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我省目前进入冬季流感流行高峰期,近期流感流行强度接近历年流行高峰的水平,医疗机构就诊的流感样病例数增多,一些学校和幼儿园也报告了流感聚集性疫情。</h3><br><h3>为了做好2019-2020年流行季流感防控工作,保护群众身体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编制了《流行性感冒防控核心信息》,旨在向公众传递流感预防的核心知识。</h3><br><h3><strong>流感的定义</strong></h3><br><h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h3><br><h3><strong>重要事实</strong></h3><br><h3>⚫流感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流感防控是世界性难题。</h3><br><h3>⚫在温带地区,流感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而在热带地区,流感的季节性不明显,全年均可发生流行。我国总体符合温带地区流行特征,仅南方个别省份符合热带地区流行特征。</h3><br><h3>⚫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同一个人可多次感染不同亚型流感病毒。</h3><br><h3>⚫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约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罹患流感,全球约有10亿人发病,其中重症病例约300-500万,死亡病例约29-65万人。</h3><br> <h3>⚫流感不是普通感冒,但其症状、体征易与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故流感确诊有赖于实验室诊断。</h3><br> <h3>⚫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h3><br><h3>⚫由于流感轻症比例高、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且实验室诊断率低,全球范围内报告病例数远低于实际发病人数。</h3><br> <h3><strong>流感的症状</strong></h3><br><h3>流感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通常干咳),头痛、咽痛、肌肉和关节痛。多数人表现为轻症,通常在一周内自愈。但是,流感也可导致部分人尤其是高危人群发生重症,甚至死亡。</h3><br> <h3><strong>流感防控重点人群</strong></h3><br><h3>⚫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感染后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较高。</h3><br><h3>⚫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活动中接触流感患者的机会较多,因而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h3><br> <h3><strong>流感的预防</strong></h3><br><h3>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h3><br><h3>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手段,包括:</h3><br><h3>勤洗手、注意呼吸道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开窗通风、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在流感流行季节,高危人群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h3><br> <h3><strong>流感的治疗</strong></h3><br><h3>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等流感高危人群,一旦出现流感症状,请及时就医,尽早抗病毒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h3><br><h3>非流感高危人群,可采取自行隔离,居家观察,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病情持续进展,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前往医院时请佩戴口罩。</h3><br><h3>不要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有细菌感染指征时使用抗菌药物。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h3><br> <h3><strong>流感患者注意事项</strong></h3><br><h3>流感病毒极易传播,感染者在咳嗽或打喷嚏时,会把含有病毒的飞沫散布到空气中,周围的人因吸入这些飞沫而感染。流感病毒还可通过沾染病毒的手来传播,因此,出现流感症状后应尽量居家休息、开窗通风,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并经常洗手。</h3><br><h3>当家庭成员中出现流感患者时,应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家中有儿童、老人、孕妇、慢性病患者时,要尤其注意。</h3><br><h3>流感患者应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如确需外出时,应佩戴口罩。当家长带有流感症状的患儿去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如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h3><br><h3>文章来源:</h3><br><h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行性感冒防控核心信息》</h3><br> <h3><font color="#010101"><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C3N2B_d8ZycdhVwPgfkpRQ"><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