的人都感觉:我们的身边的春节,年味不足。<br></div> <br>其实完全可以走一走,一些老的城区或者一些社区的类似庙会的活动,这些我们身边的春节气氛也是我们拍摄的内容。像北京的地坛庙会,南京夫子庙的灯会,上海豫园灯会,它的年味还是很足的。<div><br><div>从题材上来说,庙会的主要内容就是庙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从摄影技术角度讲。要想在拥挤的庙会中抓住特色人物,就需要我们具有敏锐的洞察力。</div><div><br>拍摄庙会都是叫抓拍。我们要稳、准、快,一般相机要设置在高速的快门,避免抖动。长焦是拍摄庙会人物的必选镜头。会上人群密集,环境杂乱,70-200的长焦镜头是主要的利器,它可以使主体从人群中分离出来。<br></div><div><br></div><div>一般拍摄庙会只带两个镜头,一个24-70和70-200。</div><div><br>实际上,庙会的拍摄范围很大,有很多东西可以拍,小吃、娱乐节目、民俗表演、各种人物等等。如果每一样都拍,覆盖面太广,不一定好,不一定容易拍摄。</div><div><br>给自己定一个摄影题材,针对性强一些,把一个题材拍好,拍出深度。<br><br>如拍摄庙会上的孩子,演出中的节目,或者,一个表演的形式,有一条主线,这样,我们就可以容易拍出。</div><div><br>庙会摄影,重在及时。所以,我们要抓住情绪和瞬间的。大多数人拍摄庙会可能没有详细的主题,纯粹是去凑个热闹。其实,我们不管是拍地坛庙会,还是上海的城隍庙的豫园灯会,一定要注意交代现场环境。让人知道,你这次拍摄的什么地方?什么庙会?<br></div><div><br></div><div>建筑和周围的环境来交代庙会的地点。另外,还可以利用当地的特色服饰、民俗特点,生活习惯来反映地域特色。可以说,照片将当地特色反应的越鲜明,说明照片拍的就越好,也应了那句话,越有民族性的事物就越有世界性。<br></div></div> 这一组是上海豫园灯会的<div><br>我比较喜欢拍摄孩子的活动。这样才能反映人与人的这种亲情的关系。</div><div><br>逛庙会一定要携带牢固的摄影包,其实卡片机也应该带上一个扎实的腰包。不拍摄的时候要将相机放进包里,谨防丢失。</div><div><br>从春节到正月十五,许多影友会赴全国各地去拍摄各地的春节。而往往是一窝蜂的赶去,却不一定能够拍摄到非常理想的题材。现在有不少摄影旅行团会在春节期间组织拍摄春节项目,但是几乎是蜻蜓点水而不能够完全深入的拍摄。最好是三、五好友相约,前往拍摄那是最理想的,可避免赶时间,而拍摄不到好的作品。<br></div> 下面我说一说,我连续三年去拍摄河南宝丰马街书会的情景:<div><br>马街书会,俗谓马街13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在河南省宝丰县城南五公里处的马街村举行。上千名艺人自发汇聚于此说书亮艺。书会曲种丰富,规模壮观。</div><div><br>我第一年去的时候正遇上刮大风,整个书场内,灰天盖地。然而,这正是拍摄特殊场景的最好时刻。<br></div> 这是2016年去的时候,相机上全是灰尘。 正月13的马街书会,为什么经久不衰?<div><br>每年一过春节,马街及周围村落老百姓便准备住处,打扫院落,欢天喜地的迎接各方艺人。马街的老百姓都这样说,春节过不好事小,书会必须得有排场。</div><div><br>书会的会场一般是在农田里,各方艺人汇聚到此。</div><div><br>在地里,插根竹竿挑起大喇叭,两把椅子侧边放,一个小舞台就搭好了。他们,一二结伴或者三五为主,扎起摊子、打起竹板、拉起琴弦、麦田为台,南腔北调说古论今。</div><div><br>在马街拍摄,也是拍摄人物题材的,或者人物肖象的最佳的地方。<br></div> 我去了三年,完全不同的天气。2016年是刮风、灰尘。第二年,是大雪,第三年完全是个晴天。<div><br>托不同的天气,它出来的作品也完全不同。<div><br>在马街拍摄,换镜头是不可能的。我一般性是一个镜头动到底。这三次我都是用的定焦镜头。拍摄马街这一类题材,我不大喜欢用超广镜头。我用的最广的是24。两台相机,一般性我是装的一台是35毫米镜头和一只50毫米镜头。</div><div><br>马街,完全值得摄影人去拍摄去挖掘。</div><div><br>交通:火车在平顶山西站下车,再坐出租车或公交就可到达,宝丰县有各档宾馆,也可住在马街村农家。</div><div><br>在宝丰,除了说书,还可以拍摄唱大戏。唱大戏也是春节民俗题材的一个重要的范畴。<br></div></div> <div><br></div> 这些戏台可以说都是些草台班子。他们的后台都很简陋,演员都很辛苦。我们一般在后台拍摄,拍摄时一定要尊重演员,征得同意,而且在不影响他们化妆的情况下上台拍摄。但是千万不要跑到舞台前面拍摄,曾经有许多影友站在舞台的背景前拍摄。这样人家下面的观众是看演员表演还是看我们的拍摄。<div><br>这组后台的照片,是用富士中画幅拍摄的。</div><div><br>后台相对较暗,是考验相机的高感的时候。</div><div><br>因为后台比较拥挤,而且都是铺在木板上的,架三脚架不一定很稳。</div><div><br>乡村大戏大家都很喜欢,所以,我拍摄时,不光是舞台上的表演,台下的观众也是很好选择的题材。<br></div> <b>说完宝丰书会,我们再说一说陕西的社火:</b> 社火是陕西地区的一项传统的活动,是非常有特色的,有乡土气息浓厚的活动。<div><br>现在在西安每年的一些社火表演,流于形式,少了一些乡土味道。</div><div><br>我比较喜欢的是陕西宝鸡的陇县社火。它还保持着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div><div><br>现一般是在正月初五初六开始耍社火。</div><div><br>现在社火很重视脸谱,这是祖先留下来的技艺不亚于唱戏的。</div><div><br>现社火形式多样,有重现古战场的马社火,粗犷剽悍的背社火,血腥恐怖的“血社火”。<br></div> 这是马社火 这是背社火<div><br>一般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在陇县县城集中扮演,装扮团队多达200余个游演者达四五千之多。数万群众到县城观看,大街小巷人山人海,锣鼓喧天。</div><div><br>我们在拍社火时,就是往往就是记录的热闹场面,没有统一的主题,没有借势传统民俗的内涵。有时是自始画面千篇一律,浮于表面。所以拍摄民俗,尤其是年俗时,一定要挖掘其内涵,文化价值和审美观,从主题入手,方能游刃有余,拍摄出有思想的。<br></div><div><br></div><div>拍摄社火,一般建议带两台相机。一只广角变焦,和一只中长变焦就可以了。</div><div><br>社火演员在化妆时一般是都非常早。所以说,闪光灯补光是必备的。</div><div><br>社火,它是讲的一个个故事,所以我们拍摄的时候要把其故事的元素交代清楚,让它有一个完整的表现的手法,可根据拍摄的内容和意图而来决定。<br></div> 社火保留着古朴的风格,所以说我们拍摄的时候,就不需要太花俏的手法表现。<div><br>说了西北的社火,我们再看看我们南方,有什么样的春节活动呢?</div><div><br><b>福建长汀的闹春田是许多影友喜欢去的地方</b>。</div><div><br>每年的正月14,长汀县童坊村都要举行有趣的闹春田,当地人又称甩泥巴。人们将庙里的关帝爷请出来,结实地绑在轿子上,由四五个壮年人抬着。沿村每家每户走一趟,接受村民的祭拜。然后再到水田里进行盛大的闹春田活动。在灌满水的春田里,有四人抬的轿子不停地轮番打转,相互追逐,溅起泥浆四溢。旁边的众后生会在四个人精疲力尽时接替轮番上阵,热闹时众人一起上,抬着神轿,在水田里奔跑。这项活动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br></div> 除了闹春田,在福建连城附近的罗坊镇,还有泽古市也是影友乐意前往的。<div><br>闹春田泽古市,打蛇打石佛,游大龙,是福建龙岩享有的中国客家的狂欢节,也是摄影人在春节期间的狂欢节。<br></div> 这是连城罗坊走古事<div><br>春节当中有许多这些类似的民俗活动,就看我们大家怎么选择,或者你喜欢哪一类的摄影,并非从任何角度,任何瞬间拍摄都能表达出它固有的本质意义。</div><div><br>拍摄这类题材要注意观察,选择那些能说明事物本质的画面拍摄,要有特点的角度切入。或者,独特的表达,对熟悉的事物有新鲜感,才能拍出独特的民俗、或者村俗作品。</div><div><br>良好的构图是一幅年俗作品所必备的。既能突出主题,也可以增加照片的--可读性,让人更容易理解照片的内容。</div><div><br>拍摄时一般要问一下自己几个问题,你想要展示什么?照片里的人或者事,给你怎么样感觉?你想突出什么部份?有没有更好的角度去表现?以春节活动拍摄为例,人群总是很杂乱无章,这时我们就应该遵循一些原则,比如,群像之中有对比,群体之中找中心。</div><div><br>一方面,应该体现群体内的人物规律性。如服饰的规律性,行为的规律性,情节的规律性,相互之间的呼应。但更重要的是要表现群体中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立性,尽量使每个人物活灵活现。</div><div><br>春节的摄影其实是个表现感情、倾注感情的过程。照片的情绪应该能触动人心。</div><div><br>下图包含感情感的民俗摄影作品,更有助于主题的扩展与表达。<br></div> 这一组是在春节期间浙江淳安村民女儿出嫁的场景 这是上海弄堂里的年三十<div><br>我的作品大多是以纪实为主。很少用花俏的镜头语言去表达。<br>由于时间原因,还有许多拍摄的地方,没能够跟大家说,看有机会再跟大家一起交流。</div><div><br>各位看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和交流下。<br><br>丰顺埔寨火龙是广东梅州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至今有300年历史。“火龙”由铁丝、竹料、纸等扎成,绘上鳞、角、爪,龙首至龙尾长达数十米。在龙身上安装烟花、炮竹、火箭多达数千枚,龙头、龙尾装的火药更数不胜数。<br><br>安塞腰鼓是陕西传统的民俗舞蹈。它以独特风格、豪迈粗犷、刚劲奔放、气势磅礴而闻名,被称为“天下第一鼓”。<br></div> 浙江淳安每年正月初三到初六朱家村赛猪头 不过上海的弄堂虽然越来越少,但还有保留的在上海的可约好一起去拍春节的弄堂。<div><br>谢谢各位了,从事新闻久了拍摄时会注重拍摄内容。<br><br>我不大喜欢跟随摄影团拍摄所谓的民俗,那些黄河边的陕西老农,撒网的渔翁都是伪民俗。</div><div><br>前几年春节我一般是一个人出行,来去都方便,想呆几天就几天。</div><div><br>摄影界的伪民俗和“情景再现”摆拍,如果从人文纪实摄影的角度来讲,没有多大社会价值。</div><div><br>人文纪实是对客观事实进行记录,讲求客观性。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他们有着不同的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域性。</div><div><br>要真正表现出有价值的民俗文化作品,还是不要摆拍,一定深入民间,去捕捉真正的民俗文化。<br></div> <div><br></div><div>此美篇根据【影像探索金奖台】我的摄影故事2020.01.12主讲导师任国强在微信群内的讲课音频资料整理而成。主要是我本人想把任老师精彩的讲课资料、生动的摄影作品以文字、影像留存下来,便于时常拜阅、学习、借鉴。也乐于与大家分享,如有错误及不妥之处敬请斧正!</div><div><br></div><div><br></div> 感谢任老师!<div><br></div><div>感谢【影像探索金奖台】!</div><div><br></div><div>谢谢观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