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题签: 李伟,字石壑,河北廊坊人士,自由书画家,研习山水与书法。</p> <h3> “志合者,山海不远。大家从祖国四面八方赶来张家港见面,因了温暖汉隶的缘分。我是带着一份老友相见,知己相倾的心情而来,这是我们人生一次难得的际遇,我内心很是愉悦,更多的还是且行且珍惜……” 2019年岁末,王增军导师张家港访学班如期在江苏张家港进行,年已六旬的先生动情地说了这一番开场白。</h3> <h3> 一</h3> <h3> 来自东到张家港、西到四川青川、南到广东茂名、北到内蒙古满洲里等全国各地共20余人参加了此次访学之旅。听到先生把游学张家港誉为“老友相见,知己相倾”的一次人生际遇时,大家深感一份朴素周正的温暖油然而生,刹那间对先生早些年提出的“温暖汉隶”理念又多了一层体悟。我们眼前的先生呀,没有站在应有的光环下,孤独跋涉在秦汉风尘的漫漫古道上久矣,直面当代书坛,问谁能并肩而行?</h3> <h3> 要知道,先生研究汉隶数十载,其生存环境始终不是文化的首善区,即使立地沟壑,依然仰望星云,丝毫没有影响先生探索的脚步,反而促使先生研究工作重心下沉、内敛蓬勃,对汉隶本质生命的原始文明、基层思绪等开展了至柔至刚、至情至性的切肤锁定,获得了厚实的奠基性和生发性,不断在学院高校学术高地“围墙外”取得令人瞩目的更为之专业规范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先生,仿佛就是从汉朝走来的学者!来到这个世上金针度人。</h3> <h3> 因了这次际遇,一年多来,已站在当代汉隶研究顶层的先生再次理性梳理和深度挖掘汉隶技法、风格、审美等方面资源,穿梭时空2000余年,又有了实质性的突破。短短的四天里,先生所谈、所论、所指……是凝聚了他对汉隶温暖大轮回的又一次心血喷涌。每位学员都生怕听漏了其中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耳闻手记,录音复播,稍有所得,已然载欣载奔。</h3> <h3> 既是老友相见,先生带来了见面礼,见者有份,是近期付梓的《祀三公山碑百联》作品集。先生借赠书之际再次强调,集古创作是对经典持续和深度开掘的科学有效的路径。一是它维护和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有文化艺术生态。二是保持了与原碑帖审美特征的一致性,延展了审美取向和目标。三是建立了技法系统规范。四是打破字秩弱化轮序,激活艺术创造力。前三点侧重承传和对资源的有序开掘,有生发之灵。而后一点则侧重对资源的重组整合,有通古之妙。</h3> <h3> 先生认为,祀三公山碑非篆非隶,是书法由篆书圆婉走向隶书方折的古隶发酵体,其比礼器碑、张迁碑、西峡颂等名碑的信息体量要大,需要有向东汉初期、整个西汉乃至先秦文字跋山涉水的研究勇气,开拓了解文字发展的壮阔文化视野,深挖其不确定中的原始文化审美因素,方可一窥藩篱,否则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势必滑向江湖野道。</h3> <h3> 既是知己相倾,大家已按奈不住,二话不说,在访学课堂上,纷纷挂出自己的近期力作,问隶于先生。先生即立足于长远,释惑于当下,一一倾囊相授。言语间,时而有历史担当的深沉,时而有指点迷津的犀利,时而有妙语连珠的酣畅……引得阵阵掌声自发如雷。时窗外的江南冷风夹雨,寒意袭骨。然课堂内却是一片春意葱茏,暖意融融。</h3> <h3> 山西临汾孙广泽兄才情过人,诸体兼通。因右手伤残,坚持左手习书二十余年。先生先是一番感慨:“广泽若非心中真爱,恐早已放弃!世上的事,皆是利弊相随,因为左手,反而成就了与别人不同的书法视角,造就了广泽的作品自由不羁,潇散深情的艺术特征,对于书法本体的出世修炼是好的,但对于参展参赛的入世行为则会吃点亏,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这一点。”</h3> <h3> 接着,先生结合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隶书评审的热议与冷思,知今鉴古,解答了隶书入展率低的原委,指出了写隶书难不只是当代书法人之惑,还是千年之惑。汉隶之难,难就难在其本质特征简易中和,规矩与变化和谐相生。如果缺少对其本体的把控拿捏,守则失之于匠,变则失之于野。</h3> <h3> 北京陈旭兄是一家期货公司副老总,还是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平常说话总带着京腔相声调,诙谐风趣,常常逗得我们开怀大笑,一派京城“侃爷”的风范。这不,听完先生点评后,他的侃劲上来了:学习一碑帖,要深究其审美特征,用其审美特征进行临习,甚至写碑上没有的字,形成一套建立在该碑帖上字法笔法审美的书写系统,你就得到了第一桶金,以此类推,还会产生第二桶、第三桶……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方可谈合作融合,吾当务之急乃是挖第一桶金也!真是三句不离本行呀,又是搏得笑声、掌声一片。先生倒是哼了一句:行呀,小子!一幅恨铁慢成钢的赞许。弄得陈旭兄一旁窃喜,当晚大醉。</h3> <h3> 这些年一路听老师的课到现在,我感到书法修练总结起来呀,要贯穿“三个川”,一是水滴石穿(谐音),学习书法要下苦功夫,要有砺卑成山的精神;二是海纳百川,学习书法要志存高远,要有高远壮阔的胸襟;三是用涉大川。学习书法有成了更要谦谦君子,天地万物才能为我所用,走进书法的自由王国……说话与讲话是不同的,四川青川杨政国兄就是长于讲话的主,是青川政协一把手,善于作总结性“发言”,他这一番即兴讲话,大家都伸出大拇指:水平真高呀!</h3><h3> 先生大赞:好一个“三个川”!咱们就这么干。</h3> <h3> 二</h3> <h3> 访学第二天下午,我们走出访学课堂,开始了畅游张家港大地之旅,对当地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美景美食等方方面面进行考察,获取书写灵机。</h3> <h3> 首站来到金港红木集散地,其目前是世界最大的红木交易市场。厂棚里满是一堆堆象小山似的各类名品红木。先生边看边引导大家,未成器物前的原木具原始性、自然性及神秘性,还有就是传承性。其中原始性又具奠基性和生发性,这是所谓古的核心内涵。这些原木经过人为的高级反应——雅化后便成了家具。我们学习汉隶,就是将碑帖雅化的过程,创作出来的“家具”依然能品出其原始性和神秘性,无古不成今,这才成为艺术……</h3> <h3> 听到激动处,内蒙古满洲里王昆兄一拍大腿:“老师讲得太好了,我似乎有点开窍了,以这些原木的奠基性和生发性为基础,通过个人的禀赋理解进行雅化,无论多名贵的原木,必须有所取舍方能成器。要敢舍会舍,不舍不成呀!老师,您说对吗?”“太对啰,昨晚你旭哥醉了一轮,现还坐在酸枝椅上玄想,今晚该你了。”先生显然对这位弟子很熟悉,和自个一样不善酒。王昆兄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小伙,俊朗洒脱,始终贴着先生行走,犹如一位秦汉侠士在护卫着先生。这派头,这气场,敢情用先生的话来说是——极具生发性!</h3> <h3> 当晚,王昆兄没有喝酒,给大家献上了一首他自称10岁时的“成名曲”——爱江山更爱美人!好儿郎,浑身是胆,壮志豪情四海远名扬……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宽广音域也是极具生发性呀。听得女服务员们忘了上张家港的美肴——鲜烧活豚。</h3> <h3> 先生连续尝了三口豚片,味美绕舌生津,谈兴大发:民以食为天,书以隶为先。这个隶书呀,在中国汉字系统中,是唯一一种跨越古今两大系统的书体,先天具有两大系统属性。即有古文字的原始性中的自然性、质朴性和神秘性,又有今文字的系统性和结构。可以说,隶书是穿着今文字的外衣,里面却是古文字的心啊,这是篆、草、行、楷书体所不具备的。这番话,大家感到在饭桌前听讲比课堂上来得更入味些。此时,除了掌声,该有酒了!</h3> <h3> 云南版纳的王军兄是位好酒的茶人,此时端起了酒杯:书以隶为先,酒敬师为天。大家听口令,岁!岁!岁!岁!岁!岁!干了!这版纳酒令,让全场男女顿时齐涮涮都干了,气势如虹。这酒,喝出了《西峡颂》的审美特征:正大壮阔,豪迈雄放。想大汉先民喝酒也不过如此吧。其实,说到底,我们就是从汉朝来的。</h3> <h3> 六声岁,喝不醉。书学隶,始为对。我从汉朝来……广东茂名李挺兄念念有词,也来敬大家酒了。其从政之余,好隶及酒,为人谦和大度,博雅达观,大家亲切地喊他“挺哥”。这时急得陈旭兄不顾老脸说:挺哥,你歇会。在这里,喝酒你是老大,王军兄是老二,这第三把交椅,还没有主呢,你让我好好表现表现……</h3> <h3> 席间,先生一来内心高兴,二来出于礼节,真喝了一小杯答谢地主方。先生不善酒,但懂酒义。他一本正经地说,政国老兄有三个川,我有喝酒三境界。这个喝酒呀,第一是微醺,是艺术境界,适合写作,此时文思如涌;适合写字画画,灵光闪现。第二是酣畅,是哲学境界,能说出平常说不出的妙语,看透人生,适合高谈阔论。第三是酩酊,是神仙境界,此时物我两忘,神游天外,适合打坐、睡觉,独自玄想。各位,我是喝一小口就直接进入第三境界的,要回房间打坐啰,大家慢慢喝。哎,都四五十岁的人了,悠着点。</h3><h3> 嘿!这老头,不喝酒就能做神仙,不愧是国家级导师呀。在一旁的陈旭兄为第三把交椅正喝得酣畅,撇了撇嘴角,还真敢把心想的吐了出来,但声音很小。待先生一走,那个高谈阔论呀……</h3> <h3> 其实,先生是累了。这一天下来,纵谈阔论,纵横捭阖,动了真情真气,消耗过甚。借个托词,体面退出,周到温馨。是呀,此间为人处事拿捏的分寸劲,若能化用到创作中必得劲,大家悟出来了,也心疼先生。</h3><h3> “讲究呀!”“高级呀!”“古雅呀!”“喝呀!"……一时间,杯碰声、点赞声此起彼伏。肴果既尽,怀盘狼籍,不知谁枕何处,不知东方既白。</h3> <h3> 三</h3> <h3> “老师、同学们早,今天我们上午考察沪通长江大桥……”张家港苏险峰兄是此次游学班的召集人,同样是好酒之人。为了此次游学筹备奔忙许久,落下个左耳失聪,目前在治疗中,好些日子没碰酒了,说话办事分寸感很强呀。</h3> <h3> 驱车来到长江边,眼前好一幅“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画面。沪通长江大桥,是世界上最大跨径的公铁两用斜来桥,还是世界上首座超过千米跨度的公铁两用桥梁。其投用有力促进了长三角社会经济一体化,许多幸福“长江故事”由此产生……站在桥面放眼望去,江面辽阔,碧波浩渺,云蒸霞蔚,大家无不感叹祖国之强盛,山河之壮美。时张家港原政协副主席、书协顾问李汉忠先生,张家港书协主席高卫平先生赶来助游,更让我们心情激荡,浮想联翩,思接千载。</h3> <h3> 千年回望,煌煌大汉,平民缔造。汉承秦制,鉴秦速亡,汉行民生休息、轻徭薄赋等政策,走过平静的高祖时期,经过富足的文景之治,到建朝70年,即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国家疆土辽阔,各民族空前大融合,百姓安居乐业,崇文尚武,汉民族正大无畏,开拓进取是时代盛景的主旋律……与2000余年后的当下盛世颇为相似,两个多月前全球盛赞的大阅兵所呈现的磅礴中国气象、壮阔中华气势……我们至今历历在目,声声在耳。国雄而不霸,质文相含相济,我无所畏惧。学汉隶者更是由衷自豪:我从汉朝来!</h3> <h3> 正大气象!内敛雄放!书法人挥不去的汉隶乡愁啊!</h3> <h3> “康有为《广艺舟双揖》有说:书莫盛于汉。隶书本质精神,根砥两汉。两汉文化,首重正大气象。正大气象为中华人文精神所汇聚,以此为审美表征的隶书精神,是两汉文化雄浑博大的显现,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代表。其延续丰富上古先民以天为本、天人合一的正大气象,一直瓜瓞绵延至今,主导着我们社会生活。”高主席多年前与先生曾因书法而同台领奖,此时也被我们的汉隶乡愁所感染,把他研究汉隶的箱底货抖落出来,开始生发了……</h3> <h3> 一番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后,我们带着满满的一身自豪感游向下一站——永联村。</h3> <h3> 永联村可容纳3200户居民入住,集居住饮食、娱乐休闲、文教卫生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高标准的人文居住区,作为“中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典范”呈现在世人眼中。更令世人惊叹的是,其村办企业——永钢集团年产值已达630亿元。小村庄成就了大功业!游学观止矣。</h3> <h3> 到了人是铁,饭是钢的时刻,先生有感于这两天游学所遇所闻,提议晚饭后回到课堂开展讨论,交流游学心得,立即得到大家认同。一场由先生主持、以“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为主题的讨论会轻松展开了——</h3> <h3> 河北沧州庞顺东兄谈到:古人讲,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永联村的成功,是顺应了社会发展规律的大局。我们要解决隶书创作问题,就要立足当代现实语境,审视隶书发展历史规律,谋其全局,再某其突破口……顺东兄是河北省书协隶书委员会副主任,其创作和理论水平在全国均为一流,言语间一语中的。</h3> <h3> “小村做出了大贡献,是把住了社会发展的脉搏。书法是小道,同样可以写出大手笔。我们要对隶书文化望闻问切,全面而深入的探索其本体特征、审美形态、艺术资源、笔墨意蕴等规律性东西,做到心中有规律,手下才能自律。”张家港刘开华兄作为东道主之一,对永联村的发展再熟悉不过了。</h3><h3> 没有酒的生发,讨论会持续了近2个小时……</h3> <h3> 陈旭兄是看了看表谈的,他的发言也颇具高度:大家都谈得很好,归纳起来我总结了一句话,就是学习汉隶,要以宏观的理性观照,作微观的扎实工夫。我们学习书法,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科学合理开展训练,既不能学得太呆,一潭死水地苦写。也不能学得太松,波涛汹涌地挥洒……</h3> <h3> 对于陈旭的看表动作,先生在余光里早已神会。对于大家的谈论,先生打心里感到欣慰:大家所谈,都透过了现象谈到了本质规律。当今社会,正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综合国力与日升腾,永联小村就是一个缩影。我们今日研习隶书,首以正大气象的艺术精神的宏观视野,深刻把握两汉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当代中华盛世的契合点,深刻体悟隶书精神的文化属性与时代主题,以此统御当代创作的方向、脉搏、繁荣、发展,与大家共勉。</h3> <h3> 讨论刚结束,始终为班里生活问题操劳的陈旭兄开始张罗了:“各位同学,下面开展“人是铁,饭是钢,酒是谁”主题讨论,由我主持,请大家移步到……“</h3><h3> 话音未落,大家顿时又哄然大笑起来!</h3> <h3> 接下来的日子,江南农耕行、江南古街行及香山古风行等一一展开,在我们看来,处处都凝结着汉隶乡愁……我们游在其中,乐在其中,悟在其中。</h3> <h3> 四</h3> <h3> 张家港古称沙洲,其在商末属勾吴之地;在春秋时期属吴国延陵;在秦代属会稽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建毗陵县暨阳乡,为境内有据可查的最早乡级行政建置……古老的张家港大地上,8000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拥有11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千年张家港,古老又年轻,古质而今妍。四天里,她却是属于我们的……</h3> <h3> 山河胜迹,时不我待。汉隶大美,与时偕行。归来之日,我们的汉隶乡愁更愁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