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r></h1><h1><br></h1><h1>新历的岁末,数九寒天,一年中最冷的时节。</h1><h1><br></h1><h1>最后的一天,所有人都在忙着回顾和憧憬,或者用各种各样的形式等待着跨年。而在某个时刻,我总会蓦然记起,这一天是母亲的忌日。</h1><h1><br></h1><h1>母亲龚淑英,一生隐忍节俭,坚强善良。于2002年12月31日,走完她六十九年的阳世之路。距今,母亲已经逝世整整一十七年了。</h1><h1><br></h1><h1>我鲜有时候去给母亲扫墓,纸钱也烧的很少。我知道,无论我做什么、怎么做,她都无法感知到了。</h1><h1><br></h1><h1>印象中母亲从未过过生日,她的乳名叫“盈”。她讲过,她的名字是依照生辰起的。由此推测,她出生的那一天,应是月圆之日。具体是几月,已经无从考证了。</h1><h1><br></h1><h1>母亲在她40岁的时候有的我,我是她最小的孩子。</h1><h1><br></h1><h1>母亲性情温和,从不与人发生争执,也从不在人前人后议论他人的是非长短。她给了我一个温暖的童年,教会了我用宽容之心对待这个世界。</h1><h1><br></h1><h1>那时的日子清苦。父亲在天津工作,照顾一大家子的重担都在母亲肩上。</h1><h1><br></h1><h1>每到过年,母亲总是想方设法的为我们准备里里外外的新衣。实在拮据,她也会把旧衣服翻过来,再一针一线的缝制好,大年初一给我们换上。那个时候,我们才会见到她难得的笑容,尽管她自己一件衣服过好多个年。</h1><h1><br></h1><h1>我从小叛逆,十几岁离家后,很多年,我都没有让母亲来津陪伴过我。</h1><h1><br></h1><h1>一年中,我会回老家小住几次。分别的日子,我不愿意感受离愁别绪的渲染,甚至不耐烦母亲一次次的叮咛。从不让她到车站送我。</h1><h1><br></h1><h1>每早5:30,家乡有一趟通往天津的班车,车站在后街的主路上。</h1><h1><br></h1><h1>有一年冬天,我刚走到车站。一回头,发现了晨星下母亲的身影。见我叫她,她慌忙的走到我跟前,像个做错事情的孩子:你的笔…拉下了,我给…你送来。而后转过身,匆匆的离去。</h1><h1><br></h1><h1>母亲的背影高挑纤弱,在微弱的光亮中渐行渐远。母子连心,那一刻,她一定是和我一样,有晶莹模糊了眼睛。</h1><p><br></p><h1>隆冬的清晨,一切还都笼罩在黑暗之中,寒风刺骨。母亲找个理由,深一脚浅一脚的跟随在我的身后,为的就是能再和她的儿子多待一会儿,再多看我一眼。</h1><p><br></p><h1>1987年,我的父亲离世,丢下了我们和年届九旬的祖母。大伯想接祖母去北京和他们一起生活。母亲对大伯说:老人一辈子都生活在这里,新地方她不会习惯,还是不去了吧。</h1><h1><br></h1><h1>在母亲的坚持下,祖母留了下来,整整七年,直至照顾老人寿终。</h1><h1><br></h1><h1>祖母最后的两年是瘫痪在床的,母亲每天忙里忙外,接屎端尿,照顾着老人的饮食起居。</h1><h1><br></h1><h1>祖母小便失禁后,母亲每晚都要清洗祖母换下的尿布,帮老人擦拭身体。直至最后,祖母身上都是干干净净的,一点褥疮都没有。</h1><h1><br></h1><h1>体恤母亲的辛苦,两个哥哥也会帮忙,这最让她欣慰,逢人就讲:我们家的孩子都孝顺!</h1><h1><br></h1><h1>1998年,我算是诸事顺遂,加上祖荫的庇护,我在天津买了第一套商品房。直到我婚期临近,才将母亲接来小住。</h1><h1><br></h1><h1>母亲满心欢喜,这屋看看,那屋摸摸,感叹着:这是多少财产阿,我儿就是了不起!</h1><h1><br></h1><h1>母亲总是这样的夸奖我、鼓励我。自我离开家,一次也没有批评过我。</h1><h1><br></h1><h1>母亲心理装着每一个人,宽容着每一个人,唯独没有她自己。她常说:无论遇见什么事,低低头就过去了。</h1><h1><br></h1><h1>可是,那一年,她却没能熬过。</h1><h1><br></h1><h1>2002年年初,母亲患上胸膜炎。胸腔内有大量的积液,服药、穿刺,反反复复的治疗让她本不强壮的身体愈发得虚弱。</h1><h1><br></h1><h1>一次,嫂子陪母亲去医院,她莫名的一脚踏空,重重的摔在水泥地上,致使股骨头开裂,需要做置换手术。</h1><h1><br></h1><h1>旧疾新病,气短疼痛。又因为她身体的状况,迟迟不能手术。为保持生理体位,母亲的病腿的小腿骨用钢钉穿刺,被十几斤重的铁砣牵引着。看着她受罪,我们心急如焚,亲戚们也陪着我们抹眼泪。</h1><h1><br></h1><h1>母亲反而很轻松,那些日子,是她笑容最多的一段时光。家人们的关怀,让她无比的满足。</h1><h1><br></h1><h1>好不容易盼到了手术,也等来了噩耗,术后十几天后,母亲陷入了昏迷,几天后就撒手人寰。</h1><h1><br></h1><h1>我是看着母亲咽下最后一口气的。弥留之际,她从昏迷中微睁开眼睛,环顾了每一个人。她的孩子们都已成人,她的孙辈们也都乖巧懂事,她用一生经营的这个家和睦温暖。</h1><h1><br></h1><h1>她诀别了我们,无限平静。</h1><h1><br></h1><h1>“一息两世界,凄苦与谁言?!”</h1><h1><br></h1><h1>我们对母亲的期盼,变成了灵堂前由我撰写的长长的挽联,从此阴阳两茫茫!</h1><h1><br></h1><h1>母亲从发病、住进医院到最后的日子,我大多都陪伴在她的身边。那一年,正是我借调到天津市委的第二年,本可以留任,正是组织对我的考验期。</h1><h1><br></h1><h1>陪伴她最后的时光,是我为她做的唯一的一件事情,也稍稍减轻了一些我的愧疚。虽然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但我从未后悔。</h1><h1><br></h1><h1>春节又近了,按照家乡的风俗,是要邀请逝去的亲人回家过年的,谓之“请神”。</h1><h1><br></h1><h1>在大年三十的一大早,人们会在十字道口燃起纸钱,点燃香火,而后呼唤着先人的名称。据说这样,他们的魂灵就会被引领回家了。</h1><h1><br></h1><h1>然而,真正的现实是,母亲再也回不来了;再也不会和她的亲人们团圆了;我们再也看不到她的音容笑貌;她不会再为我们操劳,也不能和她的儿子亲近了!</h1><h1><br></h1><h1>母恩浩浩,何以为报?!想到此,我双泪长流。</h1><h1><br></h1><h1>人的一生,来来往往,会经历很多人。真正亲的热的,爱你的或值得你爱的,决定你悲喜的,无非就是那几个人。</h1><h1><br></h1><h1>世间有一种痛叫“子欲养而亲不待”!</h1><h1><br></h1><h1>这一切,在喧嚣过后,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才会深刻的懂得。</h1><p><br></p><p><br></p><p> </p><p> 己亥年腊月</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