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鹰潭女子文学社简介</h3><h3> </h3><h3> 鹰潭女子文学社于1998年9月成立,2017年由市委宣传部冠名为“仙水幽兰”女子文学社。</h3><h3> 20年来坚守“仙水幽兰”的品牌定力,勤奋笔耕,至今已有多位社员的诗歌、散文、中短篇小说在地市级、省级、国家级文化部门举办的各类征文大赛中荣获奖项。在此期间,有16位女社员正式出版发行个人诗歌、散文、小说文集;2017年29位女社员集体创作出版散文专辑《兰心集》;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有28位女社员写作诗歌美篇138首,汇编成诗歌集。</h3><h3> 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支持下,连续20年荣获江西省文化系统红旗单位、鹰潭市文学艺术界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于2005年、2007年、2019年三次成功邀请原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张胜友书记两位领导来鹰潭讲学。</h3><h3> 吉狄马加书记认为:“鹰潭女子文学社是全国最早出现的女性文学团体”。至今仍在全国、全省、全市有持久影响。</h3> <h3>作者简介:</h3><h3> 孙丹宏,笔名简丹,余江人。中国作家签约作家,江西作协会员,鹰潭作协会员,鹰潭女子文学社会员。出版发行《秋韵》、《春和》二本书籍,主稿《风雷磅礴》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撰写的四百余篇文学作品、新闻作品、舞台作品先后被全国各级报刊杂志采用 。</h3> <h3>《归来仍是少年》</h3><h3> ---- 写给鹰潭女子文学社20周年庆典</h3><h3>文/孙丹宏</h3><h3> </h3><h3>出走半生,归来还是那个奔跑的少年</h3><h3>花开花落,执手同行20年</h3><h3>20年前,清风入怀</h3><h3>女子文学的美妙音律</h3><h3>叩响了我的人生之门</h3><h3>轻轻拐弯的路口</h3><h3>恰遇一群心里种了花的女子</h3><h3>于是,点点时光被拆解</h3><h3>拆解成一个个细碎而动人的片段</h3><h3>我们在老树的枝丫旁</h3><h3>明媚的阳光里</h3><h3>肃穆庄重的会议中</h3><h3>花语祥云间</h3><h3>倾听蛙声阵阵,飞鸟啾啾的生命跃动</h3><h3>看见花草树木的盛衰</h3><h3>感知日月星辰的流转</h3><h3>一路风华,沉淀了优雅</h3><h3> </h3><h3>光阴做笔,文字如一泓清泉</h3><h3>让我们对世界不再抱有荒凉的疑问</h3><h3>时光如一指流沙,</h3><h3>早年的你们</h3><h3>文字像露水般纯洁,像白桦一样蓬勃</h3><h3>犹一缕轻风给世间潜移默化的温馨</h3><h3>现在的我们,历经时间的推敲</h3><h3>文字散发的光辉如麦穗般舒缓端庄</h3><h3>在女性的群体里砌起了一座丰碑</h3><h3>回眸岁月</h3><h3>从单纯走向深䆳</h3><h3>洗尽铅华的一群女子</h3><h3>让文字赋净化灵魂的使命</h3><h3>文儒之风的润泽,参悟出生命的价值</h3><h3>愿岁月待你如初见</h3><h3>愿你们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h3><h3>诗和远方不再是远方</h3><h3> </h3> <h3>《永远的红旗 》</h3><h3> 文/孙丹宏</h3><h3> 一一写给余江"国网人"</h3><h3><br></h3><h3>历史怎能忘记 </h3><h3>1958年6月30的经典时刻</h3><h3>一位巨人俯瞰星空 夜不能寐</h3><h3>苍劲的大手欣然命笔巜送瘟神二首》</h3><h3>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h3><h3>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h3><h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h3><h3>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h3><h3><br></h3><h3>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h3><h3>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h3><h3>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h3><h3>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h3><h3><br></h3><h3>品读 这阙千古宏诗</h3><h3>那悲怆的画面 </h3><h3>沉重勾勒余江人民曾经遭受苦难的印记</h3><h3>血吸虫肆虐的乡土</h3><h3>田地荒芜 残垣断壁 生灵涂炭</h3><h3>记录下生命的无奈 无助 无力和绝望</h3><h3>“春风杨柳万千条 ” 当高山之巅的晨曦</h3><h3>穿越层层凝重的烟云</h3><h3>百草催芽 枯木逢春</h3><h3>中国共产党人 心忧黎民 引领众生痛中谋变</h3><h3>一次又一次拉响 血防水利相结合的科学大战役</h3><h3>勤劳 勇敢的余江人民</h3><h3>以“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昂扬</h3><h3>用“战天斗地 敢为人先 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气概</h3><h3>孕育出伟大的“血防精神”</h3><h3>树 全国血防战线第一面红旗</h3><h3>从此 毛主席光辉诗篇耀照 这块浴火重生的土地</h3><h3>一面永远的红旗 猎猎飘扬半个多世纪</h3><h3><br></h3><h3>新中国七十年的辉煌</h3><h3>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的伟大飞跃</h3><h3>七十年辉煌啊 感天动地的奋斗史</h3><h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h3><h3>鹰潭大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h3><h3>我们余江 山山水水承受自然风雨 历史风云的塑造</h3><h3>历任领导人 始终信念如山啊</h3><h3>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仰之美 演绎精彩</h3><h3>余江人民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h3><h3>我们 "国网人" 扎根在这方热土</h3><h3>深情守望 血防精神 </h3><h3>延续她生生不息的原动力</h3><h3>融入这座城市 锦山绣水的建设</h3><h3>把为人民服务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h3><h3>默默奉献自己的光和热</h3><h3><br></h3><h3>当人们徜徉在马鞍岭公园</h3><h3>看 家门口 惊艳了地北天南的灯光秀</h3><h3>正是我们"国网人"电网发展与变迁的缩影</h3><h3>当新农村建设在余江全面铺开之时</h3><h3>看 那一片片村落 经过农网升级改造</h3><h3>从昔日的"蜘蛛网"变成一排排安全有序的电力路线</h3><h3>线路的每一寸延伸</h3><h3>正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倾情服务人民的见证</h3><h3>当鹰潭连日暴雨 汹涌冲破马荃圩堤的那个夜</h3><h3>国网党员突击队如一支劲旅 在风口浪尖上奋战</h3><h3>看 那36盏应急照明灯 奇迹般矗立在抢险现场</h3><h3>当千家万户都在享受盛夏的清凉</h3><h3>看 我们的高温战士顶烈日 冒酷暑户外作业</h3><h3>当冰雪灾害来临 </h3><h3>看 我们的战士不畏严寒 上下齐心铮铮铁骨保供电 </h3><h3>寒来暑往 用汗水践行着责任与担当</h3><h3><br></h3><h3>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h3><h3>打开"国网人"的工作辞典</h3><h3>我们以信仰之美 时代之光 使命之重 英雄之气</h3><h3> </h3><h3>无尽书写 自己平凡而又非凡的供电故事</h3><h3>人民电业为人民</h3><h3>从支持乡村振兴 到提升供电水平</h3><h3>从为农村发展保驾护航 到发展行业特色的光伏扶贫</h3><h3>从守护千家万户的每一盏灯 到大手拉小手那盏爱的心灯 </h3><h3>我们 助力"智慧新城"</h3><h3>为建设富裕幸福美丽余江交上了一份无愧于时代的答卷</h3><h3><br></h3><h3>重温毛主席光辉诗篇 </h3><h3>与历史的画面碰撞 心里涌动着怎样一种美好</h3><h3>抚今追昔 继往开来</h3><h3>我们深刻懂得</h3><h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需要四梁八柱的支撑</h3><h3>党中央是顶梁柱 我们是支撑的脊梁</h3><h3>庄严扛起风中飘扬的红旗</h3><h3>我们以更强的信念 更硬的作风 更实的担当</h3><h3>在传承红色基因中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再出发</h3> <h3>《追寻角山文化》</h3><h3>文/孙丹宏</h3><h3> </h3><h3>似乎一切都在提速</h3><h3>我们愿意 慢下来 停下来 </h3><h3>驻望眼前的角山窑场</h3><h3>角山遗址静静地停留在废墟的保护中</h3><h3>漫山 陶的碎片 经历三千年的风雨侵蚀</h3><h3>堆积了悠远与情深</h3><h3>捡拾泥土中的一方陶</h3><h3>手捧残陶 任水流缓缓冲涤</h3><h3>古色的陶 现出一条条酲目的痕</h3><h3>暗合了劳作的窑工 满脸的菊花与眼角的尾纹</h3><h3>还有 那一道深深浅浅的裂痕</h3><h3>斑斑驳驳 痛楚着角山经年的故事</h3><h3>历史的碎片 陈述着繁华盛景</h3><h3>岁月更迭 唤醒光阴里赋予角山的印记</h3><h3>时间的燃动 清晰了历史与文明的脉络</h3><h3>陶的世界 打捞 寻觅 仰望</h3><h3>远古的火窑 号子与耕作似在跟前</h3><h3>这一处幽静 是艺术之场</h3><h3>荡起商品之外的感应</h3><h3>在微风里萌生的素净 </h3><h3>成了诗人眸子里的艺术之母</h3><h3>新农业时代来临 新文化新发展新速度</h3><h3>新旧共存中 旧文化保留的温度是对历史的敬重</h3><h3>抚触过往的痕迹 从容寻找生活的记忆 </h3><h3>细品慢速带来的温情</h3><h3>渐渐渗透禅意</h3><h3>山水一程 一念春风已化雨</h3><h3>唯愿万事清欢 生命从容</h3><h3> </h3> <h3>《桥西记忆》</h3><h3>文/孙丹宏</h3><h3> </h3><h3>灼灼荷花 亭亭出水 散发脉脉清香</h3><h3>千亩白莲 无穷碧绿 天地交织</h3><h3>一池碧水嵌入长长村道 承载希望</h3><h3>袅袅升腾着使命</h3><h3>当古旧的村落漫步走上</h3><h3>绿色生态 改革的现代化农业大道</h3><h3>桥西新村涌动着激情与活力</h3><h3>撞击出 令人惊讶的美好</h3><h3>名不见经传的桥西律动美妙的音旋</h3><h3>远山 田野 炊烟合着风的昵语 </h3><h3>传递温婉的回音</h3><h3>蓝天白云间 浓缩着乡村振兴的鲜明印记</h3><h3> </h3><h3>站在新时代起点上 桥西改写着村庄历史</h3><h3>沿着路口向前深入 一幢幢红墙黛瓦的民房 错落有致</h3><h3>古树 芳草 绿地 石板铺展着宽宽窄窄的小道</h3><h3>开阔的文化休闲广场 整洁有序的幸福楼</h3><h3>移步换景 在弥着花香的清新空气里</h3><h3>邂逅 虫鸣 鸟叫 汩汩清流的天籁之音</h3><h3>穿花拂叶的桥西人 </h3><h3>眉宇间绽放惬意和欢喜</h3><h3>从容在如画的风情里 经营生活的甜蜜</h3><h3>自然 生态 民俗 智慧一体的风景 闪耀未来之光</h3><h3>从愿景迈向行动</h3><h3>凝聚着引领者与村民共同的巧思和汗水</h3><h3> </h3><h3>踏着一路景致 寻找远去的记忆</h3><h3>昨日桥西 风冷夜寒 行走泥泞 村人叹伶仃</h3><h3>沿路野草招摇 无人住的危房满目狼藉</h3><h3>粪便随处可见 柴草凌乱 垃圾漫天飞舞</h3><h3>粪坑遍布 废弃的猪牛栏 </h3><h3>强占的宅基地 杂乱无序</h3><h3>村民传统的祖业观念根深蒂固 </h3><h3>乱搭乱建的土地闲置与浪费 令人扼腕</h3><h3>家庭纠纷 邻里怨怼 矛盾隐患 积压纷扰</h3><h3>空心村的破败 触目惊心</h3><h3>人畜混居 资源欠缺 只有老人孩子留守的桥西村</h3><h3>就这样 延续着几十年的生活常态 消磨度日</h3><h3> </h3><h3>一处幽暗的角落 被真情和奉献的火焰照亮</h3><h3>当 村民满怀期许安然入梦</h3><h3>多少个夜 我们的干部和村民理事依然筹划桥西蓝图</h3><h3>创造性运用独具特色的模式</h3><h3>充分尊重村民意愿 结合党建工作 精准扶贫 产业富民多项改革 砥砺前行</h3><h3>殷殷情怀 打破农业生产由单一的以粮为纲</h3><h3>打造生态环境和自然家园相糅合的靓丽桥西</h3><h3>出泥不染的莲 优雅地融汇在天人自然中</h3><h3>一道风景 一面旗帜 </h3><h3>多少个故事 冲击了村民的心绪</h3><h3>深沉的乡情 </h3><h3>留住了乡村的形 留住了乡村的人 留住了乡村的根</h3><h3>那一轮明月 照进桥西村民每个人的心里</h3><h3> </h3><h3>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h3><h3>众手浇灌鹰潭大地 一个个 文明 和谐 生态的新农村</h3><h3>令人娓娓道来</h3><h3>不同的风景不同的瞬间</h3><h3>游人如织 </h3><h3>我们从乡村出发 又回到乡村</h3><h3>体味曾经的历史 觅寻乡村与自然的和谐</h3><h3>心里永远 藏着乡愁的味道</h3><h3>这份莫名的情怀</h3><h3>深深融入建设者卓越的追求中</h3><h3>攻坚克难 不断创新 不断发展 </h3><h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h3><h3>他们历经的奋斗如此不同</h3><h3>绿水青山的画面 成为永恒之经典</h3><h3>诗和远方 不再是远方 就在我们眼前</h3><h3><br></h3><h3> 致敬:余江区邓埠镇仪风新桥西建设的干部群众!致敬鹰潭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设者!感谢你们在这一方土地上激起的时代强音!</h3> <h3>《秋风吹过》</h3><h3>文/孙丹宏</h3><h3><br></h3><h3>推着母亲</h3><h3>与姐走进了秋</h3><h3>风掠过 身子微凉</h3><h3>阳光弹在心间</h3><h3>似乎披了一层薄花被</h3><h3>午后</h3><h3>共享一碗清汤</h3><h3>热腾腾把母女的世界连成一片</h3><h3>年迈的母亲</h3><h3>很久没这么开心过</h3><h3>把皱纹笑得很深</h3><h3>混浊的眼神 依然传神</h3><h3>水声潺潺 </h3><h3>有风从耳旁吹过 与肌肤相亲</h3><h3>给人耳鬓厮磨的感觉</h3><h3>从前的日子有点匆忙</h3><h3>如今的日子 很慢</h3><h3>却润泽了秋日的光景</h3> <h3>摄影:charlie</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