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昨天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没想明白。今天有了新的收获。</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操控一个孩子,我们在操控他的什么?操控他的思想,由此操控他的行为?</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然而,孩子再小也是有自己思想的,或许曾经操控的很容易,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的长大,总有一天孩子会反抗,或者悲剧的是孩子永远不会反抗,彻底蔫掉。</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无论成人还是孩子,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内心秩序,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节奏。区别会是有的孩子强烈有的孩子不强烈。</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对于内心想法强烈的人,他人的催促、唠叨都不会变成他们想要的结果,反而会让当事人很沮丧,让他花费许多额外的能量去抗衡这外届的干扰,去想办法不停地重新组建自己的内心秩序。</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如果不是我的亲身体验,我无从体会被操控的不舒服;不会体验被操控无效的现实。我还以为我能控制孩子的行为,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去年年初一起学习PD课程的一位同学,早就陆续开课啦。而我总觉得哪里还没有准备好,所以迟迟没有开始。再后来这位同学恼怒、不耐烦地问我:你光输入不输出,学了这些有啥用?!这话虽然并不会改变我的节奏,但是,让我不舒服了一段时间 。后来情绪平复了以后,我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走。我跟着自己的内心需求继续寻找,虽然u我还不知道我到底需要什么。当我遇上了初级研修课堂,我知道了我在找什么,我在找心理学理论知识来支撑那些学过的工具,找理论来帮助自己吃透那些工具,而不是单纯地做知识的搬运工。我内心需要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然后才能够输出。这就是我的内心秩序,我的节奏。</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朋友只不过跟我恼怒了一次,我的情绪就受到了震动,调整了一段时间才平复了。时时刻刻被家长操控的孩子内心又是何等的痛苦?怨不得孩子会说:活着很没有意思;生活很绝望。甚至有的孩子会跳楼轻生……</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由此,我彻底放下了控制了4年半的手。做到放下还有一个前提是对孩子的信任,相信孩子的天性本就是积极的,无需日日提醒。</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然而,放下操控的双手并不意味着彻底不闻不问,而是用合理的方法帮助孩子去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还需要关注孩子的需求,及时做好后盾工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