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去年12月底前往尼泊尔,在加德满都的一处古迹前,由领队小张安排,有幸拍到了尼泊尔一线明星女模。初次尝试在模特不停地旋动中抓拍这样的照片,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现选出部分照片,请高手指点。</h1> <h1> 这次拍摄,我全部都是用“单击”,而没有用“连发”。因为时间有限,后期也没有剪裁加工,请观者鉴谅。</h1><h3></h3> <h1> 这两张照片,为表现舞蹈的动感,我是尝试用三十分之一秒的慢门速度拍摄。</h1><h3></h3> <h1> 拍到最后,她看见我还端着相机对着她。她又专门对着我一个人摆了许多姿势,让我拍。好敬业又不摆谱的模特!</h1><h3></h3> <h1> 尼泊尔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其长期实行封建统治,直至2008年5月23日才正式宣布废除“君主制”。<br>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建筑众多,部分是皇宫,部分是神庙。大多集中在首都加德满都。其中有部分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建筑木雕精美,描述了众多的神话传说故事;石雕粗犷而不乏威武神韵。</h1><h3></h3> <h1> 【后记】昨天,这个美篇发出之后,自然有被美女吸引到眼球的,直呼美极了。了解我的好友点了我的“穴”:“你不是第一次拍模特”。<br> 我仔细回顾自己的“拍摄生涯”,似乎拍演员人像的历史也是有些年头的。早在知青时代,被农场宣传队女演员邀请去拍了好几组人像。她们会摆姿势,我只是找光线和角度,抓表情。手法生疏。据传说,她们还满意,照片留到现在。后来,为版纳文工团、静安越剧团、上海歌舞团也拍过剧照,现在回想起来,那灯光简直不堪入目,我自己都不满意那些人像。那些照片都随岁月一并流逝了。<br> 好友提及的我拍“模特”照片,是指2012年3月在龙脊梯田的拍摄。那姑娘是出借民族服装的“小老板”。我们同行旅游的爱美女士在那里借服装拍照,我发现该姑娘应该可以入照的,就偷拍。居然被她发现,说是拍她要付费的,“出镜费”20元。我掏出钱就拍。她很会摆姿势,配道具,对光线,选背景,把最好的角度对着我。我只需稍许作调整,便可按快门。一组照片拍下来,那神态令人满意。我后来才知道她是这个小县城有名的业余舞蹈演员兼编导,领着一众姐妹在这个地区得奖无数。<br> 前年秋季,跟着摄影团在坝上采风。三个团60左右人“共享”一个女模。我无意之中看见那人脸上粉脂好厚,顿觉那糊上去的粉会随时脱落,心理上产生了拍摄障碍。果然,那人迟钝地进不了角色,那身汉服与她格格不入。拍摄者都从不同角度大声吆喝,让她转角度,更把她弄得无所适从。我也就只是在她提宝剑时叫了“霸气点!怒目圆睁!”又在她以马为道具时大声说“和马亲密点”,就随便拍了几张了结。至今没让这些照片露面。<br> 只有这次在古迹前拍摄女模,是有感觉的,模特和古迹的融合度虽然还不够理想,但也是与古迹有所呼应。这位模特会把角度留给几乎每个拍摄者,没有生涩感。还与拍摄者具有互动性,亲和力满满。她很了解拍摄者,她知道我是“点击”而不是“连发”的拍摄者,拍摄一结束,就到我这里要看效果。<br> “点击”是以前使用胶卷拍摄者的基本功。那时,胶卷宝贵,不能随意浪费,最好是在两三张片子里就能成功一张的,而且那时候的相机也没有“连发”功能。我仍然保持“资源节约型”,虽然知道已经被现代摄影人所鄙视,还是守旧地“小气”,只肯“点击”拍摄。我想,我仅存的这点基本功还是不要废了。<br> 照片出来后,有些人称我“老师”。我是不敢当的。一是我从来没有教过人,二是我不会教人,因为我自己都没有学好,看见别人拍的照片也始终都只会说好话,没有老师严厉的风范,是不配做老师的。至于像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作为一般打招呼的“老师”,就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看见陌生长者打招呼叫“师傅”一样,还是可以接受的。还有的称“大师”,我是不寒而栗的。因为现在“大师”满天飞,在网络时代也似乎是贬义词。各种媒体上曝光的“大师”丑闻,比比皆是。即使戏称的“大师”,也会如同吞了苍蝇。<br> 摄影,只是爱好,也可以是追求,一种精神寄托的媒介。有成就者必然缪缪,绝大多数人永远只是在外围,有整体提升的可能,但也只是提升,很难达到大多数人都成就斐然。不过,个别登峰造极的人,也是需要众多爱好者的整体提升,否则,就没有人能够理解和欣赏他们的大作巨作。<br> 人类就是这样,无论什么行业,都存在各种层次。挎着相机晃悠的退休大爷依然自在地到处可见,高楼深院里的摄影创意工作坊纷纷崛起。不必苛求每一个人、每一群人,但必须互相尊重和提携。在时代的前进中,某一种角色,在不经意中,或许就填补了某一个必需的空缺。摆脱空虚和虚荣,有追求就好,有精神寄托就好。</h1><h3></h3><h3></h3><h3></h3><h3></h3> <p class="ql-block">模特跟着我看拍摄效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