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盘古山围屋

三月天

<h3>摄影 王庆华 文字编辑 宋乐南   2020年1月6日,我们来到于都县盘古山镇采风,在人和村我们偶遇了村党支部书记蒙石福和年近六旬的村文书蒙金生。</h3> <h3>  据村文书蒙金生介绍,在宋、元、明、清中期人和村原名庵下角,后由清中期进士蒙子和改名人和,意思是天时地利,不如人和,所以取名人和。</h3> <h3>人和村蒙氏先祖开基是宋朝中期,进士蒙进贤最先在仁风开基立业,后来有杨姓唐姓廖姓等十多姓氏陆续迁来居住。</h3> <h3>在盘古山脚下仁风六村,蒙氏家族是第一个开基立业姓氏。</h3> <h3>村里目前还保存了一栋围屋--蒙氏围屋,据说围屋已有近三百年历史,进士蒙子和是在蒙氏围屋里居住的先祖一员。</h3> <h3>我们来到村边只见在远处的田间矗立着一座由石灰和鹅卵石夯筑成的围屋,我们被古老苍桑的围墙吸引着,不由自主的沿着田间小道走进围屋一探究竟。</h3> <h3>进到围屋我们感觉围屋的面积不是很大,没有那么恢宏。</h3> <h3>更像北京的四合院,有温馨如家的感觉。</h3> <h3>围墙是用鹅卵石和石灰夯筑而成的</h3> <h3>坚固、牢实</h3> <h3>围屋目前残垣剩下的只有两排四栋房屋,屋子是用土坯砖砌成的墙。红军长征时期,这里曾是红军医院。</h3> <h3>据说当年的围屋有三层楼,蒙金生这辈他们儿时也都经常在围屋的骑马楼上嘻戏</h3> <p>这是围屋里目前唯一一个保存完好的壁雕,只有他给了我们亘古的感觉。壁雕上的图案大家也一定和我一样认为是龙吧,我的一位考古专业博士生朋友告诉我这个不是龙,是椒图。椒图是龙生九子之一,一般是镶嵌在门铺首或者门外抱鼓石上或外墙上,主要是用来看宅辟邪的。</p> <h3>你看他的尾巴,这种装饰一般明清用的比较多。壁雕上的椒图在大海里遨游,激荡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嘴里衔着玉珠,若隐若现的身子和翘起的尾巴,壁雕的设计和工匠堪称一流。</h3> <h3>走进围屋,我们发现里面竟还有人居住在此,通过攀谈得知此人是围屋后代蒙增捡。</h3> <h3>这是蒙增捡在围屋里搭建的住所</h3> <h3>在濒临坍塌的屋子里我们发现这间屋子打扫的干干净净。</h3> <h3>蒙增捡告诉我们这是祖屋,当年围屋里住着他父亲四兄弟,现在他们的后辈全部在村里建了新房,只有他一人还居于此,每逢初一、十五他都要在祖屋给前辈们上香点烛。</h3> <h3>这是天井</h3> <h3>这是用来采光的天窗</h3> <h3>蒙增捡给我们讲述儿时的童趣</h3> <h3>断檐残壁的房屋讲述着远古的历史</h3> <h3>矗立的残墙诉说其经历的风霜</h3> <h3>唯有这绿色带给我们希望与将来</h3> <h3>记住乡愁、保护古建、传承历史任重道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