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幼儿游戏,深化课程改革——实验幼儿园游戏课程化理论培训与实践探索

邹平学前教育

<h3>  随着我市被评为山东省省级学前教育游戏活动实验区,游戏课程化越来越成为邹平幼教人的共识。为提高游戏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能力,深化课程改革,实验幼儿园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重点部署,奏响“培训——提升——探索”三部曲,开启了游戏课程化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之路。<br></h3> 一、学习培训 <h3>  2019年12月13—15日,我园选派六名教师赴济南参加了“幼儿园课程改革与游戏课程化”高级研讨会。</h3> <h3>  六位教师学习归来,为尽快将先进的理念传达给全体教师,把游戏课程化理论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我园利用中午休息及周末时间组织教师开展“二次培训”:观看专家讲座视频,并进行跟进讨论,帮助大家将学习所得内化于心。</h3> <h3>  </h3> <h3>  “二次培训”结束后,刘主任带领大家进行了梳理总结。要求老师们结合我园幼儿实际,尝试将理论落实到教育活动中。首先总结理论收获,然后学会深入观察,做好观察记录。游戏材料的准备实现多样化、低结构化,建立零散件材料库。用心捕捉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迸发出的“生长点”,初步进行游戏课程化实践摸索。</h3> 二、教师提升 <h3>  老师们在学习中认真领会专家传达的理念。王振宇、曹中平、董旭花等几位专家,对课程构建、“生长点” 定位、游戏质量提升等问题都做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老师们结合自身经验,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对游戏课程化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h3> <h3>  观察是开展游戏活动的基础,周念丽教授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观察的步骤与具体方法”等问题分析独到,入木三分,尤其是她的游戏观察记录表,引领我们捕捉和分析幼儿游戏中的“哇”时刻和“啊”时刻,透过表面洞察游戏背后的“门道”,并对照《指南》进行深入剖析。老师们也运用周教授的游戏案例和观察记录表做了观察练习。</h3> 三、实践初探 <h3>  丰富的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我园积极筹建零散件材料库。首先以大三班为范本进行创设研讨,孙莹莹老师分享了她们的思路、经验与困惑。</h3> <h3>  各班在观摩大三班的基础上,根据本班情况和特色,着手各自零散件材料库的材料收集和整理。</h3> <h3>  各班还开展了初步的游戏课程化探索尝试。老师们在生活和活动中注意发现游戏“生长点”,运用“p to p”的路径,追随孩子兴趣,引发后续游戏。案例:大三班的初次尝试👇</h3> <h3>  其他班级也相继开展了“p to p”的游戏课程化探索活动。小三班: 快乐童年,好玩的汽车🚗👇</h3> <h3>  ……</h3> <h3>   中一班:欢欢喜喜迎新年👫👇</h3> <h3>  ……</h3> <h3>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尝试,我园教师对游戏有了全新的认识,迈出了游戏课程化探索的第一步。但对理念的消化认识和驾驭游戏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我园将继续在实践中边摸索边前进,通过教研交流、互学互促等方式勤练观察和支持幼儿游戏的基本功,扎实推进游戏课程化进程。</h3><h3> 游戏课程化,我们在路上……</h3> <h3>(美篇制作:宫艺桁 宫艺桃 审核:李丽 刘红梅 赵霞)</h3>

游戏

课程

我园

幼儿

观察

三班

教师

探索

老师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