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色西藏

飞鱼

<h3> 2009年9月,无意间实现了首次进藏的愿望,也许是偶然,也许是天意。</h3><h3> 当时和雷哥在四川西昌,计划前往云南丽江之际,接到了成都的朋友的电话,他说为什么不趁现在还年轻去下西藏呢?顺便来成都看看我嘛。从邛海边搭出租车回酒店的路上,和司机的闲聊中得知他刚从西藏回Ill不到半个月,小伙子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西藏的奇特之美,并推荐了一个专卖西昌一成都一拉萨联程机票的电话号码。照着他的指示我们果真买到了十分便宜的机票,而且在成都经停一夜,住宿和接送机都由航空公司负责,既方便又省银子,更重要的是同时实现了我到成都看望老领导的愿望,老天作美也!</h3><h3> 从踏上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到离开,前后不过一周,时间太短,意犹未尽。有人说,去西藏是种病,得治,唯一的药方是一去再去!</h3> <h3>01 大昭寺</h3><h3><br></h3><h3> 9月12日上午五点多钟,我们早早起了床,要搭七点半成都飞往拉萨的航班。在机场接受了最为严格的登机安全检查,还没进藏就己让人感到了那片土地的不同寻常。</h3><h3> 飞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终于抵达拉萨贡嘎机场。机场很小,离市区六十多公里。来接机的朋友是位藏族女子白珍,给我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h3><h3> 到达拉萨市区,白珍先带我们到离布达拉宫不远的江苏路满斋饭店住下,让我们好好休息,适应高原的气候。</h3><h3> 睡到中午,吃了午饭后,便去大昭寺,这个时间正好避开游客高峰期,所以看得比较从容。也许是初来乍到,我们是既激动又忐忑,尽管高原反应症状还沒出现,但人还是飘飘忽忽的。</h3> <h3>  大昭寺的历史比拉萨更久远,当地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相传建大昭寺时,几次均遭水淹,精通天文历法的文成公主指出,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大昭寺所在的湖泊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所以首先要把魔女的心脏镇住。当时的主要运输工具是山羊,靠着它们背着沙土把湖泊填平,奠定了大昭寺的基础。今天的拉萨这两字就是从大昭寺演变而来的。最早的拉萨不叫LASA,而是RASA,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后来,修建了这神圣的佛殿,里面供奉了佛祖,有佛经,佛塔,有四面八方的信徒来这里朝圣,又改称LASA,LA在藏语里是佛的意思。</h3> <h3>  金碧辉煌的大昭寺已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在蓝天白云下,依然那么庄严。余秋雨在他主编的《藏着的中国》里有这样一问话:“在西藏,传说与现实之间不需要任何过渡和转折,很容易地就在这里相融一体。”这千年的历史,有时也不过是一瞬间吧?</h3> <h3> 布达拉宫似乎近在咫尺。</h3> <h3>  八廊街,也叫“八角街”,是以大昭寺为中心的转经道。千年圣路,如今也已发展成繁华的商业街区,尘世的欲望,精神的寄托,在这里是可以并存的。</h3> <h3>  把灵魂交给来世,把今生留给自己。只有信仰的力量,才会令人如此地虔诚吧?</h3> <h3>  参观完大昭寺,又返回酒店小睡一会儿。记得中午时接待我们的司机说过,你们刚到时身上的氧气还比较足,高原反应不会来得那么快。果不其然,吃过晚饭回到酒店不久,我的太阳穴开始隐隐作疼,雷哥则冲到卫生间呕吐起来,整晚可能吐了五六次。我虽没那么强烈的反应,但整个人也是昏昏沉沉,难以入眠。幸好听从了朋友的建议,没有洗澡,否则一旦感冒就只好打道回府了。</h3><h3> 大概折腾到零晨四五点钟,才勉强睡着了。想着第二天还要去看更多神奇的地方,强烈的好奇心终将战胜了高反的恐惧。</h3> <h3>02 扎什伦布寺</h3><h3> </h3><h3><br></h3><h3> 第二天,我们乘车前往拉萨三百公里以外的日喀则,参观扎什伦布寺,路况很好,当天往返。</h3><h3> 扎什伦布,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扎什伦布寺是西藏最大的寺庙之一,是藏传佛教格鲁教派在后藏地区最大的寺院,它与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甘南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庙。</h3> <h3> 扎什伦布寺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创建人是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根敦珠巴(后被追溯为一世达赖喇嘛)。四世班禅主持时,寺庙达到了最为鼎盛的时期,此后它也成为历世班禅的驻锡地。</h3><h3><br></h3> <h3>  午后的阳光照在安祥的寺院里,显得温暖而平静,僧人们的脚步不紧不慢,从从容容。</h3><h3> 寺庙里巨大的白台就是扎寺的“展佛台”。用五千多立方石材砌成,高三十二米,底宽四十多米,雄伟壮观,在几十里外即可看到。每年藏历五月十四至十六日为展佛节,会在这里展出三世佛巨幅唐卡。第一天展出“过去佛”即无量光佛,第二天展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第三天展出“未来佛”即弥勒佛(强巴佛)。众僧和信徒们前来顶礼膜拜,敬献哈达,祈愿安乐。</h3> <h3> 这是镶嵌在强巴康(殿)前面地板上的“万”字符号,用十分珍贵的玛瑙、绿松石和红珊瑚等来做成。有人说,在藏传佛教的寺庙里,最不值钱的是黄金,各类名贵珍稀的宝石和历史悠久的唐卡才是价值连城。当然,这里真正的无价之宝是历代班禅大师们的灵塔,里面珍藏的是他们的遗骨和舍利子。</h3> <h3>  雷哥脚下的地板是用喜玛拉雅绿石铺成的。穿过这个走廊往前右转几步,就是大经堂(不给拍照,所以没留下照片)。大经堂可同时容纳两千多名僧人。</h3><h3> 导游带我们进去后指着中间一块地方说,这里以前是个天葬台的中心,僧人们每天经过这里,感悟生生死死的轮回和善恶的因果。</h3> <h3>  参观了四个主要佛殿后,我们来到这个讲经场。这时候是僧人们刚吃完午饭的时间,遇到一位面慈目善的僧人。导游说他是寺庙里最有学问的活佛之一,名叫丹巴坚赞。</h3> <h3>  历经风霜的古老寺庙是如何在岁月的长河里保持它的坚实的呢?抬头看这群唱着欢快的劳动歌的藏民,就能找到答案了。</h3><h3> 对于虔诚的信徒来说,他们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奉献给这里,这是他们灵魂寄托的地方。有钱出钱,没钱出力。正是艳阳高照的正午,暴晒在高原强烈的紫外线下,他们十分有节奏地用喜马拉雅山脉特有的粘土,一点点夯实寺庙的屋顶。</h3> <h3> 参观完扎寺,才知道闻名遐迩的珠峰就在日喀则,更不知道日喀则作为西藏的第二大城市以及当年后藏的政治和宗教中心,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看、去听、去领略的东西。那段时间正好十一班禅大师就在日喀则,不巧的是我们到时大师已离开寺庙返回行宫休息了,无缘见面。朋友托人从大师那里带给了我们金刚结,也算是得到了班禅大师的祝福了吧。</h3> <h3>03 纳木错</h3><h3> </h3><h3><br></h3><h3> 进藏后的第三天,我们渐渐适应了高原的气候,高反症状明显减弱了。看啥啥美,吃嘛嘛香,奔美丽的雪山圣湖而去。目的地一一纳木错。</h3><h3> 纳木错位于距拉萨240多公里的当雄县,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海拔4700多米。传说当年蒙古大军来到这里时,为如此接近天堂的地方有这样一个如海一般广阔的湖泊而震惊,于是用蒙语称之为“腾格里海”,即天湖。</h3> <h3>  去纳木错必走青藏公路,必路过念青唐古拉山。由于念青唐古拉山观景台上的游客较多,我们便在其对面的马路边稍作休息。</h3> <h3>  站在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就能远眺纳木错的美景。</h3> <h3>  这就是藏族人民心中的圣湖纳木错,远处绵延不绝的雪山便是念青唐古拉山。我们被眼前这惊艳的景色深深折服了……</h3><h3> 神山和圣湖紧紧相依,给后人留下了古老而美丽的传说。传说中念青唐古拉山本是青藏高原上的土著神灵,而他的情人纳木错却是天帝的女儿。天帝认为土著神灵的称号有损自已的名誉,坚决不同意女儿和念青唐古拉山神在一起。纳木错不顾天帝的威严,勇敢地和自己的情人在一起。后来,天帝还是爱女心切,指示莲花大师去收服念青唐古拉山,让他成为世间的护法神,纳木错也成了藏传佛教的圣地,接受人们的朝拜。这对情侣终于光明正大地相守在一起,世代守护着无数的善男信女们。</h3> <h3>  这个以羊的体型堆起的玛尼堆可是深有寓意的。传说在十二世纪末,藏传佛教达隆嘎举派创始人达隆塘巴扎西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习密宗要法,开创了羊年环绕纳木灵湖之举。纳木错是身、语、意之圣地,如能绕湖而行,便能得到渊博的知识和无量功德,并舍去恶及痛苦,最终获得正果。羊年前往朝拜,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十万次。</h3> <h3>  蓝天白云下,纯净的湖水、圣洁的雪山,传达出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力量,令人忍不住双手合十,是臣服,是祈愿,是种心灵的宁静和安祥。</h3> <h3> 湖边有座有名的小岛一扎西岛。岛上香火旺盛,朝圣的人们相信,绕小岛转十二圈,再绕大岛转一圈,便可洗清前世的罪孽,免受轮回之苦。</h3><h3> 藏传佛教派系繁多,据说岛上还有创建于十五世纪的宁玛派寺庙,是活佛修行点之一。岛上还有千年的朱砂岩画。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也有不少驴友在这里搭帐篷过夜,尽情享受日出日落的美景。可惜,我们仅是匆匆路过,但愿以后有机会再来体验了。</h3> <h3>  由于担心在纳木错时间过长又引起高反,接待我们的朋友安排我们返回当雄县城吃午饭,第一次吃到了新鲜的耗牛肉,味道好极了!吃过午饭便沿青藏公路返回拉萨。</h3> <h3> 途经羊八井温泉。这里距离拉萨市九十公里。寒冷高原上的温泉是一大奇观,羊八井也因此闻名。</h3><h3> 雪山下升起飘缈的雾气,宛若仙境。这里有对外开放的温泉浴池,但我们不敢下水尝试,害怕体力过多的消耗引发高反。总之,在这高原上,我们干什么都得“悠着点儿”。</h3> <h3>04 布达拉宫</h3><h3><br></h3><h3> 9月15日,到西藏的第四天,我们的高反症状才完全消失,但干什么还是得慢半拍。这一天,我们就在拉萨市内活动,上午参观布达拉宫,然后到八廓街民族商场逛了逛,下午参观罗布林卡和西藏博物馆。</h3><h3> 到了拉萨才知道,参观布达拉宫必须提前一天买票,而且是实名购票,每天限2300人参观,每人参观时间为一小时。我们的票是早上八点半到九点半的,所以吃过早餐,我们就到了布达拉宫。进门的安全检查也十分严格,任何液体都不能携带入内。和进入大昭寺、扎什伦布寺一样,要脱帽,不能踩踏门槛,不能拍照,女士不能穿裙子,以示对佛的尊敬。</h3> <h3> 布达拉宫,西藏的标志性建筑,是当年松赞干布为了迎接文成公主而建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这座世界上最高的宫殿建在俗称“红山”的玛布日山上。布达拉是梵语的中文译音,又译作“普陀”。在藏民的心中,布达拉宫就如同普陀山一样令人景仰。</h3><h3> 站在这气势恢宏的伟大建筑面前,仰望是最好的姿势。</h3> <h3>  夜幕下的布达拉宫就象从茫茫夜空中垂下的一幅华美油画,向人们诉说着她远古却依然鲜活的历史。远远望去,红白分明,东西两侧白色的建筑称为“白宫”,中间红色的叫“红宫”。这张夜景照片是我们到西藏后的第二天(9月13日)晚上拍的,借了一位驴友的相机架子支撑了我的尼康相机。</h3> <h3>  布达拉宫曾有大小修行室上千间,但由于经过多年战火和雷击,到吐蕃王朝灭亡时仅余两座佛堂。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开始重建布达拉宫,三年后竣工入住,称为“白宫”,之后的历代达赖喇嘛都住在这里,大多数重要的宗教仪式和政治典礼在此举行。五世达赖去世后,为了安放灵塔,布达拉宫继续扩建,耗时近半个世纪,“红宫”初具规模。</h3><h3> 此后,布达拉宫多次以白宫、红宫为主体扩建,才成了今日雪域高原上的巍峨建筑。作为政教合一的权力中心,白宫主要是处理行政事务的地方,红宫是处理宗教事务的场所。</h3> <h3>  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高七层。布达拉宫白宫最大的殿堂位于第四层中央,是达赖喇嘛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场所。</h3> <h3>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间,主要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共有八座存放各世达赖喇嘛法体的灵塔。</h3> <h3>  为了保护珍贵的文物,布达拉宫对游人开放的部分不到它的十分之一。所以一个小时的参观只能是走马观花。沿台阶而下,有一个观景平台,在这里,能看到拉萨的市容。</h3> <h3> 站在布达拉宫远眺西藏解放纪念碑,巍峨的群山环抱着古老的拉萨城。记得有位曾在西藏空军部队服役多年的朋友说过,要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山,就到西藏去;要想领略什么叫男人的气质,那就去看看青藏高原的山。</h3> <h3>布达拉宫山脚下到处可见这样刻着经文的玛尼石堆。</h3> <h3>  前来朝圣的藏民络绎不绝,他们一手拿着佛珠,一手持转经筒,口中念念有词。和我们这些匆匆过住的游客所不同的,是他们脸上散发出的从容与虔诚。</h3> <h3>  参观完布达拉宫,我们到大昭寺附近的民族商场逛了逛,买些小饰品之后,便到了这条繁华的街道,也就是初到那天,没有来得及逛的八廓街。这条街也是一年多以前曾发生“314”事件的主街道,如今它已恢复了原来的热闹。</h3> <h3>  吃过午饭,稍作休息之后,我们来到了另一个古老的地方一一罗布林卡。</h3><h3> 罗布林卡,藏语意为“宝贝园林”。林卡是公园、园林的意思。那几天住在酒店里,发现每天的服务员都很少,原来那一周是沐浴节,他们都逛林卡去了。西藏的节日很多,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而在沐浴节去河边沐浴,和家人、朋友带上食物去逛林卡,则是一种比较休闲的过节方式,有点象我们的秋游了。</h3><h3> 据说这里在很久以前,还是拉萨郊区一片荒草丛生的湿地,由于地处拉萨河边,草丰水美,风景宜人。夏季的某一天,七世达赖路过此地,发现这里杨柳依依,清爽宜人,就地休息,顺便处理起手头事务。没想到工作效率很高,心中大喜,便在此地搭建帐篷,作为夏天工作的场所。后来,清政府令当时的驻藏大臣修建了一个凉亭式建筑一一乌尧颇章,颇章意即宫殿。七世达赖十分喜欢,后来在它的另一侧增建了格桑颇章,并将这里一同命名为罗布林卡。</h3><h3> 从那以后,罗布林卡成了历代达赖每年夏季在此居住、办公之地,即夏宫。</h3> <h3> 罗布林卡面积很大,我们是坐电瓶车参观的。这个地方是罗布林卡最豪华的宫殿一一新宫,是如今仍流亡海外的十四世达赖修建的。新宫里最有名的是里面的壁画,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现了西藏的历史和藏族这个古老神秘民族独特的文化。</h3> <h3>  参观完罗布林卡,我们来到对面的西藏博物馆,其实,这里才是融汇最多内容的地方。可惜我们在那里呆的时间不多,我居然也没有拍下一张照片。唯一让我多年后仍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关于藏族起源的传说。</h3><h3> 传说中有只猕猴得道,观世音菩萨命它到雪域高原修行。一天,一个美丽的罗刹魔女来到山洞,施展浑身解数勾引神猴,但神猴不为所动。于是魔女威胁说,你如果不和我在一起,我只好去找别的魔鬼结为夫妻,到时候我们子孙千万,这片土地将是魔子魔孙的领地。神猴只好千里迢迢返回普陀山请观音指点迷津。观音菩萨笑道:“这是上天的旨意,你怏快去吧!你和魔女结为夫妻,将为这片土地带来吉祥。”神猴于是返回与魔女结为夫妻,生下六只小猴。很快,他们的子孙越来越多。观音菩萨又大发慈悲,让他们学会耕种,劳作,说话,并慢慢变成了人。</h3><h3> 神与魔的结合,产生了人,这是个多智慧的故事啊!不管经过多少代的生生死死与轮回,人类身上的神性与魔性就这么矛盾地存在着。</h3> <h3>05 林芝</h3><h3> </h3><h3><br></h3><h3> 林芝是我们西藏之行的最后一站。林芝因海拔较低(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气候宜人而被称为西藏的江南,位于西藏东南部,距拉萨市约四百公里。到了西藏才知道林芝也有机场,有不少人就是先到林芝后到拉萨,这样慢慢适应高原气候的,而我们却反着来了。先去了海拔高的,最后才到林芝。不过这样的安排倒是让我们越走越轻松了。</h3><h3> 从拉萨出发,途经松赞干布的故里墨竹工卡县,然后是工布江达县,最后到达林芝八镇,美丽的拉萨河、巴松错和尼洋河都是在途中。可惜的是没有时间体验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徒步,也沒有机会到当时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城一一墨脱。</h3> <h3> 离开拉萨市区不久,经过了曲水县城,便见到这碧波粼粼的拉萨河,此后几百公里的路途大多是沿着河边走的。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的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中游一条较大的支流,因由神山雪水汇集而成,被誉为神河、药水河。</h3> <h3>  秋天的拉萨河岸,依然水丰草美,马牛羊在悠闲地吃草,杨树的叶子微黄,把远处的山峦衬托得更加伟岸。</h3> <h3> 翻过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就进入低海拔地区了。</h3> <h3> 这里是工布江达县巴河镇。午饭时我们在这里大吃了顿味道鲜美的巴松鱼,然后进入巴松错风景区。</h3> <h3>  巴松错,又叫“错高湖”,意为“绿色的水”。位于巴河上游的高山深谷里,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圣湖。湖面海拔3700米,四面环山,据说湖水会随季节变换不同颜色,夏天湛蓝,冬天碧绿。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h3> <h3>  穿过这座用木头搭建的浮桥,便到达湖心岛。这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小岛,传说这个岛是一座空心岛,即岛与湖底并不相连而是漂浮在水上的。这也是个充满了宗教色彩的小岛,每一片树叶、每一块石头,每一段溪流都有一个与宗教有关的古老故事。</h3> <h3>  岛上这座小巧玲珑的寺庙叫“错综工巴”,是个土木结构的小寺,只有上下两层,是宁玛派寺庙。据传始建于唐代。庙里供奉的是莲花大师,还有千手观音和金童玉女。传说格萨尔王曾经征战于此,他的战马在这里的石头上留下了脚印。</h3><h3> 寺庙前左右两侧各供放的男女下半身木雕与一个关于求子的传说有关,巴松错南岸一处小溪边,有一个神奇的“求子洞”,据说这个小洞被莲花大师加持过,来此求子甚为灵验。</h3> <h3>  小寺的南边有一株桃树与松树合抱的连理树,可惜现在是秋天,我们看不到桃花盛开时的灿烂模样。</h3> <h3>  岛上有棵神奇的“字母树”。刚开始看到这块“请不要摘树叶”的牌子时,有些不解,谁会摘这些其貌不扬的树叶呢?后来陪同我们的朋友在地上捡到了一片刻着蛇形花纹的叶子,送给属蛇的雷哥时,我们才知道这也是棵很有故事的树啊,运气好的人才能拾到印有自己生肖的叶子呢!</h3> <h3>  离开巴松措,已是下午两点多钟,我们前往林芝的中心城镇八一镇。</h3><h3> 小镇座落在美丽的尼洋河畔,传说尼洋河是神山为受苦的藏民难过而流出的眼泪,清澈的泪水化作河流浇灌了两岸。这条美丽的河流一直陪伴着我们的大半路程,一路以不同的姿势吸引着我们的眼球。</h3> <h3>  尼洋河发源于米拉山。刚开始它只是一条细流,在你不经意间,它突然转了个急弯,被一块巨大横亘在狭窄的河道中央,使水流变得湍急起来。这块巨石被赋予了一个很有气势的名字一一中流砥柱。</h3> <h3> 到了中游以后,河面变得越来越宽,水流渐缓。青山绿水,白云飘荡。河中间露出的石滩上,长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草,被秋天的阳光晒得发红,远远望去,象一片片美丽的红珊瑚。</h3><h3> 这样美丽的河流,一定以她最博大的胸怀哺育着勤劳的人们。</h3> <h3>  当晚,品尝了当地有名的鲁朗石锅鸡,用当地的手掌参炖土鸡。据说这种石锅价格上千元一个,以墨脱县的石锅最有名。</h3><h3> 饭后,我们俩随便到街上闲逛,人迹稀少,十分安静,除了到处是出售当地特产的小商店,几乎没什么大商场。当我们返回宾馆时,发现大堂挤满了旅游团的客人,原来他们和我们一样,在外面玩了一整天这会儿才返回休息。八一小镇,真的只是过客们的驿站。</h3> <h3>  第二天早上,参观世界柏树王公园。据说这棵柏树王有2600多年历史,巨大的树干需要12个人合抱。树底下缠满了洁白的哈达,四周挂满经幡,表达了藏民们对所有灵性生命的敬畏。如果要去追寻,一定能找到许多有关这些古老生命的传说。</h3> <h3>  在从林芝返回拉萨的路上,我们又看到了到西藏以来经常看到的画面,虔诚的信徒以这样坚定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向他们心中的圣地接近。</h3> <h3>  这个小姑娘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我们趁她站起来时,和她聊了两句。她说一天最多只能走六公里。她与我对视时,面带微笑,满脸阳光,目光清纯。</h3><h3> 小女孩很大方地接受了合影的邀请。在按下快门的瞬间,有种触电般的感觉,我强烈地深信,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h3> <h3>06 青藏铁路</h3><h3><br></h3><h3> 9月17日下午从林芝返回拉萨,终于结束了我们在西藏的行程。有人说,到西藏去的感觉,是身体下地狱,眼睛上天堂,灵魂回故乡。我想这是初次到西藏的最深切体验了吧?上天专门创造了这样一方净土,就是要让我们这些尘世中的人还有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吧?</h3><h3> 怀着久久无法平静的心绪,我们坐上了前往西宁的绿皮火车。尽管单位催促回去上班,但还是不舍得退掉这早已买好的火车票,或许是不甘心那么早离开这片神奇的土地吧?我们还要领略下神奇的天路。</h3> <h3>  火车经过当雄的雪山之后,便开始穿越藏北广袤的那曲草原。那曲草原是中国五大牧场之一,座落在唐古拉、念青唐古拉和冈底斯三大山脉怀抱之中,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总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有“万里羌塘”之称。这里也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野耗牛、藏羚羊、野驴等珍稀保护动物,给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色彩,而这里的冬虫草据说也是最好的。</h3> <h3>  这是位于西藏安多县境内的措那湖,是青藏铁路沿线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是怒江的源头湖。</h3><h3> 措那湖也是一个信徒常来朝拜的“圣湖”,传说是西王母的沐浴之地,每到藏历龙年,信徒们便会来此朝拜。</h3><h3> </h3> <h3>  这里是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腹心地带,是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h3> <h3>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火车开进了这片荒凉的土地。一望无际的沙漠,把我们从碧水蓝天草原美景的惯性视觉中拉了过来,真有点蒙太奇的感觉呀!这些整齐的小方格和远处的栅栏,是用来阻挡沙子对铁路的侵袭的。不过,这样的路程很快就结束了。</h3> <h3>  唐古拉山的皑皑白雪很快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唐古拉山,又称“当拉山”,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蒙古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传说当年成吉思汗率大军欲取道青藏高原进入南亚次大陆,却被唐古拉山挡住去路。恶劣的气候和高寒缺氧,致使大批人马死亡。所向披靡的成吉思汗只能望山兴叹,败退而归。</h3><h3> 火车经过了海拔最高的火车站一一唐古拉车站,海拔5202米。车子作了几分钟短暂停留,但不允许下车。</h3> <h3>  翻过唐古拉山脉,便进入青海省境内了。这时,天色渐暗了。路过沱沱河时,已是黄昏,再过通天河、五道梁之后,天色就黑了。</h3><h3> 沱沱河是长江的源头,著名的可可西里保护区就在它的附近。火车途经可可西里边沿地带时,我们远远望见了可爱的藏羚羊,车厢内响起了各种大呼小叫。</h3><h3> 随着幕色降临,外边飘起了雪花儿,不一会儿,还伴随着雷雨闪电一并袭来。雨雪扑打在车窗上,很快又融化了。借着闪电的光亮,能看到白茫茫的雪地,不远处并行的青藏公路上排起了一排长长的车队,都亮着灯停在原地。在这样的雨雪天气,在如此高海拔的地方驾车会是一种怎样刺激的经历呀!</h3> <h3>  9月19日零晨一点多钟,火车到达格尔木车站,停留二十分钟。我穿上外套,到站台上走了走,外面十分寒冷,实在不敢久留,买了些小吃就赶紧上车了。不知什么原因,一直在过道的小椅子上坐到两点多,仍然没一丝睡意,但看夜深人静,只好爬上我的铺位躺下,迷迷糊糊中天也亮了。</h3><h3> 透过车窗,模模糊糊地看到了青海湖。也许因为是清晨,又下了雨,眼中的青海湖是雾蒙蒙的。隔着被雨水、雪水和雾水打湿了的玻璃窗,没有办法拍下一张清晰的照片。我也知道,在火车夜间行驶的时候,我们也错过不少美景,如昆仑山口、不冻泉和察尔汗盐湖等等。</h3><h3> 中午时分,火车经过二十四小时的天路之旅,把我们送到了西宁。大学同班同学老邹已在车站出口等候。此时的西宁也正下着浓浓的雨,使得这座高原上的城市秋意更浓了。</h3><h3> 因为要赶回上班,我们买了第二天途经西安回海口的联程机票,因此,在西宁的停留只有半天时间了,那么能去参观的,也只有离市区二十多公里的塔尔寺了。</h3> <h3> 位于青海省湟中县的塔尔寺,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为了纪念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h3> <h3>  宗喀巴原名洛桑扎巴,“宗喀巴” 藏语意思是湟水边人,因其生于湟水之滨而得名。传说宗喀巴进藏学习藏经佛教,并成为一代宗师之后派弟子回乡省亲,母亲写信表达了思儿之情。宗喀巴回信安慰母亲,并叫母亲在曾滴有他脐带之血的地方长出的菩提树边建一座塔,称“见塔如见儿面”,于是便有了塔尔寺的雏形,以后逐年修建庙宇殿堂,形成了现在的规模。</h3><h3> 我们到达塔尔寺时已是下午四点多钟,阴雨绵绵,游人不多也不少。时间太短,只看了大小金瓦殿、大经堂、大厨房等。</h3> <h3>  我们参观的最后一个地方是酥油花馆。塔尔寺内有著名的三绝:酥油花、壁画和堆绣。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那被称为“冷酷的艺术”的酥油花。</h3><h3> 酥油花是藏民族独有的雕塑艺术,用洁白细腻的酥油为原料,调入各种矿物质颜料制成,造型精妙,花色繁多,充满吉祥喜庆。每年元宵节,这里会举行隆重的酥油花节,僧人们必抬出经过三个多月精心制作的酥油花。藏族同胞们深信,以酥油花供奉菩萨,必得安乐。</h3><h3> 由于酥油花融点低,15度就会变形,25度左右就会融化,为了防止体温对酥油花的影响,艺僧们在揑制之前都要把手浸泡在刺骨的雪水中,并不时浸冰水、抓冰块,以防止手温回暖。因此,艺僧们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病,甚至残废。如果沒有对佛的虔诚和对宗教艺术的献身精神,是很难做到的。目前,塔尔寺的艺僧己越来越少。但愿在将来,会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完成这样的创作。</h3> <h3>  苍茫暮色中的塔尔寺显得宁静而古朴,让人想起格鲁教派的清规戒律。正因为它那严格的教规,才使得格鲁派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h3> <h3>  我们的首次藏地之旅,始于拉萨,终于西宁。事先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好在一路有人接待,让我们得以领略许多绝色美景,期待再来,美丽而神秘的西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