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

小老旺

<p class="ql-block">  当兵50周年纪念日马上就到,1970年1月29日难忘的日子,这个故事离现在太远太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与新华合作完成了解放军第162医院70年女兵50周年庆(名录篇)后,本不想再继续往下写50年前的那段故事,而且我也不胜任提笔挥洒属于我们70年女兵自已的(岁月篇)故事。这个重任由群里诸多的才女去完成就好。可是这几天,群里不断上传的那个年代不少战友的青春靓照,也有不少的回忆片断,不知咋的又触动了我那不安分的神经,这些黑白老照片太珍贵了,见证了那个毫无粉饰的青春年代,就是不用文字叙述,那也是一段美丽的故事。多么熟悉的身影,多么动人的故事,一幕幕就像过电影一样在眼前翻篇。正版的岁月篇由才女们去制作完成,我只是通过自己的视角,用自已的语言,在当兵50周年到来之际,随笔絮叨絮叨我们那个年代小女兵的故事,一个属于我自已心中的那段故事。:</span></p> <p>  当兵那年我们拾肆伍陆。</p><p> 照片中的我们来自一个大院。走进军营前,我们一起来到军后照像馆,留下了兵前合影。如今,我们又携手同入一个军营,留下了刚穿军装时的稚嫩青涩照。我们相伴相随一路前行,故事里有我、有你、有她…。</p><p><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故事就从最先发到群里的这几张集体照说起。那是1971年8月,医院举办第二期护训队时,70年女兵大多已从医院各个不同的岗位(制药厂、炊事班、养猪班等)轮回到了病房当护理兵,那时的我们还没提干,护士培训上岗当然就少不了我们这批兵了。</p><p class="ql-block"> 第一张照片身后的茅草房就是当年我们护训队上课的教室,它左后侧的茅草房是当年医训班的男兵宿舍,我们的女兵宿舍在男兵宿舍前方,也就是教室的左侧,没入镜,这都是临时搭建的草房培训基地😅,虽然简陋,但它培养出了我们这一代医护人员,为服务于部队的医疗保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第二、三张照片姐妹们身后山下的楼房就是医院大楼,医院大楼右后侧的大山,就是当年我们70年女兵新兵集训时居住的山头,山头上也是临时搭建的草房训练基地😅。站在这山望着那山高,山山相连,环环相绕,医院就坐落在两山相望中间的窝窝里,我们的青春年华留在了这。</p><p class="ql-block"> 护训队的领导是医院派配的机关干部及护理专职人员。培训我们的教员是医院各科室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专业人员,他们轮流给学员们上课传授医学知识及护理知识,在短期的培训期间,带动和快速提高了学员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我们这期护训队培训加实习半年,我本也属于这个队伍中的一员,可惜,在完成学业去科室实习半途,因我们化验科缺人手,我和郑小萍提前离队回科上班了,所以在72年3月拍的毕业照里少了我俩的身影。护训队结束后,大部分的70年女兵在1972年12月—1973年初陆续提干当了护士,成了医院各个科室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p> <p>  护训队班级合影里有我和郑小萍的身影。我们班8人,除我和郑小萍是化验科的外,其他6位都是内一科的护理兵,除了后排右二的黎族小妹"小石头"是71年兵外,其他的全是70年兵。护训队里的事,在我的美篇"兵样年华的点滴记忆"里已有记载。</p> <p>  收到这张照片我很惊奇,这里怎么有我的身影?偶然闯入妹妹群中留下了小小惊喜😂,什么时候照的一点印象都没。她们都是比我低一年级的小妹妹。</p><p> 认出照片右边前后三位是谁了吗?岁月的沉淀让我们褪去了当年的青涩,稚嫩的张扬使我们变得更加成熟😄😀😃。</p><p> 我们这个群体很特殊,大多数姐妹同一个大院长大,同一所学校读书,有哥哥姐姐同班的,也有弟弟妹妹同班的,从小就相知相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姐妹们又携手同入一个军营,既是同学又是战友,难得的缘分注定一辈子依相随。</p> <p>  难得保存这么清晰完好的青春照。那个年代的小女兵清纯可爱,除了工作外,就会三五成群的扎堆乐呵,女兵宿舍前的小桥上、小溪边、草丛中处处留下了她们的欢声笑语和青春倩影。那时的她们最多不过拾柒捌,都说十八的姑娘一枝花🌸,美丽芳华定格在了那年。</p> <p>  我和郭超珍、吴俐颜同龄,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都是同学,在我的美篇"南岛同学"中就记载着我们的童年记忆。吴俐颜同学当兵时分到了187医院,这年她探亲回到山里,忘不了到我们医院看望我和郭超珍,这两张照片和同学战友情一样难得的珍贵。</p> <p>  70年女兵中,张生宁也是我们同龄人,吴俐颜同学带着她妹妹俐玫的到来,让我们这四位同龄人在医院的大礼堂、操场的乱石堆、招待所、车库留下了永久快乐的青春踪迹。</p> <h3>  手术室门前我们瞎乐,不知从哪弄来的几把乐器,着实让我们快乐无边😀😃😄。</h3> <p>  这些照片我也有,可什么时间照的一点都不记得了😅。从绥远发来的照片中发现了时间的印迹,那是1972年上半年的事。记得那时小我两岁的妹妹(还没满17岁)利用周未休息时间,从132师师医院来看我,是新华、绥远陪着我们姐妹俩在高干病房留下了一串串美好的回忆,笑脸映着阳光更显灿烂😄。</p> <p>  美丽芳华定格在了拾柒捌玖那年。年轻的我们充满了青春活力,给点阳光就灿烂,送点春风就滋润,打球下棋、吹拉弹唱、下地劳作一起享受快乐一瞬间。</p> <h3>  1971年,王海霞、郑小萍参加了广州军区举办的"五七"展览活动时担任解说员留下合影。</h3><h3> 1972年,王海霞、黄莉等是广州军区第四届团代会代表留下合影。</h3> <h3>  1972年间,郑小萍和杨莉参加院里采草药的拍摄,休息间记者为她们留下了河边照。</h3> <h3>  这是机缘巧合的四姐妹(王英、许养英、郑爱英、李文英),名字中都有一个"英"字,同样的身高1米6,同样的体重100斤,标志性的记忆美丽的梦。</h3> <h3>  毫无掩饰发自心的快乐,让外科的这些小姐妹们处处留情。山窝窝里的"金凤凰"就是不站在枝头,也会绽放美丽的羽翼。</h3> <h3>  那个年代的山窝窝里,最奢侈的娱乐就是姐妹们一块自娱自乐,这些美好的画面让当年最时髦的"海欧牌"照像机逮了个正着😀。</h3> <h3>  没事时会到通讯班走走,带上耳机话筒,真有点接线员的感觉。</h3> <p>  年代太久了,许多照片己模糊朦胧,但还是给人感觉到那时小姐妹们的快乐…</p> <p>  两组照片透漏了时间印迹1973年。这是内一科姐妹们相约快乐。看到其中一张照片了吗?那可是山里土八路的特征😀,撸袖子卷裤脚,手插腰间激情豪爽。那个年代,有事没事姐妹们常常这种装扮,酷毙了😊。再看看姐妹们围着的是什么东东?煤气罐?(那个年代也没有),细细看是冬瓜,这么硕大的冬瓜在那个年代可不少见,这是姐妹们辛勤劳作的成果哈。</p><p> 在此哆嗦两句,那时我负责生产的"920"用在植物上就能高产。记得那时我们科收获了与照片中冬瓜差不多一样大小的木瓜,为送"五七"展览,全科人想尽办法给它防腐,确保顺展😀😃😄。</p> <p>  每组照片都有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不同的人物,姐妹们完美的搭配快乐无比。故事里许多照片是连拍的,所以一上传就一大串,看到它也让我们想起了当年快乐的场景,一切美好的记忆都留在了黑白照里。</p> <h3>  南岛同学,军营姐妹,时间印迹在了1975年11月。这几位是比我高一年级的姐姐们。那时在南岛,我们5一6年级在一个区域里学习生活,大家都是再熟悉不过的姐妹了,现又在同一个军营里共事,缘分让我们一路相随。</h3><h3> 记得1975的那个冬天,山里很冷很冷,夜间温度低至1℃,早起可见露结晨霜,这也是海南有史以来罕见的气温。但姐妹们的情谊温暖人心。</h3> <p>  山窝窝里的"金凤凰"只要有时间,就会"飞"到热闹的山城去显摆显摆😄。没时间也要创造机会。这不,这对小姐妹(杨颜、张向东),利用中午休息的一点点时间,来到几公里外的通什照相馆,头上系着从家带来不敢显露的红絲带美美来了一个亮相。那个年代,美照只能私下里偷偷地欣赏和自我陶醉一下罢了,可不能暴光,扣上"小资"的帽子可不好玩哈😂😂。</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快乐的女兵相聚在同一个学习班</h3></font></h3> <p>  我们医院坐落在山窝窝里,平日里休息也没地去,最多就是姐妹们搭伴到几公里外的通什走走逛逛买点生活用品。从这次上传的照片中发现,巴掌大的通什,几个固定照相点都留下了姐妹们的踪迹,通什的南圣河更是见证了我们那个年代的青涩。河水带着深深眷念、带着青春气息渐渐远去…。</p><p> 看到第一张照片了吗?姐妹们留着齐耳的短发。那好像是1971年底的事,林彪事件后没多久,院里要求,所有的女兵都要剪去长发,留齐耳的短发,虽然舍不得,但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齐刷刷的短发成了当时最时髦的装扮。可惜,那时短发的照片留之甚少。</p><p> 提起一头美丽飘逸的秀发,让我好怀念那个年代的护发品。早期我们是用最普通的香皂洗发,纯天然没有抹任何东东的秀发一经香皂漂洗很快就顺溜舒展,没有所谓的干涩毛糙掉发;然后就是用海欧牌盒装的洗发膏;到了70年代未就用上了上海牌瓶装的蜂花洗发液还有护发素。这些廉价的护发品对秀发的养护很好,这也是那个年代最奢侈的环保护发品了。可是,面对现在琳琅满目的洗发液,不管价钱多少,针对性的广告都会让人产生欲欲一试的冲动,香飘四溢的气味虽然令一时舒坦,可里面的成份令人唏嘘,随便一款洗后都能让秀发飘落一地😇😂。</p> <p>  不约而同的地点,不约而同的穿着打扮,不约而同的满面春风和摆姿,让我们留下了相似的照片,让美好时光定格😄。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白衣天使😄🌹🌹🌹。</p> <p>  南圣河,在那个年代好像是属于我们的姐妹河…,那里留下了我们许多青春足迹。</p> <h3>  这棵椰子树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也成了姐妹们"严防死守"的美丽阵地🤗。</h3> <p>  农村医疗队是一支活跃在那个年代为缺医少药的农村送温暖的队伍。医院派人参加了省的抗疟工作队,到乐东尖峰岭的黎村苗寨宣传抗疟知识和发放抗疟药。派人下到缺医少药的黎村,为村民诊病治病,为孩子们打预防针,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好奇专注着漂亮的女兵姐姐。还派人参加了六二六医疗队,送去人民子弟兵的关爱。野营拉练途中住在农村时,不忘向村民宣传计划生育及防护措施,并为妇女做节育手术。这支队伍里都有70年女兵(郑小萍、王英、吕慧霞、王卿、赵爱珍)的身影。</p> <p>  1974年—1975年间我也有幸参加了两轮的农村医疗队。一次是在畅好公社培训赤脚医生,上面的照片都是这次留下的,有我、符晓敏、李文英等;第二次是在保亭县的七指岭(现称之为七仙岭)山脚下的农村普查疟疾并为村民针灸治病。这次的农村医疗队时间挺长,可不知为啥没留下一张半张的照片,挺遗憾,只能多絮叨絮叨一下了。我们一批去的有张宗仁医生、郭文、还有我和李虹,刚开始我们没进村,自已住自已吃,每天的任务就是给村民们针灸治病。还别说,针灸对止痛的的效果特别好,我一个门外汉,为了掌握针灸疗法,时不时在自己手上腿上练习扎针,看着还行就大胆的为村民治病。记得那时我们自己做饭吃,伙食不错,几天下来,我和李虹都胖了,平均一天重一斤😅。后来转移阵地,进入了七指岭山脚下的黎村,我和李虹住在村大队旁的小房里,房小的只放得下二张床,我最怕住农村,没多久我就被跳蚤咬的一身红包奇痒难受,而细皮嫩肉的李虹啥事没有😂。住进村后,我们几个人都吃在大队书记家,每天他们照样给村民针灸治病,而我要做的是采集全村人的血液进行疟疾普查工作。</p> <p>  第一次农村医疗队,也就是在1975年期间我们换装了,和男兵一样的有沿帽换成了无沿帽,夏装也穿上了裙子,着一身绿色裙装让那个年代的女孩子心里美滋滋的。</p> <p>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女兵夏装的草绿色裙子换成了蓝色裙子。因为当年都是黑白照,分不清裙子的颜色,从网络中收集到的这张彩色照片,立马唤醒了当年的记忆,她是那个年代我们的翻版。我的这张黑白照片穿的就是蓝色裙子,好怀念已逝的青春,好怀念那条长长的辨子,那可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次留着最长的辨子,它留给我的都是最美好的记忆。</p> <h3>  这是我们化验科的同事在山坡草丛中,手棒红语录在学习。龙教导员、尚主任、杨付主任还有吴瑞兰、邵文欣加上我们三位70年兵(石杨、郑小萍和我),好怀念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下面一张照片是化验科的女同胞们。</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难得珍贵的科室战友合影。提供的照片中看到了不少70年女兵的身影。药房供应室3人(许养英、吕慧霞、贺琼英);化验病理科3人(石杨、郑小萍、王卿);放射理疗科2人(云莉、马卫华);传染科8人(杨莹、张宁莎、栗挺蕾、林珊、裴彦、孙毅敏、张忆红、王海燕);外二科7人(刘海涛、赵爱珍、郑爱英、王平、孙远征、张秀华、范桂丹)。每个科室都有70年女兵的身影,每一份工作都少不了70年女兵的参与,每一次任务都留下了70年女兵的踪迹,70年女兵已经成为医院那个年代的一支强有力的娘子军。</h3></font></h3> <p class="ql-block">  新兵训练结束,许多姐妹轮流分到了军区制药厂工作。采药制药让她们多了份人生历炼。姐妹们回忆说起了一件有趣的事。一天,在制药车间值班的小姐妹发现,炼制药罐的温度表急述上升,当时就吓的拔腿往车间外跑,生怕高温引发爆炸央及性命,等跑出去后看看没动静,这才想起忘了关电闸。没关电闸如果温度继续飙升,后果不堪设想。想到这,胆大的小姐妹战兢兢的返回将闸门关上,一颗紧绷的心总算放松。还好没事,要真有事跑都来不及啊,真真有惊无险一场虚惊😂😂。记得也是七十代初的事,我的同学石小江是原国防三线596厂五连(车间)的军工战士,1971年5月17日由于雷管生产发生爆炸,不幸殉职。当时已分到医院手术室的郭超珍也参与了现场抢救,目睹了自已同学的惨状😢😥,心情无比沉痛。一个十几岁花季少女的生命终止在了那个年代。</p> <p>  新兵连训练结束分到工作灶的小姐妹,身在炊事班志在世界,当好人民的勤务员,手棒红宝书心向党,我们是一名光荣的炊事兵😀😃😄。</p> <p>  毫无粉饰的年代,养育了一群天然纯净的女孩,青春靓丽的面容,着一身戍装,让人喜不胜怀。</p> <h3>  毛主席的一句"这样训练好",让我们这一代小女兵尽展风采。未脱稚嫩的脸庞穿上绿军装,小腰上系上腰带那叫一个靓啊😍,看了可别晃了眼哈😀。</h3>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的一句"这样训练好",也让小姐妹们在那个年代经历了大大小小的野营拉练,这些历史性的照片极其珍贵。野营拉练途中打着快板鼓舞士气的小女兵(裴彦)"棒";全副武装整装待发的小女兵(王平、赵爱珍)"靓";还有拍摄纪录片的一瞬,也让这些小女兵(王英、郑爱英、许养英)大放异彩,时光定格了美丽的青春年华。这几天群里可热闹了,都在回忆拉练那档子事,件件难忘,好像就发生在昨天。那年的首批夏季拉练我也参加了,但没留下拉练时的照片,错过的精彩多少有点遗憾,但在我的美篇"兵样年华的点滴记忆"中留下了参与拉练时的记忆片段。</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不少姐妹新兵训练结束后分在了伙房当炊事兵,这不碰上了野营拉练,炊事兵必须有人背大锅,这么大一口铁锅背在十几岁的女孩身上就是不挪步时间长了也会很累,更别说背着它翻山越岭了。李秀芳背大锅在那时传为佳话,也正因为这她光荣入党了。但你别说,她的前任可是细皮嫩肉的李虹,看来李家姐妹抗压能力都很强,为她们点赞👍👍👍!</p><p class="ql-block"> 拉练到了目的地,小炊事兵都累的够呛,直嚷着说,我不吃饭了要睡觉,忘了别人可以休息,而她们要为大家做饭呢,领导一声训斥令她们清醒,不敢怠慢立马行动,好可怜啊🤣!</p><p class="ql-block"> 晚上急行军跟在背大锅后面的战友一个劲的打盹,时不时脸颊就要和前面的大锅"亲吻",黑灯瞎火的啥事没有,天一亮队伍里就笑开了锅,😄😄😄"关公出场"了。</p><p class="ql-block"> 拉练中的游泳训练更让这些旱鸭子姐妹们出尽了风头…😥😂😅。</p> <p>  1976年间,三大医院各派了10名女兵参加了军区后勤组织的集训队。在文昌迈南海南军区教导大队进行军事训练,稍息、立正、正步、跑步、持枪、刺杀、实弹训练等一样不少。通过短期的训练,姐妹们的军事素质大大提高,结业时,女子集训队向军区领导和三大医院做了汇报表演。在集训队结束时,我院又代表军区后勤到各后勤单位汇报表演。这支队伍里除了军区门诊的李丽琼外,剩下9名队员里70年兵就有四位(侯建军、杨莉、马卫华和我)。这是在医院操场实练的场景。</p> <p>  哈哈!今天,2020年5日19日,我妹妹给我发过来这张照片,很是惊喜,有时间有地点,那是我参加海南军区教导大队集训时留下的,我自已都没有。联想起早几年战友罗琼和我说过,在集训队时本来我们有单双杠的训练,因大多数人做不下来取消了,只有我做的最好😂,我可是一点印象都没了😅🤣。</p> <h3>  两张照片,一张是实弹射击,一张是"作秀"😂😂。</h3> <h3>  汇报表演的空隙,也不忘在天涯海角留个影。</h3> <h3>  参加蜈蚑洲岛无公害厕所改造的栗挺蕾和郭超珍在海边挎着钢枪照张相,无花也风流。借了她俩的光,没有钢枪我背着手抢、步枪也来显摆一下😅(不管是钢枪还是手枪步枪,那可都是真枪实弹啊,平时还接触不到呢)。</h3> <p>  早已花白的黑白照,是一段不可复制的光阴故事,英姿飒爽的小女兵,美好的青春年华定格在了那年,那年距今也有44年了😄🌹🌹🌹。如今即将步入古稀了,真的真的好想时光倒流,重新再来😂,可是,不可复制的光阴,只能在记忆的长河中,在梦里美美的一回眸。</p> <p class="ql-block">  身穿白大掛的天使们满面春风,迈着轻盈的脚步,日夜轮回在安静洁白的病房中,为伤病员打针发药、测体温量血压;无影灯下抢救每一个生命;妇产科内迎接一个个新生命的诞生,医院的每个角落都有姐妹们忙碌的身影,为了救死扶伤,贡献了她们青春最美的芳华。战友们的回忆让我也想起了烧伤病房里的这档子事。那些年,我院科研组研制了一种中草药"紫珠草"药剂,将它用于临床烧伤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正好那年,部队送来了一名90%以上烧伤的战士,大家都记得他的名字"杨元忠",正因为用上了我院自已研发的"紫珠草"药剂治疗,挽救了他的性命。当年的治疗成果也获了奖,上面第一张照片王海霞给杨元忠护理按摩的照片还参了展。但话说回来,这么严重的烧伤治疗和恢复时间很漫长,院里从各科室抽调人员参与救治,无菌病房封闭不透气,我们化验科的人员偶尔入病房采血样检测,都会被难闻的味道熏的难受。可长时间呆在病房的护理人员除了要忍受难以抗拒的气味外,还要精心细致地为患者清洗创伤和敷药,真不容易啊,严谨的工作和辛苦终于使患者慢慢康复。康复阶段还要时常地为患者翻身按摩,活动肢体。大面积的深度烧伤,愈合后形成的疤痕使患者全身大部分的汗腺闭合,无法排汗让患者十分痛苦,时常会发脾气,大家都能理解,并想尽办法为他解难,这些只是医护工作中的一个故事。常年战斗在医护工作第一线的姐妹们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经历了各种各样事情,这些故事都是她们军旅生涯中最精彩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化验科三位(石杨、郑晓萍和我)70年女兵自已的故事。刚分到科室的我们积极上进,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洗漱后,爬山用早餐,然后到科室打扫卫生,一切准备就绪,才迎来上班的老同志。在老同志的传帮代下,我们积极努力,很短时间内就掌握了化验科各个室的检验工作,并能很好地胜任科室的值班任务。我们三人是聚少离多,郑小萍长年参加后勤、军区宣传队在外演出,而我和石杨要么你出差要么我出任务,要么你去学习要么我下农村,总之,医院担负的任务多,我们科室的人员也都轮流参与。</p><p class="ql-block"> 以上这些照片都是在75年前留下的。我们的工作就是每天端着采血盘穿梭在这不怕日晒雨淋的长廊上,下到各个科室病房采集伤病员的血液回科检验,那时的我们挺幸运,不用下临床科直接与伤病员打交道,显微镜成了当年我们最时髦的工作武器。化验科的工作,在我的美篇"兵样年华的点滴记忆"都有记载。</p> <p>  不是这次上传照片,还真不知道三大医院有这么一支游泳队(我院70年兵有高明、云莉),游泳健儿们手捧三等奖胜利凯旋。还有支女兵射击队(我院70年兵有林红、沈妙玲等),在广州军区和全军的射击比赛也屡屡获奖。还有一支女兵集训队(我院70年兵有侯建军、马卫华、杨莉和我)。文武双全是那个年代女兵们的骄傲👍👍👍。</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南军区女子射击队</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广州军区女子射击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医院女子篮球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外二科女子篮球队</p><p><br></p> <p>  一帮一,一对红是那个年代的产物,从新兵开始,这光荣传统就一直延续。向雷锋学习(板报前),科室间的歌咏比赛(球场上)处处都有我们积极参与的身影。那个年代,政治学习更是必不可少,每天晚上全院工作人员(除值班人员外)必须到科室参加政治学习(除了周未),我们单干户还好说,可有家有孩子的老同志也一样不能例外😂。不知是否还有人记得,那个年代提倡晚婚晚育,领导让我们写保证书,不到24岁不结婚,保证书是写了上交,但最后落入谁手不知😅。结了婚又要写保证只生一个孩子,领取了独生子女证才能生孩子。所以我们70年女兵人人是晚婚晚育的模范,个个是计划生育的标兵😀。记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70年女兵陆续生了不少80后的宝宝😅。</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生命不息,学习不止</p> <p>  那些年,留下了许多姐妹照,抹不去的青春记忆历历在目。</p><p> 70年女兵的故事太多太多,每个人都有自已心中最美的那段。前两天爬群梯看见姐妹们都在说养猪班的趣事,没想到养猪班的工作既辛苦又快乐,忍不住借花献佛说一下养猪班的故事,让这些趣事留在我的美篇里。新兵训练结束,陆续有几批女兵分到养猪班锻炼(赵金星、段鄂力、刘海涛、宋丽华、裴彦、张秀华等),她们要喂养的是300多头猪,除了每天正常用发酵饲料喂二次猪外,还要辛苦的清洗又脏又臭的猪圈,还要为备食忙碌。上山砍野芭蕉,下塘捞水浮莲,然后将其用机器粉碎拌上米糠沤上三天后就成了猪的美味佳肴。小姐妹们活泼可爱,一有时间就会对着猪大声唱歌、或来段舞蹈《洗衣歌》,不但心情愉悦得以放松,也让猪享受到了人间快乐😅。</p><p> 养猪班有头很可爱的老黄牛,给它套上装有泔水桶的板车,不用人跟随,它自个就可潇洒的在整个医院兜一圈把剩饭拉回来👍。</p><p> 一次院里没有公务车,为了猪的温饱,姐妹们赶着马车到几十公里外的保亭拉米糠,赶到时没有现成的米糠,她们只能在那糠灰弥漫毫无防护措施的车间里,用了两个小时举着麻袋坚守在脱米机的脱糠口接收米糠,完事后姐妹们不用化妆都成了正版的"白毛女"。</p><p> 谁还能想到,兢业的院领导晚上不好好睡觉,凌晨四点视察猪圈,被惊吓到的猪嗷嗷直叫,他就断定姐妹们头天没喂饱猪。当即女兵宿舍响了起急促的敲门声,几位小姐妹被滴溜到了猪圈,院杨管笑脸相陪无罪检讨,那副哈样让小姐妹们好笑但不敢言,还要呈现一副诚惶诚恐的样,但心里不服,那可是凌晨四点啊,就是个人头天进的食此刻也消化了,更何况是猪,但在领导的威严下,小姐妹们不敢怠慢,撸袖卷裤赶紧喂猪。你想想,天还没泛亮就喂猪,等于给猪多加了一餐,但一天二顿的喂养不可少😇。养猪班里还有很多趣事,今就说这点。</p><p> 除了养猪班,院里的各个岗位都有70年女兵的身影,同样都经历了诸多的趣事和锻炼,如制药厂、炊事班、通讯班、生产班、科研组、动物室、病房等,还经历过上山伐木采草药、开荒种菜、挖鱼塘、盖房子、野营拉练、防台风、抗地震、下农村、下部队、参加四号演习,待命西沙战役,各种培训和训练等等,一部说不完的青春岁月故事…...</p><p> 时光飞逝,留下了一段抹不去的美好记忆,那是我们共同的故事。时光相册记录了我们那代女兵的美丽芳华。不舍,远去的芳影。珍惜,不散的友情。</p> <p>  原本我们的故事已落笔,可在评论栏中看到有读者留言:"照片要再增加点现在的对比就更好了"。是的,我们的故事不仅有青春绚丽的色彩,也该有夕阳如丹色彩缤纷。滑动指尖,轻拂流年光影,掬捧着夕阳红颜,点缀美好人生。于是,结尾增加了一些当兵50周年战友聚会照片。</p><p> 2019年12月30日,广州、海南两地70年女兵50年后再相聚,共同庆祝当兵50周年。</p><p> 1970年1月29日难忘的日子。那年,我们告别父母,告别校园,携手一起走进同一个军营,开始了最美好的一段军旅生涯。青春有很多样子,很庆幸我们的青春有穿军装的样子,它让我们留下了青春最绚丽的模样。</p><p> 韶华易逝青春不再。如今,我们即将步入古稀,珍惜当下,让快乐一路伴随,愿夕阳再续芳华。</p> <p>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广州地区参加50周年活动的战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南地区参加50周年活动的战友</p> <p>  感谢姐妹们提供的珍贵照片和回忆片段,充实了我心中的那段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