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活动时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20年1月10日上午</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活动地点:</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楼多媒体会议室</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加人员:</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许明霞、刘 燕、韩恋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 舅、符月花、肖毓杰、颜 秀</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活动内容:</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习《卢永根院士先进事迹》</h3> <h3> 华南农业大学校园内,卢永根院士雕像静静地伫立着。</h3><h3> 卢永根是水稻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这位把一辈子贡献给作物遗传育种学的老科学家,2019年8月12日逝世。</h3> 初与终
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h3><br></h3><h3> 卢永根祖籍广州花都,1930年12月出生于香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香港接受良好的中西方综合教育。1941年,在卢永根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被日军占领。其父将几位儿女送回老家广州花都乡下避难。在花都,卢永根经历了东躲西藏、衣食匮乏的逃难生活,目睹了日军的凶残暴行。</h3><h3> 从小经历离乱苦难,激发了他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h3> <h3> 高中时,卢永根不顾家人反对,放弃了在港前途更好的英文学校而选择在中文学校就读。1949年8月9日,卢永根在香港正式加入了中共地下党。</h3> <h3> 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卢永根依然不忘党员身份。卢永根去世后,他的遗孀徐雪宾女士,将用信封装好的一万元钱交给学校党委。这是卢永根生前嘱托转交的特殊党费。</h3> 知与行
把根深深扎在泥土里 <h3><br></h3><h3> 在广袤的土地上,农民看天吃饭,如何提高水稻的育种品质?这是卢永根毕生科研的命题。<br></h3><h3> 他像普通的农民一样,挽起裤腿,赤脚走在农田里,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寻找水稻的祖先“野生水稻”,跑遍了广东、海南和江西。</h3> <h3> 他保存下了丁颖院士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稻种,后来逐渐扩充到10000多份水稻种质资源,成为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h3> 浓与淡
“布衣院士”的坦荡人生 <h3> 浓浓的爱国之情,一直是卢永根心中的底色。<br></h3><h3> 1984年,他在给全校学生作的一场题为《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祖国》的报告中,曾深情地说:“我为什么摒弃比较安逸的生活,放弃个人的名利而回内地?主要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现实教育了我,使我觉醒到当亡国奴的悲惨。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复兴效力。回内地30多年来,有过一帆风顺的日子,也有过身处逆境的时刻。但我坚信,是中国共产党指给我有意义的人生之路,只有社会主义祖国才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我打心底里热爱自己的祖国。”</h3><h3> 他还曾改编过一首诗,表达了浓浓的爱国之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亦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h3> <h3> 卢永根始终保持着节俭朴素的作风,办公室设施简单,满室皆旧物,家中使用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旧沙发、旧铁架床、旧电视。</h3><h3> 他一直住在没有电梯的五楼居室,虽然年事已高,平日仍然常背个挎包、头戴遮阳帽,坐公交车出行,一旦遇上大雨,就挽起裤腿,蹚着雨水回家。</h3> <h3> 通过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叹:卢永根的一生,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心向党、一生爱国、一身正气、一生恭俭,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教育工作者和农业科学家的可贵精神和高尚情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