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嘴鹬

美友31657462

勺嘴鹬体长14-16厘米,是鹬科勺嘴鹬属鸟类,属于小型涉禽。 勺嘴鹬前额、头顶和后颈栗红色,具黑褐色纵纹。翕、肩和三级飞羽羽毛中部黑色,羽缘栗色,使背呈现出红栗色而具黑斑。 翕部羽缘白色,在背部形成v字形的白色线。飞羽黑色,大覆羽具宽的白色尖端,次级飞羽和内侧初级飞羽基部白色,与大覆羽的白色尖端共同组成翅上宽阔的白色翅带。腰和尾上覆羽两侧白色,中间黑色。中央尾羽黑色,两侧尾羽淡灰色。嘴基和颏白色。 眼先较暗,有一黑色贯眼纹,在眼后贯眼纹较细。眉区、头两侧、脸、前颈、颈侧和上胸栗红色,具细的褐色纵纹。下胸淡粟色,具褐色纵纹和斑点,有时在两侧形成由褐色斑点组成的纵带。其余下体,色括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 冬羽头顶和上体灰褐色,微具暗色羽轴纹。后颈较淡,翅覆羽灰色。具窄的白色羽缘。前额、眉纹和下体辉亮白色。颈测和上胸两侧微具褐灰色纵纹。 幼鸟头顶黑褐色,具栗皮黄色羽缘。前额和眉纹乳白色。眼先和耳区有暗色斑纹。翕、肩和三级飞羽黑褐色,多数具皮黄色和白色羽缘。其中白色羽缘在背部形成白色v形带斑。翅覆羽褐色,具淡皮黄色和皮黄红色羽缘。下体白色,胸两侧缀皮黄色,具细的褐色纵纹。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基部宽厚而平扁,尖端扩大成铲状。脚黑色。 勺嘴鹬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北极海岸冻原沼泽、草地和湖泊、溪流、水塘等水域岸边。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岸与河口地区的浅滩与泥地上,或海岸附近的水体边上,不深入到内陆水域。 勺嘴鹬常单独活动于水边浅水处和松软的烂泥地上。行走时常低垂着头,不断将嘴伸入水中或烂泥里,边走边用嘴在水中或泥里左右来回扫动前进,甚至转回来的时候,嘴也不用从水中出来。 主要以昆虫、昆虫幼虫、甲壳类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觅食方式主要用嘴在水下或烂泥里左右来回扫动觅食。有时也在地面直接啄食。 在我国勺嘴鹬主要为旅鸟,部分冬候鸟。春季于4-5月,秋季于9-10月迁经我国。 勺嘴鹬迁徙会途径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则是勺嘴鹬的越冬地。 勺嘴鹬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海岸冻原地带,繁殖期6-7月。营巢于冻原沼泽、湖泊、水塘、溪流岸边和海岸苔原与草地上。 勺嘴鹬分布区域狭窄,而且数量极少,目前它们这个物种正在经历极度迅速的衰退。 被列入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CBP)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br>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 ver 3.1——极危(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