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出门在外难免要打车,尤其在这种繁华的大都市,很顺利,今儿刚出门就招呼到了一辆。拉开车门,习惯性地打量一下司机,看到了一位时尚的老大爷。看年龄至少六十岁,却有着时尚度不输年轻人的卷发,蓄着络腮胡,穿着也很新潮。说实话,大爷给我的初次印象,让我有点儿不想上车。一是担心他这把年纪不能胜任这份工作;二是觉得如此时尚的老大爷不会安于做出租车司机。但碍于面子,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我迟疑了一下,还是上了车。 </h3><h3> 一路上,没有过多的交谈,司机师傅老当益壮,车开得又快又稳,并且在我指出停车地点后提前截单。行程结束,我对老大爷印象也变成了“时尚前卫、特立独行却能做好本职工作”。虽不知他出于什么原因退休年龄仍在工作,但他认真工作的态度令我赞赏。 </h3><h3> 你看,司机老师傅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时尚”。心理学家给"第一印象"取了一个很好听的专业名词,叫做"首因效应",是说我们主要依靠性别、年龄、体态、姿势、谈吐、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形成第一印象时,彼此最先做出的判断是喜欢对方与否。一位出租车司机,高龄,穿着打扮时尚,因此让我心生怀疑与不喜。然而这是我的刻板印象,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的“出租车司机应该年轻朴实些”的固定看法,能够简化我的社会知觉过程,却也往往因经验有限而具有消极作用,从而对某些群体成员产生偏见,甚至歧视,因此首因效应不可全信。</h3><h3> 首因效应的影响与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如果个体的社会经历丰富、社会阅历深厚、社会知识充实,则会将首因效应的作用控制在最低限度。另外,通过学习,在理智的层面上认识首因效应,明确首因效应获得的评价应当在以后的进一步交往认知中不断地予以修正完善。显然我的社会经历不够丰富,幸而通过后面的观察,让我重新看待这位老师傅,也更加深入了解首因效应。</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