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华玉的美篇:2020两个二货的肇庆之行

快乐的华玉

<h3>  肇庆,古称端州,国家旅游城市,早就知闻肇庆有“鼎湖山”和“七星岩”,虽然不远,但直到几年前才去了一次“鼎湖山”,而“七星岩”曾经在2018年去过,因为当时天气不佳,所以也没有多大的印象,直到2019再次路过“七星岩”,这才发现,在景区外看七星岩的景色感觉也很美。</h3><h3><br></h3><h3> 再来到2020年,有个美女去肇庆考试,说想要跟我感受一下流浪式的“穷游”(其实千万不能相信穷游这样的说法),不过这次倒真的很省钱,七星岩,不进景区也可以欣赏到它美的另一面,所以不用买门票,然后去古城墙,这里也不需要门票,第二天的规划是羚羊峡古栈道,重点是门票也是免费的。</h3> <h3>  因为时间有限,我订的是离考场和羚羊峡古栈道相距中间的地方,肇庆虽然是旅游城市,但青年旅馆并不成熟,还好这间也算可以,当天逛完古城墙回到旅馆已经相当累了,打算去看喷泉的都被抛之脑后,两个人吃饱洗漱完毕笑话着当天的一些花絮睡觉了。</h3> <h3>  肇庆是一个美丽而又不失静谧的城市,这里虽然没有地铁,但交通也不闭塞,人流量比起附近城市广州、佛山这些地方一点都不让人感到拥挤。</h3><h3><br></h3><h3> 我特爱七星岩广场附近的人行道,每次来这里,我都喜欢在这些道路上游荡,道两旁的绿植,高且直,像一把把大伞覆盖着道路,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让人忍不住想要多呼吸充满负离子的新鲜空气。烟雨朦胧的时候,在这座城中有山,山中有水的城市,撑一把小伞,漫步在郁郁葱葱而又干净整洁的道路上,极其浪漫极其惬意。</h3> <h3>  不忘拿着三脚架,扮演着摄影师的角色,尽管不专业,但并不重要,我喜欢就好。</h3> <h3>  七星岩位于广东肇庆北部,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面积8230平方米。肇庆七星岩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可以说是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人间仙境。</h3><h3><br></h3><h3> 七星岩以喀斯特熔岩地貌的岩峰和湖泊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妙分布在面积达6300平方米的湖面上,20余千米长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风光旖旎,被誉为“人间仙境”和“岭南第一奇观”。(资料摘抄网络)</h3> <h3>  肇庆古城墙,是一座体现宋代汉族建筑风格的标志性建筑,长2800千米。</h3><h3><br></h3><h3> 据史料记载,肇庆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1113年)将土城扩大,并筑为砖城。该城墙历史上虽然历尽沧桑也经过20多次修葺,但城墙和城门位置未改。</h3><h3><br></h3><h3> 宋代始建的城墙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国罕见。肇庆古城墙始建于宋,故又称为肇庆宋城墙。是肇庆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有肇庆小万里长城之称。(资料摘抄网络)</h3> <h3>  古城墙给我很大的惊喜就是它保持得那么好,那么完整,可惜的是时间不够,我们并没有走完,但也很满足,有时候留点遗憾留点念想也是一种美。</h3> <h3>  搞怪的风格也很适合我。</h3> <h3>  手机照相设置了时间,还来不及摆好姿势就定格了,但我却最喜欢这样偷拍出来的感觉,因为拍照的过程太过有趣了。</h3> <h3>  第二天,我们坐公交车直达古栈道。我的每一次旅行,无论是远的还是近的,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我总会用心去感受我走过路,感受我看到的景,感受我吃的食物,有人说我潇洒,但却不知道有时候真的很狼狈,其中滋味,可能这二货体会到了,问她下次有机会还跟吗?她说跟!好吧,那就一起二吧!</h3> <h3>  羚羊峡古道最早为西江纤夫踩踏而成,是古代通过西江进出端州、连通两广的重要陆上通道,直至上世纪50年代才彻底荒废,但历史文化沉淀深 厚,保存有大量古迹和遗址,形成独特的“峡、江、山”、“林、道、船”景观。(以上资料抄摘网络)</h3> <h3>  这天的天气不算好,雾比较大,但却另有一番风韵,而且这天气徒步特别舒服。这个时候本是隆冬时节,而这里却秋意正浓,这情形又让我想起了杜牧的两句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h3> <h3>  我很喜欢看着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大大小小的船在薄雾笼罩的江面上穿梭,有时候两艘船并肩而行,走着走着,另一艘会远远而去,抛开的距离已经难以追上了;有时候两船反向而行,在一个相交点相遇,然而因为无缘只能擦肩而过,背道而行,各走各路;有的小船,在大船的衬托下特别的不起眼,但它们并不以为意,悠然自得地划着浆,我走我路。</h3><h3><br></h3><h3> 这些情景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我抄摘过一篇叫《字母人生》散文的一段:人与人,有的像一个“M”,最后各分东西,老死不相往来;有的像“X”,有缘相识,却无缘相守,只能分道扬镳;有的宛如一个“A”,有的仿似一个“I”、、、、、、</h3> <h3>  继续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桥倒是有,但不是明月夜,虽然没有玉人教吹箫,却遇上老伯拉二胡。我听出来了,他拉的是《真的好想你》,一时兴起,我干脆跟着唱起来,当然了,我得走远一点唱,我怕我的歌声“太好听”了,掩盖了他那优美而又带点忧伤的曲调。</h3> <h3>  这是“纤痕”。古时候,在羚羊峡逆水行舟时,靠纤夫岸上拉纤和船工水中撑篙,拉纤时,纤绳在岩石上反复摩擦,长年累月,磨出一道道深深的沟槽。</h3> <h3>  中午十二点半,因为要回去考试,而且也走得差不多了,于是我们找了一处江滩休息,准备回程,这次时间虽然有点紧迫,但对我们来说却不虚此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