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记

梅川居士

<h3>  从大松坪村驱车往南蛇行数里,驻车远眺,一幅美丽画卷铺展眼前。</h3><h3> 山风过河谷,远山还白头。三岔河水库被一坝拦截,兜在三围青山怀里,如碧玉一般镶嵌在莽莽榛榛的大山中。時入初冬,山草枯黄,灌木萧然,唯青松苍翠,漫山碧透。真是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h3><h3><br></h3> <h3>  大飞说,要踏过一两里的草地才能到水库的边上,水石库滩上便可取到,大小都有,量力而为。满怀欣喜,我们踏草直往水库而行。</h3> <h3>  路遇几头黄牛悠闲自得地在草甸里自牧着,全然不顾我们进犯了它们的领地。红刺果挂满枝头,在阳光下闪耀着暖暖的色彩,小时候吃过这种野果子,味道酸涩涩的,倒是爽口。随手釆几个入口,还是儿时的味道。</h3> <h3>  一路下坡,我们风般自如,走来轻松。</h3> <h3> 还路过一片梅林,花已吐萼绽开,暗香袭人。不远处,便是水库,已觉寒气扑面而来。</h3> <h3>  到库滩,发现水库的水位上升了很多,大飞说的那些俯拾皆是的水石都已淹在水下,库滩窄窄的,裸露着零星的水石体,用手摇摆,竟浑然不动。大杨为没拿锄铲抱撼着,担心今天我们会空手而归。</h3> <h3>  我们四下寻找着可以垂手可得的水石,收获甚微。我拾到一根被水浸泡已久的小木片,便在一块深埋于泥中的水石边掏挖着,大飞也过来帮手,小宋不知从哪里找来一截粗短的柴棒棒,也过来协助,大杨在一旁指挥着,摆出一付志在必得的样子。几个大男人用最原始的方式硬是弄得泥落石出,石破俱惊。</h3> <h3>  水石出土了,造型奇崛,惹人喜爱。可百余斤的水石重要弄到车里,要走不近的上坡路,难题来了。</h3> <h3>  细心的大杨来时背了背篮,大飞还带了编织袋,可不小的水石,一个人是难能走完几里的上坡路的,大家一再犯愁。聪明的小宋想到将水石装入编织袋,然后从袋口过袋底穿过一根木棒两个人抬着走的方法,我们四个大男人轮换着走走闲闲地将水石弄到车里,同行的小高也不愧是劳动人民的儿女,竟用大杨的背篮帮我背了三个轻小一些的水石,一直走在前面。腰身虽小,不输男儿。</h3> <h3>  好“石”多磨,磨破了我和大飞的手,也磨痛了我们四人的肩膀。</h3> <h3>  放下便释,轻松了水石,也轻松了我们自己。</h3> <h3>  忽然想起久违又熟的《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里面的歌词确有道理,如果不是齐心协力,就不可能搬动这爱人水石。</h3> <h3>  也一直觉得大飞不易,此前曾经多次前去采石,一个人扛石肩上,虽重不及五十斤,但长长数里山路,无马无车,若无决心和毅力,又怎能负石而归呢?每每提及采石,大飞畅言快语,从不言出一个苦字,着实让我感动。</h3> <h3>  大飞是洱海东边长大的男孩,性格融入了水的诸多特质。我是两年前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面试上初见他的,对他深有印象,因为招考录由的七人中,只有他一个男生,实属不易。后来他被分配来牛街,便渐渐认识,慢慢熟悉。</h3> <h3>  此次出差来到大松坪,闲聊中扯到水石,大飞提出要送我一块,知道来之不易,我便不敢接受。只提出工作之余可以带我去采,便有了这一次难得的采石经历。</h3> <h3>  其实,水石我自小就不陌生。印象中,祖父就喜欢捣鼓水石,后来父亲更是热衷于水石,还数次约起同村人爬山涉水到三岔河水库下游地带采石,我开车去接过几回。</h3> <h3>  老家现在还有几块父亲待弄着的水石,被他打理得羡煞亲友。父亲是个心里舍不得,嘴上说不出准话的人,以致于一些亲友的家里,都泼洒了父亲的劳动汗水和心血。我在县城的窝居里,父亲也恩准了我两块,摆在小院的墙角,只是没有被我培养成在父亲身边时那般光景。</h3> <h3>  生活和工作的担当,让我似乎越来越无情趣,以致于家里的花花草草无奈地前仆后继的死去,而我却无能为力。</h3> <h3>  许是石能维生,随手植于石上的多肉和铜钱草,竟能在我远行二十天归来还那般生意盎然,我不禁惊讶!</h3> <h3>  一石请入户,物我各相闲。植之不同类,因果自关联。</h3> <h3>  采石得石,种石养石,借天然之然,自然而然。</h3><h3> 石之坚,亦命之坚,亦生之艰,再艰亦坚,方有实之天地,任你驰骋。</h3> <h3> 采石得归,从此石在,还做实实在在的人。</h3> 采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