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期末考前正确引导孩子<br>才能为即将到来的期末考做好万全准备 <h1><font color="#ff8a00"><b>关于成绩<br></b></font><font color="#ff8a00"><b>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家庭</b></font></h1><br>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一个疑惑:为什么同一个班级,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家庭作业,孩子之间还有那么大的差异?其实,这是因为我们过于依赖学校教育,却因此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知道,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说到底,造成孩子之间差异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家长。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行动,步步紧跟;三分之一的家长虎头蛇尾,勉强应付;三分之一的家长基本没有能力跟得上。而这,就是优秀、良好、及格拉开档次的主要原因。孩子成绩的高低,家庭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学校。<br><br><h1><font color="#ff8a00"><b>关于心态<br></b><b>家长的心态决定孩子的心态</b></font></h1><br>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一个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前提。所以,在教育的路上,一定要培养孩子拥有积极良好的心态。只有孩子拥有积极良好的心态,才会正确看待挫折,有效释放压力。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心态决定孩子的心态。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鼓励孩子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告诉孩子,努力更重要,只要今天比昨天强就好,一天天一点点地进步。<br><br><div><br><h1><font color="#ff8a00"><b>关于习惯<br></b><b>所谓教育就是培养习惯</b></font></h1><br>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影响孩子学习、成长最重要的就是习惯。因此,期末考前的这段时间,家长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孩子终身受益。作为家长,要着重培养孩子的这些学习习惯:</div><div><font color="#167efb">坚持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沓;<br>坚持做笔记,善于把握好重点;<br>坚持独立思考,自己动脑筋;<br>坚持专心致志地学习,不在学习时一心二用;<br>坚持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落实所学的知识……<br>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font><br><br><h1><b><font color="#ff8a00">关于阅读<br></font><font color="#ff8a00">所谓智力就是阅读能力</font></b></h1><br>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而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习上潜在的差生。”可是有些家长会问:“花了那么多时间读书,孩子不用做题了吗?成绩怎么办?”正是因为耽误孩子学习这个想法,所以很多家长并不鼓励孩子多阅读,特别是进行课外阅读。但是如果缺少了这一环节,孩子的学习成绩才更加没有保证。曾有一项研究调查显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和家庭藏书量挂钩的。家庭藏书量20本以上和200本以上的,孩子的平均成绩相差了30多分;家庭藏书量越多,孩子的学习成绩越好。<br>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不仅仅是在读、在看,他们也是在动脑,在发展自己的思维。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未来拥有更大的成长力量,请家长一定要重视阅读,引导孩子进行阅读。在不耽误其他功课的前提下,每天可以坚持半个小时左右的阅读。家长还要以身作则,坚持阅读,孩子才有机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br><br><h1><b><font color="#ff8a00">关于查漏补缺<br></font><font color="#ff8a00">亡羊补牢为时不晚</font></b></h1><br>在期末考试即将来临前,很多孩子都会进入紧张的复习冲刺阶段。时间紧,任务急,眼瞅着就要考试了,孩子们也开始着急了,于是纷纷实施起“题海战术”,利用最后几天狂刷题。<br>其实这并不是良策,一味刷题孩子根本就找不到自己的症结所在,只会导致重复做题,不会的还是不会。学习就好比一桶水,水桶就好比孩子的大脑,里面的水就是孩子学习的知识。<br>如果水桶有很多漏洞,任凭再努力往里装水也装不满。而学习就是一个装水的过程,只有把漏洞补好了,才能源源不断地蓄水。所以,在期末考前的一个月,最好是花点时间来进行查漏补缺,才能对症下药。把之前的考试试卷翻出来,把其中的重要题型和易错题型再认真做一遍;把自己整理的错题本再过一遍,及时梳理还不懂的知识点;找到自己薄弱的章节,直接学习复习和检测小节。只有找出不足并持续改进,才能让孩子在期末考试中不留遗憾。<br><br><h1><b><font color="#ff8a00">关于劳逸结合<br></font><font color="#ff8a00">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学习</font></b></h1><br> 有些家长觉得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应该让孩子抓紧时间复习。可谓是分秒必争。这种想法作为父母我们都能理解,但这样做往往会使孩子身心疲惫、思维混乱,造成恶性循环,学习效率并不高。其实,适当给孩子松松绑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做做运动、让孩子听听音乐……俗话说得好:“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该休息就休息,该玩耍就玩耍,不打疲劳战。一张一弛,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较高的学习效率,向效率要成绩。家长要让孩子从“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br><br><h1><b><font color="#ff8a00">关于协调合作<br></font><font color="#ff8a00">家长和老师要肩并肩</font></b></h1><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 有句话说得好:家长和老师配合得越好,孩子的教育就会越成功。家长与老师的协调合作,就是教育孩子最强大的合力。家长信任老师,支持与配合老师,孩子才会更加信服老师。老师靠近家长,懂得寻求家长的帮助,孩子才会更加努力。家长和老师是孩子教育的合伙人,一定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只有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教育才能发挥出1+1>2的效果。只有家长配合老师,老师支持孩子,教育才会成功。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特别是在期末考前这段特殊时期,请家长配合老师做好以下这几件事:<br><font color="#167efb">每天检查孩子作业;<br>经常翻开孩子的课本,通过笔记等了解孩子的听课情况;<br>注意观察孩子的学习状态,保持沟通,共同为孩子出力。</font><br><br></div> <h3><p><font color="#ff8a00"><b>为此我们家长要克服几种不良习惯</b></font><br><br></p><p>1. 做难题<br>有些家长觉得复习就是做题,难度越大越好,其实不然。做难题至少有三方面的负面影响:<br>一是影响孩子的自信,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自己吓唬自己;二是会打乱孩子的思路,知识是成体系的,理解了才能运用;三是会耗费大量精力,使孩子得不到适当的休息。<br>2. 疲劳战<br>有些家长让孩子在复习时拼命抓紧时间,可谓是分秒必争,甚至挑灯夜战,这很有可能使孩子陷入身心疲劳,还会使孩子思维不清晰。<br>3. 看弱点<br>有些孩子平时觉得自己还可以,但到考前几天,开始大量发现自己的弱点:这些单词怎么没印象,这个题还不会做……于是便重新开始复习,一旦考试必然大脑乱作一团,原来会的知识也记不起来了。所以,在考前无论发现了什么弱点,都要提醒孩子不要过多地去想,要有一个平常心:现在是复习已掌握的知识的时候,而不是再学习新知识的时候。<br>4.创造良好学习环境<br>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以便让孩子集中精力复习。有些孩子喜欢一边玩一边复习,为了帮助他们改掉这个坏习惯,家长应该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在孩子努力复习的时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儿看电视。如果孩子在看书,家长们也不妨拿起报纸和书本与孩子一起充充电,如此可以创造出一种热爱学习的家庭氛围。<br>5.合理制定作息时间</p>让孩子明确什么时候可以尽情地玩,什么时候必须专心学习,养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p></p><p>6.不指责、不抱怨<br>如果发现孩子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家长切不可过分指责,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帮助孩子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在孩子面前,也不要抱怨老师的不妥,以免刺激孩子的厌学心理。 <br>7.万万不可代替孩子<br>当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与其直接给出结果,不如用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找出答案。很多时候,孩子无法解答一道题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没有充分理解题目的意思。通过这种方法,孩子学到的就不仅仅是一个答案,而是找出答案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br></p></h3> <h1> <font color="#167efb">相信经过我们家长、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这个期末我们都会收获属于自己的成果。</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