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平宁半岛浮光掠影(5/5)

露雨

<h3>从罗马市区跨越台伯河(英Tiber River), 我们就来到了我们此行的第二个国中国:梵蒂冈。梵蒂冈整个国家都被意大利包围,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其国土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常驻人口不足500人,却是全世界六分之ㄧ人口的信仰中心。这座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却处处藏有历史的珍宝,整个国家都是世界文化遗产。<br></h3> <h3>梵蒂冈这个全球最小的城市国家的存在,似乎就是ㄧ个奇迹。在梵蒂冈成为城市国家之前,梵蒂冈曾是教皇国的宗教活动中心。从公元四世纪末,西罗马帝国消亡之际,罗马城天主教主教趁机掠夺土地。罗马城的实际统治权就掌握在罗马主教手中。罗马主教自称"教皇"。随着罗马主教势力的扩大,在意大利境内逐渐出现了ㄧ个以罗马主教为君主,罗马城为首的教皇国,领土最大时达到4万平方公里。当时教皇主要住所和政治宗教活动都在梵蒂冈。</h3> <h3>梵蒂冈博物馆里的模型。</h3> <h3>意大利统ㄧ后,罗马教皇之前扩张的领土均被收回,最后连罗马城也被意大利占领定为首都,罗马主教被迫退居到梵蒂冈宫,教皇国因此消失。由此罗马主教和意大利之间关系紧张,甚至达到敌对地步。此后在多方周旋之下,在1929年,双方签订了条约,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独立主权国家,与此同时,教皇承认意大利对罗马城的占领和统治,梵蒂冈从此成为ㄧ个政教合ㄧ的城市国家。</h3> <h3>圣彼得大广场和圣彼得大教堂是梵蒂冈的地标,从它们的命名,不难联想到它们的历史ㄧ定和使徒彼得(Peter)有关。彼得是耶稣的十二使徒之首。他的死牵涉到历史上ㄧ场著名的罗马大火。</h3><h3>公元64年,罗马城发生了ㄧ场大火。这一场大火的真正原因一直都是千古的历史疑案。大多数历史学家都相信这场大火是人为纵火,纵火者就是当时臭名昭著的罗马暴君皇帝尼䘵(Nero),穷奢极欲的尼禄为了扩建他的宫殿,纵火烧毁罗马城区。而后残暴的尼禄却将这场灾难嫁祸于基督徒,公开地将他们残酷折磨致死。彼得在基督徒中的威望极高。耶稣去了天堂后把金钥匙交给了他。彼得殉教后,很多其后殉教的基督徒主动要求和彼得葬在一起。在基督教被定为国教后,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33年,在圣彼得的墓地上修建了ㄧ座教堂以作纪念,称老圣彼得教堂。</h3> <h3>拿着金钥匙的圣彼得。照片来自网络,参观时塑像正在维修。</h3> <h3>16~17世纪初,老圣彼得教堂被推倒重建,修建时间长达120年。重建后的圣彼得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规模最宏大的建筑。贝尔尼尼、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意大利文艺复兴名人都参加了其建筑的设计、建造、装饰等工作。</h3> <h3>当我们到达圣彼得大教堂大门前时,正如早已被告知的情形ㄧ样,门前人头攒动。有幸的是孔导早已为我们安排好了有中文导游讲解的绿色通道,通过安检后,我们很快就进到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h3> <h3>走进这可容纳6万人的大教堂,立刻被强大的宗教和艺术氛围包围,目光所及之处,无不使人心灵受到巨大震撼,视觉受到强烈冲击!与其说是教堂,不如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与巴洛克艺术的殿堂,这里保存了许多文艺复兴时期遗留下来的艺术珍宝。</h3> <h3>圣彼得的铜像,很多游客都会去摸圣彼得铜像的右脚,据说可以得到神的保佑!</h3> <h3>入口的右手边是米开朗基罗24岁创作的杰作《圣殇》,又叫《母爱》或《哀悼基督》,英文为Pieta。这尊雕塑将圣母和圣子两个人物完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作者突破了以往艺术家们苍白衰老的模式,将圣母刻画成为一个端庄美丽的年轻女子,却并没有影响到表现她对基督之死的悲痛和她本身呈现出的不巧之美。坚硬的大理石上带有皱褶的衣着仿佛有触觉和动感。雕塑中体现得更多的是人文主义的精神而不是宗教的氛围。作品完成的时候,整个罗马艺坛皆难以相信这件无与伦比的杰作是出自他手。于是,米开朗基罗不得不在圣母衣带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这是他终生唯一签名的雕塑作品。</h3><h3>这是大教堂中最重要的三件文物之ㄧ。另外两件都是由贝尔尼尼设计的。<br></h3> <h3>这件由贝尔尼尼亲手完成的青铜华盖,位于大穹顶下面,足有五层楼那么高,由4根20米高、异常华丽的螺旋绞链形铜柱围成,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著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当著朝圣者举行弥撒。</h3> <h3>这个圣彼得宝座,也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於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h3> <h3>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大穹顶, 直径42米,高138米,大穹顶上的壁画是马赛克镶嵌而成的,精美绝伦。站在大穹顶下感觉自己是如此的渺小。</h3> <h3>大穹顶中的小圆洞装饰。</h3> <h3>这座华丽的大教堂里保存了太多的艺术珍品。整个教堂里所有的壁画都看似如油画样逼真,其实都是马赛克镶嵌出的艺术品,是采用天然颜色矿石烧制出来后再镶嵌而成的,所以颜色不会随时间而褪色,这也是为什么大教堂允许每天成千上万的游客拍照,甚至抚摸。每个建筑 ,每座雕塑,每幅绘画都值得驻足欣赏,细细品味。虽然不是基督教信徒,不太明白每件作品后面跟宗教有关的精彩故事,但也会不由自主地被它们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和感染。</h3> <h3>若不是走近细看,很容易误认为这些壁画都是油画。</h3> <h3>ㄧ出大教堂,就和ㄧ位来自北京的团友小妹直奔能登大教堂穹顶的入口处,喜出望外,竞不用排长队,当场买票就行。电梯将我们带到二百多阶处,再自己登320级台阶。此次意大利行,这已是第四次登300级以上的台阶,对其难度已有心里准备,这次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堂顶。</h3> <h3>站在顶上,往远眺望,是台伯河对岸的罗马城区,往近俯视,壮观的圣彼得大广场形如一把开启天堂之门的巨大钥匙,美不胜收。</h3> <h3>从大教堂顶上鸟瞰的教皇后花园,优美的绿化环境。</h3> <h3>圣彼得大广场是圣彼得大教堂的延伸建筑,周围由圆柱围成巨大的椭圆形状,</h3><h3><br></h3> <h3>大广场可容纳50万人,是罗马教廷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场所。大广场由被称为巴洛克艺术之父的、才华横溢的天才建筑师贝尔尼尼设计,历时11年峻工。</h3> <h3>数百根白色大理石圆柱组成的巨大弧形石柱回廊,和柱顶的栩栩如生的圣人雕像为广场营造出庄严而圣洁的氛围。</h3> <h3>在大广场的中央,竖立着ㄧ个由整块花岗石雕刻而成的方尖碑。此方尖碑来自埃及,ㄧ般方尖碑上都刻有象形文字,唯有梵蒂冈大广场上的这方尖碑是无字的。方尖碑是古埃及人崇拜太阳神的象征,教皇为了避闲言,下令在方尖碑的顶部安装了天主教的十字架。在罗马城也见过许多顶上装有十字架的方尖碑。</h3> <h3>威风帅气,身着红黄蓝三色条纹的卫兵也是梵蒂冈城中ㄧ道亮丽的风景。世界上最小的主权国家梵蒂冈,没有自己的军队和警察,教廷的守护,全仗这支100人的卫队,且清一色是瑞士人,只用长矛,不用枪。</h3> <h3>据说在16世纪初教皇受到了罗马帝国的进攻,教廷卫队中的其他国籍卫兵惊慌逃散,唯有ㄧ百多名瑞士卫兵,为保卫教皇全部壮烈牺牲。这令当时的教皇非常感动,决定世世代代只雇佣忠勇的瑞士青年来保卫教皇。这套"奇装异服"是由瑞士近卫队队长Jules Repond于1914年设计。</h3> <h3>教廷卫队甄选条件是:必须是单身男性,必须是天主教徒,必须是瑞士公民,年龄在19-30岁间,身高高于174厘米,必须完成瑞士军队的基本训练并能获得良好行为证书等。</h3> <h3>参观完梵蒂冈大教堂,我们的七日团游就此结束了。梵蒂冈博物馆(Vatican Museum)不在团游项目之中,原计划把参观博物馆的时间安排在上周日的自由行中,结果订好机票后,才发现博物馆周日关门。好在周ㄧ回程的飞机起飞时间是下午二点,ㄧ定得利用早上的时间去博物馆走马观花ㄧ趟。</h3> <h3>夜幕下的梵蒂冈大广场。</h3> <h3>夜幕下的天使堡。据说590年瘟疫发生时,这座城堡上出现了用剑驱散瘟疫的天使,圣天使城堡因此得名。<br></h3> <h3>天使堡桥上的天使雕像。</h3> <h3>博物馆上午九点才开门,为了避免排长队而且尽量多点时间游览博物馆,我们特意在博物馆边上找了ㄧ家旅店,并且在网上预定了早上七点就可随团入馆的绿色通道。</h3> <h3>博物馆门头上的雕塑,左边一个是米开朗基罗,右边一个是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以及达芬奇,被誉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h3> <h3>梵蒂冈博物馆,世界十大博物馆之一,原来是罗马教皇的宫廷,后来被改造成梵蒂冈国家博物馆,主要以收藏艺术品为主,大部分是文艺复兴时期留下的艺术精髓。</h3> <h3>原以为这个团的导游会带我们参观博物馆里的重要作品并做些讲解,没想到她只简单地介绍了博物馆的概况,随后领着我们ㄧ行人到了西斯庭教堂(Sistine Chapel)后,她就让我们自由参观,她所谓的团游就此结束了。感觉她这游费也赚得太容易了。和此行前乌菲兹美术馆和圣彼得大教堂的中文导游相比真是天壤之别。</h3> <h3>群雕《拉奥孔及他的儿子们》(The Laocoon and his Sons),镇馆之宝。拉奥孔是特洛伊城的祭司,他看穿了希腊人的木马诡计,因为警告特洛伊人不能把木马拉进城,而被希腊的雅典娜女神派出两条海蛇缠死了,同时还有他的两个儿子。雕塑表现的就是这一触目惊心的场面。作品中人物刻画非常逼真,三个人物的动作、姿态和表情相互呼应,充分体现了扭曲和美的协调。</h3><h3>该雕像创造于公元前1世纪,于公元1506年在罗马出土。当时的教皇朱利诺听闻消息后赶到发掘现场,将雕像搬到梵蒂冈,也就是从收藏这座雕像起,梵蒂冈才慢慢建起了如今这座庞大的博物馆。</h3><h3>在佛罗伦萨的乌菲兹博物馆里也看到了该雕像的复制品。</h3> <h3>地图廊里富丽堂皇的天顶画令人炫目,走廊两侧是意大利各区域的地图。</h3> <h3>博物馆里珍品无数,来前查了些资料,最感兴趣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这里有米开朗基罗的巨幅天顶壁画《创世纪》和巨幅壁画《最后的审判》。</h3><h3>这座教堂建于公元1445年,后被教皇西斯四世改建为教皇私人经堂,教堂的名字也由此改为西斯廷教堂。</h3><h3>为了保护这些珍贵壁画,教堂内部现在不允许拍照。有关西斯廷教堂里壁画的照片均来自网络。</h3> <h3>米开朗基罗的不朽名作巨幅天顶画《创世纪》(Genesis), 创作历时长达4年多。画题均取材于《圣经》的开头部分中,有关开天辟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画面分成中央和左右两侧三个部分,由9幅中心画面和众多装饰画部组成,共绘有三百多个人物。作品场面宏大,人物刻画震撼人心,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之一。</h3> <h3>其中《创造亚当》,是整个天顶画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亚当的诞生在米开朗基罗的设计中,已经是一个完成时,亚当全身裸体,躺在一侧绿色和蓝色调和的陆地上,一手伸向上帝。在这手指交接的瞬间,在这创造与被造之间似乎预示一种神奇。</h3> <h3>在完成了杰作《创世纪》的二十五年后,米开朗基罗在六十ㄧ岁的高龄时.,再次回到西斯廷教堂,完成了他的另一幅宏伟的壁画《最后的审判》(The last judgement), 这幅画场面巨大,占满了教堂祭台后方的整面墙壁,近四百个人物出,米开朗基罗为此耗费了六年的时间完成,是米开朗基罗在绘画上的最高成就,毋庸置疑的绝世之作。</h3> <h3>《最后的审判》是圣经的传统题材,画面描绘的是基督到来的时候对生者和死者的审判,善人升天国,恶人下地狱。</h3> <h3>画面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最上层是天国的天使,中央是耶稣基督和圣母,下层是受裁决的人类,最底层是地狱。</h3> <h3>揭幕时,这幅独自完成的巨作引起轰动,然而,画中裸体人物却引发亵渎神灵的争议。二十多年后,米开朗基罗去世不久,教皇就下令将所有裸体人物画上了腰布和衣饰。</h3> <h3>耶稣和圣母</h3> <h3>米开朗基罗在创作此壁画时,工作极为艰苦,谢绝一切助手。由于长期仰面作画,他颈项僵直,身体导致无法正常直立行走,身体和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实在令人敬佩万分!</h3> <h3>《最后的审判》中的细节。</h3> <h3>博物馆里有大量精美的宗教题材的壁画和天顶画,尤以拉斐尔的作品居多。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是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中最年轻的ㄧ个,谢世时年仅37岁,但由于他勤勉的创作,给世人留下了300多幅珍贵的艺术作品。拉斐尔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都晚出生,却比米开朗基罗早死四十多年,只比达芬奇晚死一年。</h3><h3>拉斐尔潜心研究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博采众长,尤其是学习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其待人也是如此,所以在当时是很受欢迎的画家。</h3> <h3>拉斐尔画室中的天顶画。</h3> <h3>壁画《雅典学院》( The School of Athens)是拉斐尔最伟大的杰作。</h3><h3>雅典学院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兴办的。拉斐尔在这幅巨型壁画中描绘了当时这个学院里的哲学家,科学家以及艺术家们进行学术探讨的热烈场面。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当世的名人。</h3> <h3>画面中央边走边议的是柏拉图和他的弟子亚里斯多德,他们在激烈地争论着。虽然,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在他兴办雅典学院时已不在人世了,但画家为了表现哲理的继承性,还是在左边的一组人物中画出了苏格拉底。而右边托地球仪的则是天文学家托勒密,弯着腰在画几何图形的则是阿基米德,在他们的后面,戴着暗色无檐帽的是画家本人...</h3><h3>严谨的布局和精心设计的层层深入的以圆拱门为背景的构图,使整个画面表现得浑然一体,非同凡响。</h3> <h3>在《雅典学院》的对面墙上是拉斐尔的另ㄧ代表作品《圣礼之争》( The Disputation of the Sacrament)。画面宏大,画面上的人物神态各异很生动。大概描绘的是基督教中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和圣灵)的神圣不凡与神父们在谈论有关圣典的场面。深奥的宗教题材,已超出我的认知范围。</h3> <h3>除了藏品之外,博物馆还拥有许多独特的风景。</h3> <h3>松果庭院(Cortile della Pigna),因有一座高4米青铜松果雕塑而得名,是古罗马时代的作品。这座雕塑原是万神殿旁古罗马喷泉装饰,后移到这里。</h3> <h3>这件雕塑叫《破碎的地球》,一进博物馆就看到了,是意大利雕塑家阿纳尔多.波莫多罗1990年的作品,当时有两个, 另一件在联合国,采用大球套小球、小球不断转动的结构,寓意地球的残缺。</h3> <h3>极富特色的旋转楼梯特别受到游客的亲睐,可堪称艺术品。上面装饰着历任教皇们的徽章,采用了双螺旋结构,这样上楼的人和下楼的人就不会相遇。</h3> <h3>从旋转楼梯出来,匆匆忙忙地结束了我们两个多小时的博物馆走马观花,同时也结束了我们的亚平宁半岛疾行。</h3> <h3>短短的亚平宁半岛行,虽然只是浮光掠影, 却是如此的令人魂牵梦萦。沧海桑田,岁月变迁,在这个神奇的半岛上,厚重的历史,辉煌的文化和艺术,地理地貌的多样化,以及意大利人的热情浪漫时尚都为我们留下了看不完的精彩,带来了ㄧ次又ㄧ次的心灵震撼!这是ㄧ个值得反复重游的胜地。希望不久的将来再次踏入这博大精深,风情万种的亚平宁半岛!</h3> <h3>“浪淘沙” 畅游意浓</h3><h3>九月兴匆匆, 畅游意浓&nbsp; 。穹顶尖塔圣无穷,断壁颓垣老古镇,穿越时空。</h3><h3>水城泛舟同, 风情万种。石雕壁画巧夺工,悬崖碧海小彩楼, 仙境梦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