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left;"></h3><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font color="#808080">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今天,我们主要介绍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服装变迁。</font></i><br> <h5>隋唐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这个时期的服饰变迁为历史过渡时期。其上承历史服饰之源头,下启后世服饰制度之经道。男子的常服为幞头、袍衫、穿长靿靴。但此时的袍衫与前朝略有不同,式样为圆领、右衽、窄袖、领袖裾无缘边。<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隋唐时期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中唐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其它无太大变化。<br></h5> <h5></h5><h5>宋代衣冠服饰大多沿袭唐代,但又有自身的特点。官服多为大袖衫,头戴直角冠帽,采用不同颜色的服装来区别官员级别;贵族妇女的时髦礼服则是大袖衫。另外,宋代妇女的常装是一种称为“背子”的外衣,其特点是对襟、直领、两腋开衩,衣长过膝。上至后妃,下至百姓都可以穿着,可见其流行程度。<br></h5> <h3><div></div></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宋代的缺胯袍衫式样有广袖大身和窄袖紧身两种。穿褙子和半臂的习惯极为普遍,但都不能作为礼服穿用。<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元代男子的服饰有汉族的圆领、交领袍,也有本民族的质孙服,其形制与深衣类似,衣袖窄瘦,下裳较短,衣长至膝下,在腰间有无数褶裥,形如现今的百褶裙,在腰部还加有横襕。<br></h5> <h5>元代衣服与周代近似,衣袖较紧、窄,下裳较短,衣长至膝下,造型像百褶裙。比肩”、“比甲”也是常服。“比肩”是一种有里有面的较马褂稍长的皮衣,元代蒙人称之为“襻子答忽”。“比甲”则是便于骑射的衣裳,无领无袖,前短后长,以襻相连的便服。<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又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废除不用。<br>最有特色的是用“补子”表示品级。补子是一块约40~50厘米见方的绸料,织绣上不同纹样,再缝缀到官服上,胸背各一。文官的补子用鸟,武官用走兽,各分九等。<br>平常穿的圆领袍衫则凭衣服长短和袖子大小区分身份,长大者为尊。<br>明代女性习惯在裙子外罩一件背子衫或是云肩。凤冠霞帔是明代妇女的礼服,是后妃在参加祭祀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服饰。整个冠上缀着龙凤,搭配霞帔一起穿著。<br>明代较多使用的纽扣,主要用在礼服上,常服很少使用,明末时才有所普及。民间用纽扣是受八旗兵的甲衣影响,同时也受到国外商品输入的影响,因此逐渐在衣服的领边和襟边普遍使用。<br></h5> <h5>明朝的服饰在唐朝服饰的基础上结合宋元服装形式中的某些元素,而生成了自己朝代服饰风格。因为明朝的政治思想达到了中国历代前所未有的保守,明朝服饰风格也变得束缚闭塞。<br></h5> <h5>清代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马褂为加于袍的外褂,因起源于骑马短衣而得名,特点是前后开衩、当胸钉石青补子一方(亲王、郡王用圆补)。补子的鸟兽纹样和等级顺序与明朝大同小异。皇帝有时还赏穿黄马褂,以示特别恩宠。<br>影响所及,其他颜色的马褂遂在官员士绅中逐渐流行,成为一般的礼服。四、五品以上官员还项挂朝珠,用各种贵重珠宝、香木制成,构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点。丝纺绣染及各种手工专业的进步,为清代服饰品种的丰富创造了条件。<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妇女主要穿旗袍,旗袍原来是满族人的服饰,汉人也穿着。旗袍款式宽大,腰身为筒式,后来才逐渐变得窄小合身。<br>清代女装,汉、满族发展情况不一。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br></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font color="#808080">中国民族服装服饰可谓是: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百花齐放,各展风采;源远流长,连续不断;随时升华,大放光芒。只要认真细致地观察中国民族服装服饰,就不难发现,这种民族性、丰富性、多样性、实用性、区域性特点的多姿多彩的服装服饰,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独特文化传统的结晶,是与自然生态和谐的象征,又是生产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font></i><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