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孔子大历史》记

泾渭分明

<h1>&nbsp; &nbsp; &nbsp; 怀着对中华文化的学习憧憬,想看看圣人是怎么造就的,恰逢2019传记推荐了李硕的《孔子大历史》。<br></h1><h1>&nbsp; &nbsp; &nbsp; 父母“野合”的“私生子”孔丘。从这两个词就让人和圣人难以结合,实际作者也是经过大量考证得出的结论。也许是时代造就的结果,很久以来关于孔子的生平出身均存在多个版本,想必是后人们不想将圣人和这些词语放在一起而进行的文学的美化。从当时孔子生在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期,此时所谓的“野合”“私生子”也属于正常(作者也列举了卫青、霍去病也有类似出身)。出身不代表着全部,孔子自幼丧父,母亲未婚已孕在外公穷困底层颜家成长。15岁母亲去世“停尸”认父家进入小贵族阶层,也是孔子后续学习的开始。圣人的成功告诉我们:英雄不论出处、出身不代表全部;人的出身是父母的选择、人的归宿是自己的努力。<br></h1><h1>&nbsp; &nbsp; &nbsp; 进入士阶级后有了学习及接触贵族的机会,虚心好学的孔丘从记账员做起,办学当老师,晓通历史、研究礼乐,不断升华自己,最终一步步做到鲁国最大的官“大司寇行摄相事”(仅拿工资未封爵),同时也呈现出春秋末期各国内政外交的风云变幻与奇闻轶事。<br></h1><h1>&nbsp; &nbsp; &nbsp; 孔子遭遇政治失意后周游列国,终究未能实现自己的从政抱负。孔子虽然“述而不著”但他的学说经弟子及后人的记载、传承与解读形成当今的国学经典《论语》、《春秋》(《春秋》实为官方档案,孔子老年后在鲁国接触到,同时进行了整理,从书中分析看左丘明在孔子之前管理编写《春秋》,也有自己的解释本《左氏春秋》)流传后世;他也被弟子子贡等人“制造”成了至圣先师。本书考证了大众心目中“圣人”的一生,看完本书也觉得和普通人没什么差别,孔子也有自己的平凡出身、喜怒哀乐、官场追求、治国梦想。想要学习孔子的文化经典这里毕竟不是其思想文化的荟萃处,也能看到一个普通人的平凡一生。圣人来自其弟子们记录下其言行精华的文字造就。<br>&nbsp; &nbsp; &nbsp; 同时本书以孔子的一生及前后的延续,全面展现出了春秋时期贵族社会的风貌。包括贵族的等级体系、礼仪习俗、上层规则,各诸侯国的政治状况与权力角逐、结姻联盟、矛盾冲突,包含了各国国君和贵族之间的奇闻轶事。也让我们看到,国君贵族体系必然瓦解没落的历史宿命。</h1><h1>&nbsp; &nbsp; &nbsp; 外篇一写了周灭商唤起了我读封神演义的些许回忆,商纣王的残暴不仁、荒淫无度、杀人祭神、内部腐败必定走向没落。不得不提的一个传承《周易》,文王周昌老年后沉迷于《周易》部分内容属于文王所著,虽文王没有推翻纣商的大志,但其在《周易》方面的贡献也是让后人敬佩。武王能联合诸游牧民族,以强大的决心,虽处在以卵击石的势位。但其在姜太公及三弟周公的辅助下推翻了残暴的纣商,开创了史上以少胜多的先例,也是被压迫后反击的力量民心所向的结果。周武王三弟周公推动人类走向文明的转折,其个人修为堪比文武王。武王死后留位给三弟周公但周公没有贪位,让年仅10岁的太子即位自己辅政;周灭商但没有灭掉杀戮祭神的恶贯,只是将残杀周人改为商人。周公辅政后禁止杀人祭奠;宰杀牲畜的数量大幅降低最高规格只能杀12头牛。可见周公在人类进步的历史长河中的价值不仅仅在解梦,亦是众生的福报。这里也明白了周王朝一直被人们称颂的原因所在。</h1> <h1></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于莞城<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2020-1-12</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