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 去 的 笑 容

张俊

<p><b>纪念父亲逝世五周年(2020.1)</b></p> <h3>  今天(元月九日),是父亲的逝世纪念日,父亲离开我整整五年了,这五年,我一直沉浸在怀念父亲的日子里,逐渐从当初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走了出来,更加怀念和父亲一起生活过的美好时光。</h3><h3> 父亲出生在扬州市江都区,小时候读过私塾,读书刻苦勤奋,后来考上了当时的扬州财校(现在属扬州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苏北来到了阜宁县,在阜宁成家立业,一生从事教育工作。</h3><h3> 父亲工作认真负责,敬业奉献,他长期从事全县乡镇中小学校舍的修建管理工作,为了节省经费,常常亲自去东北、江西、福建等地采购调运木材;每年教师放暑假了,他没有放假,还要去学校察看和看护校舍。</h3><h3> 父亲为人宽厚谦和而正直,生活中与人相处讲究礼节、重情义,与人交谈,常常是面带微笑,孝敬老人、关爱家人。工作中讲究原则,因为讲原则也少不了得罪"领导",曾经无故的被隔离审查一年多,终因父亲没有任何经济问题而结束,这也充分证明了父亲是廉洁奉公的好会计。</h3><h3> 父亲多才多艺,因为小时候读过私塾,所以写的一手好字,我记得小时候在家过年,每年父亲从腊月二十二三就开始为亲友和街上的邻居写春联,一直写到年三十,吴滩小街上的邻居都说:张先生的门对写得好看!我们家的门对一般都会到三十晚上才写,父亲在选对联上非常的讲究认真,都会结合时政和我们工作学习的情况,书写家里的春联。记得有一年在写的春联中,出现了"书香门弟"四个字,母亲就说不要吹,谦虚点!不要用这个词,父亲听急了,就如数家珍的说:我们家(我的父辈和平辈)出了多少多少教师、大学生、中专生,最终还是写在了当年的春联上。父亲是要激励我们把崇尚读书、崇尚礼仪这种优良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父亲在工作中经常和木匠打交道,闲余时自己也学起了木匠,还亲手做了小板凳和小桌子。退休后在家烧菜,严然是咱家的大厨师,烧的是正宗的淮扬菜,父亲做的扬州炒饭,是我最爱吃的。他参加门球队,从学员到主力队员,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带领球队获得了全县第一名并代表阜宁参加省里的比赛。</h3><h3> 父亲干一行就学一行,也一定精一行!这种从小养成的认真刻苦敬业的品质,值得我学习一辈子。</h3><h3> 父亲离开我五年了,当我再次打开父亲的影像照片时,父亲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让我感慨万千。</h3><h3> 这五年母亲在家独自一人生活着,让她到县城,和我们一起住,她不愿意,她把家里的物品和床依旧保持着父亲生前的样子,以此表示对父亲的怀念。我这五年经常自驾旅行,旅行包里永远放着父亲的照片,伴我一起旅行,我想如果真的有灵魂,父亲一定会保佑我的。</h3><h3> 时间是无情的,人生在世,对每一个人来说,与父亲的离别,必定是要发生的,对父亲最好的怀念,就是让自己过的更好,过的安康快乐。</h3> <h5>这是父亲生前最喜欢的一张合影照,拍摄于2006年。当时我们兄妹仨人正处在事业旺盛时期,陪父母回江都老家,站在大伯父家门前拍摄的。</h5> <h3><br></h3><h3><br></h3><h1><font color="#ed2308">谨以以下的图片和视频纪念父亲逝世五周年!</font></h1><h3><font color="#ed2308">回忆与父亲一起生活的美好时光……</font></h3> <h3>父亲姐弟六人,这是父亲兄弟五人和爷爷奶奶在祖宅门口的合影,拍摄于1985年,那天是爷爷的八十岁生日。</h3> <h3>1991年,拍摄于原城北小学。</h3><h3>傍晚时分在门前纳凉,父亲很惬意地坐在椅子上,光脚 翘在小凳子上,开心的看着两个孙子在开"火车"(把板凳当作火车)。</h3><h3><br></h3> <h3>这是父亲六十岁生日时,大伯、四叔、五叔与父亲的合影,拍摄于吴滩老街。</h3> <h3>父亲从退休后,几乎每年春天都要回老家小住一段时间,一般住在大伯家,吃饭是在大伯、二伯、四叔家轮流招待。记得二伯父喜欢包水饺子,有一次我和父亲到二伯父家吃中饭,那水饺非常好吃,记忆犹新。每次回老家,父亲都会专门带些钱物送给他姐姐(我的姑妈),四叔会陪着父亲在庄子上到处转转,每遇熟人,都会聊上一番;五叔会陪着父亲去江都、扬州、南京等地休闲游玩。以上两张照片分别是五叔陪父亲在冶春茶社品尝扬州早点、四叔陪父亲游玩何园时的合影。照片记录了父辈们兄弟情深的美好时光。</h3><h3>每年回江都老家,是父亲最开心的事了。</h3> <h3>拍摄于1997年春节,这也是父亲最喜欢的合影照之一。背景是刚刚建好的房屋。</h3> <h3>父亲七十岁时吹生日蜡烛,拍摄于2004年。</h3><h3>背景中的红纸,是大伯父为庆贺父亲七十岁生日,亲自书写的祝寿词。记得生日那天午宴上,大伯父带着老光眼镜,面带微笑用扬州话,深情的朗读祝寿词。</h3> <h3>2005年是爷爷诞辰100年,为了纪念爷爷的百岁诞辰,父辈们在老家丁沟镇光林村薛厦生产队搭台唱戏。</h3><h3>这是当时父亲在台上讲话时的照片,从照片可以看出大伯和父亲愉悦的心情。</h3> <h3>父亲和母亲在瘦西湖二十四桥景前的合影,拍摄于2007年。</h3> <h3>2012年6月,我陪父母去加拿大、美国探亲旅游。这张照片,拍摄于加拿大魁北克城的一户法国人开的农家乐,当时我们正在品尝法国人做的早餐。</h3> <h3>这张照片拍摄于美国纽约,背景是著名的曼哈顿城和哈德逊河。</h3> <h3>父亲退休后,参加吴滩门球队,他学习认真,很快成为门球队的主力队员。</h3><h3>这是在县里比赛时,父亲正在用娴熟而专业的姿势,专心致志的打球。</h3> <h3>2014年10月19日,举办父亲的八十岁生日午宴,那天应该是父亲一生中最开心幸福的日子了。</h3><h3>这是父亲在宴会大厅门口迎接客人。</h3> <h3>父亲讲政治,严格执行八项规定。</h3><h3>亲手书写“告示牌",并执意要求,把牌子摆在宴会大厅门口。</h3> <h3>父亲八十岁时,自己写了答谢词。书法功底依然如故!</h3> <h3>父亲与我二姨三姨及两个妹妹的合影。父亲的笑容可爱而幸福!</h3> <h3>这是父亲回敬来敬酒的晚辈们,开心的笑容已变成了历史的瞬间,终身难忘,但似乎越来越遥远……</h3> <h5><font color="#010101">这是大伯父为父亲八十岁写的寿字,内容是:</font><font color="#ed2308" style=""><b>德勤益寿,心宽延年。</b></font></h5><h3><br></h3> <p>1982年左右,拍摄于老吴滩小学,此处是我的出生地。</p> <p>1985年左右,父亲和母亲在原来的老房子楼上,春节合影。</p> <p>1986年,在吴滩大桥上,春节合影。</p> <p>这是我们家有记录的最早全家福合影照。</p> <p>1997年左右,我和父母在北京天安门前合影。</p> <p>2004年,吴娟回家,我们一起开车去苏州、杭州、千岛湖旅游。这是在苏州盘门三景城墙上的合影。</p> <p>2005年,父亲在母校旧址门口留影。</p> <p>2005年,父亲与母亲在瘦西湖留影。</p> <p>2006年,吴娟回家探亲,家人到扬州旅游,这是品尝了富春茶社早点后,一起合影留念。</p> <p>拍摄于2006年春节期间</p> <p>2008年,父亲和母亲在连云港海滨浴场留影。</p> <p>2009年,春天父亲回江都老家,住在大爹爹家,这是父亲与大爹爹的合影。</p> <p>2009年10月,父亲参观蒋介石故居时的留影。</p> <p>2009年10月,父亲参观鲁迅纪念馆,与母亲的合影。</p> <p>2011年,父亲在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参加门球比赛。</p> <p>2012年,为了办理签证去上海,父亲与母亲在外滩留影。</p> <p>2012年,我陪父母去加拿大、美国探亲旅游。</p> <p>拍摄于2012年,地点,美国纽约华尔街。</p> <p>吴娟开车,带着我们去魁北克城旅游。</p> <p>2013年,父亲一直要寻找小时候在泰州读书的学校,我们终于找到了,这是父亲在现在校门口的留影。</p> <p>拍摄于吴滩家里,2013年父亲79岁生日。</p> <p>2014年9月,我带着父母去苏州旅游,这是父亲生前最后一次远行!</p> <p>这是在盘门三景合影。</p> <p>父亲与母亲,在太湖大桥前合影。</p> <p>在太湖边,父亲说这里空气好、氧气足。非常开心!</p> <p>2014年,父亲八十岁生日,与老家亲人全体合影。</p> <p>拍摄于生日午宴现场</p> <p>这是我们兄妹仨人、母亲与父亲最后一次合影。</p> <p>生日当天,父亲无比兴奋开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