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天的安吉游戏学习结束了,程学琴老师的讲课给我带来了一场大大的冲击,不只是心灵的冲击,更多的是对我从业以来对行业的固有认识的冲击,这种冲击使我久久不能平静,让我在佩服安吉游戏的精妙的同时,也替以后能接受到安吉游戏理念教育的孩子感到高兴,更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好像又重了许多。</h3><h3> 当我知道可以听程学琴老师的现场讲课时,心中满是激动,从19年新学期园里开展安吉游戏以来,通过网络学过不少关于安吉游戏的这样那样的理论,看过各路专家关于安吉游戏的讲座,但总是感觉似懂非懂存在无数个困惑,在初步的实践当中又感觉有无数个困难,让人理不出个头绪,比如,在游戏的开展中我们的场地没有那么大,我们的材料没有那么多,我们对于孩子们自主游戏的观察总是感觉抓不住点,看不出个所以然来等等等等所有的这些问题越积越多,越想有突破却越纠结。所以临出发前欣喜之余,我也问自己此次培训我想要收获什么,想给自己解决些什么问题,结合我的安吉游戏开展的实际体会,我罗列出了以下问题。</h3><h3> 一、安吉游戏的理念要求老师“闭住嘴,管住手,瞪大眼,竖起耳”把游戏还给孩子,可是在我们游戏实际开展中怎样才算真正的做到“放手”?</h3><h3> 二、孩子们在游戏中没有老师的引导和说教怎么才能提升和发展?</h3><h3> 三、在投入的材料中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是搭建类的,在孩子们单一的搭建中怎么才能让孩子们在五大领域都有发展?</h3><h3> 四、记录下孩子们的精彩瞬间以后,怎么样才能找准点结合《指南》为孩子们以后的发展做出回应提供课程支持?</h3><h3> 带着这些问题我完成了今天的培训。</h3><h3> </h3> <h3>程学琴老师今天的培训主题是“打破旧壳,发现真谛”,在程老师介绍安吉游戏发展历程及理念的过程中,我罗列的问题大部分得到了答案。</h3><h3> 什么是旧壳?旧壳就是我们以前教育的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旧壳就是我们碎片化的一日生活每一个环节都在老师的控制中,孩子们的统一行动,消极等待,不停的说教和组织纪律;旧壳就是老师们精心设计制作好环创和精美的玩具,按照教材上的主题创设主题墙,不考虑不一样的孩子的不同需求;旧壳就是标签化所谓的特色,为了特色而特色。</h3><h3> 在第一个问题中,关于放手,我感触最深。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要真正地实现“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在“真游戏”中快乐地学习与发展,除了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和材料、保障充足的游戏时间之外,更重要的是游戏中的教师要学会放手。放手是爱的最高境界,它不仅代表着一种尊重、一种信任,对处在发展中的孩子来说,我们适时地放手更是一种责任。</h3><h3> 但是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认为孩子是非独立的、是需要帮助的,总是想通过指导、高控来影响孩子的发展;我们期望孩子按照我们设定的轨迹、听从我们的指令向前行走,我们费尽心思地用成人的眼光为孩子挖游戏的坑,期望看到的就是孩子跳进去的那一刻。自认为在我们的帮助下拓展了孩子哪个领域哪个方面的经验提升了哪些能力,但孩子们往往都不是真正的快乐,没有真游戏的喜悦。而要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喜悦,就需要我们放手,放手不是让孩子在我们设定好的环境下去游戏,放手不是让我们的孩子在玩制作好的具象的玩具时的无奈和尴尬,放手是让孩子们在与低结构的可以掌控的,充满挑战的游戏材料的互动中自然获取的经验和能力。放手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但是,难,也要去做,于是我们撤掉区角的界限,投入低结构的材料,把游戏时间延长,然后凑在孩子们的旁边去看他们游戏,可是我总是自以为是的认为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自由的游戏环境,却又一边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不断的介入,怕他们玩不出花样,怕他们能力提升不了,怕他们玩的太嗨而丢了规则意识。在这种种害怕中,我在安吉游戏和传统教学模式中来回切换,各种崩溃各种纠结,总害怕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想说,这种感觉真的不好。幸运的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找到了我的问题所在,那就是固守传统理念,思路打开不够,而要改变这些就要先学着真正放手。通过学习,我认为做到真正放手的关键应该是对我们固有的传统幼教观念的彻头彻尾的转变,只有彻底转变了才会迈出开始安吉游戏的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循着程老师安吉游戏的发展足迹,我找到了我们的现状在他们安吉游戏发展中的影子,有了他们的前车之辙我更加坚信,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真正放手后,能让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在快乐的游戏中尽情操作、尽情探索、尽情感受、尽情体验,能让孩子沿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向前行走。能看到孩子们在综合的游戏过程中积累大量的认知经验;能看到孩子们在合作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社会性的发展;能看到孩子们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探索、调整、尝试、实践,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着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获得优秀学习品质的发展;能看到他们在自由的游戏中充分地想象、创造,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着自己的审美,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有更大的发展,孩子们变得更快乐、更自主。想想那个画面,真美。这好像又解决了我对第二个问题的困惑,所以,彻底改变观念,从现在开始改变高控行为,改变多年的教学习惯,打破我的旧壳,寻找自己的定位,开始一场去伪存真的革命。</h3><h3> 程老师带领的安吉同行们在开展安吉游戏伊始也是在发现不能放手的问题后实施了一系列的策略进行慢慢摸索,历经十几年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就像程老师在培训一开始说的,我们很庆幸的是我们不用再走他们的弯路去探索,我们有了一套总结好的做法,等着我们去实践,去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而这些也慢慢解答了我的第三个问题。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一贯的观察模式和思路是单一的,比如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观察孩子们健康领域有了哪些发展,却忽略了对孩子其他领域的观察和分析,从而错过了孩子很多珍贵的发展瞬间。在安吉游戏的发展历程中,当程老师带领的团队迈出了打破旧壳的第一步后,他们接下来做的就是记录游戏过程,在观察中发现不一样的儿童。程老师说,观察儿童是一门技术,一定要练,这要求我们在放手的前提下转变角色,作为旁观者,蹲下身子,靠近孩子把孩子游戏的过程以视频和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反复的去看,思考从游戏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不断的观察和思考中,在不断反复的看和思考中去发现孩子们的了不起,去发现孩子们的主动学习,去发现孩子们的聪明能干,去发现不一样的儿童,了不起的儿童。也许在某一天我们在不懈坚持的观察中也会在孩子们的保龄球游戏中不仅能发现孩子们手眼协调的健康领域的发展现状,也能发现他们对数的认真的差距(来自华爱华教授分享的案例),也能在孩子们的搭建中不仅看到孩子们的规律排序,更能看到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没有约束的创造力,人事管理能力,与他人协调的能力,情绪智力,判断和决策能力,服务能力,磋商能力,等等。学到此,我的第三个问题听起来好像也没有那么难了。</h3><h3>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把对前三个问题的理解牢记于心,于是发现,程老师的安吉游戏在发展中也遇到了和我一样的困惑和问题,那就是发现了不起的儿童后,面临着科学解读游戏的重要环节的问题,学习分析游戏行为背后儿童的发展的问题。程老师说,他们面对这些问题做的是在观察和客观记录具体的游戏行为的基础上,对照《指南》中的领域目标和典型行为、学习分析解读幼儿游戏中的直接经验。(在这里程老师告诉我们,他们在解读游戏时,总是《指南》不离手不停的翻阅,不停的内化理论,想想我自己对指南的了解,和对分析解读游戏的要求比真的是有很大的差距,那么把指南的条条目目内化为自己的理论体系也成为我下一步最紧迫要做的事。)他们通过不断的培训和不懈地操练,实现了从不会客观记录到知道如何记录,从不会解读游戏行为到学会分析行为所蕴含的发展的飞跃。这其实就是逐步内化理论认识的过程。他们形成教研制度(他们的教研不是单独一个园里老师的教研,他们有全县的园长固定时间的教研,所有的改变和变革都是从园长开始的),广泛开展观察解读游戏培训,学习客观描述幼儿游戏行为(客观这个词非常重要,这种客观区别于我们以前的带有大部分主观判断的观察记录,客观就是不能带有任何的主观判断),开展案例式游戏教研,对照《指南》解读幼儿游戏中五大领域的发展,聆听孩子们的游戏故事,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在解读故事过程中他们有园所最亲密的同盟军——家长的加入,通过这种家园共同解读游戏,也使家园关系撕掉了那层说不上来的让人感觉别扭的隔膜,从而变得像一家人,非常亲密,在这样的家园关系中,更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开展),在这里程老师通过对几个视频的分析解读让我更加明晰了对解读和分析游戏活动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意识到解读游戏行为必须得有真实客观的记录,能详实的描述游戏过程的关键细节,再进行有事实依据的分析。在对游戏一复一日的持续观察和聆听中他们和孩子建立了新型的师幼关系,一种不会得咽喉炎,不会压抑焦虑的让人羡慕的师幼关系,那就是儿童在前教师在后,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程老师说,当老师们习惯了从游戏中放手,在游戏中发现了学习后,他们的做法是逐渐将游戏精神渗透在整个一日生活,使游戏的自主和生活的自主相互呼应。比如入园环节,孩子插卡入园,老师就可以抓住教育时机通过互动让孩子注意到今天是第几个到的?孩子在数他的入园卡的过程中,就有了点数的经验,在每天不断的重复中也会慢慢有其他方面的数学经验。那么也紧接着出现了将要面对的问题:面对游戏中,生活中幼儿的经验表现和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经验,作为教师该有如何作为,如何让个体幼儿的经验转化为所有幼儿的经验?如何保证所有幼儿的全面发展,这就是游戏与课程关系的考虑,也将解决我的第四个问题。</h3><h3>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安吉游戏在打破旧壳的真游戏革命中走了三大步。第一步,放手游戏,发现儿童,改变儿童观;第二步,看懂游戏,理解儿童,改变教育观;第三步,回应游戏,追随儿童,改变课程观。对于课程观的改变,程老师的团队通过基于生活和游戏中的直接经验生成教学活动,逐渐脱离大教材,不再研究怎么教,转而研究孩子怎么学,老师依学而教,追随孩子,坚持“一日生活皆课程”并认真落实,把学的目标渗透于日常惯例活动,比如每天的气象、植物等观察记录,一周一故事,阅读等。在每天的活动中让孩子的知识经验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积累。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与每一个孩子有频繁的个别互动,倾听记录孩子的游戏故事通过开放式的聊天对话让孩子们在自己的游戏中发现问题,试着去解决问题并得到相应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追求目标的即时达成,而重在过程积累。这就形成了教师一改以往每日的以说教为主上一节课就想让孩子达到什么水平的工作状态为观察、倾听、对话的状态,从而获取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信息,采取相应措施来支持幼儿发展。而这些也成就了华爱华教授讲过的教师的成长路径:放手、观察、分析、回应。教师有了课程实施中的专业自觉性,有了发展意识和课程意识。这也是安吉游戏另一个精彩的地方——师幼共同进步,共同发展。</h3><h3> 到这里,一天的培训也接近尾声,我深深的感受到安吉游戏的成功之处就是对孩子的放手和信任,对老师的成长的促进,真正实现了孩子们的游戏孩子们做主,发掘幼儿潜能的一场游戏革命,忽然发现,安吉游戏好像也没有以前做的那么茫然。接下来开展安吉游戏,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有更多,只有长期学习才能让我们有自己的教育特色,更或者在我们结合自身实际长期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会形成有本地特色的教育模式,想到这里我不禁会心的笑了,就像安吉的老师在记录幼儿游戏瞬间时老师的笑一样温暖、灿烂。当然,我今天啰嗦的这些只是从解决自己的问题的角度阐述的,那么从孩子游戏学习过程出发,我想还有从幼儿学的角度来诠释安吉游戏的一个方面,从教育生态的建设方面,那又是怎样的神奇而伟大的过程呢?但不管怎么说,在未来,开展安吉游戏,我们任重而道远,但我坚信,打破旧壳个人能力才能有所突破,观察分析游戏才能发现学习,积极回应幼儿就能促进师幼双方发展。</h3><h3> 以上这些是我今天对安吉游戏学习的粗浅认识和梳理,也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h3><h3> </h3><h3> 2020.1.11凌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