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序言</b>:亲爱的孩子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学期的学校生活结束了,今天我们又开启了愉快的寒假生活。寒假里,让我们一起用静心的“慢读”,共同致敬那些足以温暖一个时代的经典作品,用我们的执著,抹亮童年诗意的底色。 那么亲爱的孩子们,我们在假期里究竟应该怎样去读这些书呢?今天学校为你们提供了“三级读书”策略<br> <b>第一级:胖读,进行“随时批注”</b><br> 一本书就是一座小型的语言宝库,我们要养成体会和积累语言的习惯。在阅读儿童课外读物时,随时关注一些精彩的语言,你便会越读越有滋味。日久天长,便会内化成自己的语言。<br> 那么,怎么关注这些语言呢?这里我想重点向大家推荐“批注式阅读法”。所谓“批注式阅读”,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在书本上用一些符号或文字写下的所思,所感,所惑,所得等。比如《草房子》这样诗意美好的书,适合这样细嚼慢品。当我们共同慢下脚步,沉静得像如水的月光,像寂静的沙滩,这个时候,文字就能在我们心中生长出最美的诗意。<br> 批注的位置、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在文中的行间,可以在页边的空白位置,可以在目标页最上面或最下面的空白处。当然,如果批注文字内容较多,还可以用便签贴。有一位同学在阅读《草房子》时,随手在“便签贴”上写下了这样的内容,贴在相应的文字旁。 <b> 第二级:瘦读,梳理“思维导图”</b><br><br>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思维导图常常运用于理科学习,那当“思维导图”遇上“整本书阅读”,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br> 寒假期间,让我们潜游在阅读的海洋中,把厚厚名著化为一纸思维导图。比如阅读了《草房子》这部小说之后,我们可以对书中的八个主要人物进行梳理。每一个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 绘制思维导图是阅读整本书一个有效的方式,同学们在读完这本书后,也可以试着画一画哦!<br><br> <b>第三级:辩读,倡导“亲子阅读”</b><br><br> 亲子阅读,不仅是一种美妙的休闲方式,也是家长和孩子互相走近的一个非常有效的载体。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增加了彼此的了解。阅读中,家长和孩子可以从多元且不同视角来审视作品中的各种想法,才能激发家长和孩子的思考和创意。 <h3><font color="#010101">说起观点,我们可以将作者的观点、取向分为正向、中立以及反向三种类型。比如在共读《草房子》这本书时,爸爸、妈妈、孩子就可以对书中的观点做价值分析,写成“观点卡”。</font></h3> 使用“观点卡”进行亲子阅读的方式,不是为了争个你输我赢。而是引导父母和孩子辩证地看待人和物。只有这样,整本书阅读才会逐渐走向思辨、深度。<br> <b> 读书成果展示</b>:1-3年级,亲子阅读,自制创意读书卡,传到班级群,班主任为孩子们假期阅读成果制作每篇,分享到“东实小群”;4-6年级,每位同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绘制思维导图,开学初上交班主任,班主任把同一本书的思维导图装订成一本小册子。开学后,每班根据假期读书情况上报10名读书小明星。 <b>语文学习是一段漫长的旅程,走着走着,花就开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