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沂蒙山,素有“十里不同俗,隔河改风俗”之说。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沂蒙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民间文化,其古朴的民风民俗,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及民间特性,被广为流传。有时尽管会因人因地因时而异,但其仪式和程序却大都相似,说起来都有讲究、有章法,也有故事。</h3> <h3> 独轮车又名胶车子,是沂蒙山广泛使用的农用工具,它轻巧,方便,用坚硬的洋槐木作为木料,又耐磨,耐用!因而在农民朋友手里是最可爱的农用工具了!</h3> <h3>喜上眉梢,新娘一路笑开颜!</h3> <h3>架媳妇,沂蒙山区架媳妇可不是随便谁想去就能去的。一般得是本家大大娘或大老爷家的大大娘去;如果本家是老大,则二老爷家的大大娘去;大大娘的大儿媳妇和大老爷家大大娘的大儿媳妇也可以。架媳妇这活都是以血缘亲疏和关系远近论,不是有头有脸的人儿,人家是不请的。</h3> <h3>豪华的伴娘车队!</h3> <h3>沂蒙山婚嫁风俗依然浓厚。结婚前,先要定亲。男方把女方及其家人邀请到男方家,男方家提前准备好彩礼:两身衣服、两双袜子、两双鞋、两块毛巾、两条丝巾、一把干艾秧(谐音“爱”,寓意爱情、恩爱)、两个蒸饼、10个或20个鸡蛋(寓意圆满)、4盒或1条香烟、一些糖块(寓意甜蜜),还有定亲的彩礼钱和改口费。改口费200元至1000元不等。定亲前,女方叫男方母亲婶子、大娘或阿姨,定亲之后,女方再见男方父母时,就得正儿八经改口叫爸妈了。</h3> <h3>第一次座这种车,还有些害怕!</h3> <h3>有看上的吗?带走</h3> <h3>结婚那天,女方送亲和男方迎亲的队伍里,所忌之人需戴青龙帖。村里的石碾、石磨也都得盖上大红纸,压上青龙帖。新郎早晨随车到新娘家,把新娘接到男方家。婚车去男方家的路上,每遇过桥和村口,都要放鞭炮。</h3> <h3>俺娘来,新娘子有点沉,累出汗来!</h3> <h3>所谓“敬轿”,其实就是在轿车前撒一点糖茶。把新娘架回家,拜堂前先由架媳妇的人用红线在新娘脸上比划几下“开脸”。</h3> <h3>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后,新娘新郎就要在大家的阻拦嬉闹下入洞房了。这时,不敬上几包香烟,想把新娘顺顺溜溜抱进洞房是不可能的。</h3> <h3>摄影图文:张子铭</h3><h3>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h3> <h3>感谢大家的观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