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悠悠建水城

自由人

<p> 2019年11月,朋友相邀自由行,直奔滇西而去,但没想到此行映像最深刻的不是滇西,而是建水带给我们意外的惊喜。</p><p> 建水本不在我们自由行的目标里,同行者提及她一学生是建水人,曾谈起自己的家乡种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于是在从滇西返回昆明后,就去了建水。</p><p> 建水古城距离昆明220公里,2小时动车🚅到达,票价58元。</p><p> 该城原为南诏土城,明洪武年间扩建成砖城,名为临安。经历12个世纪的战乱,地震,建设,至今保存有50多座古建筑,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里有规模宏大号称云南第一的文庙以及朝阳楼、双龙桥、指林寺、朱家花园等极具特色的古建筑,还有始建于1915年的寸轨铁路,是滇越铁路的重要路段。现在作为当地特色旅游小火车,将美丽的南国田园风光和沿途法国风情的小火车站完美的展现给游人,终点站团山村,更是典型的滇南民居建筑,古朴洁净,民风淳良。</p><p> 归来月余,仍难忘当时震惊愉悦之情,特出此集,荐与友人共享。(部分文字摘自网络)</p> <p>2019年11月28日,游建水古城。 </p><p>建水主街上的牌坊</p> <p>牌坊上木石相间的雕刻</p> <p>朝阳门是四大城门仅存的老城门</p> <p>火山石铺就的闹市地面,光洁如洗。</p> <p>建水紫陶夜市</p> <p>建水紫陶以汽锅最为出名,已有百年以上历史</p> <p>以烧制紫陶的火窑为原型的建筑物,是不是很有特色</p> <p>陶瓷灯罩</p> <p>有代表性的建筑</p> <p>百年老店,以汽锅鸡最为出名</p> <p>店内到处雕梁画栋,古韵悠然</p> <p>我们的战绩,哈哈😄</p> <p>凡到建水旅游的外地游客,总免不了要品尝建水特有的临安烧豆腐。那别具一格的味道,常常令人回味无穷,早在清代中后期就享有盛誉</p> <p>慢节奏的市民生活</p> <p>朱家花园位于云南建水古城中心翰林街中段,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的变通组合体建。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屋214间。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p> <p>朱家花园二</p> <p>朱家花园三</p> <p>朱家花园四</p> <p>朱家花园五</p> <p>朱家花园六</p> <p>朱家花园七</p> <p>朱家花园八</p> <p>朱家花园九</p> <p>朱家花园外街道</p> <p>翰林街老宅屋檐精美木雕</p> <p>翰林街景</p> <p>老街新客</p> <p>酒好不怕巷子深</p> <p>中外一家三口品美食</p> <p>老天井小吃内木雕,显露出曾经的辉煌</p> <p>老街商行</p> <p>老街上的美娇娘</p> <p>古城主街上,隔一段就有一个不同建筑风格小亭,供路人休息,是不是感受到此地的闲适啊?</p> <p>古韵悠悠的商业街</p> <p>2019年11月29日,乘坐历史悠久极具特色米轨小火车。</p><p><br></p><p>个碧石铁路是连接滇越铁路的重要路段。是中国最早的民营铁路之一,建于1915年,原为寸轨铁路,1970年经过改建后从寸轨转变成米轨。现在成为建水旅游的一大亮点。</p> <p>临安站,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是建水老火车站的货场仓库。2015年3月14日,建水古城旅游公司,根据个碧临屏铁路修建年代及沿线站房特点进行维修,现在的临安站售票大厅凸显了民国元素及法式建筑风格,占地面积约325平方米。</p> <p>车站售票候车大厅</p> <p>感觉老老旧旧的火车票</p> <p>小火车简介</p> <p>大厅后外走廊,可供休息候车。</p> <p>临安站台</p> <p>小火车🚆来了。</p><p>小火车从临安站出发,途经双龙桥站,乡会桥站,到达终点团山站,全程12.28公里,专线游程往返3个小时,中途停站等客。</p> <p>来啊,朋友</p> <p>仿佛飘着原木的清香</p> <p>免费的特色小食品</p> <p>我就看看,不说话</p> <p>乡会桥车站的站房,是中法建筑特点相结合的单檐现代建筑。</p> <p>乡会桥站内有着异国风情的候车室,一</p> <p>候车室二</p> <p>候车室三</p> <p>双龙桥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后逐渐完善。桥上有三层楼阁,因桥孔而俗称十七孔桥,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已列入中国造桥史册。</p> <p>坎坷不平的石板桥面,流淌着历史的长诗</p> <p>团山站到了</p> <p>团山民居,一个曾经豪宅云集,而今有些破败了,却很有故事的地方。张氏族人600余年中,遵循“百忍”家训为安身立命之本,人丁兴旺,家风良好。张氏祖先的发迹,源于清末对个旧锡矿的开发,将金银运回家乡建造了这些精美,造价不菲的房子,它们具有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代表了云南地方本土建筑发展的最高水平。</p> <p>如水洗过的石板地面和精美的下水道石板盖子</p> <p>村广场的小商品</p> <p>充满阳光的日子</p> <p>遵“百忍”祖训,读圣贤之书,村图书馆</p> <p>阅览室,有墨香,麦草香,野花香</p> <p>无尘的土路,良好的民风</p> <p>金箔镶边,尽显昔日奢华</p> <p>古村一偶</p> <p>团山民居,漫步其间,处处与旧日的生活撞在了一起,破败的建筑所记录下的是曾经的记忆,那些昔日的繁华,永远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但会被来过这里的人所记住和回忆。</p> <p>以下是当地宣传册,两天时间不足以我们了解建水全貌,有遗憾就有希望,先补充一点图片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