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 蘅</h3><h3>图 网络</h3> <h3> 《追风筝的人》是我本年度读过的最优秀的小说了。当看到故事结尾阿米尔对索拉博脱口而出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瞬间泪目……这句童年的哈桑对他说过的话,二十年后,他说给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似乎是释放了他这二十多年来一直折磨啃噬着他的愧疚悔恨,是一种赎罪和自我救赎,为了自我救赎,也为了哈桑曾给与他的最忠诚的友情,向来懦弱的阿米尔二十年后重返阿富汗,为拯救索拉博差点被阿塞夫折磨殴打致死……其实这段本来美好温暖的亲情友情的故事之所以后来演变为痛苦悲惨,不是阿米尔的错,他当年也只是个孩子,有恐惧,有私心,不是每个人都有哈桑那般纯洁勇敢忠诚高尚的灵魂,就如拉辛汗对阿米尔说的:“你做错了,但别忘记,事情发生时,你还只是个孩子,一个骚动不安的小男孩,当时你对自己太苛刻,现在你依然如此……希望你会意识到:没有良心,没有美德的人不会痛苦……”</h3><h3><br></h3> <h3> 毁掉所有美好的根源,都源自于战争。战争毁掉了人们原本宁静祥和的生活,作者反复描写战争之前他在喀布尔的童年生活,处处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对比之下,更让人感觉战后的喀布尔成了人间地狱。战争让某些坏人变得更坏,变成了野兽和魔鬼,比如阿塞夫!战争让一些无辜的人深受创痛,尤其是对孩子的伤害,也许终生无法治愈。战火下的儿童,没有童年……这是一部集亲情友情信仰大爱以及人道主义于一体的优秀小说,所以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好评和推崇,好的文学作品,不分国界和人种,因为人类最终追求的是与低等动物有本质区别的东西,是人性与兽性该有的区别与升华,是对生命的敬畏和爱,对和平的向往,对弱者的悲悯与扶助,对信仰的坚定!这部书,做到了文学作品应有的对世界,对人类的贡献!文字朴实无华,没有任何高大上的华丽与虚夸,却深深扣动着每位读者的心。</h3><h3><br></h3> <h3> 读完这本书,我就决定不再看莫言和贾平凹的文章了,当然不是说这两个文学大家的作品不好,只是觉得他们这类风格的文章看个一两篇就好,留点好感就行,读多了,就会像肥肉吃多了会腻人一样。而人到中年以后,容易步入油腻,适当需要一些清新有氧的东西,来化解一部分油腻。文学应该是社会精神的引领,不同成长环境的写作者,精神起点也会有所差别,写文章的关注点和起点就会有差异,文章也就有了视觉和味觉的不同,相比之下,我还是比较喜欢有些高度和信仰的文章,来弥补我自身的肤浅与土气。因为我们大部分人本身就生活在现实中的街头巷尾,或者小县城,或者是县城级别的农村人,看多了那些街头巷尾邻里家常的东西,有时候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一些不同档次的思想模式和别样的视角。<br></h3><h3><br></h3> <h3> 文字和做人一样,有风骨,才有自己的特点和吸引力。我喜欢的国土作家中有路遥和余华,他们的作品也带有乡土味儿和现实气息的,文字里展现出对底层民众生活深深的理解和悲悯之情,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文字是朴实无华却又有着写作的分寸感,在写实的时候绝不是一俗到底或者露骨到家,字里行间不乏有鼓励每个人坚强活下去的希望和信仰,无论经历过何种悲惨和黑暗,依然有一颗有憧憬向善趋光的心。而有些写作者的文章,故意夸大丑恶低糜的文字比例,目的只是为了迎合大众口味,没有美好的因素存在,一个自心都没有阳光的人,能给读者什么样的引领呢,只有晦暗不堪的负能量!好的作品犹如经典传承,端庄厚重内涵持久,而只顾迎合时尚的东西,就像那些从头到脚靠花里胡哨的化妆和包裹的人,让人一眼看尽其廉价,从骨子里虚俗到外包装。<br></h3><h3> 所以,好的作品一定是有光的,哪怕是那阴云密布中的一线光亮,暴雨过后的一颗星辰,漫漫寒夜里一盏灯,也足以划破苍穹,给人希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