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西部自由行之塔里木

笑弥勒

<h3>从帕米尔高原来到和田。和田最有名的是和田美玉,到和田不看玉石市场是不可能的。</h3> <h3>这里的玉石,不管真假,开价都能让人吓掉下巴。反正也不懂,只能当个吃瓜群众。</h3> <h3>和田玉应出自眼前的这条和田河,尽管和田玉资源己近枯竭,但每日仍有不少人来此淘宝。</h3> <h3>据当地人说,虽精品难觅,但漂亮石头还是能找到的。</h3> <h3>在和田感觉不好的是环境。天是灰蒙蒙的,街道上,甚至树叶上都是尘土。可能是紧挨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原故。国外对3000个城市环境评价,汚染最严重的前十名,我国只有和田位列其中。</h3> <h3>离和田十几公里的巴格其镇,把田间道路上都搭上葡萄架,节约了土地,增加了收获,也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多年来己形成一千五百公里这样的葡萄长廊。</h3> <h3>巴格其镇盛产核桃,此时正当核桃收获时节,常见大货车装满核桃运往外地。镇上有棵核桃树王,据称已有一千三百多岁,现每年仍可结六千多颗核桃。</h3> <h3>从和田出发,驶上穿越塔克拉玛干的沙漠公路。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沙漠,面积33万平方公里。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称其为“死亡之海”,而波斯语中塔克拉玛干是“连无叶小树都不能生长的地方”,或说“进去出不来”。足见之险恶。</h3> <h3>穿越塔克拉玛干的沙漠公路目前有两条半,我们走的是最西边的和田到阿拉尔的一条,长400多公里。最东边的尉犁到且末的公路也开始勘测。</h3> <h3>所谓流动沙漠是指沙丘在疾风劲吹下移动。在这段录相中可以看到大风卷着沙粒越过公路的景象。沙漠公路最要紧的是保证公路不被流沙掩埋。几百公里道路两旁都有几十米的草方格,虽然沒有看到护路人员,却不得不对他们怀有深深的敬意。</h3> <h3>漫天风沙中还有人异想天开地企图寻找遗存的古迹。</h3> <h3>风力减弱,可以好好欣赏大漠的壮美。我们连玩带走不到一天就穿越了死亡之海,想当年王震的部队每人背20斤水,走了15天才穿过塔克拉玛干到达南疆,真是今非昔比!</h3> <h3>“死亡之海”中也有生命的迹象。</h3> <h3>穿过大沙漠,来到塔里木北端的阿拉尔市。以前从未听说过这个地方,它是新疆建设兵团一师所在地。这个小城市街道宽阔,绿树成荫,建筑整齐现代,同是紧邻沙漠,却与和田形成巨大反差。</h3> <h3>这座漂亮的现代化建筑是三五九旅农垦纪念馆。与其说是农垦纪念馆,不如说是三五九旅军史馆。其中讲述了三五九旅经历的长征,挺进中原和中原突围,以及进军新疆闪“三次长征”。</h3> <h3>纪念馆的规模和现代化都与这个小城不成比例,令人叹为观止。</h3> <h3>阿拉尔另一个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兵团水库魚一魚四吃。我们一行十人只吃了一条大魚,魚鲜汤美。淡水魚做得如此好吃,在我的记忆中算得首屈一指了。</h3> <h3>途经塔里木河大桥,万没想到沙漠中的河流竟如此宽阔!回想昨天刚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这里就下了一场不算小的雨,很神奇。</h3> <h3>从阿拉尔沿塔里木北端到达轮台。不由想起唐朝边塞诗人岑参有关轮台的两段千古绝唱,一段是关于雪的,“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现在正是阴历八月,毫不见凉意,看来气候变暖是实锤了。另一段是风,“轮台九日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如此令人胆寒的风我们也沒赶上,幸甚!</h3> <h3>轮台有新疆面积最大的原始胡杨林公园,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h3> <h3>园中有一胡杨树王,号称有三千年树龄。</h3> <h3>塔里木河穿过林区,可惜时间尚早,设想一个月后,金黄色的胡杨林必将把塔里木河装扮得美不胜收。</h3> <h3>这是著名的红柳,沒想到如此迷人。</h3> <h3>一提库尔勒,自然想到库尔勒香梨。库尔勒香梨呈水滴状,据说西游记中的人参果就是从库尔勒香梨引出的。</h3> <h3>在库尔勒吃农家饭,头顶就是梨树,主人也让摘来吃,只是还未完全成熟,不算太甜。</h3> <h3>离库尔勒几十公里,有一座铁门关。此关始建于晋,唐朝己将其列为二十六名关之一。本人孤陋寡闻,居然毫无所知!关楼设于高山峡谷之间,地势险要,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冲。</h3> <h3>铁门关立有南北疆分界点,为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h3> <h3>这里立有四位古人铜像,分别为张骞,班超,唐玄奘和岑参。四人均曾经由此关走向西域。</h3> <h3>源自博斯腾湖的孔雀河通过铁门关流向库尔勒。据说班超曾在此饮过马,故也称饮马河。</h3> <h3>让铁门关扬名的是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诗作。描写边关守卫者看着“极目少行客,终日对石壁”,不禁“一望头欲白”的惆怅,极具画面感。</h3> <h3>关门旁的峭壁上有当初阿古柏修的藏兵洞。清晚期新疆各地纷纷反清,各地上层还相互火并。喀什的上层到中亚浩罕(今乌兹别克,塔吉克一带)请来阿古柏的军队帮忙。谁知此人竟自立为王,占领全疆160万平方公里土地。英俄为利益均给他以支持。当时清庭存在海防与塞防的大辩论,海防派领袖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幸得左宗棠慨然领命,抬棺出疆,先平北疆,又由手下第一勇将刘锦棠攻破铁门关,收复全疆。阿古柏死于库尔勒并被鞭尸!沒想到这次旅行还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到民族英雄们捍卫国家统一的丰功伟绩。</h3> <h3>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进水主要为流经巴音布鲁克的开都河,出水为流经铁门关的孔雀河。天气阴沉,能见度不好,照不出风景照,干脆下湖赏玩一番。博斯腾湖是新疆主要魚业基地,冬季也有与吉林查干湖一样的冬捕活动。</h3> <h3>进入若羌县,这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县,占地2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韩国或江苏加浙江那么大。而江苏加浙江人口有一亿三千万,若羌只有六万人口!路边看见一片早黄的胡杨,一派蒼劲悲凉之气!</h3> <h3>这是塔里木河末段,在大片荒漠中突然出现一段小小的水乡风光。</h3> <h3>无人机鸟瞰台特玛湖。塔里木河流入此湖终止。早先还经此湖流入罗布泊。上世纪七十年代此湖己完全干涸。后经多年调水,已恢复水面500平方公里。不知将来能否把罗布泊也恢复起来。</h3> <h3>著名的楼兰古城遗址就位于若羌县境内的罗布泊荒漠中。若羌县城的楼兰美女雕塑是我见过的最美街头雕塑。</h3> <h3>晚上楼兰美女塑像在景观灯的照耀下呈现出一派神秘感。</h3> <h3>楼兰博物馆外景,可惜恰逢周一闭馆,无缘观赏。</h3> <h3>从若羌到米兰遗址。米兰故城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结点,时跨汉唐等多年。古时从米兰起可分南北两路越过塔克拉玛干大漠通往西域。当年科学家彭加木就是在米兰补充物资后再次进入罗布泊,从此永远留在那里!</h3> <h3>非常奇特的是米兰遗址景区外綠植茂盛,盛产著名的若羌灰枣。景区内寸草不生,一片荒凉。一门之隔,两样世界。</h3> <h3>这是米兰遗址保护站。最前面的妇女在此守护遗址已达二十年之久,被网络上称为米兰公主。原藉河南,因故乡修工程被安置于此。丈夫孩子均在县城工作,她一人晚上常与野生动物为伴。现在她对遗址的情况了然于胸,也是半个专家了。</h3> <h3>米兰遗址的标志之一,佛塔遗址。</h3> <h3>上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在米兰遗址中发现许多珍贵文物,遂将其中一些运往国外。</h3> <h3>其中最著名的“有翼飞天像”壁画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天使像。现在只能到大英博物馆去欣赏了。</h3> <h3>有意思的是在米兰遗址保护站对面的一所房子,居然挂着罗布泊镇党委和镇政府的牌子。罗布泊镇可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镇,沒有之一。占地五万平方公里,有半个江苏省大。当然人口只有四千多人。严格地说这里应属米兰镇,可能因罗布泊镇属于军事禁区,然而名气又大,常有人到访,挂这么个牌以备不时之需,并没有人在此办公。</h3> <h3>通往罗布泊深处罗布泊镇的路。</h3> <h3>试想如果一个人走在这一望无际的荒漠上将会是何等的绝望!</h3> <h3>向罗布泊行驶了一段路,碎石路面,车一开快就漂移,控制不住。真正进入罗布泊,将是盐碱路,我这种SUV和轮胎就不行了。毕竟这里是军事区,不能合法进入。</h3> <h3>无人区并非绝对无人,远处有部队训练,疑似导弹发射车。他们与我们旅行者不同,是一群肩负重任的人。</h3> <h3>这里是若羌县依吞布拉克镇。我们这支平均年龄七十的团队在此离开新疆,要跨越阿尔金山,进入青海。再见了南疆。</h3> <h3>这次19西部自由行的路线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