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杨光溥

沂水文峰诗社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先贤杨光溥</b></font></h1>&nbsp; &nbsp; &nbsp; &nbsp;杨光溥,字文卿,号沂川,明朝沂水县前杨家庄(今属莒县)人,官至山西按察司副使。杨光溥不但为官清廉,而且博学多才,著有《剪灯缫谈》《沂川集(六卷)》《梅花集咏》《杜诗集吟》《素封亭稿》《月屋樵吟》等诗文集。<br>&nbsp; &nbsp; &nbsp; 杨光溥的祖上是山西洪洞人,明初迁到沂水,到他的祖父杨雄时,因博学、贤良、孝廉被朝廷征辟入仕。他的父亲又是明正统九年(1444年)甲子科举人,任怀庆府通判,后升任吏部员外郎。良好的家世,聪慧的本质,又加上父亲从小就对他的教育非常重视,成化元年,也就是1465年,杨光溥便考中了乙酉科举人,到了成化五年,又考中了己丑科二甲第三十三名进士。<br>&nbsp; &nbsp; &nbsp; &nbsp;少年得功名的杨光溥丝毫没有趾高气扬的作风,而是跟从前一样谦虚好学、朴实庄重。一开始杨光溥担任的是刑部郎中,上任后看到一件多年悬而未决的魏国公兄弟攻讦案,因这件案子牵扯到的人员众多,而且多是皇亲国戚,很多人都不敢管,案子便一直悬在那里。但杨光溥不畏强权,毫不胆怯,他重新审阅案卷,走访当事人,最后终于把这件案子整理清楚了。这可是一件引人称赞、轰动朝野的事,明宪宗很高兴,赐给他一件“宝褚”,并调任他为山西按察司副使。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但杨光溥却是为官清廉,除了自己的俸禄,他从不多贪丝毫利益,而他又生性豪爽,常常用自己的钱周济百姓,所以他从山西任满回乡时,所带的行李竟然没有一件像样的,一箱书,一身衣而已。当地的百姓官员执手相送,赞不绝口。更有史书评论杨光溥为官:“冷若冰壶,俨若泰山……以直声震台中。”<br>&nbsp; &nbsp; &nbsp; &nbsp;回到家乡后的杨光溥不再过问政事,居住在沂水县城东皋山老子宫旁,开设东皋书院,教授本地学子,自己也经常吟诗作赋,访朋问友,倒也逍遥自在。《清道光志》记载,他仿欧阳修的醉翁体式写了一篇记,表明了自己陶然于山野,与民同乐的情怀。<br>&nbsp; &nbsp; &nbsp; &nbsp;杨光溥去世后葬于今莒县前杨南岭村后,今墓碑犹存。因为他生前功绩显著,朝廷又赠其太中大夫,二品衔。<br>还在山西任上时,杨光溥就在所居之处建一素封亭,凿池引水吟咏其间,著有《剪灯缫谈》《沂川文集》《梅花集咏》《杜诗集吟》《素封亭稿》《月屋樵吟》等诗文集。到了明朝万历年间,他的曾孙杨东野又为他重新整理刊印了四本集子,有《剪灯缫谈》《沂川文集》《梅花集咏》《杜诗集吟》。<br>《剪灯缫谈》是文言传奇小说,分上、下两卷,内容多为神话传奇故事,许多作品反映了婚恋自由的思想以及人们战胜邪恶、不畏强暴的精神。小说情节新奇,辞藻绮丽,又兼有许多优美的诗词,其中有篇题为《石湖戮潭蛟志》的故事写得特别精彩。此书现在大概保存于杨氏的一户后人手中,但可能出于害怕别人借阅会毁坏此书的原因吧,所以就谎说已经丢失了。<br>《沂川文集》是诗集,分上、下两卷,是杨光溥在为官和家居期间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其中最珍贵的是作者那些描写平民生活的诗,那是反映当时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不可多得的珍贵的历史资料。如从他的一首“东风吹醒梨花梦,月在秋千别院西。”的诗中,就可以看出在明代中期,荡秋千在我们这里就已经非常盛行。<br>&nbsp; &nbsp; &nbsp;《梅花集咏》和《杜诗集吟》是两部集句诗集,是利用当时非常流行的集句的诗歌创作形式,对唐宋诗人的诗句重新进行编排而形成的一种另有新意的诗,据说这两部集句诗“拣择之精,排练组织之巧,若自胸中流出。”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可惜杨光溥一生的著作虽多,却在岁月的流逝中大多不见了踪影,仅有一小部分诗文因载于各地县志府志而得以保存。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沂水诗词学会办公室(陈英)供稿</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2020年1月</b></font></div> <a href="https://www.meipian.cn/2mn9lqyj?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i>庆祝杨光溥纪念馆开馆五周年 “杨光溥杯”第二届诗词大赛征稿启事</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