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你2020的第一场雪

^_~ 水手

<p class="ql-block">  错过了2019年的金秋,不能再辜负这个冬季!</p><p class="ql-block"> 忙碌的2019已经过去,必须给体艺人松一松绷紧的弦!“柳江古韵、瓦屋胜景、乐山美食”嗨皮之旅在这个周末隆重举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柳江印象</p><p class="ql-block"><br></p> <h3>  水墨画的赶脚有木有?</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写生 </p> <h3>  柳江古镇,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城西南35公里花溪河支流柳江两岸,历史上称为“明月镇”,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清代中期,因镇上柳、姜两姓族人合资修建了一条石板长街而更名为“柳姜场”,1780年定名为“柳江场”。历代屡废屡兴。</h3><h3> 柳江被称作“烟雨柳江”,白天感觉不到这点。到了晚上,小雨淅沥,坐在望江客栈的二楼上,在朦胧的灯火中,听雨望江,才仿佛找到了“烟雨柳江”画意。</h3><h3> 柳江古镇建于南宋十年,距今800多年历史,是四川十大古镇之一。距成都150公里、瓦屋山50公里、峨眉山36公里。 古镇背靠峨眉、瓦屋仙山,侯家山、玉屏山拱卫左右,杨村河、花溪河拥镇而过,向北流向美丽富饶的锦绣花溪坝。这里有川西风情吊脚楼、中西合璧曾家园、访古寻悠水码头、亲水临河古栈道、百年民居汇老街,还有圣母山碑林、世界第一大睡观音、108棵千年古树等特色景观。</h3><h3><br></h3> <h3>  柳江镇依傍的河流不叫柳江,而是花溪河与杨村河。两条河汇集于柳江镇,杨村河中有一个小岛。原来是一片草坪,大约1988年被街上的居民逐步搞成了文化站。岛上绿树掩映处隐隐有民居,颇有诗情画意。据说小岛早年被一画家买下定居,让人不由赞叹这位画家的眼力。</h3> <h3>  一棵树的前世今生……</h3> <h3>  中国大妈式合影😄</h3> <p class="ql-block">  歌星出场,魅鸟出镜……</p> <h3>  跳蹬石,人们过河的主要通道。</h3> <h3>  清时代的建筑。一座座古朴的木板房吊脚楼依着根枝盘错的黄葛古树,木板房半边街的尽头,连接着一条石板长街,不着一字,尽现街道的沧桑古朴。</h3><h3> </h3> <h3>  哈哈!😄心想事成!</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茶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客栈</p> <h3>  古镇从来多古树。柳江古镇不仅生长着许多巨大的黄葛、麻柳古树,还有一株据说已有200年树龄的黄桷兰。那株高龄黄桷兰高达数十米,枝繁叶茂,且花香袭人。让人称奇的远不止此,与这株黄桷兰一墙之隔的曾家大院中有一株奇树,树上挂满了像豇豆般细细长长的果实。当地没人知道它的名字,也没人知道它的来历,我们只好称它为“豇豆树”。</h3> <h3>  魅鸟无处不在,欢乐无缝衔接……</h3> <h3>  罗嬢嬢边退边拍,边拍边笑……</h3> <p class="ql-block"> 曾家大院,柳江历史上曾有“曾、张、杨、何”四大家族,民间流传“曾家的房子、杨家的顶子、张家的丫头子、何家的谷子”。曾家园是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家族庄园。据考证由曾氏后裔曾艺澄于1927—1937年历经10年建成,原占地1162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02平方米,为“四院三戏台”布局,有四个四合院,三个戏台,院中有观景台、八字龙门、小姐楼、书房、石牌坊,还有牡丹园、荔枝园和休闲亭,足见院主人昔日的豪华气派。</p><p class="ql-block"> 更为奇特的是,这座宅院鸟瞰呈繁写的“寿”字。据说当时曾家大院的主人为追求顺应“寿”字的笔画布局,把外面的墙或楼建造得颇为独特,尤其是临河的一排楼房,修建得如锯齿一样,一拐一弯,形态怪异独特,也显示出设计者独具匠心的智慧和缜密的心思。</p><p class="ql-block"> 整座宅院引进西洋建筑图案装饰,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是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的典范,曾家大院也因此成为柳江古镇最耀眼的一景。参观曾家园需要十元门票。</p> <h3>  老宅上的美人靠,可惜没人靠。</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造纸</p> <h3>  对酒当歌……体艺人在一起,有了美酒,怎能没有歌声呢?</h3><h3> 馨哥一出场,全场震撼!</h3><h3> 备注:全套器材自备的哟!</h3> <p class="ql-block">  欢乐就是这么简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雅女湖韵</p><p class="ql-block"><br></p> <h3>  雅女湖又称瓦屋山水库。地处四川省西沿的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森林公园境内。海拔高度达1080米。湖面积15平方公里,湖长19.04公里,湖宽13.31公里,水均深16米。库容6亿立方米,坝高为143米。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养殖和旅游等综合利用的水库。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h3><h3> 雅女湖,是修瓦屋山水电站形成的高山平湖,瓦屋山场镇就在雅女湖下。瓦屋山水电站总投资18亿元,装机容量24万千瓦,库容量5.99亿立方米,相当于2个黑龙潭的库容量,坝高达到143米,相当于一座48层的高楼,库区水位高度将垂直提升100余米,成为罕见的海拔高度达1080米的高原湖泊。雅女湖的由来,瓦屋山下,宁静有湖,风轻云淡,温婉娴静,恰如雅女,故称雅女湖。</h3><h3> 瓦屋山水库碧波浩渺,山水交融,整个湖区有 7个峡谷,18个半岛,24个大小码头。82公里环湖路东西两线,分布着120余家各具特色的乡村酒店、农家乐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瓦屋山旅游小镇是一个具有川西民俗风情的移民小镇,场镇街道两旁遍植桂花,所以又有桂花场镇的美名。每年中秋前后,场镇3.7万株桂花争相绽放,处处都能闻到桂花清香。小镇有瓦屋山形象山门、杜鹃广场、中国高山杜鹃文化展示中心、临湖栈道、梳瀑墩渡、通幽小径、邀月谷和叠翠水景等景观景点。王坪居民点依山而建,滨临雅女湖畔,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远眺瓦屋,欣赏瓦屋山全貌的最佳观景点之一。新寺生态村一年四季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复兴生态文化村是瓦屋山下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村庄,林木覆盖率高达96%,有珙桐、高山杜鹃林万亩以上,百年古树随处可见。复兴村地址开阔,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民俗文化深厚,是全国首批,我省唯一“全国生态文化村”。复兴村的“复兴耍锣鼓”是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村的山歌和锣鼓响器,是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民间艺术,有着鲜明的青衣羌人和楚人的遗韵。</h3> <h3>  清晨日照下的瓦屋山金光灿灿,意气风发!雅女湖轻柔温婉……</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瓦屋胜景</p><p class="ql-block"><br></p> <h3>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行政隶属四川盆地西沿的眉山市洪雅县,距成都180公里,占地面积105万亩,由瓦屋山原始森林猎奇探险景区、玉屏人工林海度假区、八面山寻古揽胜区等系列景区组成。空气清新,能见度高,宛如仙境,迷魂凼是其最大魅力。核心景区瓦屋山系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鸽子花的故乡”,“世界杜鹃花的王国”。目前已荣获全国重点生态旅游景区,全国森林公园十大标兵单位,全国文明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四川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中国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中国森林养生基地、中国森林氧吧等称号。</h3><h3> 瓦屋山又名“蜀山”,海拔1154米至2830米,山顶平台面积约1500亩,早在唐宋时期就与峨眉山并称“蜀中二绝”。</h3><h3> 瓦屋山是以开展森林旅游、游览观光、避署消夏、寻古揽胜、探险猎奇、科学考察等为主要内客的综合性大型国家森林公园;自1993年3月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以来,进一步加速了整个公园的开发进程。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105万亩,是全国最大的森林公园。</h3><h3> 瓦屋山是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道教发源地、中国鸽子花的故乡、世界杜鹃花的王国,位于四川盆地西沿的眉山市洪雅县境内,距成都180千米,占地面积105万亩,由瓦屋山原始森林猎奇探险景区、玉屏人工林海度假区、八面山寻古揽胜区等系列景区组成。</h3> <h3>  瓦屋山打造后于2018年底正式开放。门票可在微信公众号“瓦屋山国际旅行网”上预订,凭身份证刷卡进入景区。景区门票+观光车票+索道票一共264/人。</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索道上山</p><p class="ql-block"><br></p> <h3>  防护措施要到位,把冰爪套上。</h3> <h3>  这匹哥的臀部被闪电暴击了,同情中……</h3> <h3>  架空步道,平坦省体力,但也要小心滑倒!</h3> <h3>  小松鼠已成精,见到人来了就来要吃的。</h3> <p class="ql-block">  一起自拍一个!</p> <h3>  自拍都自拍!</h3> <h3>  我也臭美自拍一个</h3> <h3>  哎哟喂!这匹哥这恩爱秀得……该你拽,只有你不是“单身汉”!</h3> <h3>  午餐:自带合川产的“赖大侠”自热饭,货真价实,家的味道,墙裂推荐!</h3> <h3>  各种口味,总有一款适合你!</h3> <h3>  悬崖、冰瀑……美!</h3> <h3>  鸯溪瀑布已成冰瀑。</h3> <h3>  偶遇美丽冻人的小仙女!</h3> <h3>  哪个把我拍得这么黑?</h3> <h3>  仙境……</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乐山美食</p><p class="ql-block"><br></p> <h3>  来到乐山,必须要打卡它的网红美食!</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市香跷脚牛肉</p><p class="ql-block"><br></p> <h3>  相传,在30年代初,老百姓民不聊生,贫病交加。当时在四川乐山有位擅长中草药,精通歧黄之术的罗老中医,怀着济世救人之心,在乐山苏稽镇河边悬锅烹药,救济过往行人。此汤不仅防病止渴,还能治一般风寒感冒、胃病、牙痛等。其间,他看到一些大户人家把牛杂(诸如肠子、牛骨、牛肚、草肚之类)扔到河里,觉得很可惜。于是,他把牛杂捡回洗净后,放在有中草药的汤锅。结果发现熬出来的汤味甚是鲜香。因味特汤香,又有防病治病的功效。所以,特意来饮者络绎不绝,堂堂爆满。其间没有席位者,有的站着,有的蹲着,当时人们站着习惯一只脚搭在桌底下的横梁上。久而久之食客们便形象的起了一个“跷脚”牛肉的别称,且流传至今 。</h3><h3> 百年历史,三代演变。跷脚牛肉汤锅已成为乐山源远流长的地方名食。它防病治病的药膳功能,"以脏补脏"的中医原理,大大提升了这道地方名食的品味和档次。特别是经过杨氏对跷脚牛肉汤锅多次对比调配后,汤味愈加讲究。在传统汤味的基础上不仅增加了药枣、枸己、当归,还增加了二十余味中药熬制而成的"精汤",更合理的趋于科学营养。现在杨记跷脚牛肉汤锅已形成汤鲜味特、牛杂细嫩、滋补强身、美容养颜和吃法多样的五大特色。</h3><h3> 来这里吃饭的除了当地人外,还有好多是慕名而来的游客。酒楼不大,但也有4层楼,古香古色的。用餐环境舒适,服务热情周到,菜品丰富美味!值得推荐!</h3> <h3>  吃腻了嘎嘎,来一碗清爽的醪糟冰粉,爽!</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钵钵鸡</p><p class="ql-block"><br></p> <h3>  钵钵鸡是一种四川传统名小吃,属于川菜系。从清代流传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以陶器钵盛放配以麻辣为主的佐料,加上多种调料的去骨鸡片拌和而成。有皮脆肉嫩,麻辣鲜香,甜咸适中的特色。吃奶汤面时配以钵钵鸡,别具风格。1990年获成都市个体名小吃优质奖,1991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优质名小吃。</h3><h3> 比较出名的如:钵客藤椒钵钵鸡、祥和祥钵钵鸡;钵钵鸡一听其名,就觉得很新奇,“钵钵”其实就是瓦罐,钵外面是画着红黄相间的瓷质龙纹,钵内盛放配以麻辣为主的佐料,菜品在特珠殊加工后用签串制,晾冷浸于各种口味的佐料中,食用时自取自食,除味道悠长外更添情趣盎然。钵钵鸡食用方便,多种口味可选择,配以特色鸡汤饭即可休闲品味,亦可权作一餐。钵钵鸡,还是可以观赏的。将肉煮熟,不能煮烂,八分火候就行。尔后晾干,切成片,用竹签分门别类串成串。肉片是肉片,脏腑是脏腑,鸡腿是鸡腿,翅膀是翅膀。放进藤椒油汤里一捞,再举至嘴边,油艳欲滴。盛装鸡肉的钵钵也是可以观赏的。青花钵,为上。粉红的肉,青绿的汤,翠蓝的钵。把樟树、桂树木板镶拢来,外面用竹篾窟紧,就像一只洗脚盆。</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瞻仰大佛</p><p class="ql-block"><br></p> <h3>  我们仅仅只是为了一睹大佛的真容!</h3> <h3>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h3><h3>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h3><h3> 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的组成部分。</h3><h3> 2018年10月8日,乐山大佛景区九曲栈道处已经开始施工前打围封闭。2019年4月1日,历时近半年的四川乐山大佛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结束,乐山大佛正式“出关”,景区的九曲栈道和佛脚观光平台重新开放。</h3> <h3>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h3><h3>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h3> <h3>  站在大佛脚下,仰视大佛风采。</h3> <h3>  这大脚板也是没谁了!</h3> <h3>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六、路孔小憩</p><p class="ql-block"><br></p> <h3>  路孔镇,现名万灵古镇,位于重庆市荣昌区城东,距荣昌城区12公里,幅员面积24平方公里。西南面临濑溪河,东北靠丘陵山峦,街市依山而建,素有“小山城”的美誉。</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濑溪河</p> <h3>  大荣桥建于明朝正德初年,为石质平板桥,桥面由平整的大青石铺就,每块约重10吨,全长116米,宽1.75米,共有24跨,连接万灵东西两岸。中央桥礅上曾有龙头龙尾石雕,文革中被破坏。现存大荣桥几经修复,依旧保持原貌,为重庆市市级保护文物。</h3> <h3>  水碾是古人为节约人力建造的水力碾米设施。即在较低处设置碾米的石磨,然后从高处引一股水,冲动石磨转动即可碾出米。现存水碾不再用于碾米,修复为供游客观赏的水车。</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剖鱼的大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洗菜的大爷</p> <p class="ql-block"> 一段旅程结束,新的旅程即将开始!</p><p class="ql-block"> 在此,特别鸣谢各位兄弟姊妹伙的热情参与!有你们,狠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