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牢记屈辱的历史,铭记民族的英雄</b><div>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div><div>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节选<b><br></b></div> <b> 林则徐与虎门销烟</b><br>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由于中国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在中英正当贸易中,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原材料,向中国偷运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群众强烈要求禁烟。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禁烟运动,大大减少了英国的利益,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1839年6月,清朝道光皇帝委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这次历史事件史称虎门销烟。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 经过这次事件,禁烟英雄林则徐被国人尊为民族英雄。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1838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入广州查处禁烟。林则徐派人明察暗访,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1839年3月抵达广州。 3月19日,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绝交出,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没收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b> 屈辱的中英《南京条约》</b><br> 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成为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1842年8月29日,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后,清廷代表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英国代表璞鼎查在英军旗舰“皋华丽号”正式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英国强占香港岛,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五口通商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关天培与第一次鸦片战争</b><br> 关天培(1781年1月8日-1841年2月26日),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人,清朝著名爱国名将,民族英雄。关天培历任把总、千总、守备、参将、副将、提督等要职。在任广东大清水师提督其间,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br> 1840年9月,林则徐被撤职查办。广东地方官吏大多改持与侵华英军和谈的态度,而关天培却不为所动,仍然坚决主战。是年十二月初十,虎门要塞的沙角、大角炮台均被英军攻陷,守将陈连升等战死。关天培坐镇虎门,仅剩数百名将士随其坚守要塞。他多次向两广总督请援,时任两广总督琦善仅遣兵二百进行敷衍。因无法取得有力的援助,关天培知道难以挽回战局,决心以死战报国。<br> 1841年二月初六,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以战舰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关天培所在的靖远炮台。关天培亲自指挥,尽管守军人数低于对方数倍,面对英军猛攻,仍死守阵地,顽强抵抗。战斗从中午到深夜,进行得异常激烈。年逾六旬的关天培,负伤十余处尚亲自开炮还击敌军。英国司令向关天培发出最后通牒,令其放弃虎门各炮台,关天培不予理睬。至傍晚时英军攻入炮台,关天培持刀奋战被砍伤左臂,受伤10多处,但他仍屹立阵前,亲手燃炮射击。后被枪弹击中,致创痕遍体,口中仍然大呼杀敌。<br> 为了不使提督大印落入敌手,关天培急令随从将大印带走,随从哭着拽住他的衣襟,请求一同撤走。关天培厉声拒绝,坚持指挥,激励士兵奋力苦战。忽然,敌人又一发炮弹袭来,这位年逾六旬的老将不幸中弹牺牲。关天培以身殉职时,双目紧闭,挺立不倒。英军见关天培挺立如生,个个吓得目瞪口呆。最后,守卫炮台的400多名将士,全部壮烈殉国。关天培壮烈殉国后,朝廷追谥为忠节,加封振威将军。 <b>冯子材与中法镇南关之战</b><br> 冯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生于广东钦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将,民族英雄。冯子材历任广西、贵州提督。中法战争时,已年近70,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取得了镇南关之战胜利,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br> 在中法镇南关之战,面对拖着大炮,气势汹汹而来的法军,冯子材身着短衣,脚穿草鞋,持矛冲出,扑向法军,身后紧跟着他的两个儿子,也仗矛冲锋。在冯子材的感召下,诸军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奋,殊死斗。关外游勇客民亦助战,斩法将数十人,追至关外二十里而还。最终镇南关之战取得胜利,取得了名震中外的镇南关大捷。法军仓皇逃走。冯子材乘胜追击,法军占领的谅山等地被陆续夺回,入侵国境的法军主力被歼灭千余人。法国内阁总理茹费里因此倒台。 <br> 镇南关大捷是落后的封建王朝,以落后的枪炮装备打赢了先进西方的一场战争,是中国人在近代第一次战胜西方列强。如果没有冯子材率军在极其困难的 条件下打败对手,两广地区就可能成为法国的殖民地。 <b> 刘永福与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b><br> 刘永福(1837-1917),汉族客家人,广东钦州人,清末民初军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军将领,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军。甲午战争期间,奉命赴台抗日,但最终失败。<br>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8月,清政府正式对法宣战以后,收编了黑旗军,授予刘永福记名提督。1883年,法国总司令李威利率领法军2000人,先后攻占河内和南定。接着又分兵进犯越南国都顺化及北宁、山西。刘永福满怀为越南平寇,为祖国屏边的宏愿,于5月6日率领黑旗军3000人挺进河内,发挥近战、夜战的优势,诱敌深入,使法兵腹背受敌,陷入重围。这一仗打死李威利及以下军官30多名,打死法兵200多名,夺得军械弹药无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纸桥之役。。<br>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命刘永福赴台帮巡抚邵友濂办理防务。8月,刘永福率黑旗军赴台北,后又奉命驻守台南,并先后在潮汕、台湾等地招募新兵,将黑旗军扩充至八营,决心为保卫台湾血战到底。<br> 1895年4月,清政府战败求和,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割让日本。为了迫使台湾人民投降,日本派北白川能久亲王率领日军主力近卫师团,于5月27日在琉球群岛的中城湾海域集结,分兵两路进攻台湾。其中一路日军从貂角强行登陆,攻占基隆。接着,又进犯台北。巡抚唐景崧逃回大陆,6月7日台北被日军攻陷。<br> 刘永福在台南发出联合抗日的号召,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仓促,不命倭得。6月28日,台南地方绅民推举刘永福为台湾民主国总统,领导抗日斗争。刘永福坚持不受,仍以帮办之职,统率防军与台湾义军抗敌保台,以抗日盟主的身份继续领导台湾民众抗日,最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刘永福于1917年1月病卒于钦州。 <b> 邓世昌与中日甲午大海战</b><br>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广东广府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br> 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为解救我方旗舰,吸引日舰火力,遭日舰围攻,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自己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