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序言 </h1><h1> 这两天无意之中翻看到了当年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的毕业论文。顺便读了一遍,觉得自己曾经写得还不错啊哈,尽管存在许多幼稚思想,但毕竟是年轮的痕迹!真实的人生历程。</h1><h1> 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西北大学文学院薛瑞生教授的辛勤付出。在2020年新年来临之际,提前祝薛教授(希望他老人家依然健在)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其次,要感谢那个曾经的生存环境!因为如果没有那些伤害,也就没有激励自己前行的动力——埋头钻研知识来夯实自己,不断给自己“充电”,来提高业务能力。更没有由于自己身体力行的榜样,熏陶了“优秀”(对于我这普通人家来说就已经很满足了)孩子的成长。所以在新春来临之际,我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所有曾经给予过我的“恩赐”!如果没有你们的种种教诲;没有一些人给我“上课”,我哪有化不利因素为不断深造前行的动力呢?那自然也没有言传身教培养出来比较良好的习惯,并最终相对“成才”的孩子!所以我要谢谢生命中遇到的所有人!不论是友善的人,还是邪恶的人,我都真诚地感恩!</h1><h1> 对比曾经奋发前进的自己,才照出了如今的自己近几年确实是荒废时光,虚度光阴了!为此心底不由生出一股淡淡的忧伤! </h1><h1> 为了从中寻找当年那股子拼劲儿,享受那份踏实感,幸福感,就把当年我这篇本科毕业论文存放在“美篇”平台上,以作永久纪念!仅以此献给曾经拼搏的自己和喜欢我的朋友们!</h1> <h1> 从职场角色论袭人 </h1><h1> 宝玉身边的贴身丫鬟——袭人是一位严格遵守封建礼教制度,忠心耿耿为上司主子服务的奴才。笔者不好妄自菲薄地说她就是个坏人,但是她在为人处世方面的某些做法确实让人颇有微词,不敢恭维。这大概就是人的所谓“双重性格”吧。首先,就她较阴暗的一面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也勉励自己在职场生涯中能够成熟,学会做人、学会识人、学会应变复杂的人际关系,以提高自己生活的幸福指数。那么,读书明理意义所在的一个方面也就体现了出来。 </h1><h1> 身为宝玉贴身大丫鬟的袭人是有要走“宝二姨娘”这条路的想法的。我们从她“<b>争荣夸耀之心</b>”中能够窥探出一二来。那她既然有这个想法,自然就要为实现这个想法而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那究竟哪些人是她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呢?无非是能够威胁她做“宝二姨娘”的晴雯,也就是晴雯应该是她首要的“竞争对手”了。其次,她要考虑的就是如果今后能够实现“宝二姨娘”的理想,那就要有一个能够容纳她并随和又好服侍的“宝儿奶奶。”这个合适人选是谁呢?自然是她认为“<b>提起这些话来</b>,<b>真真宝姑娘叫人敬重……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b>”的宝钗了。更让她可喜的是凭借自己敏感的嗅觉,早已暗中品度出,贾母和王夫人对薛宝钗的喜欢似乎在黛玉之上。因此,推测宝玉的婚事将来更大可能是选中宝钗。有了这样一种指导思想,她与谁为同盟与谁为“敌人”就清晰可见了。后面我们可以看到她是怎样对待黛玉与宝钗的。除此而外,她还要搞好上下、周围关系,以获得主子信赖,周围人好评。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铺平道路。那么,有心机的袭人后来又是怎样做的呢?以下是我对袭人行为、性格方面的一些大致分析以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切身体会,恭请各位导师随着学生笨拙粗略的笔来评判我对袭人的肤浅认识。 </h1><h1> 一、<b>袭人是有野心的。</b> </h1><h1> 袭人是一位性格温和、做事沉稳、凡事心中有数的丫鬟。对于她内心真实想法必须要细细地研读,才能发现她的蛛丝马迹。第三十一回里,袭人被宝玉误踢一脚后,是这样描写的—— </h1><p class="ql-block"> 话说袭人见了自己吐的鲜血在地,也就冷了半截,想着往日常听人说:“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究是废人了。”想起此言,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耀之心尽皆灰了,眼中不觉滴下泪来(三十一回)。 </p><p class="ql-block"><br></p><h1> 这“<b>争荣夸耀</b>”道尽了袭人有“<b>野心</b>”。身为下层奴才,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本无可厚非。恰恰相反,说明袭人有理想、求上进,不甘向命运低头。封建社会的女孩子想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途径也只有能嫁个好人家而已吧。那么,袭人所生活的环境、所面临的“秀色夺人,潇洒飘逸”的宝二爷,她有理由、有条件幻想“半主半奴的‘姨娘’位置”。问题出在她运用了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来踩着别人的肩膀攀高枝,把自己追求理想生活的幸福建立在破坏别人爱情的痛苦之上,客观上还促成了力排异己,致使晴雯被逐惨死。 这就让人不能不对她产生看法了。 </h1><h1> 二 、<b>袭人有“心计</b>”。 </h1><h1> 宝黛爱情让无数读者为他们掬一把同情泪。恨不能跨进大观园为他们“穿针引线、搭鹊桥”,跃进高墙红楼里说服贾母早定夺了他们的婚姻大事。就连黛玉的贴身丫鬟紫娟也是急主子所急,替主子出点子、想办法—— </h1><h1> ……夜静人定后,紫娟已宽衣卧下之时,悄向黛玉笑到:“宝玉的心倒实,听见咱们去就这样起来。”黛玉不答。紫娟停了半晌,自言自语地说道:“一动不如一静。我们这里就算好人家,别的都容易,最难得的是从小儿一起长大,脾气情性都彼此知道了。”黛玉啐道:“你这几天还不乏,趁这会子不歇一歇,还嚼什么蛆。”紫娟笑道:倒不是白嚼蛆,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无父母兄弟,谁是知疼着热的人?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做定了大事要紧。俗话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称心如意呢。……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所以说,拿定主意要紧。姑娘是个明白人,岂不闻俗语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五十七回)。 </h1><h1> 又有一次,当薛姨妈随口对宝钗说:“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紫娟忙也跑过来笑道:“姨太太即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老太太说去?”(五十七回) </h1><h1> 从这两次场面中,我们可以看出紫娟这位丫头美丽、善良、纯洁的心灵。她一心替黛玉着想,担心黛玉孤苦伶仃,无人替她的婚姻大事做主。她们名为主仆,实际上却是亲如手足的好姐妹。紫娟的言行令人可敬可佩;那么,同样是主子贴身丫鬟的袭人,而且是“心中目中只有一个宝玉”的袭人,也在担心她的主子。让我们看看她又是怎么做的呢?王夫人把袭人叫来问话—— ……袭人道:“论理,我们二爷也许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王夫人听了,吃一大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做怪了不成?”袭人连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妹,虽是说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若要叫人说出一个不好字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罪有万重,都是平常小事,但后来二爷一生的名声品行岂不完了……近来我为这事日夜悬心,又不好说与人,唯有灯知道罢了。”王夫人听了这话,如雷轰电掣一般,正触了金钏儿之事,心内越发感爱袭人不尽,忙笑道:“我的儿,你竟有这个心胸,想得这样周全!……你今既说了这样的话,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见第三十四回) </h1><h1> 袭人这样的担心难道不是给宝玉获得幸福爱情💑设置了更大的障碍吗?从客观上也促成了抄检大观园、晴雯被逐惨死,宝玉为没有回天之力而痛苦不堪的后果吗?同为替主子担心,两相比较,究竟谁是真替主子担心,谁是真心为自己的地位、前途担心,不是显而易见了吗?其实,跟宝玉“作怪”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个担心坏了宝玉名声品行的花袭人自己。真是“丑事”让自己做了,“赃名”却让别人担了。 </h1><h1> 大观园里的才女林黛玉就在这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一个小人物的巧言妙语(她还拉上宝姑娘做幌子,我们惊叹于袭人的会说话)给“点了炮。”表面看她与人为善、待人温柔,可背后就给人一刀,真是笑里藏刀,多么阴森可怕! </h1><h1> 现实生活中常常是那些会来事的人做了恶事,最后还要“恶人先告状”,栽赃陷害与无辜善良的厚道老实人,损别人的人品,给你造成“越抹越黑”无处解释、被动遭孤立的恶劣环境,使你愤懑难平。 </h1><h1> 三、<b>袭人的“会来事”。</b> </h1><h1> 晴雯和袭人都是由于贾母欣赏才赏给宝玉的。第七十八回描写贾母听了王夫人的汇报是这样说的—— </h1><p class="ql-block"> 但晴雯那丫头我看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是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 </p><p class="ql-block"><br></p><h1>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晴雯在这些丫头中不但模样儿第一,而且才能也第一(贾母说:“言谈针线多不及他”)。正因为口 齿伶俐的晴雯占有这么多优势,才使得贾母安排她走“<b>丫头——通丫房大丫头</b>——<b>宝二姨娘</b>”(<b>见薛瑞生教授的《红楼梦翦论》论晴雯)</b>的道路的。只可惜她“<b>心地纯洁透亮、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而且还常常昂着她那高傲的头在最不平等的地方讲平等”(见薛瑞生教授的《论红楼梦翦论》论晴雯)</b>。这样胸无城府、心底无私的丫头怎能抵得过城府深、又会来事儿的袭人呢?袭人有心计、会说话、能忍得下气、善交友。内围跟麝月、秋纹结为同盟;外围跟平儿、鸳鸯结为闺中密友。平儿把王熙凤私放利钱的事私底下只跟袭人说,足见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下面有小丫头说她好;她的主子宝玉先前更是亲近她;周围薛姨妈夸赞她:“早该如此。模样儿自然不用说的,他的那一种行事大方,说话见人和气里头带着刚硬要强,这个实在难得(见三十六回)”;袭人跟宝钗更是友好,宝钗不但提醒她湘云的家庭关系复杂,不要要求湘云做针线,而且还常常替她做活儿,互有往来;就连赵姨娘也说她的好话。她还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上司的信赖赏识,王夫人含泪道:“你们那里知道袭人那孩子的好处?比我的宝玉强十倍!宝玉果然是有造化的,能够得到他长长远远的服侍他一辈子,也就罢了(第三十六回)”。</h1><h1>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竟感动的王夫人流下了泪水。终于获得了王夫人恩赐的“准姨娘”的宝座。自然而然地代替了贾母安排给晴雯该走的路;而晴雯却在“抄检大观园”的浩劫中当了“冤大头”。在四五日水米未沾的情况下被从炕上拉了下来架出去,最后惨遭死亡之厄运。我们且不论袭人是有心还是无意。总之,晴雯的死亡与她是脱不了干系的。连一向亲近她的宝玉都起了疑——</h1><p class="ql-block"> ……宝玉听如此说,方回来,一路打算:“谁这样犯舌?况且这里的事也无人知道,如何就都说着了。”……“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听了这话,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因笑道:“正是呢。若论我们也有顽笑不留心的孟浪去处,怎么太太竟忘了?想是还有别的事,等完了再发放我们,也未可知。”宝玉笑道:“你是头一个出了名的至善至贤之人,他两个又是你陶冶教育的,焉得还有孟浪该罚处!(七十七回)”</p><p class="ql-block"><br></p><h1>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袭人有告密的嫌疑。与袭人朝夕相处,最熟悉也最了解她的为人的宝玉说:“况且这里的事也无人知道,如何就都说着了”这句话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他的怀疑不是毫无根据的。如果我们对宝玉的话证据不足,那请再看宝钗是怎么从侧面无意反映袭人的行为的——</h1><p class="ql-block"> ……正值袭人端了两碗菜走进来,告诉宝玉道:“今儿奇怪,才刚太太打发给我送了两碗菜来。”宝玉道:“必定是今儿菜多,送来给你们大家吃的。”袭人道:“不是,指明给我送来的,还不叫过去磕头的。”袭人笑道:“从来没有的事,倒叫我不好意思的。”宝钗抿嘴一笑,说道:“这就不好意思了?明儿比这个更叫你不好意思的还有呢。”袭人听了话内有因,素日宝钗不是轻嘴薄舌奚落人的,自“洗了手来拿线。”(三十五回)</p><p class="ql-block"><br></p><h1> 我们说,如果袭人上回是无意于讨主子的好去献媚。那么她后来就不会有“工作成效”。如果她没有不断的“工作成效”,那上司主子又怎么会不断地“奖励”她呢。为何不奖励麝月、秋纹就单单奖励她呢?况且她的性格就是大家族的忠顺奴仆,事事不敢越雷池一步。循规蹈矩,把主子的话当圣旨,那主子对她的嘱咐她岂有不照办的理?再说她的思想观念就是奉行封建礼教家规的,并不像晴雯具有反叛意识。由此看来,“清君侧”(宝玉身边的“妖精”)是跟袭人有一定关系的。袭人就是上司王夫人安排在宝玉身边,监督宝玉周围所有人的言行的“内线”。她真正当了怡红院里众人评价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了”(三十七回)。所以她的献媚让人厌。可事实上这样的人结果一定比心灵纯洁的晴雯类人混得好,吃得香。尽管她后来贾家“<b>呼啦啦似大厦倒</b>”中也离开了宝玉,但她比起晴雯来结果要好得多。起码她在怡红院里快乐地生活了比晴雯多得多的时光,而且后来嫁给蒋玉菡也得到了丈夫以及家里人的尊宠。她享受了生活,享受了“会来事”给自己带来的美好生活;可单纯可爱的晴雯就惨了!真是应了古人的话:“好人不寿长,王八一千年。”残酷的事实在教训着人。历史上的屈原忠心耿耿,最终落了个投“汨罗江”的下场。那么无数灰色小人物的命运就更“死”(不单指人肉体死亡,还包括在单位里升迁的“政治命运”)的没名没姓了。因为好人憋气,时间久了就自然会生病而极有可能死亡。小人常常因为沾了便宜而开心快乐。我们谁都知道人一旦心情舒畅,抵抗力就强,那寿命也自然就长了。</h1><h1> </h1> <h1> 我们说如果袭人“心中眼中只有一个宝玉”,那是不是说晴雯就没有袭人关心宝玉吗?非也!我们看看晴雯是怎样关心宝玉的。有一天晚上,怡红院中宝玉才睡下,丫鬟们正准备休息,忽听有人敲门,老婆子开了门,见进来的是赵姨娘房内的丫鬟——小鹊。她告诉宝玉说我们奶奶这般如此在老爷跟前说了。你仔细明儿老爷问你话。宝玉听了如临大敌,仿佛孙悟看见了“紧箍咒”,登时四肢五内一齐不自在起来。这一下怡红院里炸了锅,所有丫鬟们都紧张忙碌起来。袭人、晴雯等几个大丫鬟更不用说,在一旁剪烛斟茶;那些小丫鬟在侍奉中个个困眼朦胧,前仰后合起来。而爱红成癖的宝玉偏不能够静下心来温习书本。一会儿担心熬坏了这个丫头,一会儿又怕那个着了凉;急的麝月、袭人无可奈何,直喊“小祖宗”你快只顾你的书吧。正在这时候——</h1><p class="ql-block"> ……只听金星玻璃从后房门跑进来,口内喊说:“不好了,一个人从墙上跳下来了!”……晴雯因见宝玉读书苦恼,劳费一夜神思,明日也未必妥当,心下正要替宝玉想出一个主意来脱此难,正好忽然逢此一惊,即便生计,向宝玉道:“趁这个机会快装病,就说唬着了。”<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话正中宝玉心怀,因而遂传起上夜的人等来,打着灯笼,各处搜寻……(七十三回)</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晴雯强调宝玉唬的颜色都变了,满身发热,并和玻璃二人故意虚张声势,去王夫人处要药。于是,园内灯笼火把,直闹到天亮,最后传到贾母那边,宝玉侥幸混过了这一关。由此看出晴雯的关心宝玉与袭人的关心宝玉截然不同。晴雯的出发点是真正为宝玉着想,解决宝玉的苦恼。不但体现了她的聪明才智,而且还体现了她心底无私的美好心灵。在这一点上,她跟黛玉的丫鬟紫娟是多么相似啊!还有晴雯在病中为宝玉“补裘”这一场景,读者更被这位心灵纯洁的姑娘的行为深深感动着。原来宝玉外出回来,进门就嗐声跺脚说,他把老太太给的褂子不小心在后襟子上烧了一块,而且外面裁缝、织工、绣匠都不认得是什么质地,所以没人敢织补。可是宝玉说明儿还得继续出去。老太太、太太说了,还叫穿这个去呢。一时大家都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下,晴雯不顾自己连日生病发烧,奋勇挑起重任。挣命——</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面说,一面坐起来,挽了一挽头发,披了衣裳,只觉得头重脚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在撑不住。若不做,又怕宝玉着急,少不得恨命咬牙捱着。便命麝月只帮着捏线。</span>……晴雯先将里子拆开……补两针,又看看,织补两针,又端详。无奈头晕黑,气喘神虚,补不上三五针,伏在枕上歇一会。宝玉在旁,一时又问:“吃些滚水不吃?”一时又命:“歇一歇。”一时又拿一件灰鼠斗篷替他披在背上,一时又命拿个拐枕与他靠着。 ……一时只听自鸣钟已敲四下,刚刚补完;……晴雯嗽了几阵,好容易补完了,说了一声:“补虽补了,到底不像,我也再不能了!”嗳哟了一声,身不由主倒下。</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读了这段细节描写,我们谁不为晴雯的忠诚而感动呢?如果说袭人“心中目中只有一个宝玉”,那晴雯心中目中又有一个谁呢?所不同的是,恐怕袭人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前途而“心中目中只有一个宝玉”;而晴雯却纯粹是为宝玉的利益而考虑。相比之下,晴雯对宝玉难道和那些只为了自己攀高枝、向上司大献殷勤的人而高尚得多吧。可事实恰恰相反,正是目的不纯、向上爬的人比目的单纯、一心为宝玉的晴雯得到了上司的宠信。这就是现实!让人无言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常常是那些能力平平且“会来事”的人比那些埋头实干且不会来事的人混得好。为什么正直、善良又有能力的人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而能力平平,却会上“蹿下跳、耍手段、会拢人”的人终能得到好结果呢?人们常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难道单纯、头脑简单、心里没有那么多弯弯绕,只想专注充实自己,而无心或压根就不愿意关注并且学习那些拉帮结派的人,就该成为阴险之人的俎上肉?叫人不得而知。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同是奴才出身,又一同先后服侍贾母、宝玉,也就是说生活环境基本相同,而后来两人情商差异竟会如此之大——一个城府深,有心计;一个没城府,纯洁善良好学,导致最终结果是有才能的人倒是被人嫉妒算计,而才能平平,不求上进,只求拉帮结派整人的人却混得开,并且得到了上司的提拔升迁。究其原因令人迷茫——老实人就活该吃亏受气?</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四、袭人的“会说话”。</b></p><h1><b> </b>接下来再看看我们的这位“俊”袭人在湘云面前多会说话。袭人求湘云“有一双鞋,抠了垫芯子”替她做一做——</h1><p class="ql-block"> ……湘云道:“论理,你的东西也不知烦我做了多少了,今儿我倒不做了的原故你必定也知道。”袭人道:“倒也不知道。”史湘云冷笑道:“前儿我听见把我做的扇套子拿着和人家比,赌气又铰了。”我早就听见了,你还瞒我。这会子又叫我做,我成了你们的奴才了。”宝玉忙笑道:“前儿那事,本不知是你做的。”袭人也笑道:“他本不知是你做的。是我哄他的话,说是新进外头有个会做活的女孩子,说扎的出奇的花,我叫他拿了一个扇套子试试看好不好。他就信了,拿出去给这个瞧给那个看的。不知道怎么又惹恼了林姑娘,铰了两段。回来他还叫赶着做去,我才说了是你做的,他后悔的什么似的。”史湘云道:“越发奇了。林姑娘他也犯不上生气,他既会剪,就叫他做。”袭人道:“他可不作呢。绕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功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三十二回)</p><p class="ql-block"><br></p><h1> 一切挑拨离间湘黛关系的柔声软语就这样裹着糖衣炮弹在不经意间,弹给了内心没主见的“憨”湘云。使得我们这位“<b>英豪阔大宽宏量”</b>的史湘云即刻就对黛玉愤愤不平了。令人对袭人的语言功力折服,唏嘘不已!</h1><h1> 生活中这样的人司空见惯,隐藏很深,让你难以识别、防不胜防,她们在体制内混日子,不学无术,内心空虚,对工作得过且过,能混就混,只想轻松混一天算一天,拿到工资就好,把眼睛专门盯在别人身上,或嫉妒你埋头苦干成绩高、或看不惯你埋头深造,或看你娃比她娃学习优秀就嫉妒心作怪生事端,或以地域界限占优势拢人排挤“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你。她们自负得不得了,小市民气十足,优越感四溢,总觉得自己是城市里长大的洋派范儿,以她们自己那种生活方式为标准评判人,怎么看你都不入眼。似乎人与人之间存在“天敌”现象?真可谓你不着人,人着你,你不寻事,事寻你,大有躺着中枪之感。让你躲也躲不过,避也避不开。你就是想做入世“隐士”,只想默默“充实自己”都难。看不见的“邪恶之心”专会给你制造麻烦找上门来,最终使你陷入烦恼不已中,不能摆脱人际关系的恶化,你走背了还不知道是从哪里射来的冷“枪?”到底得罪了谁?</h1><h1> 实干的不如弄虚作假的,被认可的还是那些会耍手段的,会抬轿子的人,才让头儿刮目相看。她们在小圈子里形成气候的势力集团竟会被恭维。剩下的散兵碎将,灰色小人物在圈外,没有话语权,还得夹着尾巴继续干好工作,否则就会被帮派抓住把柄,却没她们那样的圈子替你像她们那样,互相遮掩住还被众星捧月地抬高,甚至套上“光荣花环”。真是人抬人高,墙倒众人推。说你好你不好也好,说你不好你好也不好。她们圈里只要有人做出“芥豆之微”的光荣事,就立马有人大吹大捧,那灰色小人物做得再好,她们闭口不言,装作没看见。抓不住你的把柄来踩你就算好运了。假如你真做的像她们那样黯淡无光,那还不知道会怎样抓住把柄“痛打落水狗”呢!人言可畏啊!唾沫星子真能淹死人的!所以,你只有夹着尾巴依然要认真做事,即使她们不抬你,起码没法抓住把柄大做文章踩死你。因此,常常是带着光环的人未必真做出了成绩。而那些“绿叶”却是真正的实干家。但只是陪衬的份儿,与荣誉无缘,因为她们举手投票完全是出于互相利用的交情,在她们的小团体中哪里还有原则可讲?这就是现实。</h1><h1> 至此,我们从袭人的“有心计,会来事,会说话”大概能窥探出这位有着俊俏模样,柔顺性格的为人了吧。她的这些“优势”使得她拥有了好人缘,得到了上司信赖并给予了升迁,同时也巩固了她在怡红院里“大管家”的丫头地位。希望之光在召唤她,前途一片光明。</h1><h1><b> 五、谈感悟。</b></h1><h1> 曹雪芹的这枝“神笔”使世世代代无数读者对《红楼梦》产生了强烈心理共鸣。先辈红学家曾评“晴有林风,袭乃钗副”深有感悟。认识了大观园里的众多女儿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仿佛黛玉、晴雯、湘云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就是那还“<b>没来得及学会怎样在世俗中做人,就过早地踏进了荣国府这块人事纷纭的土地”</b>的黛玉;我们就是那“<b>在最需要低头走路的大观园里,昂起她那高傲的头颅,眼里容不得半点儿沙子”</b>的晴雯;我们就是那“<b>性格直露,把“人和人的关系,人对人的看法,是什么就是什么……总是把人的关系看的像一加一等于二那样简单,也总是把她对人和事的看法直戳戳地端出来。至于别人怎么想,她的办法能不能行得通,却不曾想到”</b>的憨湘云。</h1><h1><br></h1><h1> 我们不想做那些有损于他人利益的缺德事,但我们也确实需要得到认可、得到公平。该属于我们的荣誉为什么是那些“拿钱不干活,干活却不拿钱”的人得了呢?我们也迫切需要成熟、有城府,需要高情商来使我们摆脱“小人”的迫害。更需要一个净化空气的好氛围,好环境,好土壤能够让那些踏实肯干,好钻研,求上进的人不被掣肘,使我们活得不累,活得轻松一些,来提高自己生活的幸福指数。所以我们更想知道宝钗、袭人类群人之所以那么精于世故究竟是源于何土壤?为什么人与人的情商差距会如此之大?带着这些疑问我翻阅了许多资料也没有彻悟。抑或是宝钗的成熟源于她出身于经商世家?那也就是说我们的单纯、不成熟是源于出生在大山沟里,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老实巴交在人多场合不敢说句话的家庭环境所致?可农民的孩子也有特会来事的啊。这又是怎么回事儿?那城市小市民出身的袭人的成熟又是如何历练出来的呢?还是一片茫然。为什么老实人总吃亏,总是灰色小人物的角色呢?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自卫,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让情商年龄与实际年龄相符呢?相信在今后的不断思考中会找到答案的。更坚信随着提倡和谐社会的文明之风,吹遍祖国大好河山的每一个角落,弘扬正气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这样不正常的邪恶势力生存的土壤空间越来越小,直至消亡!这也是我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来做研究的目的所在。</h1><p class="ql-block"> 注:文末黑体字内容也是引用薛瑞生教授《红楼梦翦论》中“论史湘云”、“论晴雯”中的内容。</p><p class="ql-block"><br></p><h1>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