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小寒

鼻偶嚏佛

<h3>  二十四节气,于中国先秦时期就已经订立、到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h3><h3>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h3><h3>  今天是24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冬季时节的正式开始。</h3><h3> 当太阳到达黄经285°(小寒)时,对于神州大地而言,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 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h3> <h3>  “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h3><h3> 古人认为冷气积久为寒,寒冷程度未至极点,故称小寒。</h3><h3><br></h3><h3>代表寓意: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h3><h3>气候特点:大风降温,雨雪,气温最低</h3><h3>所属季节:冬季</h3><h3>关于小寒的古诗――《小寒》</h3><h3>寒九出门霜上走,草庐檐下冰笋久。</h3><h3>喜鹊登枝嘻戏叫,催问春天何时到?</h3> <h3>养正让孩子在生活中享受教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