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南极洲十日游记(之一:乌斯怀亚—德雷克海峡—南设得兰群岛)

lkylyq

<div> 2019年11月23日至12月2日,我们乘坐乌斯怀亚号(M/V USHUAIA)极地邮轮到南极洲的<b>南设得兰群岛</b>和<b>南极半岛</b>做了一次短暂的旅行。时间虽短,却令人难忘,南极洲的壮丽风光和旅途经历都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div><div> 之所以这个季节去南极,是因为那时正值南极洲的夏季,自然条件没有冬季那么严酷,适合游轮航行。</div><div> 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南极洲由大陆、岛屿、陆缘冰组成,总面积1424.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5大洲。根据南极条约,南纬60º以南地区都属于南极洲的范围。南极洲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洲,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高原。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2010年曾测得-94.7℃的极寒值。南极大陆几乎完全为冰雪覆盖,它的冰被面积占全球现代冰被面积的80%以上,而它的冰雪形态的淡水储量,竟占到地球总淡水储量的90%以上。南极洲也是世界7大洲中唯一没有居民,其土地与海域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洲。南极洲以其神秘的色彩,吸引着众多的旅行爱好者。</div><div> 下图是谷歌卫星拍摄的南极洲卫星图(从7850公里高空视角看南极)。图中南极半岛左上角小红圈内的范围,是我们这次南极之旅所到的地区。显然它只是南极洲的一个小小角落。但就是在这个小小角落所见到的风光,就已经让我们心灵震撼,赞叹不已!更何况还让我们在野生、自然状态下见到了多种南极特有或其他地区难得一见的动物,甚至能与它们近距离相处。</div><div><br></div> <div> 下图是在世界地图上用红线标出的我们此次南极旅行的路线。乘飞机:北京——美国<u>达拉斯</u>——阿根廷<u>布宜诺(斯艾利斯)</u>——阿根廷<u>火地岛乌斯怀亚</u>,三段飞行往返全程大约47000公里,总飞行时长超过54小时;乘邮轮:<u>乌斯怀亚</u>——南极洲的<u>南设得兰群岛和南极半岛</u>,往返航程约2818公里。</div> <h3> 我们是参加团队到南极旅行的。一起从北京出发的只有4人:我们夫妇和已年逾七旬的陈、韩老夫妇。<b>11月20日</b>,我们在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搭乘17:25起飞的美国航空公司AA262航班前往达拉斯,执飞的是波音787-8型客机。经11619公里(座椅显示屏显示),13小时15分钟的飞行,于11月20日16:40(达拉斯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4小时)正点抵达美国达拉斯沃斯堡国际机场。由于行李已直接托运至阿根廷布宜诺,所以下飞机后只需办理美国入境手续,然后到D33登机口候机区等候将在半小时后抵达的从上海出发的其他团队成员。下图是我们刚刚所乘的停在D36出机口廊桥旁的波音787-8型客机。</h3><div> 上海出发的团队成员和我们的领队正点到达达拉斯与我们汇合。晚19:30,我们转乘美国航空公司的AA997航班飞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执飞的是波音777-200ER型客机。飞机正点起飞,经过近9000公里,约10小时25分钟的飞行,<b>于11月21日</b>8:55(阿根廷时间,它比北京时间晚11小时)正点降落在布宜诺的埃塞萨皮斯塔里尼部长国际机场。</div> <div><b>2019年11月22日,乌斯怀亚,多云有时晴。</b></div><div> 我们在布宜诺逗留游览一天,11月22日搭乘阿根廷航空公司的AR1786航班,于中午13:05从布宜诺飞往阿根廷最南端,也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火地岛的乌斯怀亚,执飞的是波音737-800型客机。经过约 3000公里,3小时35分钟的飞行,于下午16:40(北京时间11月23日3:40)正点降落在乌斯怀亚机场。下图是飞机飞临火地岛上空时舷窗外的景观和降落后拍摄的乌斯怀亚机场景观。降落后拍摄的乌斯怀亚机场景观。</div> <div><b>2019年11月23日,乌斯怀亚—比格尔海峡,晴间多云。</b> </div><div> 我们上午游览了乌斯怀亚西边的火地岛国家公园,下午在乌斯怀亚码头附近的海滨自由活动,等候登船。路过码头旁的停车场,我们吃惊的发现一辆“浙A”牌照的汽车(下图)。在这距离杭州两万多公里,隔着浩瀚的太平洋和崇山峻岭,跨越半个地球的乌斯怀亚,居然看到一辆,且只有一辆,中国牌照的汽车,简直是太不可思议,太意外了!很快我们就和这辆车的主人,杭州的陶、黄退休夫妇见了面。原来他们是从宁波把汽车海运到旧金山,再单车自驾,先沿泛美公路北上,边走边游,直抵公路北端,美国阿拉斯加的北冰洋边。然后掉头南下,继续沿泛美公路边走边游,来到了公路的南端,阿根廷火地岛的大西洋边(就在我们刚去过的火地岛国家公园内)。我们见面时,他们已经在南、北美洲自驾旅行了数万公里,历时5个多月,游历了多个国家。他们也将在当天下午与我们同乘乌斯怀亚号邮轮前往南极,使他们的旅行路线一直向南延伸到南极洲。这期间,他们的汽车就停在这个码头边的停车场。<br></div> 下午在海滨漫步时,我们第一次看见了那艘即将载着我们远赴南极的乌斯怀亚号(下图左)。它完全没有豪华邮轮样子,而更像是一条科考工作船,小而简朴。它右边停着的是2019年首航的荷兰极地探险公司的宏迪厄斯号邮轮(M/V HONDIUS),其外形就是典型的邮轮,比乌斯怀亚号要大得多。 下图是乌斯怀亚号的简介,原来它的“出身”就是美国科学勘测船。它总吨位2963吨,载客量只有84人,平均航速12节(约为22.2公里/小时)。与之对比,宏迪厄斯号总吨位5590吨,载客量174人,平均航速15节(27.8公里/小时)。简介中说明,乌斯怀亚号因小和极地航行能力强,具有巡游南极的独特优势。我们看中这个优势,而不在意舒适程度。 <h3> 下午4点多钟,全体乘客集体乘车进入码头区,来到乌斯怀亚号舷边。近看乌斯怀亚号,这条即将载着我们挑战德雷克海峡和南冰洋的航船,似乎真是小了点。大家的大件行李用船上的起重机吊上船,由工作人员送到各自的客舱。我们携带随身包裹从舷梯登船,由工作人员负责领入各自的客舱。</h3> 我们预订的是套房(Suites),全船只有4套,是船上最好的客舱,位于主甲板之上一层,同一层还有高级房和A舱。下面一组5张图,左边上下两图是我们套房的起居室,中间两图是卧室和卫生间,右图是客舱外的走廊。这里就是未来10天我们生活的地方。船上的走廊、楼梯、餐厅、酒吧,甚至床边,都安装了结实的金属扶手(护栏),是为了在风浪大的情况下走动时可以握扶,不至摔倒。床边的扶手也是护栏,可以防止大风浪时不至从床上滚下来。这些设施在普通邮轮上是没有的。极地科考船改装的邮轮,客舱及其他服务设施相对简陋,舒适度无法与豪华邮轮的相比。但对于我们的旅行目的来说,已经是足够好了。 大家在客舱收拾好行李,就前往主甲板层的酒吧兼会议和公共活动大厅,参加船方举办的欢迎酒会。这给了每一个人第一次与同行乘客互动的机会,也认识了船上的探险队员及一些船员。船上的医生给大家分发了晕船药,建议每8小时服用1片,以应对今夜驶入德雷克海峡可能产生的晕船问题。酒会期间,下午4点50分许,乌斯怀亚号解缆缓缓驶离码头。 <div> 酒会结束后,船上响起逃逸撤离演习警报。大家迅速回到客舱穿好救生衣,再赶到后甲板集合点名,然后以后人手搭前人肩膀的列队方式前往救生艇,探险队员演示和讲解登艇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是一般邮轮出发前必有的安全演习。</div><div> 下图是即将解缆起航前从乌斯怀亚号上看乌斯怀亚港。</div> 驶离乌斯怀亚港后,航船进入了<b><u>比格尔海峡</u></b>,我们的南极游轮之旅开始了!刚才和乌斯怀亚号一起停靠在码头上的宏迪厄斯号已经先于我们起航,现在就行驶在我们的前方。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还将在南极和它相遇。 <div> <b><u>比格尔海峡</u></b>(Beagle Channel)是南美大陆南端位于火地群岛之间的一条东西向的沟通太平洋(西口)和大西洋(东口)的狭长海峡,东西长240公里,南北宽只有5~13公里。为纪念达尔文1833~34年到此考察,以他所乘坐的考察船的名字命名了该海峡。我们将通过该海峡驶入<u><b>德雷克海峡</b></u>前往南极。</div><div> 下图:黄昏时分行驶在<b><u>比格尔海峡</u></b>中。</div> 我们今天前半夜都将在相对平静的<b><u>比格尔海峡</u></b>中航行,下半夜就将进入水深海阔、风大浪高的<b><u>德雷克海峡</u></b>了。黄昏的<b><u>比格尔海峡</u></b>美丽、寂静。再见了,比格尔海峡。 <div><b>2019年11月24日,德雷克海峡,多云转晴,微风,6ºC。</b></div><div> <u><b>德雷克海峡</b></u>(Drake Passage)是从火地岛乌斯怀亚经海上前往南极的必经海域。该海峡以16世纪英国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的名字命名,但德雷克本人并未航行过该海峡。下图是德雷克海峡位置卫星图。该海峡位于南美洲南端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之间,是太平洋和大西洋在南部沟通的主要海峡。海水从太平洋经该海峡流入大西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南极环流的组成部分,形成1500万m³/秒的巨大洋流(与之对比世界流量最大的亚马逊河的流量仅为21.9万m³/秒)。该海峡平均水深3400米(与之对比中国南海的平均水深是1200米),长度约300公里,宽竟达900多公里,是世界最宽的海峡,是名副其实的水深海阔。该海峡北至南纬55º,南至南纬62º,著名的南极辐合带从其间穿过。</div><div> 最使该海峡闻名的是其惊涛骇浪。对此百度百科有一段描述:<b><u>德雷克海峡</u></b>以其狂涛巨浪闻名于世,由于太平洋、大西洋在这里交汇,加之处于南半球高纬度,因此,风暴成为德雷克海峡的主宰。海峡内似乎聚集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所有飓风狂浪,一年365天,风力都在8级以上。即便是万吨巨轮,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也被震颤得像一片树叶。这片终年狂风怒号的海峡,历史上曾让无数船只在此倾覆海底。于是,德雷克海峡被人称之为“杀人的西风带”、“暴风走廊”、“魔鬼海峡”,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死亡走廊”。</div> <h3> 昨晚吃了晕船药很快就入睡了,半夜被船身的不停摇动晃醒。那是全方位(前后左右)慢节奏的摇晃,人随着船身摇晃在床上滚来滚去,幸亏旁边有护栏,否则真就滚下床了。夜里到起居室沙发上拿东西,因为没有扶栏,根本站不稳,索性跪在地毯上。清晨5点钟醒来,登上观光甲板看海景,只见德雷克海峡天空阴沉,海面波涛汹涌,不过并没有什么惊涛骇浪(下图)。不知是德雷克海峡特别善待我们,还是百度百科的有关描述过于夸张了。后来听船长说,我们过<b><u>德雷克海峡</u></b>的运气确实不错!</h3> 尽管没有狂风巨浪,但德雷克海峡毕竟海阔水深,即使微风也是波涛汹涌,使我们的航船随着波浪大幅晃动。下两图显示了在<b><u>德雷克海峡</u></b>航行时,我们的船身因摇晃导致的倾斜幅度。 <div> 或许是因为海上的风浪不是太大,而船上发的晕船药又很有效,一夜下来晕船的人似乎不多,这从早餐时餐厅坐满了人可以看的出来。餐后,许多人还兴致勃勃的走上甲板观赏海景,拍摄尾随航船的海鸟。</div><div> 上午,船上探险队的生物学家保拉在公共活动厅举办了介绍海鸟的知识讲座。通过讲座我们才知道,现在尾随我们航船飞翔的主要是信天翁、鸌鸟等大型海鸟,而不是海鸥。探险队队长巴勃罗向我们介绍了南极条约(下图),该条约于1959年由阿根廷、美国、前苏联等12国发起并签署,1983年我国也加入并签署了该条约。</div> 下图中在海面翱翔的是黑眉信天翁,是一种翼展可达2.3米,寿命长达70年的大型海鸟,在南极洲周围海域都有分布。这是今天讲座介绍的。它们长时间尾随我们的航船,翅膀完全不用扇动,完全依靠海面的气流自由滑翔。在德雷克海峡看到的大多数海鸟是信天翁,其中尤以黑眉信天翁为多。 一只南方巨鹱从我们的船顶上飞过(下图),这也是这一带常见的大型海鸟,翼展也超过2米。 一只南方巨鹱(近处)和一只黑眉信天翁(远处)同时出现在航船上空。 <div> 黄昏时分,天放晴了。拍照时虽然已是晚8点半,但这个季节是南半球的夏季,高纬度地区日落更晚,离日落还有段时间。观光甲板上虽然风大,但有太阳,不很冷。初次前往南极旅行,一般都会关心穿衣保暖问题。我们行前特别咨询了旅行社,答复是:我们所到的南极地区,夏季并不太冷,与北京冬季的气温差不多。北京穿什么,去那里就穿什么。我们带上了平常冬季穿的羽绒服,外面套一件旅行社发的防水、防风外衣(见图);下身也是平常冬季穿的保暖裤,冷时外套一条内带抓绒的防水裤;头戴薄毛线帽,脚穿普通旅游鞋。事实证明旅行社所言不虚,这身行头足够了。其实天气真不很冷,不过船行驶带来的风很大,在甲板上活动才需要多穿些。</div><div> 黄昏时分我们的航船在风浪中摇晃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但那也挡不住大家欣赏晴天海景的兴致。</div> 晚上9点半,夕阳开始接近海面。已显昏暗的海面上,一只信天翁还尾随着航船觅食。 夕阳逐渐向海面落去。 晚上9:40,夕阳快要沉入海面,在<b><u>德雷克海峡</u></b>航行的第一天即将结束。今天午夜过后,我们的航船将驶入并穿过著名的南极辐合带。 <div> <b> </b></div><div><b>2019年11月25日,德雷克海峡—巴里恩托斯岛,晴间多云,清风5级,1ºC。</b></div><div> 清晨5点的<u><b>德雷克海峡</b></u>,一只早起的信天翁在晨光中的海面飞翔。昨夜的风浪似乎比之前的小了些,资料中也说德雷克海峡北部的风浪比南部的大。午夜过后,我们已经穿过了南极辐合带,从起航到现在我们已经航行了36个小时,距离南纬60º线应该很近了,估计快要进入南极洲海域了。</div> 清晨,乌斯怀亚号航行在<b><u>德雷克海峡</u></b>南部海域。 <div> 今天早餐后,保拉给我们做了关于企鹅的讲座,今天下午我们就要和它们近距离相见了! </div><div> 航船在德雷克海峡越过了南纬60º线,继向着南偏东方向破浪前进。以下是上午11:30拍摄的一段航行的视频。</div> 一只漂泊信天翁在波涛汹涌的德雷克海峡海面上展翅翱翔。漂泊信天翁是信天翁中最大的一种,也是翼展最长的飞鸟,平均翼展3.1米,最长可达3.7米。它主要生活在南冰洋附近。 下午1:30左右,在航船左前方远处海平面上,发现一组5块大浮冰(或者称为冰山Iceberg)。这是此行我们第一次见到如此巨大的浮冰,引起大家的惊喜,纷纷走上甲板观看。此后几天继续南行,这样的大浮冰就多了起来。 10分钟后,航船离那组浮冰近了一些,可以看的比较清楚了。它们应该是属于水面下一整块大浮冰在水面上的出露部分,只是形状与大小各异而已。用眼目测,那组浮冰中两个大块的比我们的乌斯怀亚号要大得多。 <i> </i> 下图是一张<b><u>南设得兰群岛</u></b>和<b><u>南极半岛</u></b>局部地区卫星图。在此图上,标示出了我们乘乌斯怀亚号在南极巡游和登陆的地点与路线。巡游和登陆地点按到达先后顺序分别是:A 巴里恩托斯岛(南设得兰群岛),登陆;B 中国南极长城站(南设得兰群岛),巡游;C 波兰阿克托斯基站(南设得兰群岛),登陆;D 斯珀特岛(南极半岛帕尔默群岛),巡游;E 米克尔森港(南极半岛帕尔默群岛),登陆;F 天堂湾(南极半岛),巡游;G 天堂湾阿根廷布朗站(南极半岛),登陆;H 尼科港(南极半岛),登陆;J 奇幻岛(南设得兰群岛),登陆;K 半月岛(南设得兰群岛),登陆。 <div> 午餐后,巴勃罗队长召集所有人宣讲南极洲行为守则和在南极陆地活动的注意事项。然后,介绍了充气橡皮艇的安全使用,包括如何乘艇登陆和巡游。还简要介绍了登艇活动的着装方法。工作人员将长筒胶靴送到了我们的客舱,在现场分发了(专用)救生衣。这一切,意味着我们即将要在南极洲的土地上登陆了。</div><div> 下午3点多,航船驶入了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中部的<b><u>格林威治岛</u></b>与<b><u>罗伯特岛</u></b>之间的<b><u>英吉利海峡</u></b>。下图是我们航行到<b><u>英吉利海峡</u></b>北口,在此我们第一次看见了南极洲的岛屿。这说明我们已经通过了风大浪高的<b><u>德雷克海峡</u></b>,来到了风平浪静的<b><u>南设得兰群岛</u></b>海域,不再会被风浪颠来颠去了。</div> <div> 下午3:45左右,来到<b><u>英吉利海峡</u></b>北口位于南纬62º24',西经59º44'的<b>艾奇科群岛</b>的巴里恩托斯岛东部海面。船员在船头升起黑球,准备抛锚。我们将在下午4:00出发,乘橡皮艇前往<b>巴里恩托斯岛</b>登陆。这是我们来到南极后的第一个登陆点。</div> <div> 乌斯怀亚号的后甲板载有8艘这样的登陆和巡游用充气橡皮摩托艇,图中船上探险队员正在用吊车把橡皮艇吊到海面,我们马上要乘着它们去登陆巴里恩托斯岛。每次登陆和巡游前,探险队员都要驾着空艇(不载客)先去试航,了解海况,以确认是否适合乘客乘坐出海。我们在南极要登陆的地点都没有停靠轮船的码头,所以每次登陆,都是大船锚泊在登陆点附近,然后乘橡皮艇前往登陆点。橡皮艇也只能停在登陆点的浅滩上,登陆者最后要下艇蹚着海水走上登陆点,因此必须穿长筒胶靴。因为橡皮艇行驶过程中会有海浪或行驶溅起的浪花拍打到艇上,所以需要穿防水衣裤。</div><div> 从图中间那个扶梯走到下层甲板,就是乘客上下橡皮艇的平台。每次登艇前,要先在那里消毒清洗靴子然后才能登艇,防止把船上的病菌毒物带到岛上。登陆回来还要清洗消毒一遍,是为不把岛上的不洁之物带回船上。</div> 乌斯怀亚号锚泊在南设得兰群岛的英吉利海峡,橡皮艇送我们到巴里恩托斯岛登陆。船背后是海峡东北面冰雪覆盖的罗伯特岛。 探险队员驾驶橡皮摩托艇载着7位“全副武装”穿着防水衣裤、长筒胶靴、救生衣的乘客向巴里恩托斯岛驶来,坐在右侧船头的就是与我们一起从北京出发的陈先生。远处是锚泊在海湾中的乌斯怀亚号。 成群的企鹅在海滩上欢迎我们到来。这是我们到达南极后第一次见到企鹅,也是平生第一次在野外看到企鹅。南极行为守则规定,人与企鹅至少要保持5米的距离。根据上午讲座中学到的知识,我们辨认出海滩上的这群企鹅中有两种企鹅:照片最右侧的是帽带企鹅,它左边靠前的几只都是巴布亚企鹅。它们的个头和样子都差不多,区别在头上脸部。 与企鹅合影。 岛上最多的就是下图左边这种帽带企鹅,右边的是巴布亚企鹅。远处是英吉利海峡东北面的罗伯特岛。 <div> 下午6:30,我们来南极后的第一次登陆活动结束。回到船上远眺巴里恩托斯岛,那里已是一片沉寂。</div><div> 离开巴里恩托斯岛,我们沿英吉利海峡向东南方向行驶,出英吉利海峡南口进入位于南设得兰群岛与南极半岛之间的<u><b>布兰斯菲尔德海峡</b></u>,航向东北,前往距巴里恩托斯岛仅有80多公里,位于南设得兰群岛东北部的<b>乔治王岛</b>,到那里拜访中国南极长城站。</div> <div> 晚上9点半,航船朝东北方行驶在<b><u>布兰斯菲尔德海峡</u></b>中。船尾方向的南大洋天际线上,夕阳和彩云映红了天空,淡淡的落日余晖洒在海面上。</div> 在前往乔治王岛中国南极长城站的途中,船方通过广播告诉大家,他们与长城站进行了联系。长城站方面表示,因近期有重要的科考项目,所以无法接受我们的登陆申请。最终的决定明早答复。 晚上10点多钟,乌斯怀亚号就来到了乔治王岛西部海域,在长城站附近的海湾中锚泊,等候长城站的最后决定。 <div><b>2019年11月26日,乔治王岛中国长城站、波兰阿克托斯基站,阴,晨雾,东南微风,0ºC。</b></div><div><b> </b>清晨6点,海面有晨雾。乌斯怀亚号船头高挂黑球,在长城站旁海湾锚泊了一宿,今晨得到最终答复:不能登陆 。对于船上的中国乘客来说,不能登陆自己国家在南极的基地,心中的遗憾更为强烈些。</div> 下图隐藏在晨雾中的就是乔治王岛,那里向北直线距离三、四公里,就是<b>中国南极长城站</b>。长城站是1983年中国加入南极条约后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建成于1985年,经过多次改、扩建,现在可供常年科考使用。该站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的西南端,南纬62º12'59",西经58º57'52",(直线)距离北京17502公里。 不能登陆有些遗憾,改为乘橡皮艇在长城站周围巡航,从海面上远看长城站,大家也很开心。全船80多位乘客分两批出发巡游,我们被安排在第二批。第一批9点出发巡航。下图远处岛上的建筑就是长城站,海面上疾驰的橡皮摩托艇是第一批出发的人在乘艇巡航。 站在乌斯怀亚号上远眺乔治王岛和它上面的长城站。这片不大的海湾现在就叫<b>长城湾</b>。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最大的岛,位于该群岛的东北部,其上建有9个国家的9个科考站,还有智利站的一个小型机场。 第一批出发巡游的橡皮艇奔向长城站西南面的冰雪覆盖的纳尔逊岛方向。该岛与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仅隔一个不到400米宽的小海峡。 我们10点出发乘艇巡航。下图是乌斯怀亚号锚泊在长城站附近的海湾中,即将登艇巡游的游客聚集在后甲板准备登上橡皮艇。 下图是橡皮艇驶近长城站海滩时看见的长城站景象。 巡游时看到长城站的工作人员在外活动。由于离得不远,他们能看到我们是中国人,双方还挥手致意。下图一个科考站工作人员正推着小车在海滩旁走过。 下图中央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 下图靠近海滩的建筑像是一座仓库,旁边放置着许多集装箱,箱上写着“中国南极考察队”。建筑背后可以看到新潮标语:团结、求实、创新、拼搏。海边礁石上站着两只南极鸬鹚。 下图中间雷达球形天线后面的建筑上写着:中国南极长城站宝钢楼。由此推测,建设长城站所用的钢材,很可能是宝钢提供的。 橡皮艇停在长城站旁的海面,让大家仔细观望长城站。 长城站的码头,建于1998年,主要是为了装卸货物。 乘橡皮艇在乔治王岛附近海面巡航。 中午11点多一点结束在长城站的巡游,11:20左右乌斯怀亚号起锚离开长城站,前往近50公里航程外,位于乔治王岛另一个海湾——<b>金钟湾</b>内的<b>波兰阿克托斯基站</b>。 航行途中,看见长城站北面山岗上一些建筑和天线,那里可能是智利的一个科考站。 <div> 下午2:30左右,乌斯怀亚号到达<b>波兰阿克托斯基站</b>所在的<b>金钟湾</b>。阴云笼罩的海湾,周围是陡峭的雪山。</div><div> <b>波兰阿克托斯基南极站</b>是一个全年运行的中型站,它成立于1977年,是波兰国家南极计划的科研和相关后勤工作的基地。2012年,该站和南极生物学部并入了波兰科学院(PAS)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研究所。该站大部分建筑建于1977年。1998年,重建了部分主楼和生物实验室。2007年,两幢实验楼合并,减少取暖能源开支,缩短公用事业线。</div> <b>金钟湾</b>周围的雪山。 游轮驶入金钟湾,在船上远眺波兰站。 航船在海湾内抛锚,我们乘橡皮艇登陆波兰站。图中探险队员正在拉着橡皮艇靠近浅谈,我们的阿根廷导游小陈在海滩上引导大家蹚水登陆。 <div> 下午3:43登陆波兰站,登陆后在海滩上留影。</div><div> 听说我们的乌斯怀亚号带来一些食品送给波兰站。</div> 波兰国旗迎风飘扬。旗杆底部地面上摆放着鲸骨。 波兰站的接待室,我们进入参观。 接待室内居然挂着一幅中国京剧脸谱的条幅。是不是长城站送的? 在来宾签字簿上签名。 与我们合影的是随船的探险队助理领队、考古专业讲师维多利亚,她在这里代为给我们的护照签证页上加盖到访证明章。 波兰站的海滩上有一堆堆的巨大的鲸骨遗骸,不是化石。不知是那个年代的,也不知是哪种鲸的遗骨。从骨头形状看,有椎骨,有肋骨。与人体比,目测大肋骨的长度超过2米,粗达0.5米!由此推断,此鲸生前一定十分庞大,是蓝鲸吗?遗骨旁可以看到绿色的苔藓。探险队员叮嘱我们一定不要踩踏苔藓。因为这里的生态环境很脆弱,踩踏后苔藓很难再生。 下图中一块块箭头状的木牌上,每块都写着一个地名及波兰站与该地的直线距离(公里km),箭头所指是该地的方向。牌子上基本都是波兰的地名。例如图中右边最上面那块木牌,地名是波兰的什切青市,距离是14341公里。类似的牌子在中国长城站巡游时,也远远的看到过。图中牌子下面的地上,是一根根的鲸骨。 下面是波兰站的一些站房。与长城站相比,这里的房子要简陋的多。毕竟不能与大国相比。 海滩上巨大的鲸骨和一片苔藓,远处可以看到锚泊在海湾中的乌斯怀亚号。 在海滩上看见一只觅食的大鸟,像是南方巨鹱,细看它的腿上还戴着标识环,应该是波兰站给戴的。 金钟湾边波兰站的灯塔,是这里的标志建筑。 在波兰站登陆两个小时后乘橡皮艇返回乌斯怀亚号。下午6时许,航船起锚,驶离<b>金钟湾</b>,向南驶向<u><b>布兰斯菲尔德海峡</b></u>。 下午6点多钟,游轮航行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海峡西北边可见南设得兰群岛的雪山和冰川。 <h3> 晚餐后,乌斯怀亚号沿着南设得兰群岛与南极半岛之间的<u><b>布兰斯菲尔德海峡</b></u>朝西南方向航行,探险队召集大家在公共活动大厅总结当日的活动。聚会刚开始,大约近晚8点,船上广播突然响起:发现“敌情”,在船头左舷方向发现有几条座头鲸出没!聚会随即结束,大家立刻拿着照像机、望远镜跑上甲板,寻找难得一见的座头鲸。很幸运,不久就发现了它们的身影。有些眼疾手快摄影技术好的人,还抓拍到了完美的鲸的照片。</h3> 我们在水中看到好像是两大一小“一家三口”。据资料介绍,座头鲸属须鲸类,成年个体身长可达13米,体重25~30吨。它们常两三条一起觅食,带幼鲸的雌性身后总跟着一条雄性。座头鲸的分布很广,南极海域是它们夏季生活、觅食的主要海区,但繁殖期要洄游到热带、亚热带海域。 海面上露出了座头鲸标志性的巨大的鲸尾。 鲸露出鼻孔吸气的瞬间。 一条鲸游到了我们的船舷边。 三条座头鲸喷着水花在船头左舷前方游动,大家兴奋的聚集在船头观看、拍照。没想到在我们抵达南极的第二天即将结束前,会遇到如此额外的惊喜(可遇不可求),使这一天在观鲸的高潮中完美“落幕”。 <p class="ql-block"> 今夜我们的乌斯怀亚号将向西南方连夜航行,前往<b><u>布兰斯菲尔德海峡</u></b>西口<b>帕尔默群岛</b>的<b>斯珀特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请看: <a href="https://www.meipian.cn/2n7p14dc?share_depth=1"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接《2019南极洲十日游记(之二:帕尔默群岛)》</a>、<a href="https://www.meipian.cn/2nbyqa5r"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19南极洲十日游记(之三:南极半岛天堂湾—尼科港)</a>、<a href="https://www.meipian.cn/2ngydyvo"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19南极洲十日游记(之四:奇幻岛—半月岛—德雷克海峡—乌斯怀亚)</a>。</p> <div> </div> <div><br></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