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1年春,于北京国防科委后勤部。</p> <p> 作者(右)和爱人,一对曾经的军人,可否看出他们当年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家里卫生间的镜台上,常年摆着两只军绿色的缸子,我和老伴每天早晚都要用到它。</p><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梭,转眼五十年过去了,虽然磕磕碰碰,它浑身伤痕,不再是当初的模样,但我们从未嫌弃它,更没有淘汰它的打算,因为它是我们最知心的战友。我们天天见面,用心交流,早晨起来一看到它,就有一种牵回军旅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8年2月,我刚满十八岁,从张家口学校入伍,怀揣着保卫祖国的梦想,来到国防科委涿县新兵团。一天,不小心把绿缸子从上铺摔到了地上,当时就磕掉了两片瓷,抚摸着它的伤口,我心里难受了好些日子,好在它没有埋怨我,后来它生锈了,结了疤。以后多年,我带着它走南闯北,天上地下,又陆续摔过几回,每次我都懊悔自己的笨拙和不经心,但是我没有背叛良心,始终带着它,把它当作自己不离不弃的亲密战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后成了家,爱人也是一个兵,她带来了自己的绿缸子,使台板上的绿缸子,一只变成了一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天,镜台上的绿缸子,总是排列的规矩有序,牙具整齐的倒向一边,缸把也都冲着一个方向,好像两个正在服役的战士,我仿佛又看到了自己当年从军的影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天,台板上的绿缸子变成了三只,儿子从红一师复员回来,也加入了我们的行列。两年后,他成家走了,队伍又由三变二,但绿色军容依旧整齐如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两只绿缸子,豪无怨言地伴随我们走过了半个世纪,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留下太多的念想。一看到它,就像回到了五十年前那朝气篷勃的绿色军营,迈回了动人魂魄的伟大时代。整齐的队列,让人一眼看出,那个年代革命军人的作风和素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两只绿缸子,日复一日的摆放在那里,就像生活中的两个军人,虽无言却又心心相印,携手走到今天;它又像是一面镜子,让你时时检点自己,警示你保持革命晚节,勿忘初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忠实的战友,每天都是昂首挺胸的姿态,笔直地站立在自己的岗位上,它是永远穿着军装的战士。别小瞧它,它可是有生命的器物,它启迪着你的人生,敲打着你的灵魂,目睹着你的成长进步,记录着你历史的每一瞬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两只绿缸子,终会陪伴我们走过一生,从部队到地方,从青年到暮年,从祖国到遥远的国度。直到有一天,我们眼含热泪不舍的对它说:再见了!我亲爱的战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作者 王三丁 )</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h3> 1970年9月,国防科委成都办事处,前排左二为作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