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班班本课程活动――《冬天来了》

🍀️🍀️

<h3>​ 冬天来了,孩子们会自然而然感受到气候变冷了,发现人们的生活起居,穿戴打扮有了变化。幼儿更容易觉察到:小动物不见了,树上的叶子不见了,小草不见了,花儿不见了,小朋友身上的衣服却变多了……在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从孩子们生活经验入手,开展各种活动,让幼儿去看,去找,去发展冬季的变化,在这些变化活动中,让幼儿充满乐趣,勇敢地面对环境,自觉地,主动地认识周围的变化。冬天虽冷,却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将和孩子们一起拥抱阳光的温暖,闻闻阳光的香味,和孩子们共同体验冬天的季节特征,共同去观察季节与人们的关系。</h3><h3></h3><h3> </h3> <h1>课程总目标:</h1><h3> 一:初步感知冬季寒冷的气候,冰雪的特性及人们在冬季的活动,激发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h3><h3> 二:了解简单的保暖方法及工具,提升自我保护意识。</h3><h3> 三:学说儿歌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不同动物动物的特征及常见的冬眠动物。</h3> <h1>寻找冬天的足迹</h1><h3> 冬天的树叶变得黄黄的,干干的。</h3> <h3>  我家有暖气片,整个冬天暖暖的。</h3> <h3> 冬天到了,我爷爷已经把炉子点着了。</h3> <h3>  冬天的柿子树,就这样孤傲的以绝世独立的姿态站在那里。让这一冬的田野,不再灰冷,而充满热情和希望。</h3><h3> 小朋友们运用泡泡泥手工制作柿子,用颜料粉刷房屋,最后给房屋添上瓦,提高了幼儿手工的兴趣。</h3> <h3>  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及常见的冬眠动物。</h3> <h3>  《冰的奇缘》活动中幼儿能够通过分享和操作来感知冰的特征,知道冰块是水变成的,冰又能变成水。乐于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激发幼儿对观察冰块有兴趣。</h3> <h3>  《温暖的冬装》幼儿能够按照物品大小、颜色进行分类,通过活动感知“1”和“许多”用语言表达出来,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h3> <h3>  本班幼儿年龄较小,在父母保护下很多幼儿都喜欢依赖别人,生活自理能力不强。每天午休起床时都有小朋友说自己不会穿衣服等待别人帮他穿。进行活动之后小朋友基本掌握了,穿开襟衣服的方法在测评中小朋友能将自己的衣服穿好,但是细节整理不到位,个别小朋友能将自己的衣服穿好,只是时间较长,之后会加强教育。</h3> <h3>  《指南》艺术领域指出:“小班幼儿经常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并乐在其中。能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大体画出自己想画的人或事物。”结合我们的主题活动,我们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表现“冬天”,在充分感知和创作中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h3> <h3>  手指点画《腊梅花》――通过背诵古诗《墨梅》,进而了解到冬天最不怕冷的花—梅花。 小朋友在活动中感知腊梅花的基本特征,尝试进行手指点画,体验手指点画的乐趣。</h3> <h3>   《冬日》――随着风,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来越大,像织成了一面白网,远处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又像连绵不断的帏幕,往地上直落,同时返出回光。雪,盖满了屋顶,马路,压断了树枝,隐没了种种物体的外表,阻塞了道路与交通,漫天飞舞的雪片,使天地溶成了白色的一体...</h3><h3> 本幅作品是一幅拓印作品,幼儿用白色颜料拓印出​一座座小房子,用马克笔画出一颗颗小树营造出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在拓印过程中房子放哪里,房顶又在哪儿,有利于幼儿对绘画布局能力的提高,也提高了幼儿对于生活中的美发现的能力。</h3> <h3>  《不一样的冰激凌》――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泡泡泥、雪糕棒、彩色小纸屑等,锻炼了揉搓、粘贴的技能。</h3> <h3>  《帽子大作战》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帽子。</h3> <h3>  《雪王国》――幼儿通过粘贴的方式设计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雪人。</h3> <h3>  《冬日马拉松》虽然冬天很冷,我们也要坚持锻炼!</h3> <h3>  回顾《冬天来了》的实行过程,班里的教师都有许许多多的感触与领悟。做孩子们旅途的旅伴,和他们一起成长是教师最深的体会。事实上,对冬天的认识,起初也较笼统,孩子们在过程中许多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专注也给了教师许多启示和感动。《冬天来了》主题活动带给孩子的成长是显著的,带给教师的成长更是巨大的。我们更加了解了,主题的设计和把握也更加灵活、娴熟了。只有为孩子提供真实的学习与生活,才能辅助孩子们健康成长。教育没有一个可以遵循的完美格式,只要用“心”观察理解孩子,根据多方面互动不断进行创造性的反思,包括教师对教育理念,对自身角色的反思。才能不断的进步,不断的超越自我。</h3>

幼儿

冬天

小朋友

孩子

活动

感知

教师

拓印

点画

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