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山上自来水

美友78437726

<h3> <br><br> 原曹家山二队知青常启明<br><br> 千河冲出关山,过了段家峡,来到一个宽敞的川道。在川口不远,一条从咸宜关下来的小溪,也汇入千河,一起蜿蜒向南。河西边,山峦起伏,最边上的一座叫曹家山。显然,陇县重镇曹家湾就因此得名。<br> 我当年就在这山上当插队知青。<br> 山下河水潺潺,我们在山上,并未得到它多少恩泽。好在应了常言: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我们这个山村边上,有两眼清泉,甘甜清冽,世世代代,抚育了曹家山人。<br> 当然,近些年,它突然干涸。逼得曹家山全村搬到川道,原来生机盎然的山村竟然成了废墟!——这是后话。这同样说明,水对人类生产生活何等重要,须臾不可离。择水而居,世代如此。<br> 我们还要接着说,由这个山泉而引发的故事。<br> 事情是我们村的新支书发起的——农村“支书”的叫法,是中国称谓的一朵奇葩。别的行业,不管大小,好像都叫“书记”。偏偏把村里的书记叫“支书”。这位支书,很年轻,当过兵,见过世面,很想为村里办些好事。山泉虽然浪漫,但如能接到村里,成为自来水,岂不更方便,更现代。<br> 我知道这个消息时,他差不多把队里的知青都找遍了。我体弱手拙,不善交际,毫无战天斗地的英雄形象,在村里实在是没什么存在感。支书也是没办法了,也可能是别人的推荐,找我碰碰运气。我如接圣旨,急忙忐忑地给父亲写了封信,看能不能在物资极其匮乏、统购统销、控制极严的环境下,给村里搞到些钢管,完成支书为民造福的大业。<br> 半个月后,父亲的回信以最快速度到了。他说,估计问题不大。如果他所在的央企,没办法出账,他还有些协作户。我知道,父亲在厂里虽是个小芝麻官,但在协作户面前,和钦差大臣差不多。父亲还说,能不能派我来协助他,他不好自己给自己开票。关键是想让我回家待个把月,复习功课,休息休息。另外父亲还问了一些管径啊、材质啊、总长啊……,一些技术问题。<br> 我如实汇报给支书。支书很豪爽:我只知道长度。其它你爸看着办。假随便歇,按正常出工对待。地冻前给咱弄好就行。当时才刚割完麦子啊!我激动得全身都酥了:必须必须。真个点头如捣蒜。临别时,支书又追加一句:关键是能省钱!省一分是一分。一向严肃的支书居然还冲我做了个怪样。我立刻心领神会:当然当然。<br> 父亲曾来过我们村两次,凭记忆做了简单设计,并留了足够的冗余,便开始下单了。经他一番辗转腾挪,我终于见到了那堆胳膊粗的钢管。据他说,还挺顺利。只要说,是知青孩子的事,基本都一路绿灯。甚至还打趣说,是占我的光。后来因为要套丝、付款等事,村上又派副支书来,刚好学学安装。那是个能人,喜欢木工,干啥都是看一眼就会。我们很快完成了所有厂内加工的活儿,管箍、管钳、铅油、丝麻等辅助用品,借的借,买的买,都安顿好了。副支书对价格,也像我对假期一样,满意得满脸通红。<br> 但这时,发生一件我自找的事,给这件本比较圆满的大业,造成遗憾。那天,我在爸爸的办公桌上发现一款锃光发亮的新式水龙头,是横开式(外行话,好像应该叫截止阀),不是螺旋式的。现在很常见,当时很稀罕。我们正好该买水龙头了。我就给爸爸说,就要这个。我要我的任务完美结束,要一鸣惊人。父亲很为难。他说,这是刚要在列车上应用,还没有反馈意见,可靠性不好说。关键是这是开水炉阀,不适合你们室外山泉水使用。况且你们山上冬天又冷。我不管这些。只要漂亮,只要“盖帽”(当时的流行词)。其实,我心里还有一个有关水龙头的“疤”——有一次坐长途车,路过千阳汽车站,下车找水,见到一个最原始“水龙头”——一个木撅子,用时拔掉,用完砸上。我永远忘不了我当时的震撼!我想让曹家山人用上最现代化的水龙头!我表面没说话,只是倔强地坚持着。父亲无可奈何,只好应允我。<br> 没想到,正是这款漂亮的、罕见的、新型水龙头惹了麻烦。<br>  自来水工程完工不久,一天我从水龙头边过,一位老大娘和她的小孙子来抬水。水装满后,她却怎么也关不上那横开式水龙头。她又不舍得浪费水,一边大叫着,一边努力关。结果水溅了她一身。那时,天已冷了。<br>我忙跑过去,帮她关上,心里充满歉意,也明白一个简单的物理道理:螺旋式比横开式省力。<br>  这件事,也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从实际出发,不能想当然,干表面活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