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父亲离世一周之际

缪宏飞(耕耘者)

<h3>  这两天一直下着冰冷的小雨,与三天前为父亲办后事时的煦暖天气形成强烈反差。同事余慧说:我怀疑你爸是神仙,你看老天多照应!更奇的是,1月7日下午5时30分,父亲入殓盖纸棺时,昏暗的天空突然闪现一缕白光。</h3><h3> 按父亲生前遗愿,预留了部分骨灰,届时送回老家乌溪江,于是将它暂时送回家存放,待父亲“三七”时再送老家。一进家门即见父亲原先最挚爱的“独脚戏”乐器架静静地卧着。一年多来,父亲因病长期住院,乐器上已沾了一些灰尘。我用抹布仔细把它们擦拭干净,伴随着乐器的撞击声,我耳边仿佛又清晰响起父亲的声音:“老来乐呦人亦乐,人老喜逢政策好,为咱服务真周到,晚年生活不用愁……”这句唱词是父亲每次开唱前的开场白。记得5年前的一天,我骑电动车从西区大草原边经过,见草坪上围了上百号人,我挤进人群一看,居然是父亲,正用自制的乐器“老来乐”欢快地伴奏演唱着。只见他,手脚并用,锣鼓齐响,还时不时吹几下先锋,前来观看他表演的群众,都被他合辙押韵的精彩唱词和抑扬顿挫的演奏所吸引。</h3><h3>  “老来乐”是听他唱曲的市民叫响的,后来,父亲干脆让弟弟给他写了块“老来乐”的牌子挂在“独角戏”乐器架上。他自编自唱民间传统婺剧小曲,在衢州的大小公园、街头巷尾说唱党的政策,家乡的巨变,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愉悦百姓的精神世界。</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1932年8月3日出生于原衢县乌溪江区举村,1951年2月,19岁的父亲即离开家乡参加新中国建设。他先后在江山,衢县后溪、廿里、乌溪江举村粮站,湖南镇粮管所、巨化粮油公司工作。小时候对父亲最深的记忆是父亲手很巧,能制作各种各样的小玩具,打得一手另人眼花缭乱的单手算盘,且正确率奇高。父亲个不高,但力气很大,100公斤重的大米能扛起从仓底到仓顶,体力活干得得心应手。2002年我房屋装修,70岁的父亲扛起50公斤的水泥包一口气就能上六楼。父亲以单位为家,爱岗敬业是出名的,在举村粮站工作时,尽管离家不足3里也很少回家。他说自己守着粮库,不能有半点闪失。父亲是全省粮食系统闻名的岗位标兵,每年年底,父亲都会捧回各种奖状,1982年被评为全国粮贸系统劳动模范。</p><p class="ql-block"> 1993年退休后,在家闲不住的他开始迷恋上了吹拉弹唱。最初,父亲购买了大小锣、双快板自学自乐,天气好就在家门口练习,若是碰到下雨天就在家里练,半年的时间每天不落。刚开始时他唱的只是哼哼啊啊,用他自己的话说:“说不好听是唱的乌龟戏,说的好听点唱的拉天戏。”后来他对婺剧小曲渐渐入迷,并觉得还是把自己所见所闻的党的好政策、建设新农村以及家乡建设变化、做文明市民、老百姓的新生活等编写传唱更有亲近感。为了能及时了解时事和党的好政策,父亲订阅了《人民日报》《浙江日报》《衢州日报》。他很少看电视,可《新闻联播》每日必看。父亲只上过四年私熟,但是他创作的曲谱语句生动朴实,韵味顺口流畅。这些年他先后编写了《党的政策好》《三个代表指航向》《说唱反腐倡廉》《腐败三十六个头》《建设新农村》《新农村喜事多》《做遵纪守法的好市民》《衢州旅游胜地名山多》等三十多篇唱词。基本上重要新闻一出,他当天就能将其主要精神编成唱词,第二天就在市区各公园市民休息点唱上了,市民们说:“老缪传达党的精神,宣传新政策比党委政府还及时。”</p><p class="ql-block">  1995年,父亲突发奇想,希望制作一台一个人能独自完成既能吹,又能敲,还能弹的乐器。经过2个多月的苦思冥想,无数次的拆拆装装,“老来乐”便诞生了,它由木支架、大小钹和锣鼓等几个部分组成,可以通过四个脚踏板控制,这样他可以腾出手来演奏二胡和打快板。为方便装自制乐器架子,也便于到稍远处演出,父亲专门买了一辆电功三轮车,这样他就可以带着“老来乐”到外面去表演。就这样他几乎走遍了衢城和巨化的大街小巷,义务为群众吹拉弹唱,宣传党的政策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他常说“唱婺剧就是我晚年生活的乐趣,给大家唱婺剧,愉悦大家,快乐自己。”他曾和我说,他经常在公园听到一些老年人聚在一块牢骚满腹,痛骂政府,真说不过去,其实和过去相比,现在生活已很幸福了,如果没有党和政府,我们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怨气牢骚太多,既伤身体又不快乐。他希望自己老了也能传播一点健康的、向上的、积极的正能量。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一些文艺爱好的老年市民也纷纷加入他的行列。2004年他带起了一支5人宣传队。我们常常会看到上百号人围着父亲合唱自乐的欢快常景。一旦父亲有事没来演唱,市民们就会纷纷打听这“老来乐”怎么没来?生病了么?当天公园集聚点的人定会早早散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除了在市区公园表演外,每年还坚持元宵节、重阳节到敬老院给老人们表演。2011年9月的一天,父亲在石室乡烂柯山脚下表演完,骑着三轮车回家的途中,不幸被后面的车撞翻了,由于天色已晚,肇事车辆径自离去,父亲从路边的稻田里爬起来心痛的摸着被撞坏的木架和锣鼓,急急忙忙赶回村里找木工师傅帮忙在他指点下连夜重新制作,直到凌晨要睡觉时才发现自己的手臂、手腕多处擦伤,他只是将伤口简单清洗了下便抓紧休息了,因为第二天他还要起大早去买锣鼓,然后去北门敬老院给那里的老人们唱婺剧。父亲除了在公园表演外,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市福利院、石室敬老院、北门敬老院等市区及周边乡镇的的敬老院他都定期上门表演,给那些孤寡老人们解闷逗乐。敬老院的老人们不仅喜欢父亲拉拉唱唱,也喜欢和讲话风趣的父亲聊天,拉家常,觉得他就是个名副其实的老顽童,为大家带来了不少欢乐。</p><p class="ql-block">  现在只要天气晴朗,父亲都会在早上7左右出门去市区江滨公园、南区健身公园或巨化公园表演几段,每天都有一大批观众围观,用他的话说,这一带的人没有几个不认识他,特别是晨练出来遛弯的老年人都喜欢听他唱上一段。父亲说,自从爱上演奏,不仅生活充满乐趣,身体也很硬朗。每当听到路人对他说:“来,老缪,演奏一曲”,心里别提多开心了。</p> <p class="ql-block">  晚年的父亲自迷上了吹拉弹唱,人似乎一下子变得生龙活虎起来,他自编唱曲20多年,全心学国策,衷心颂党恩。2015年他先后被推选为“浙江好人”,“最美衢州人”,他用他那颗不老的童心,讴歌新思想,赞美新农村,传播正能量。</p> <p class="ql-block">  2017年7月,父亲不幸遭遇车祸,右手臂肘骨折,从此,父亲拉二胡就很吃力了。不久,又患上了尿毒症,每周需三次透析。父亲再也不能到公园唱曲了,只能在治疗间隙在家敲敲锣、鼓。整天乐呵的父亲变得忧郁了,终日沉默寡言,人衰老得很快,原先精神抖擞的“老玩童”,渐渐消失了,常常看到父亲看着乐器架了发呆。有亲朋来看他,与他聊起他的“辉煌”演出,他会一下兴奋起来,用不灵便的手拿出他多年来自编的唱曲一页一页地翻给来人看,并不时地即兴唱上几曲。</p><p class="ql-block"> 到了2019年,父亲病情进一步恶化了,全年住在医院,而且越来越痛苦。到了12月22日冬至这天,父亲已几乎无法进食,连药也吞咽不下。2020年1月6日零时4分,父亲终于走完了他89年的人生历程,这一日他走得很安详,没有一丝痛苦,我仿佛看到父亲的嘴角是微微往上翘的……</p><p class="ql-block"> 1月7日凌晨两点,小舅肖延芳赋诗一首追忆父亲。</p><p class="ql-block"> 悼姐夫缪登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元月六日响惊雷,</p><p class="ql-block"> 姐夫撒手人寰去。</p><p class="ql-block"> 神州亲朋奔衢州,</p><p class="ql-block"> 悼念亲人缪登和。</p><p class="ql-block"> 在职尽责四三载,</p><p class="ql-block"> 一心为公成劳模。</p><p class="ql-block"> 退休回乡三十年,</p><p class="ql-block"> 不忘初心颂党恩。</p><p class="ql-block"> 衢州市民齐称赞,</p><p class="ql-block"> 推选最美衢州人。</p><p class="ql-block"> 六日姐夫归西去,</p><p class="ql-block"> 八日西天拜周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