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芳华,用照片追随父辈们战争与和平的足迹,回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年之际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编者前言</p><p> 父母的一生就像一本书,真正读懂这本书时,父亲己离我远去,母亲也老了。父母这本书是我们一辈子的精神食粮,不仅我们要经常读,我们的子孙都会以传承先辈革命精神为己任,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奉献精神……。</p><p> 每年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八一建军节。我没有当过兵,但是生长在一个军人的家庭中。我今天要讲的是我的父亲和母亲青春的故事和远去的记忆,以前也没想过要讲他们俩的故事和经历,所以在2020年这个新冠状病毒在家隔离的时间,静下心来整理父母的老照片,用老照片把父母革命的一生写出来,献给那些过去,现在和未来用生命来保卫我们的家园的父辈的军人!一只笔很难写尽父母亲一生对我们深深满满的爱,我用我情、我以我心、海为墨、天为纸、蘸满浓浓的亲情一定要真真细细完成这篇回忆录!为了告慰在天堂的父亲和老了的母亲,也为了留给后人们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p><p> 忆往昔峥嵘岁月,念今日和平时代。九十三年不忘初心,九十三年牢记使命!虽然现在父亲不在了母亲都老了,你们退役了,穿的不再是军装,吃的不再是军粮,听的不再是军号,住的不再是营房,但还是军人的脊梁,军人的衷肠。百听不厌的是军号,常唱不衰的是军歌,本色不退的是军心,生死不惧的是军威,终生不悔的是军旅,风雨不倒的是军旗,永远不变的是军魂,终身难忘的是战友情。!</p><p> 军人的芳华总是和牺牲与奉献连在一起的,从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自卫反击战、军人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的解放事业、领土的安全与和平建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没有军人就不会有和平、有了军人奉献的芳华,才有了社会的安宁,祖国平安。今天共和国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芳华,芳华易逝,芬芳年龄的记忆却愈酿愈浓,向父辈们抗过枪、打过仗、洒过血、流过汗的老军人致敬!你们的芳华永存!无数烈士为革命捐驱,烈士的身体己经深深的埋在了这片泥土里,他们的灵魂经常在天上会合!他们牵挂着,他们流血洒牲的建立起来的新中国!在那里他们当年的那些梦想实现了吗?人民当家做主了吗?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了吗?还有贪官污吏吗?还有人骑在人民的头上做威做福吗?我们还在受外国人的欺辱吗?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吗?我们的党还记得我们对人民的承诺吗?还有纠正错误的勇气吗?需要有人站起来的时候,还有人站出来吗?还有人像我们一样,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死吗?,长征并没有结束,我们这个民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信仰之火不能息灭,鲜红的旗帜不能倒下!只有这样,纵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我们一样而今迈步从头跃!</p><p> 历史不会把你们忘记,那飘扬着的八一、五星红旗,就是用你们热血浸染的。那高矗的胜利丰碑,正是用你们的头颅堆砌的。立足今天,放眼未来,让我们一同来学习父辈革命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在人生道路上,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迈向光明,迈向未来。</p><p> 忆往昔,我看见你们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国家和人民,甘愿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舍己为人、视死如归、赴汤蹈火、至死不渝。</p><p> 夜己深了,放下手稿,我静静地呼吸着每一口的空气,轻轻闭上眼睛,感受着心脏一次又一次有力地撞击着胸腔。血液从指尖流遍全身,我思考,现在的我 能这样幸福快乐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能感受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露,正是曾经的父辈和你们,用你们坚强的身躯为我们铺设的道路 。战火中,父辈们出生入死;坚牢中,你们坚贞不屈;面对敌人的屠刀,你们大义凛然。透过泪水审视这个世界,我的心里,早已心潮澎湃。除了泪水,还有微笑;除了哀愁,还有敬仰; 除了思念,还有感激;除了遗憾,还有欣慰。</p><p> 我的父辈和革命先驱们,你们看到了吗?看到了今天这美丽富饶的祖国,看到了这广阔肥沃的土地,看到了这自由飞翔的白鸽吗?我想你们也会欣慰吧!“红花无情笑东风,青山有幸埋忠骨。”革命先驱们,你们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们的死重于泰山,你们与青山同在,你们与大地永存。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块丰碑。</p><p>时间在流逝,时代在进步,然而老一辈革命先烈们的精神,永垂不朽!我们也许不需要为了祖国而付出我们的生命,我们也许也没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磅礴气概。我们能做的,只有在习主席的带领下,实现中国梦,国家的尊严,国家的荣誉要靠我们自己来维护。烈士们的精神要靠我们来传承与发扬光大。国家的明天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从现在做起,从我们自身做起,主动承担起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开拓进取。历史已经远去,我们拥有了比上一代人更好的物质条件,但是精神上却更加焦虑紧绷,去看看上一代人的苦难与坚守,也许会对现在的我们多一些启发,多一些安慰,同样的,也多一些希望。</p><p>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现实中,年轻人对那段历经血与火洗礼的革命岁月,还缺乏足够了解。但是,相信红色基因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一旦被激活,就能产生强烈共鸣。 我们要让子孙后代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让我们用行动告慰先烈。:英雄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p> <p>中国人民解放军(简称:人民解放军、解放军,英文:People's Liberation Army of China,英文缩写:PL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的武装力量。</p><p>最高领导机关</p><p>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p><p>成立时间</p><p>1927年(丁卯年)8月1日</p><p>成立的标志</p><p>发动南昌起义</p><p>军徽</p><p>镶金黄色边的五角红星和“八一”</p><p>中央军委主席</p><p>习近平</p><p>军歌</p><p>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p><p>军旗</p><p>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p><p>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是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后留存的部队中国工农革命军,经过五次反围剿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1949年合并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等部队陆续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p><p>解放军曾用名:红军,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武工队</p><p>昵称:最可爱的人 、人民子弟</p><p>出生:1927年8月1</p><p>年龄:92</p><p>国籍:中华人民共和</p><p>出生地:南昌</p><p>活动地:祖国需要的地</p><p>家族成员: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武装警察部</p><p>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p><p>特长:擅打硬仗能打胜</p><p>座右铭:犯我中华者 虽远必</p><p>有效期:终</p><p>即使脱下了军</p><p>骨子里还是一个</p><p>只要祖国一声令</p><p>迅速集</p><p>重返战</p><p>军人的生日是:“八一”</p><p>军人的乳名是:“子弟兵”</p><p>军人的胸怀是:“奉献”</p><p>军人的父母是:“人民”</p><p>军人的战友是:“兄弟”</p><p>军人的性格是:“豪迈”</p><p>军人的信仰是:“忠诚”</p><p>军人的荣誉是:“和平”</p><p>军人的使命是:“胜利”</p><p>军人的灵魂是:“毛泽东思想”</p><p>值此“八一”节之际,献给军人和曾经的军人!我的父亲和母亲!</p> <p>《“八一”军旗的由来,“八一”军旗象征的意义》</p><p> 1949年初,党中央根据全国胜利即将到来的新形势,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提出制作我军军旗的方案。周恩来同志主持了这一工作。没隔多长时间,各野战军就选送了许多种设计图样。在研究设计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听取汇报,并指示:军旗要有“八一”二字,表示192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举行南昌起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历史节日;要有五角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周恩来同志也指示:军旗要以革命的颜色、广大人民群众的传统喜庆颜色——红色作为主体。星和字用黄色,旗杆要有红黄二色旋纹,顶部要装上一个红缨枪的矛头,饰着红穗,象征人民军队的由来。总部根据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指示,经过多次研究,确定了方案,制作了篼一面“八一”军旗。军旗制好以后,周恩来同志亲自送到毛泽东同志的住所,并且汇报了制作经过。毛泽东同志边听边仔细地端详着军旗,表示满意。1949年5月27日,周恩来同志批示,同意6月15日公布中央军委关于颁布军旗的命令。规定以“八一”字样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命令中指出,军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经过长期奋斗,正以其灿烂的星光普照全国”。今天,我们英雄的人民军队,在光辉的八一军旗的指引下,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肩负着人民的希望,正在为保卫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保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而继续战斗着。</p> <p>毛主席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照的相,时年55岁还不满56岁,12月26日才刚好满56岁。</p><p>毛泽东最具魅力的话!</p><p>最震撼世界的一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p><p>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p><p>最谦虚的一句话: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p><p>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p><p>最正气凛然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p><p>最自信的一句话: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p><p>最有凝聚力的一句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p><p>最刻骨铭心的一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p><p>最清醒的一句话: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p><p>最有哲理的一句话: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p><p>最有志气的一句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p><p>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p><p>最有自尊的一句话:封锁吧!封锁它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p><p>最有情意的一句话: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p><p>最像长辈说的一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p><p>最令台独分子胆寒的一句话: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p><p>最有煽动性的一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p><p>最有主人翁意识的一句话: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p><p>最具英雄主义的一句话: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p><p>最激励人克服困难的一句话: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p><p>最乐观的一句话: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p><p>最伤感的一句话: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p><p>最悲壮的一句话:苍山如海,残阳如血!</p><p>最写意的一句话:江山如此多娇!</p><p>最立志的一句话: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p><p>最酷酷的一句话: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p><p>最理智的一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p><p>最畅快的一句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p><p>最潇洒的一句话: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p><p>最入镜的一句话: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p><p>最凶狠的一句话: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p><p>最豪迈的一句话: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p><p>最深婉的一句话: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p><p>最夸张的一句话: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p><p>最浪漫的一句话:快马加鞭未下鞍,离天三尺三。</p><p>最现实的一句话: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p><p>最警醒的一句话:贪污浪费是极大的犯罪。</p><p>最有预见性的一句话:核战争打不起来。</p><p>最有紧迫感的一句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p><p>最受女子欢迎的一句话: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p><p>最让女人自豪的一句话:妇女要顶半边天。</p><p>最具奥运精神的一句话: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p><p>最标语式的一句话: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p><p>最具借鉴意义的一句话: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p><p>最具高瞻远瞩的一句话: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p><p>最充满希望的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p><p>最无奈又最神秘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p><p>最具爱情观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p><p>最贴切形象的一句话: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p><p>最具安抚的一句话:无上光荣,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p><p>最具思想情感的一句话: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p><p>最具莺歌燕语的一句话: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p><p>最具有挑战性的一句话: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p><p>最让世界不放心的一句话:中国永远不称霸。</p><p>最具有号召力的一句话:向雷锋同志学习。</p> <p>新中国建立后毛主席的六大贡献:</p><p>一、先后打赢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战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的“大三线”、“小三线”建设,成功化解苏联霸权主义企图对我国进行的“核打击”。这实际上相当于打赢了三场较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有力地捍卫了我国的主权和神圣领土。</p><p>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研发出“两弹一星一潜艇”。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2月,我国第一颗氢弹原理试验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71年9月,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并于1974年8月,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p><p>三、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其中有大量的自主科研成就与研发技术,而“两弹一星一潜艇”的研发,又全部是我国自力更生的成就。</p><p>四、建成国计民生所必需的大量的基础设施。李先念明确讲过,基本建设是投入七块产出一块,而加工工业是投入一块产出七块。毛泽东时期短短27年中,我国主要靠人力修建的84000多座水库,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基础性和中坚性作用。</p><p>五、排除种种干扰重返联合国。由于毛主席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正确指导,我国与美国、欧洲诸国和日本等主要国家的外交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打破外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我国的严酷封锁,真正跨入了大国的行列,并迎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p><p>六、毛主席时期,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当然,我国不借外债,一度没有内债,甚至严重影响了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可以说这是当时工作中的一个失误,是思想僵化的一种表现,我们应从中汲取教训。改革开放就汲取了这一教训。但从当时的客观情况看,那时还不具备大规模引进外资的国际环境;从两分法的角度看,没有内外债,也就没有为后人留下还债的包袱。</p><p>以上成就的取得,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勒紧“裤腰带”、“过穷日子”、从嗓子眼里抠出食物和节省必要日常生活开支而积攒下大量的物力和财力所换来的。这也是我们大家在毛主席时代“过穷日子”的主要缘由之一。</p> <p>习近平同志指出:“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开来中推进。”“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饮水思源,不忘初心。一位老干部生动地将从严治党带来的变化概括为:封了一张嘴,刹了公款吃喝的风;禁了一部车,刹了公车私用的风;剁了一双手,刹了贪污受贿的风;堵了一条路,刹了要官跑官的风……。走过春秋,走过四季,走过难忘的军旅生崖,时光荏苒,岁月无情,唯有一张张镜头下的定格,把我们带进美好的回忆。记录着心路历程的黑白照片,带我们回到军营旅途中的日暮朝夕,走进那些静下心来终于下决心要为父亲写点儿什么的时候,突然发现,脑子里关于父亲的记忆已经开始变得模糊。想到这一点,我感到很棘手!那么,从哪里开始写我的父亲呢?心里觉得还是哪里来就从哪里写起吧,不由得翻开了相册里的老照片,只觉得眼前一亮、浮想联翩。</p><p>“父亲的老照片”可以说是父亲一生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的一部分,是影像化的活档案,是记忆历史的最直观印证。一张照片,可能就是一个故事,一段经历,一份情感。这些老照片中显示有父亲过去的岁月往事,有文革时期的历史回忆,也有家庭生活的记录写照。他和他的同事们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拍下了反映战争情景的照片。帮助父亲整理他的回忆录时,看到了这些尘封的、泛黄的旧照片。照片上的内容依稀可见,部队生活、作战、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等历历在目!90年过去了,那场战争离我们很远了,我们不知道他们在前线穿的军装,不知道他们在荒野的生活,不知道他们怎样地冲锋陷阵,不知道他们上时坚定的誓言,不知道他们那时是那样的年轻…这些照片告诉我们了,尽管是零散的、模糊的。我们在心里呼唤、赞美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感谢拍摄、保存这些珍贵照片的父辈们!</p> <p>  人生,走过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故事。我停留在过去,当爱己成为往事,我敬爱的父亲和母亲,经历了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激情奋斗,同时也收获了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荣光芳华!一代人有一代的青葱岁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芬芳年华。无论我们人生走到什么阶段,只要热情还在,芳华就还在。 芬芳的年华,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历史的长河湮灭不了父辈们的丰功伟绩。我们这些二代后辈,重聚在神奇的网络,抚今追昔,用笔,用情感,用思念的眼泪去翻开尘封的记忆,去触摸他们仍在跳动的脉搏,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他们的呐喊。那是我们二代生命的起始,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让我们在心中永远记载他们的伟业丰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记录下父亲母亲的一生,告诉这个时代、告诉后人,曾经有两位热血青年从各自的家乡走出去,为了他们向往的新中国,流血流汗。之后的几十年,他们为革命、为建设、为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这种记录,同样会让父母没有太多的遗憾。</p><p>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赢得天下?一是当年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华民族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二是集结了一大批忠诚的共产党人;三是有一个以毛泽东为领袖的政确路线及政策和策略。三大因素,最重要的是第一条,忠实地为全中国人民大众谋利益,得人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父亲就是因为这些,把自己的名子改为于爱忠,爱党忠城于党,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p> <p> (新四军八路军青天白日帽微的起源)</p><p> 在1946至1947年末,国共内战期间,因为我党尚没有与国民党在政治上彻底决裂,称与国民党之间的战争为“自卫战争”,所以,当时全军并没有统一摘下青天白日帽徽,当时,部队在宣传上称是打倒蒋介石反动派,但并没有称是打倒中华民国,没有对旧中国所有的方面全面进行否定。1947年末,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公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在政治上与国民政府彻底决裂了,并称其为“伪政府”,即使这样,很多部队也没有摘下青天白日帽徽。1948年2月,周恩来通报全军,准备设计新的军旗、帽花及标识,要求全军将青天白日帽徽摘下,也不要自己制造五角星,也不要使用苏联军队的帽徽。但是,全军摘下仍然到1948年夏季。至于我军为何将青天白日帽徽一直戴到1948年年初。 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军对国民党是自卫战争,并未与国民党彻底决裂。我党中央当时也没有时间考虑帽徽问题。一般干部战士并不知道帽徽的性质本身的问题,也不懂。当时在部队 中,知道要打到蒋介石,但不知道要打倒中华民国。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48年初,周恩来起草了关于设计军旗、军徽的文电,明确要求摘掉青天白日帽徽。另外,1947年末,我党公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与国民党彻底决裂了。这样,1948年夏秋,我军对4个大战略区部队和华北军区部队进行了整编,统一番号,并正式摘掉青天白日帽徽。至于我军为何将青天白日帽徽一直戴到1948年年初,我以后会撰文来详细分析。1940年<span style="color: rgb(14, 64, 140);">皖南事变</span>前的新四军有2.5万人,在国民党军阴谋下损失约9000人。但到了1941年初,军委对皖南事变后的新四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整补和重建,总兵力猛地突破了9万人(有8万原八路军部队改编进新四军),实力扩张后的新四军进入快速发展期,部队声名地位提高,征兵难度也就大大降低。抗战结束时,新四军规模达到30万人。其实这是往少了说,30万仅仅指新四军主力部队、及其领导指挥的9万多地方部队,并不包含数十万民兵。这支部队的实力有多强呢?抗战期间能够在敌占区坚持作战多年并不断壮大,就很能说明问题,7年时间新四军歼灭日伪军30余万。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原新四军部队分别发展成我军华东野战军及东北野战军早期核心主力的一部分(1945年新四军北上的黄克诚第3师,3万多人),华野和东野又是解放军最强的两支战略进攻部队,击溃国民党主力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最主要作战力量就是这两大野战军,后来成为著名的“三野”和“”四野”,由此可见新四军的实力贡献和突出的历史地位。</p> <p>△新四军军长叶挺 △新四军政委、副军长项英</p> <p>《新四军军歌》</p><p>1939年3月间,首先由陈毅写出歌词初稿《十年》,后经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等新四军高级将领集体修改定稿,于1939年6月发表在新四军的刊物上,署名为“集体创作,陈毅执笔”,新四军鲁迅艺术团团长何士德谱曲。成为新四军部队集体宣誓性质的战歌,并和《八路军军歌》一起,成为新四军部队作战间隙休整开会时必唱的两首军歌(先唱《新四军军歌》,次唱《八路军军歌》),由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文化遗产之一。这首战歌以昂扬振奋的旋律,威武雄壮的气势,表现了新四军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常在为牺牲战友默哀完毕后合唱,特殊情况下,在小部队作战中即将全体牺牲前由带队军官领唱,以此向首长和兄弟作战单位告别。</p><p>歌词编辑</p><p>光荣北伐武昌城下,</p><p>血染着我们的姓名。</p><p>孤军奋斗罗霄山上,</p><p>继承了先烈的殊勋。</p><p>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p><p>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p><p>获得丰富的斗争经验,</p><p>锻炼艰苦的牺牲精神。</p><p>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p><p>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p><p>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p><p>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p><p>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p><p>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p><p>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p><p>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要英勇冲锋,歼灭敌寇!</p><p>要大声呐喊,唤起人民!</p><p>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p><p>创造现代的革命新军。</p><p>为了社会幸福,</p><p>为了民族生存,</p><p>巩固团结坚决的斗争。</p><p>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p><p>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p><p>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p><p>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p><p>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p> <p>【新四军军部】</p><p>叶挺任军长,1946年4月8日飞机失事遇难。</p><p>项英任副军长,1941年3月13日皖南事变中被军部副官刘厚聪开枪打死。</p><p>张云逸任参谋长,1955年9月被授予大将军衔。</p><p>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19日在皖南事变突围中牺牲。</p><p>周子昆任副参谋长,1941年3月13日皖南事变中被军部副官刘厚聪开枪打死。</p><p>邓子恢任政治部副主任,未授军衔。</p><p>【第1支队】</p><p>陈毅任司令,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p><p>傅秋涛任副司令,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p><p>胡发坚任参谋长,1939年3月15日牺牲。</p><p>刘炎任政治部主任,1946年11月20日在病逝。</p><p>【第2支队】</p><p>张鼎丞任司令,未授军衔。</p><p>粟裕任副司令,1955年9月被授予大将军衔。</p><p>罗忠毅任参谋长,1941年11月28日牺牲。</p><p>王集成(133)任政治部主任,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第3支队】</p><p>张云逸(7)兼任司令,1955年9月被授予大将军衔。</p><p>谭震林任副司令,未授军衔。</p><p>赵凌波任参谋长(无档案,可能是叛徒)。</p><p>胡荣任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牺牲。</p><p>【第4支队】</p><p>高敬亭任司令,1939年6月24日以“拒不执行新四军军部命令”的罪名被枪决。1977年4月27日平反。</p><p>胡维先(林维先)任参谋长,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p><p>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p> <p>【皖南事变】</p><p>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强令将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11月9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复电何应钦、白崇禧,据理驳斥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但为顾全大局,仍答应将皖南新四军部队开赴长江以北。而蒋介石对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计划密令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相将江南新四军立即“解决”。</p><p>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p><p>【历史背景】</p><p>皖南事变是抗战期间,国民党顽固派对华中的新四军军部所发动的一次突然袭击,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顶点。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制造反共磨擦活动。1940年10月1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发出致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和新四军叶挺军长的“皓电”。“皓电”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进行了种种攻击和诬蔑,并要求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于一个月内全部开赴黄河以北,并将50万八路军、新四军合并缩编为10万人。与此同时,国民党当局又密令汤恩伯、李品仙、韩德勤、顾祝同等部准备向新四军进攻。“皓电”成为第二次反共高潮的起点。</p> <p>【事件过程】</p><p>中共中央对形势发展的前途以及影响它的各种力量作出冷静的分析,提出打退国民党顽固派进攻的正确方针。要求江北部队暂时免调;对皖南方面,决定让步,答应北移。11月9日,中共中央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名义复电何应钦、白崇禧(即“佳电”),据实驳斥“皓电”的反共诬蔑和无理要求;同时表示,新四军驻皖南部队将开赴长江以北。12月8日,何应钦、白崇禧再电朱、彭、叶、项(即“齐电”),要求迅即将黄河以南八路军、新四军全部调赴黄河以北。12月9日,蒋介石发布命令:长江以南的新四军于12月31日前开到长江以北地区;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941年1月30日前开到黄河以北地区。12月10日,他又密令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等,调兵围歼新四军部队。</p><p>1941年1月4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从云岭驻地出发绕道北上。6日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队七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部队英勇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约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在和国民党谈判时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1月17日,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声称将把叶挺交付“军法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这一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p><p>【事变影响】</p><p>中共中央提出在政治上取攻势、在军事上取守势,坚决击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正确方针。周恩来领导南方局在重庆,对国民党顽固派从政治上和宣传上进行了猛烈反击。周恩来为《新华日报》题写“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力的声讨。中共中央军委还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整编全军,继续坚持抗战。共产党的正义自卫立场,得到了各界人士、民主党派的同情和支持。国民党当局在政治上陷于空前孤立的形势下,不得不收敛其反共活动。1941年2月,蒋介石公开表示“以后再亦决无剿共的军事”。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惊醒和教育了对国民党抱有幻想的人们,孤立了自身。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立场和维护抗战大局的态度,赢得了多方面同情,扩大了群众影响,提高了政治地位。</p> <p>△新四军将领张爱萍与妻子李又兰1945年在淮北新四军4师师部自拍照片</p> <p>《新四军岁月》</p><p>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隶属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序列,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队伍。</p><p>新四军是正面战场上共产党的主力部队,装备相对于八路军要好些,军装为德式军装,军帽上有青天白日徽。抗战结束后,从南方八省深山密林里走出的红军游击队员,为抗日救国重新汇聚,扛起新四军的大旗,奔向抗战一线。</p><p>东进,那是一条血与火交织的不平凡道路。“从1937年10月到1947年1月,近10年中,新四军8万多名将士为国捐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新四军番号继续被沿用到1947年1月30日才撤销。原新四军部队主力除第3师(黄克诚部)开赴东北加入东北野战军,第5师(李先念部)改编为中原军区外,其余主力改编为华东野战军,1949年1月改称第三野战军。《新四军令人称奇的10大战役》主要讲述了: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他们从南昌城头的硝烟中诞生,从雪山草地的风霜中走来,他们经历了火与血的洗礼,造就了坚强不屈的铮铮铁骨。八年抗战,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三大战役·百万雄师埋葬了蒋家王朝他们雄赳赳气昂昂,在异国他乡的土地止留下了保家卫国的美名一路走来,几多风雨几许血泪,青春和生命在那面火红的国旗上留下多少悲壮的记忆和鲜活的画面,是他们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的基石。</p><p>现在的和平岁月已不见硝烟,抢险救灾是他们的第二个战场,汶川抗震、九八抗洪、大兴安岭灭火……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不怕疲劳、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和优良传统我们的军队无坚不摧,所向披靡,有了这样的军队,我们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新四军,全称“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这是个创造了光辉历史与伟大胜利的军队。他们忍饥寒、沐风霜,入枪林、出弹雨,冲杀在民族解放的疆场上的场景仿佛仍在眼前;我仿佛看到了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在一起。他长背的小药箱把他的腰部磨出了血泡…他们依然高唱挺</p><p>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p><p>…我晃然明白了父亲一辈子的坚强与刚毅。…!!东进…那首曾经回荡在江南山区和水乡的军歌如今余音犹在。恍然间,我们的耳边又响起了慷慨激昂的新四军军歌:“浴血奋战在罗霄山下·血染着我们的旗帜……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p> <p>《父亲老家金坛》 </p><p>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上海失守后日军西侵。12月2日,我的老家金坛沦陷。日军将繁华的思古街、大沿河巷、西门大街等5000余间房屋焚为灰烬。面对日军的暴行,金坛人民同仇敌忾,纷纷组织起地方武装抗日保家。1943年初,新四军的父亲改编 为新四军挺进纵队1团,苏北指挥部1纵1团,北渡长江,执行发展苏北的任务。"皖南事变"后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第1旅,创建苏中根据地和坚持苏中3分区的抗日斗争。1945年改编为苏浙军区第四纵队,南下天目山,转战苏皖浙边区。参加大小战斗数百次,歼敌数万人,取得夜袭浒墅关车站、火烧上海虹桥机场,郭村保卫战、半塔集战斗、黄桥决战、车桥战役等重大胜利。抗战胜利后改编为山东野战军(即后来的华东野战军)1纵1旅。一九三八年夏,陈毅、粟裕等同志率领新四军东进抗日,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华中敌后最早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长期屹立在敌人的心脏地区,充分发挥了尖刀作用、基地作用和枢纽作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p> <p>《“沙家浜”一举成名,原型开国将军参加过新四军刘飞》</p><p> 1972年第一次跟父母回老家,在母亲的家乡苏州看《沙家浜》,父亲告诉我这个京剧是为新四军写的,这里告诉大家一些幕后的故事。《沙家浜》一举成名,原型红安开国将军刘飞养在深闺无人知 郭建光使《沙家浜》一举成名,原型刘飞养在深闺无人知 在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沙家浜》,文革期间,不仅人人知道《沙家浜》,而且人人都能哼几句《沙家浜》里的唱词,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沙家浜》里郭建刚的原型就是 1955 年被国务院授予中将军衔 的刘飞。 刘飞,1906 年 12 月 31 日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八里湾罗家田一个贫苦农民家庭,3 岁丧父,姐弟 4 人,靠母亲抚养。他当过放牛娃、雇工,后在汉口当茶役、码头工人。从红军时代到解放战争,刘 飞作为战士和指挥员,参加、组织和指挥过多次战斗战役。 1939 年 9 月 21 日,刘飞带领“江抗”西撤途中,与国民党顾祝同部队交战时负伤,子弹停在距心脏一两厘米的地方,把肺都打穿了。刘飞与其他三十多名伤病员一起被留在阳澄湖畔养伤。一次,刘飞躲在 凌嫂子家的草垛里养伤,正碰上特务搜查。特务拿刺刀往草垛里扎了十几下,见没动静就离开了。其实,躲在草垛里的刘飞小腿被刺伤,幸亏血迹没沾上敌人刺刀。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凌嫂子带着孩子到上海找 刘飞求助,刘飞正出差,立即命令警卫员给凌嫂子送钱、送食物,帮她渡过难关。 《沙家浜》里的阿庆嫂的原型,就是当年在沙家浜掩护刘飞养伤的“凌嫂子”。1948 年底,随军记者、作家崔左夫采访刘飞。在硝烟渐逝的淮海战场,刘飞指着正打扫战场的官兵说: “我建议你好好写写二师,这个师是由 36 个伤病员发展起来的啊!”随后,刘飞给崔左夫讲了 36 个伤病员的故事。崔左夫听了激动不已,并向刘飞表示:一定要把“江抗”36 个伤病员不平凡的经历写出来! 当时,战事不断,崔左夫对“江抗” 36 个伤病员的事迹未能作进一步采访,建国后,崔左夫在刘飞的 帮助下,获取了“江抗”36 个伤病员的名字以及其中大部分人的工作单位,并陆续对他们深入进行了采 访……1957 年,他终于以“江抗”36 个伤病员的战斗生活为素材,写出了《血染的姓名——36 位伤病员 斗争纪实》的报告文学。那年文化界正举办解放军建军 30 年征文活动,上海沪剧团正想寻机找到优秀征文改编成剧本公演,该团副团长、崔左夫的老战友陈荣兰听说崔手头有一篇好征文时,赶忙索要。 陈荣兰读罢《血染的姓名》,兴奋不已,又推荐给剧团编剧文牧。文牧看后也热血沸腾,埋头苦干了 一个多月,将《血染的姓名》改编成为剧本《碧水红旗》。编剧陈荣兰等人拿着剧本征求刘飞的意见,此时的刘飞已担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身患重病,他要夫人朱一念给他念完剧本,然后,提出了要进一步 贴近生活的修改意见,并拿出由他口述、朱一和秘书整理的反映当年战斗生活的回忆录《火种》,交由陈、文二人参考。两人回去后,根据《火种》又对剧本作了认真修改,并更名为《芦荡火种》。 不久,《芦荡火种》在上海公演引起反响,1964 年 5 月被选调到北京公演。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此剧,并给予了很好的评价。当时江青想通过文艺进入政治舞台,借机立即组织人马将《芦荡 火种》移植为京剧《沙家浜》。《沙家浜》以独特而又感人的故事、细腻的台词和唱功,一下轰动了全国。 1965 年初夏,刘飞接到江青要接见他的通知。这让刘飞感到很突然,想推病不去。当时刘飞对江青的政治野心并不清楚,不想去的主要原因是不想借反映“江抗” 36 个伤病员的剧作扬个人之名。但江青毕竟 身份非同常人,刘飞勉强同意了。 去见江青那天,刘飞为表示对主席夫人的尊敬,特地换上了皮鞋。当他来到江青在上海下榻的饭店会 客厅时,江青满脸不高兴地皱起了眉头。原来刘飞走路步子重,皮鞋踩在地板上“咚咚”作响,让江青感 到不舒服。“你就是领导过 36 个伤病员的刘飞?”江青问道。刘飞回答:“是的。” 随后,江青要刘飞讲一讲那段经历。没想到,刘飞刚把“江抗”伤病员的情况讲了个大概,江青便说: “你的嗓门怎么这么大?”刘飞的耳朵在孟良崮战役中被炮声震出过血,故讲话时嗓门特别大。刘飞不想 再作解释,不太高兴地回道:“我平时就是这样说话的。” 自从那次被江青召见过后,刘飞就不大愿意提及自己的过去了。他说:“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什么时 候都不要去摆功,去张扬自己。” 如今,京剧《沙家浜》使“沙家浜镇”变成了旅游风景区。《沙家浜》主角郭建光的人物原型刘飞领 导的 36 名伤病员在阳澄湖打游击的故事被搬进苏州革命博物馆,刘飞将军遗体里取出的子弹也成为珍贵 的历史文物被保存在苏州革命博物馆。可以说,没有刘飞就没有《沙家浜》,没有《沙家浜》就没有沙家 浜风景区。</p> <p>《金坛回忆》</p><p> 我父亲的老家金坛号称鱼米之乡,咋这么穷?再富也经不起战争,请回想一下,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二次攻入,英、清两军联合镇压,铁打金坛城成了重灾区。民国初年,军阀孙传芳挑起苏浙大战,江苏又耗资不浅,金坛也在劫难逃。八年抗战,三年内战,金坛人民群众的生活真是苦不堪言,那时候的几乎没有什么城市建设可言。《江苏地名溯源》金 坛 市地名历史由来,金 坛 市位于常州市西部,土地总面积976.7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驻金城镇。</p><p>金坛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栖息、生存,5000年前的金坛先人就在此创造了“麻家浜文化”。春秋时期属吴朱方邑,战国时期为越、楚所割,秦汉属曲阿县地,晋系延陵县金山乡。隋开皇十五年(595)析曲阿地置金山府,大业末年(617)乡人自立金山府为金山县。唐武德八年(625)并入延陵县。唐则天后垂拱四年(688)复置金山县。因东阳郡有金山县,而县界句曲山有“金坛之陵”(传说茅山华阳洞内有“金坛百丈”),遂更名为金坛县,属江南东道润州。由此可见,金坛一名源于茅山华阳洞。据清《茅山志》载:华阳洞有五个洞口,三隐二现,东西四十五里,南北三十五里,空虚一百七十丈。相传洞中有天市坛,且有天窗洞在洞天中央,秦时名为“句金之坛”,又称“金坛百丈”。故名金坛。茅氏三兄弟、陶弘景等曾在此洞中修道传教。</p><p>南宋时,金坛属两浙西路镇江府。元属江浙行中书省镇江路。明清属镇江府。民国时期,金坛先后属江苏省第三区、金陵道、直隶江苏省、镇江行政督察区、溧阳行政督察区、第一行政督察区、江南行署。1940年后,金坛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1949年4月23日,金坛解放,属苏南行政公署武进行政分区,此后历属江苏省镇江、常州等专区、地区。1983年3月划归常州市。1993年撤县建市。</p><p>金坛西倚茅山,南枕洮湖,襟带湖山,景色秀丽,史有“江东福地”之誉。大涪山享有“小普陀”之美誉;茅山风景区峰峦起伏,林壑秀美,茶园四季滴翠,水库碧波粼粼,溶洞扑朔迷离。茅山自秦汉时便成为道教“第八洞天”,历代文人墨客多有游览者,留下赞美诗篇无数。茅山景区海内外游客常年不断。</p><p>金坛同时也是革命圣地。1938年,新四军第一支队在茅山地区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陈毅、粟裕、曾山、谭震林、陈丕显、江渭清等同志都曾率部转战于金坛各地,在金坛境内建立了县、区、乡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武装,领导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取得了反“清乡”、反“扫荡”等一系列军事胜利。</p><p>金坛是著名的“教育之乡”。宋天圣三年(1025)创办的茅山书院是江苏书院中历史最悠久的书院,其后办学不辍。由于金坛自古崇尚耕读,人才辈出,自唐至清,登进士者多达228人,其中状元4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储光羲,被誉为“诗伯”的戴叔伦,都是金坛人。清乾嘉年间的段玉裁奋斗30年,写成名著《说文解字注》,而终成一代朴学宗师。金坛又是现代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乡。据不完全统计,金坛在外地工作的专家学者已达千人以上。</p><p>金坛历史上是农业之乡,俗有“二山二水六分田”之称。所产糯米味香性糯,其中盛产的“标糯”最为名贵,1931年即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金坛又是全国“绿茶之乡”,产茶历史悠久,茅麓“旗枪”茶民国时期便远销东南亚。“茅山青锋”、“金坛雀舌”等历来享有省、部优名牌产品之誉。2001年,全省规模最大的茶城——江苏茅麓茶城在茅麓镇开业。金坛还是国家农业部1995年命名的“中华绒螯蟹之乡”,2001年,螃蟹年产值5亿元左右,占全市农业经济总产值的25%,特种水产养殖业已成为金坛现代农业经济的支柱之一。</p> <p>奶奶于田氏</p><p> 奶奶的一生清苦,一生养育了5个孩子,接过二次婚,二任丈夫都英年早逝,我的父亲排行老三,上有二个哥哥,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听奶奶讲,在那个战乱的时代,通迅不方便,由于家庭贫穷,经常吃不饱饭,1943年我的父亲十四岁参加了新四军,奶奶在我年幼时经常跟我讲当年的情节,每年毛主席的生日她都忘不了,这一天一定会做长寿面条给我们吃,对主席的感情至今我记忆忧新。奶奶讲日军发起侵略战争后,让无数个家庭不能破碎,无数人流离失所,妻离子散。面对日寇的入侵,中国无数儿女勇敢参军,上阵杀敌,只为了将敌人赶出中华大地,保护中国领土的完整。说经常站在村头,每当有部队路过的时候,都要打听父亲的消息,昐邮递员来送信,又怕邮递员来,怕送来的是烈士证书。天天祈祷佛祖保佑父亲平安。父亲当上新四军后就托人捎来过一封信后,以后一直接不到父亲的信,奶奶又会急得掉泪,担心害怕……父亲的战地家书烽火连年的岁月,家书抵万金!我听到了奶奶极力控制又难以抑制的抽咽声,奶奶哭了,苍老而又瘦弱的肩头剧烈抖动着,银白的头发显得那么凌乱。1950年全国解放了,这时的父亲当兵后第一次回家,父亲的部队驻扎在南京,有了相对稳定的固定地址,父亲才给家里写了第一封家书,告诉家人,他还活着。这在当时是一件爆炸性的大事,因为同父亲一起参军的战友基本上都因负伤或退伍回乡了,唯独只有父亲一人一直没有消息,谁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是否还活着。因此,每年过年,全家都要为父亲烧香祈祷,保佑平安。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母亲,当时的我的奶奶年轻时在地里刨食,吃糠咽菜的时候,奶奶没有哭过。含辛茹苦地把一大群孩子拉扯成人,奶奶没有哭过。面对日本鬼子的烧杀抢掳,奶奶有过愤怒和仇恨,但也未曾哭过。送儿子上战场,刚强的奶奶同样也没有哭。可见到三儿子我的父亲,,年迈的老人面对儿子的时候她流泪了,而且哭得是那样的伤痛。那一刻,我的父亲忍不住也掉了泪。“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父亲说与我一同征战南北的战友一个又一个地倒下去就再也没有起来,想着无数母亲已经失去了为征战回来的儿子,革命的成功,共和国的成立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父亲一边用手细心地为妈妈梳理着稀疏的银发,一边和老人讲着这个道理。年迈的妈妈听懂了儿子的话,不住地含泪点头,用她那颤颤巍巍的满是青筋的双手摸着儿子的头眼泪却仍旧不断线地涌出。</p><p>当年战事紧张,通信不易,为了此事,我专门问了父亲当年怎么跟家里通信很少?父亲说当时通信不易,国家到处打仗,部队也经常转移,全国好多地方不通邮, 这就是父亲未能写信和奶奶收不到信的原来因……后来我的奶奶跟着我的父亲随了军,跟着的父母随着部队挽访从南方来到了北方,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我的奶奶是个勤劳的老人,利用89医院的空地自己种了几亩麦子,最后收获的季节,把麦子全部娟给了部队医院。她用她爱心把我们弟兄三人看大,奶奶滋养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收获的是幸福,留下的是思念,奶奶一辈子乐善好施,有好吃的先给医院的小孩吃,深得孩子们喜欢的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她爱干净每次陶大米总要陶6、7遍。至到一点沙粒没有。至今我经常在夜里梦见奶奶,梦见她那慈祥的脸,愿你老人家在天堂和父亲一切安好!</p><p> 感恩我的奶奶</p> <p>《父爱如山》</p><p>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一转眼,那些童年的记忆渐行渐远,曾经虽苦,同样过得有声有色,那些吃过的苦,何尝不是一种富有,值得一生去回味! 父爱是一种深沉的爱,是不可缺少的一份责任。父爱没有体贴的温馨话语,没有耳边不停地唠叨,没有日夜陪我度过的温柔。但是父亲一直给我一种山一般的依靠,给我一种时时刻刻的心安。不一样的芳华,不一样的人生。十四岁的人生芳华奉献给新中国的建立,1927——2020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2周年</p><p> 走过那战火纷飞的岁月,留下难忘的记忆。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国军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历时142天。三大战役中,共产党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及歼灭国民党正规军共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154万余人。自此,中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由此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坚实基础。当您陶醉在和平的阳光里,满面春风地品位生活的甘甜和咸淡时,有谁去思考,和平环境是哪里来的?是谁在捍卫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当您为名利得失和地位高低而烦恼,为社会的天秤斤斤计较时,有谁会去思考,革命先烈、战斗英雄、父辈们流血牺性,他们从不去计较个人得失,与英雄们和父辈们相比,我们幸运!</p><p> 与英雄们相比,我们更多的是怀念!</p><p> 与英雄们相比,我们更应弘扬那种不屈的民族精神!</p><p> 世界并不太平,战争并不遥远,和平并不是永远的,居安思危,尊重我们的英雄,才能涌现更多为新中国和国家保卫而战的一代最可爱的人。</p><p> 历史不能忘记,英雄和父亲的足迹永在心中……∴我们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是军人的后代,军人的血液在我们血管里流淌,军旗、军号、军歌伴我们成长,很小就知道军人的使命是保家卫国!近期抽空整理搜集了父辈们当年的照片等资料,随着岁月的流逝,完好的也已寥寥无几,仅此而已现编辑成电子相册,以记录下那个年代革命军人的初心。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父辈们为祖国和平与建设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他们的伟大只有我们才能深刻体会到,我们为父辈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把父亲的一生写下来,留给后人看;无奈,我错过了让父亲回忆,我记录的最佳时机,父亲带着自己神奇的一生离开了我们。好在,从我们记事起,父亲就时不时地给我们提起他当年的事,虽然不多,但我还是记住了一些,今天,仅凭记忆把父亲当年叱咤风云的事记录在此,与更多的朋友分享。记得小时候,我常常坐在父亲的肩头和腿上,那个时候,父亲真的就是一座山,一座雄伟深沉的大山,多少次我在父亲的肩头憧憬和飞翔。父爱如山,伟岸绝伦。也说,父爱如灯,照亮前路。父爱,其实是一缕阳光,让我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亦如一泓清泉,让我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父爱,必定是一座山峰,让我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雪雨也沉着坚定;父爱,也是一片浩瀚的大海,让我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p><p>“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p><p>《钢铁是怎样炼成的》</p> <p>《父亲》</p><p> 父亲于爱忠,1930年7月8号出生于江苏省常洲金坛县洮西乡湾头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是个军伐阀混战的年代,日本鬼子己打进中国,为了生存,正是侵华日军嚣张疯狂的时候,日寇的铁蹄无情践踏着祖国的山河,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阴霾笼罩着大半个中国,在那风云激荡的时代,父亲为苦难深重的祖国充满了犹豫彷徨,他那时候很小,一接受进步思想的宣传,慢慢地开始觉悟,知道了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的主张,当时顺口流“‘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这是老百姓对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的赞颂。”仿佛在沉沉的黑夜见到了黎明的曙光,上小学二年级14岁的父亲1943年参军加入新四军。由于父亲年龄小,刚刚当兵的父亲做了一名卫生员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战役、涟水战役(两次)、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临朐战役、沙土集战役,平汉、陇海铁路破击战、运动阻击战,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战斗。在枪林弹雨中多次与死神擦身而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父亲的一生是一本厚重的书,只可惜我还没有来得及品读,它就消散在了时光里,只留下了一些模糊的记忆。他曾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又曾感受了多少亲情,都化作一抔泥土撒入了生养他的土地。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但一直不知道如何下笔,总有一种伤感和难以表述的情怀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烈。</p><p>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亲,或平凡或伟岸,对于我的父亲,我无法搜集华丽的辞藻为他的一生做一次华而不实的装饰,只想用简简单单的词语,记录他平凡质朴的一生。我对父亲的印象,永远停留在了2005年5月,那一年,他七十五岁。从我的父亲身上看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革命情怀,看到了一个廉洁自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党的时代楷模,也迫使我们更好的教育下一代,将老革命的精神代代相传。想着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感谢和怀念象我父打天下的革命者,象那些真正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革命军人坚韧不拔,努力奋斗,打下了江山,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只有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祖国,继承先烈遗志,让祖国鲜花在芬芳,歌声回荡,旗帜飘扬,迎接光茫,挺着胸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斗终身。永远铭记象我父亲一样为祖国打江山并做过贡献的每一位革命先辈!父亲您是太阳闪亮在我生命的每一个光明和有云的日子里,您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以您为荣。在抗日和解放的隆隆炮火中,您毫不退缩, 用生命勇往直前保卫祖国, 以及到后来对工作的执着都显示您一生的追求。您说您一生所做的事对得起党, 对得起人民,不愧对任何人。教育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在生活中无论经历怎样的挫折和磨难,都不会向命运低头,正是您用铮铮铁骨铸造了我的脊梁。</p> <p>  这是父亲在先遣队四支队卫生队医工大会留影,一九四八年二月十五日于河肥伪保安司令部,红色线是我的父亲。时光冉冉,岁月悠悠,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已有一十五个年头了。然而,对父亲的思念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时间能冲淡许多,却冲不淡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父亲的身影在我脑海里始终如昨,总是在不经意间让我感到一丝酸涩,有多少次,在静静的夜里,想起和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止不住泪流满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阴阳两隔的世界,残酷而无奈,在这父亲节里,我只希望我的父亲在天国一切都好。</p> <p>  在伟大的渡江战役中,我们的父辈都是参战的将士,渡江战役历时四十四天,共歼灭国民党军四十三万余人。解放了国民党统治中心以及苏南、皖南、浙江、闽北、鄂东、赣东北等广大地区,为人民解放军迅速向全国进军,开辟了胜利的道路。</p><p>2019年7月2日——4日,一段难忘的记忆,400多名二野、三野、四野的后代,齐聚安徽合肥世纪金源酒店,参加纪念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红色之旅主题活动。</p><p>渡江战役已经过去70周年,为缅怀我们的先辈,追思他们的功绩,重走他们的征程,以当年参战部队将士后代发起举办,意义深远,难以忘怀。</p><p>参会人员来自祖国各地,曾未谋面,却似曾相识,因为父辈们的情缘,我们亲如兄弟姐妹。</p> <p>  三野先遣纵队四支队四中队全体指战员摄影,一九四九年二月二十日于合肥三育中学,最上第一诽右数第三名是我的父亲。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按照既定战略部署,中国人民解放军沿平汉、津浦铁路大举南下,由谭启龙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担负起解放合肥的任务。这个纵队,叫华野先遣纵队。是根据粟裕的指示,于1948年4月组建起来的。该纵队由于没有正式公开,没有正式编制,史学界和很多军迷们对其没有更多的概念。其实,这个纵队在淮海战役中发挥了很特殊的作用。</p><p>组建背景特殊</p><p>1948年初,中央决定继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之后再来第二个跃进,即派粟裕率三个纵队过江,在江南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当时,中央要粟裕渡江的决心是坚定的,粟裕对战争准备也是认真的。于是,为更好地遂行渡江南进战略任务,粟裕在濮阳整训期间决定组建先遣纵队。根据《粟裕年谱》记载:先遣纵队是于5月31日正式成立的。当时,中央要粟裕率三个纵队渡江属于绝密级。因此,先遣纵队的组建及有关事宜也是在很秘密的情况下准备和完成的。这也是很多人不知道这段历史的根本原因。</p><p>人员编成特殊</p><p>孙仲德</p><p>先遣纵队主要由华野司令部1个加强营侦察部队和第1、4、6三个纵队各抽调1个加强营组成。“孙仲德任司令员,谭启龙任政治委员”,没有明确参谋长的人选,“华野司令部侦察科长严振衡兼参谋长”。粟裕要求先遣纵队在组织上一定要适应战略侦察和敌后斗争的需要,人员组成要精干,武器配备要精良。按照这个要求,所有干部一律降一级任职,师长任团长,排长任班长,战士由正副班长和老兵充当,共产党员占百分之七八十。</p><p>遂行任务特殊</p><p>先遣队组建的特殊性决定了先遣队任务的特殊性。粟裕决定组建先遣纵队的初衷,当然主要是为1、4、6三个纵队过江先期进行战略侦察。具体是潜入长江北岸,区分侦察地段、了解当地民情、水情及船只情况,筹集渡江船只和其他过江必要物资,适时深入江南敌后侦察,搞清作战区域敌社情,同时做好当地群众工作,为将来三个纵队过江创造有利条件。</p><p>发挥作用特殊。</p><p>9月24日,济南战役结束那天,也即粟裕建议举行淮海战役的同一天,粟裕电令“先遣纵队南渡淮河,进入淮南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1月19日,在即将发起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作战的关键时刻,粟裕电令先遣纵队:要他们以配合主力作战为中心任务,协同江淮军区部队破袭津浦路徐蚌段,切断徐州之敌南逃、宁汉之敌北援的通路,积极钳制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增援徐州杜聿明集团和黄维兵团的行动。</p><p>谭启龙</p><p>先遣队完成任务非常出色,他们把对津浦线的破袭战贯穿于淮海战役全过程。这使得国民党军始终未能发挥津浦路的作用,使得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始终不能放胆北进,直接配合了围歼黄维和阻击李延年、刘汝明的作战。淮海战役结束后,先遣纵队又与苏皖地方部队“在津浦路两侧阻击南逃之敌,乘机解放了合肥以及江苏、安徽两省江北大小城市,并为后来的渡江作战作了必要的准备”。</p><p> 1949年初淮海战役胜利后,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奉命解放合肥。1月19日,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四支队在司令员孙仲德、政委谭启龙的率领下,由滁州定远进驻肥东梁园镇。国民党合肥县长龚兆庆,是民盟组织成员,在电话中表示欢迎解放军进城。</p><p> 1月20日,国民党刘汝明部陆续撤离合肥;四支队一大队,在政委齐平和队长李锡凤率领下抵达瑶海区磨店乡。1月21日7时,一大队侦察员在瑶海区三里街机场,与刘汝明残部交火,刘部无心恋战很快撤逃。1月21日午后,政委齐平和队长李锡凤率队来到威武门(大东门)城下,县长龚兆庆欢迎解放军进城。下午15时左右,解放军四支队一大队在政委齐平的带领下,从威武门沿东大街(淮河路)浩浩荡荡进城。合肥市民夹道欢迎,奔走相告:“晴天了!晴天了!”1月21日21时许,四支队在司令员孙仲德、政委谭启龙的率领下进城,合肥全面解放。</p><p>据安徽历史文化学者刘自若考证,1949年4月2日黄昏,邓小平、陈毅在蚌埠火车站登上一节“闷罐车厢”,夜里到达了合肥市胜利路的老火车站。在合肥作了短暂停留后,改乘汽车前往肥东瑶岗,开启了渡江战役的序幕,陪同的人还有饶漱石、张鼎丞、曾山、舒同等。</p><p>合肥解放后,百废待兴。1949年新政府整修新马路,为纪念合肥胜利解放而将其命名为胜利路。</p> <p>  &nbsp;亲情是什么?就是同胎情,说丑像点就是“断了骨头还连着筋”的手足情,也就是与生俱来的亲情,即兄弟姐妹之称,兄弟就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彼此相扶、相承、相伴、相佐。她是你烦闷时送上的绵绵心语或大吼大叫,寂寞时的欢歌笑语或款款情意,快乐时的如痴如醉或痛快淋漓,得意时善意的一盆凉水。在倾诉和聆听中感知兄弟深情,在交流和接触中不断握手和感激,这张照片是父亲回老家江苏金坛时和兄弟三人的合影,父亲兄弟三人排行老三,兄弟也许是那酒壶中那入口火辣的白酒,不管岁月如何改变,但只能越发醇厚。也许是那杯中的美酒,千言万语尽在其中。只弟也许是家庭以外最亲的情感,无论多久不见,当他们相见的时候却能够笑着互骂对方。我的父亲就是这样,在老家的兄弟姐妹最困难的时期,把家里大多存款给了在老家的兄弟姐妹,没有给我们留下遗产,在父亲心中那对兄弟姐妹的爱是一份信任、是一份责任感、是一份懂得……</p><p> 或许,人活一世的意义就在于此——我的父亲不是为了自己而活着,为了身上的那份责任,为了他的亲人、为了他所爱的人而燃尽自己这盏生命之灯来照亮他们前行的路程!</p> <p> 父亲在世时,回忆起自己的成长,常常说:我一个穷孩子,能有今天,完全是共产党培养起来的。在父亲的心中,共产党、革命队伍就是他的家,他就出身在这个家里。这个家,不仅给了他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生,而且,在这个革命的大家庭中,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政治追求。父亲那一代人是在投身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砸烂一个旧世界的大时代中奋斗过来的,因此,在他们心中“革命”代表着他们的政治立场和追求,他们是共产党领导的战士,这也是我渐渐理解的父亲为什么要在“军人”前面加上“革命”二字的初心。我的父亲在我家留影</p><p>时光、斑驳了您满头的发丝,</p><p>岁月、风化了您沧桑的脸庞,</p><p>生活、一直没压弯您笔挺的背梁,</p><p>病魔、也不愿侵犯您强壮的体魄,</p><p>车祸,却无情的掠走了您的生命。</p><p>我的好父亲,</p><p>是我们没有保护好您,</p><p>让你不幸头部遭遇了残酷的重创,</p><p>又是我们在您受伤后,</p><p>没能把你从死神的手里夺回来,</p><p>对不起、真的对不起爸爸,</p><p>儿己全力抢救您,</p><p>怎夸伤重空徒劳,</p><p>爸爸匆匆的走了,</p><p>带着我们深深的愧疚,</p><p>带着我们的尊敬和爱戴,</p><p>带着我们无限的思念,</p><p>带着您对一家人的钟爱,</p><p>带着您对妈妈的挚爱,</p><p>带着您对我们的不舍,</p><p>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p><p>您不仅给我们一个难以接受的猝然,</p><p>还给了我们二天二夜的苦熬和惶恐,</p><p>还让我们的后半生都活在悔恨和遗憾里,</p><p>七十八载的坎坷人生,</p><p>就此残忍悲壮地划上了句号,</p><p>在辛酸与汗水中成为历史,</p><p>诉不完的思念,</p><p>梦不完的相见,</p><p>都化作声声叹息,</p><p>拾起记忆的照片,</p><p>重温呈经的幸福,</p><p>落入每一个字里行间,</p><p>留下的只有满满的追忆……!</p><p>亲爱的父亲,我始终相信,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您的灵魂仍在护佑着我们。那飘动的白云是您的身影,那朴面的风儿是您的抚慰。我们睁开眼,您就在面前。我们抬起头,看见您的容颜。我们托日月为您照亮,请星星给您做伴,雨露让您解渴,蓝天做您衣衫。儿子此生再没有机会为您祝寿了,惟有家书一封,遥祝父亲大人幸福平安!如果您感应到了几的心声,就给儿我托个梦吧,我的爸爸。</p><p> 慈祥的爱父,您永远活在我们心里!</p> <p>敬爱的父亲离开我们已整整十四年了。在这似水流年的漫长岁月里,父亲那勇往直前的军人气概,始终在激励我们 ; 那百折不挠的军人品质,始终与我们相伴 ; 那英俊潇洒的军人风彩,始终在眼前闪亮 ; 那宽广无私的军人情怀让我们终身沐浴......我的父亲母亲,从军旅中走过,枪林弹雨谱写了他们的青春之歌,和平时期仍守卫着祖国。父亲的足迹祖国的山山水水。军人,神圣的职业,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戍边沙场是军人的责任。父亲一直跟着部队走,我们全家跟着父亲走。不论走多远,不论走到哪里,父亲母亲都会用爱心为我们搭建一个温暖的窝。小时侯,是响亮的军号声喚醒我,去迎接每天初升的太阳。“我是一个兵”的嘹亮军歌,伴随着我走在上学的路上。“向前,向前”的坚定步伐鼓午我,踏平坎坷,在风雨中成长。父亲母亲牵着我们兄妹的手,陪伴我们走过了童年。光阴似箭,岁月荏苒,流年天地纵有情,也留不住沧桑,十五年前父亲已先驾鹤天堂。但在我的眼中,父亲头戴帽徽领章,身穿绿军装,还是那样的威武雄壮!父亲那慈爱的目光,依然对着我们微笑……忘不了啊,那是1982年父亲去威海看我,在甲午海战的刘公岛丁公府前的照片,永远也忘不了,那是天高地厚的恩,那是刻骨铭心的爱!</p> <p>《炮兵第八师历史,父亲的红色足迹》</p><p> 1948年1月在黑龙江省克山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八师的成立经历过程。1956年11月12日,总参批准解放军炮司《轮换朝鲜炮兵计划》,炮兵第八师由中国人民志愿军转隶济南军区,并与炮兵第十二师对挽装备、驻地、任务。同时炮兵第十一团于山东省潍县转隶炮兵第八师,炮兵第二O八团转归炮兵第十四师建制,师辖炮兵第十一、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二O七五个团,共有人员6179人,各种火炮151门,抗美援朝回国后,炮八师归济南军区炮兵建制。师部、炮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二O六团,分别接受炮一二师的营房与装备,炮四十七团驻莱阳北官庄营房外,其他部队均驻昌潍地区潍县黑山营房。炮十二师之炮十一团在原驻地(黑山营房)未动,拨归炮八师建制。炮八师走过了46年的战斗历程。</p><p>炮四十七团简史:</p><p>原炮兵第四十七团,于1947年2月组建,1985年撤销。现炮兵第四十七团,系于1992年10月21日,奉济南军区(1992)济字第95号《野战部(分)队实施调整》的命令,由原陆军第二十六集团军炮兵旅缩编而成。当年12月29日,在山东省胶洲市召开了炮兵第四十七团组建大会。作为新偏炮兵第四十七团前身的陆军第二十六集团军炮兵旅,系于1985年10月,奉济南军区(1985)济字第30号《野战部队整编命令》,由原陆军第一三七师师部、炮兵团、四一O团、四一一团、各一部,二十六军炮兵团(欠汽车连、修理连)陆军第七十八师炮兵团(欠2个122榴炮营、13O火箭炮营部、修理所)和原炮兵第四十七团一营合编军械修理所、汽车修理所、农场、扇坝场等单位,并代管1个集团军炮兵指挥连。旅部、旅直、旅后和六营、七营、汽车营驻胶州,一营、二营驻胶南县薛家庄营房,三营驻胶**家寨营房,四,五营,教导队驻胶南县王台镇前二沟营房。</p> <p>炮兵第八师师歌</p><p>穿过历史硝烟,军旗映红蓝天。</p><p>英雄的炮八师在战斗中成长,</p><p>为民族解放南征北战。</p><p>抗美援朝赫赫战功军威壮,</p><p>赴滇作战所向披靡敌胆寒。</p><p>英雄的炮兵无坚不摧威力无边,</p><p>向前!向前!向前!</p><p>高举胜利的旗帜奋勇向前。</p><p>永远向前。</p><p>迎着一轮朝阳,</p><p>军旗更加鲜艳。</p><p>英雄的炮八师在建设中壮大,</p><p>向国防现代化努力登攀。</p><p>爱我中华保卫和平反霸权,</p><p>爱我八师官兵一致心相连。</p><p>火热的青春献给祖国壮丽河山,</p><p>向前!向前!向前!</p><p>高举胜利的旗帜奋勇向前!</p><p>永远向前。</p><p>李忠政、高树凯词</p><p>高树凯曲</p> <p>《新四军抗日父亲的红色足迹》</p><p>1、阜宁战役;</p><p> 1945年4月24日午夜,新四军第三师集中第八旅全部、第十旅主力、师特务团及5个县独立团,共11个团的兵力,发起阜宁战役,首先以主力一部进攻城北个日伪据点,接着在城东北角打开缺口,主力迅速投入巷战,发起总攻。至26日上午,阜宁之伪军全部肃清。我军乘胜扩大战果,占领盐阜公路沿线之大施庄、草堰口等据点。战役共生俘伪军第二方面军孙良诚部副师长以下2000余人,毙伤300余人;解放阜宁县城及市镇22个,村庄560个,国土250平方公里,扩大了苏北根据地,给苏北敌伪以很大震动。</p><p>2、车桥战役;</p><p> 1944年3月,新四军1师以5个团兵力组成3个纵队,以1个纵队攻击车桥,两个纵队打援,发起车桥战役。3月5日半夜1点50分,战斗打响,激战至天亮,全歼车桥伪军一个大队、日军一个小队。当日,淮阴、淮安、泗阳、涟水等地日军分批出援。新四军打援纵队在韩家庄、芦家滩等地设伏阻击。经激烈战斗,歼灭日军三泽大佐以下465人(内俘虏中尉以下24人)、伪军483人(内俘虏168人)。</p><p>3、讨田战役;</p><p> 田岫山部原为国民党军32师88团,曾两次投敌,两次反正。1945年5月,在敌伪策动下,田岫山第三次投敌,改编为中警第三特遣队。浙东游击纵队决定讨伐田岫山。5月25日,浙东纵队一部分南北两路夹击第泗门,全歼田部300余人,并击退日伪4次增援,毙伤日伪100余人。6月7日至22日,浙东纵队对田岫山老巢发起攻击,经过半个月作战,歼灭田部1000余人,乘胜解放了上虞城。7月6日在开元附近歼灭田部残余之大部,田岫山逃脱(解放初期,田被捕获,在梁弄处决)。</p><p>4、睢宁战役;</p><p> 1945年6月19日,淮北地方部队集中了9个团(总队),在新四军第四师主力配合下,发起睢宁战役。6月19、20日,我军首先以迅猛的动作攻占了睢宁城西的大王集、邢圩,城东之高作等据点,孤立了睢宁守敌。7月7日凌晨,在一个排起义伪军的配合下,我军迅速抢占城垣、碉堡,主力投入巷战。城内伪军坚持到黄昏即弃城逃窜,在城外被全歼。我军承胜追击,扩大战果,占领了城东南庄圩、夏圩、凌城等据点。是役共俘虏伪军2000余人,毙伤近200人,解放了睢宁和附近城镇18个,收复国土300平方公里。</p> <p>《高邮战役,父亲红色足迹》</p><p> 抗日的最后一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中国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然而,为独霸胜利果实,早在日本投降前夕的8月10日,蒋介石即电令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命令驻华最高指挥官维持现状”“警告辖区除按政府指定的军事长官的命令外,不得向任何人缴械”。并于次日要求中共第十八集团军“原地驻防”。此后,何应钦多次致电日本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授意日本军队就地待命,并在国民党部队接收前维持当地秩序;若在此前被其他部队攻占,日军应负责收复。因此,盘踞在高邮的日军在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4个多月后,仍然负隅顽抗,拒不向我新四军缴械投降。为保护人民抗战成果,中共中央提出“凡被解放区军队包围的敌、伪军队,由解放区的军队受降,而被国民党军队包围的敌、伪军,则由国民党军队受降”。对拒绝投降的敌伪军,进行坚决打击。当年12月19日,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亲自部署指挥,发动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最后一役。兵临城下,剑指高邮高邮地处京杭大运河东岸,北扼两淮,南控扬州,素有“运河大门的铁锁”之称,是苏中连接苏北的水陆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45年12月,为消灭拒绝投降的日伪军,并为阻止国民党军由扬州北上进攻解放区,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谭震林决心发起高邮战役,以第8纵队攻击高邮城,以第7纵队攻击高邮以南邵伯,以地方武装配合作战。1945年12月17日,华中野战军关于同意粟裕建议进行高邮战役致中央的电文。高邮城墙高9米、厚7米,城墙上有多个机枪掩体,还筑有两层或三层大碉堡8个,城垛之间有射击掩体,城外还有一条宽5—7米的护城河围绕四周,地势险要,给新四军攻城带来很大难度。12月19日傍晚,进攻高邮城的军队悄悄进入阵地。攻击命令下达后,华中野战军第7、第8纵队及苏中军区部队共15个团从南北40公里、东西20公里的地域内,对高邮城发动了全线进攻。粟裕采取“围三阙一”做法,集中火力、兵力,从东、北、西三面进攻,诱使日军拼命向南突围,然后进行围歼。20日,第7纵队攻占邵伯,歼敌近千人,切断了日伪军南逃退路。21日,第8纵队在扫除高邮外围据点后,直逼城下。为减少伤亡,新四军一面作攻城准备,一面对守军开展政治攻势。攻城部队首先展开喊话活动,敌工部的同志和日本籍战友宫本、“日本反战同盟”、“朝鲜独立同盟”的几十位同志来到前线,用日语劝降。总攻!25日晚,雨夜,总指挥部下达了总攻的命令。攻城突击队在炮火支援下,冒雨从西北、东、南三个方向攻城,一部以云梯登城突破,与守军展开激烈争夺战,打退守军多次反扑,扩大了突破口。第8纵队的第64、66、68共3个团,出其不意地分别从城北、城东、城南3个方向,向高邮城发起猛烈进攻。很快,新四军主力登上城墙。经7小时激战,首先消灭了伪军,26日凌晨攻进日军旅司令部,日军驻高邮最高司令官岩奇大佐被迫缴械投降。同时,由扬州北援的国民党军也被击退。日军走出碉堡向新四军缴械投降日军向新四军缴械26日凌晨4时,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代表新四军,在日军“洪部”礼堂主持驻高邮日军受降仪式。至此,被日军侵占6年之久的高邮终于回到人民的怀抱。图为高邮日军投降仪式旧址此役共歼日军1100余人、伪军4000余人,缴获各种炮60余门、枪支4308支,军用品无数,战绩居华中抗日战争之最;拔除了残存在华中解放区内的日伪军据点,将苏皖解放区连成一片。</p> <p>《宿北战役,父亲的红色足迹》</p><p> 1946年12月13日至19日,陈毅、粟裕率领24个团展开了宿北阻击战。此战,打垮了蒋军进犯苏北解放区四路进攻的主要之路。此战,结束了苏北地区的战争包围,是华东、山东野战军付出代价极少,而获得战果最大的一次战役。此战,成为整个华东战场的转折点,并对全国产生深远影响。此战,是山东和华中野战军会师后的第一个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整师的战役,也开创了全面内战爆发以来我军一次歼敌一个整师的范例,初步取得了大兵团协同作战的经验,对尔后华东战局的发展有重要影响。12月26日延安《解放日报》社论称这一战役,是华中解放区空前的大胜利。战役的主要经验是:在敌多路进攻时,集中优势兵力打敌突出之一路;利用敌之间隙,以远距离奔袭手段出敌不意地发起攻击;在战术上,抢占并控制制高点,同时向敌纵深猛插,迅速完成战役分割和战术包围,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被围之敌,保证了速决全歼。宿北战役的实践,使指战员进一步认识到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的重大意义,加强了集中统一和全局观念,并取得了大兵团协同作战的初步经验。作战中,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21530人,其中俘敌13360人,毙伤8170人,自身伤亡8700余人。宿北战役"。</p><p>国民党军第69师师长戴之奇自杀,副师长饶少伟被俘。这是我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会师后歼灭国民党军1个整编师的第一个大胜仗。此役不仅使我华东部队初步取得了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并且对尔后华东战局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p> <p>《苏中战役,父亲的红色足迹》</p><p> 苏中解放区西临运河,东抵黄海,南濒长江,北靠两淮,与苏北解放区相接,该地区河流密布、物产丰富,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坚苦创建的根据地。1946年6月26日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在重兵围攻中原解放区的同时,又集中31个旅约27万余人的兵力,向华东苏皖解放区进攻,南北夹击苏皖解放区首府淮阴,企图首先消灭华中野战军,或压迫其北撤山东,然后在山东与我军主力决战。 进攻苏中的国民党军,为其第1“绥靖” 区司令长官李默庵指挥的5个整编师(相当于军)15个旅共12万人,企图首先进占如皋、海安、黄桥,巩固沿江一线,尔后北犯,策应淮北国民党军进犯淮阴。 鉴于南线国民党军已发起大规模进攻,中共中央军委及时修改了原定的外线战略出击计划,指示华中野战军: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根据这一指示,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谭震林决定集中主力18个团3.3万人,先机制敌,发起苏中战役。7月13日夜,华中野战军突然包围泰兴、宣家堡之敌,首战歼敌19旅2个团。随后,华中野战军决定以一部兵力阻击北援的国民党军整编第65师及第99旅,集中主力迅速东进,于运动中歼灭进犯如皋之敌整编第49师。18日晨将该敌包围于如皋以南,22日歼来整编第49师师部第26旅全部及第79旅大部共1万余人。8月3日,国民党军占领海安。8月10日至23日,华中野战军主力乘敌调整部署,兵力分散之际,进行了李堡和丁堰、林梓战斗,歼灭新编第7旅全部,第105旅1个团及交警5个大队,并打敌人乱了的部署。国民党军遂一面令黄桥之第99旅东调如皋,加强防御,一面令扬州、仙女庙之整编第25师北攻邵伯。华中野战军除以第10纵一部坚守阵地外,决心以主力西进敌后,进袭泰州,调动进攻扬州之敌东援而歼灭之。25日华中野战军西进部队在如皋、黄桥之间与黄桥东调如皋之敌第99旅及由如皋向西接应之敌第87旅加1个团遭遇。华中野战军当即将该敌分别包围于分界、加力地区,采取集中兵力,各个歼敌之战法,先打分界,后打加力,将被围之敌全部歼灭,并乘胜占领黄桥,歼敌一部。进攻邵伯之敌遭华中野战军顽强抗击,被迫停止进攻。 苏中战役从7月13日开始至8月27日结束,在一个半月内华中野战军七战七捷,共歼敌6个旅5万余人,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苏中战役同时还起到了很好的战略侦察作用,使中共中央军委获得了宝贵的内线作战的经验。特别是在战役指挥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的战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同时,苏中战役的胜利也使其他解放区部队增添了歼灭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的信心。</p> <p>《沙土集战役,父亲的红色足迹》</p><p> 1947年6月30日这期间,敌军的行动非常狂妄,多次对我军实行追迫行动,企图“围歼”或者逼我军退过黄河以北。我军出击鲁南、鲁西南以来,连续二十多天行军、打仗,差不多每天都要走七八十里路。又正值雨季,部队整天在阴雨烂泥中跋涉,衣服湿了不能洗晒更换。连续行军加频繁战斗,伤病员增多,部队消耗很大。而敌军则依赖所控制的各战略要点和主要交通线,做快速机动运转。特别是增援鲁西南的蒋军嫡系整编五十七师,不久刚受到蒋介石的嘉奖,气焰十分嚣张,竟声称我军已“溃不成军,不堪再战。”</p><p>此时,八纵根据党中央和华野首长的指示以及鲁西南地区当前敌人的动态,决定于9月2日全力攻入鲁西南地区,对敌人展开进攻,这就是著名的外线出击“沙土集、双庙战役”。</p><p>47年7月华野外线兵团出击鲁西南失败。内线兵团又遭遇南麻、临朐战役的失败,一时间,共军军心俘动,退向胶东。而蒋军受胜利鼓舞,一举攻下了,以前苦战一年,未能攻下的沂蒙山区。并且范汉杰趁胜组成“胶东兵团”,要将共军赶下海。在这个关健时刻,粟裕率部南渡黄河,与第1、第3、第4、第8纵队会合。并立即抓住战机,由第3、第6、第8纵队采取南北夹击部署,在山东荷泽的沙土集镇及附近地区全歼整编第57师师部及所属第117旅和预备第4旅共9000余人,俘其师长段霖茂。这情景很让人联想起《三国演义》里,“关公温酒斩华雄”,这一役不仅从根本上扭转了华野在鲁西南的被动局面,而且迫使蒋介石从大别山区和山东内线战场抽调4个师驰援鲁西南,有力地策应了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和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的胶东保卫战。可以讲这一役是华东战局的转折点,由此开始,战争已由蒋军进攻,共军防御转向两军在中原地区的战略相持阶段</p> <p>《莱芜战役,父亲红色足迹》</p><p> 小时候和父亲一起观看电影《南征北战》,电影中战士们的英勇形象至今仍留在他的脑海中。“当父亲告诉我,那是父亲当年部队在解放山东的真实故事写照,父亲说那次战斗很激烈,幸亏有后方老百姓积极支持前线作战,战役中也有很多支持前线的群众献出了宝贵生命,国家和军队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影片讲述的是莱芜战役,他也参加过这次战役时,我特别兴奋,也非常自豪。”勾起了我对那场战役的红色记忆,这部影片的观影人数之多、社会影响之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上世纪60年代,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工厂还是学校,几乎每个年轻人都可以把影片中的台词倒背如流。</p><p>比如“同志,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个一个地打”</p><p>“大炮不能上刺刀,解决战斗还要靠我们步兵”,小伙伴们之间开玩笑,电影里的台词至今我还记得,不,军座,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了!</p><p>张军长,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p><p>同志:告诉你,仗是有的打的,而且会越打越大。</p><p>你告诉同志们,不要怕跑路,不要怕家里的坛坛罐罐给敌人打烂,不要去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p><p>今天我们放弃这些地方,那就是为了长久保持这个地方。</p><p>今天群众受一些损失,吃一些苦头,将来他们就会得到更多的利益,更大的幸福。</p><p>现在我们放下面前的敌人不打,那就是为了要彻底的歼灭这些敌人。 </p><p>多年来蒋介石的算盘珠子都是由我们来拨动的。</p><p>又喝上家乡的水了。</p><p>没动静就是快了。同志,我也想今天晚上就打冲锋,明天一早就把蒋介石的八百万军队全部消灭。</p><p> 莱芜战役,是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成立仅一个月,在临沂以南至莱芜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运动战的战役,父亲说北移山东的新四军战友们,都有些牢骚,大家说的:“反攻反攻,反到山东,左手拿煎饼,右手拿大葱,问你啥意见,还是回华中!”但牢骚归牢骚,大家很快就投入到战斗中了。去,“刚到这个新地区,话听不懂,作风好像也不一样。但是胶东的同志对人很热情,帮助他们很快地熟悉环境。”《南征北战》剧组用“南征北战”精神,拍摄出了新中国第一部优秀战争故事片。1952年“八一”建军节时,电影如期上映。影片的面世犹如平地惊雷,其场面之火爆,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倘若那时有票房统计,这部影片一定会雄踞票房榜首。</p><p> 《南征北战》问世已经70多年了,教育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也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部红色经典至今仍然受到广大电影观众的喜爱。当时电影开拍前剧组在粟裕的办公室热情地接待了电影主创团队一行。他在办公室摊开地图,从1947年2月的莱芜战役说起:这次大规模运动歼灭战总共打了63个小时,俘虏了4万多敌人,加上被击毙、击伤的人员,共歼敌5万多人,而我方伤亡6000余人,一举解放了13座县城,使渤海、鲁中、胶东解放区连成一片,粉碎了国民党军南北夹击的计划,为夺取全国解放积累了宝贵经验。</p><p>这一仗打得传奇而精彩。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王耀武曾不解地说:“5万人3天被消灭光,就是放5万头猪叫共产党来抓,3天也抓不完呐!”这句话后来在传说中又有了鸭子的版本。解放后拍摄的电影《南征北战》里,以张灵甫为原型的张军长就骂过“三天六万人,赶鸭子也没这么快呀!”,这部影片的观影人数之多、社会影响之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父亲给我们讲述的事情不多,关于他战场上的事情,父亲曾经给我们回忆起莱芜战役,他说莱芜战役有很深远的意义,因为当时新四军和八路军刚刚融合成军,打的第一场战役就是莱芜战役。莱芜战役在当时创造了歼敌最多的纪录。”“他还给我们讲起抓到李仙洲的轶事。当时抓到李仙洲的是八纵队的24师,李仙洲化装成一个伙夫,把脸涂上锅灰,想趁机逃走。可当对俘虏排查时,有国民党士兵悄悄地指认了他。战士们把他带到师部,经过审问确认这就是李仙洲,于是24师师部逐级汇报了这个事。被称为“隐形将军”的著名爱国将领韩练成之子韩兢。他告诉大众网记者,韩练成将军在晚年极少向他提及莱芜战役,但对战役中自己的一个小小破绽却始终记忆犹新。</p><p> 谈起莱芜战役,就不能不提到韩练成将军。韩练成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生于1909年,宁夏固原人。1925年加入西北陆军第7师军官教导队,先后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历任旅长、师长、军长,1942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共情报工作系统。1947年莱芜战役爆发时,韩练成担任国民党军李仙洲集团主力之一的整编46师中将师长。莱芜战役开始前,韩练成将军带领他的整编46师刚刚由海南岛调防山东,来到山东后,韩练成将军便通过秘密渠道与华东野战军建立了联系。莱芜战役打响前后,韩练成将军巧妙利用各种方法,屡次拖慢国民党军部署节奏,为华东野战军合围李仙洲集团所部争取到了宝贵时间。莱芜战役开始后,韩练成将军又在解放军敌工干部的帮助下,临阵放弃指挥脱离部队,加剧了国民党军的混乱局面,为莱芜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韩练成将军的儿子韩兢在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的父亲韩练成将军很少谈及莱芜战役的相关情况,但却对莱芜战役中的一个细节始终念念不忘。莱芜战役打响后,李仙洲多次催促韩练成率部突围,但为了给华东野战军形成合围争取时间,韩练成百般推脱。当李仙洲再次催促时,韩练成回复说要等下属的525团规建后再开拔。话刚说出口,韩练成便后悔了,因为525团的番号在先前的整编过程中已被裁撤,此时说要等待525团无异于暴露自己身份。幸好,李仙洲对刚刚调防山东的整编46师建制并不熟悉,加之战事紧急,并没有注意到这句话的漏洞,韩练成这才涉险过关。韩兢表示,父亲韩练成将军去世后,他开始致力收集和整理韩练成在战争年代的相关历史资料。由他执笔的反映韩练成将军生平的长篇纪实文学《隐形将军》已经出版,让后人能够更全面的了解这位传奇将军的一生。1947年2月20日至2月23日,华东野战军发动了莱芜战役,经过3个昼夜的奋战,取得了歼灭国民党军队七个师,共5.6万余人的重大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南北夹击,逼迫华东野战军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作战的计划。莱芜战役以其速度之快、灭敌之多,代价之小,轰动全国,震惊世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乃至世界军事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被称为“运动战的光辉范例。”莱芜一战,我军发了大财。光是十八师就缴获了火炮88门,枪3698支,火箭筒55具。请注意这里面有个非常重要的东西,火箭筒。莱芜战役后,18师完全变成了一支美械师。16师也有一半的兵力装备了美式武器。到了1947年解放军都不稀罕日本装备了,都换上美式武器。1947年,莱芜战役国民党兵败,国民党的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化妆成了普通士兵,当时他也受了伤,就上报给我军的军医检查,检查确认他不适合被留下,于是混在普通的领路费士兵中被放走了。之后我军的供给处处长,在国民党队伍里发现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就过去问,原来这个小孩是李仙洲的马夫的干儿子,马夫在混战中去世了,这孩子跑到哪儿都没人要他。了解情况后,就给了孩子一点饼干吃,还说:“没有人要你,你就跟着我好了。”这孩子就说,你们怎么把李司令也给放了?这下乱了,处长报告师长,师长只来得及让手下骑兵通讯连的人去找其他骑兵,然后让骑兵分头追。因为已经走远了。万幸的是,在李仙洲快到达国军那里的时候把他们这个伤兵队给追上了。就这样,李仙洲被俘虏了。</p> <p>《南麻、临朐战役,父亲的红色足迹》</p><p> 此次战役是粟裕指挥的最不可思议的一场败仗 。当敌我陈兵数十万对垒阵前,双方装备后勤士气难分伯仲的时候,一些局部的失误和不足乃至局部的失败常常被忽略不计。但有一些战役,不完全是这样,他虽在局部,却影响全局。这就是为什么必须注重单个战役战斗的原因所在。有一个战例分析总结起来颇费周折,这就是南麻、临朐战役。1947年10月,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军在南麻、临朐发生激战。连续进攻十天,未能攻克两地,伤亡达五万多人,歼敌仅二万多人,被迫撤退。华野9纵在战后总结到,首先南麻、临朐战斗我以打敌集团子母堡为主,部队仍以盂良崮作战经验进行攻击,自满轻敌,招致过大伤亡。南麻战斗中,有一个团一夜只打下一二个地堡;临朐战斗中,第75团1连刚突上去即遭敌火严重杀伤,失去战斗力。 其次政治工作威力发挥不够,尤其是新解放战士的思想未得到很好改造与巩固,以致在极端艰苦的战斗中动摇变节,影响部队战斗力。 第三是气候条件影响极大。南麻、临朐战斗中连降大雨,每天大雨如注,给我部队运动、夹击、粮弹供应以及部队休息造成了极大困难。粟裕对这场战役的失败总结基本和华野九纵的观点一致,乐观轻敌、攻坚战术不够、炎热酷暑大雨滂沱等增加了决战困难。陈谭和谭震林指责粟裕 “军事上常常粗心大意,缺乏远见”“常常只看到一两步”“不能简单的以乐观来检讨,这样不能把问题搞清楚”为此,粟裕于1947年8月4日主动发电报向毛主席、华东局写检讨,请求处分。毛主席复电说:“粟裕同志支[四]午电悉。几仗未打好,不要紧,整个形势仍是好的。望安心工作,鼓舞士气,以利再战。”同一天,华东局也发来电报。电文说“20年革命战争中,你对党、对人民贡献很大。近两月来的战斗,虽未能如五月以前那样伟大胜利,却给敌以强大杀伤。近月来伤亡较大,主观上可能有些缺点,但也有客观原因。只要善于研究经验定能取得更大的胜利。自74师歼灭后,你头晕病,久未痊愈,我们甚为怀念,望珍重。”陈毅在同一天发给军委、华东局的电报中说:“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前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胜利。”又说,“我们对战役指导部署历来由粟裕负责。过去常胜以此。最近几仗,事前我亦无预见,事中亦无匡救,事后应共同负责,故力取教训,以便再战。”8月11日,毛主席给陈毅、粟裕和饶漱石的电报,认为陈毅8月6日的电报“所见甚是,完全同意”,7月几仗虽减员较大,并未妨碍战略任务,目前整个形势是有利的。等等。问题是,南麻、临朐战役是华野在攻打孟良崮张灵甫74师后开展的,粟裕自己说攻坚克难并不成为充分的理由;说大雨瓢泼和酷暑难当,这并不是无法预料和估计的雨季气候;真正的直接原因恐怕就在于兵员不足战斗力不强的问题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怪逆转局面出现呢?历来军史对此讳莫如深,包括粟裕本人在内的众多华野将帅都没有将这个问题直截了当讲清楚。个人估计,其中存在的深层问题有历史缘由,恰恰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粟裕在孟良崮大捷后的惨败,也导致了他在随后漫长军旅生涯的不得志…..所以说,这场战役的失败最不可思议。</p> <p>《平汉陇海路破击战役,父亲红色足迹》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12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陈(毅)粟(裕)、陈(赓)谢(富治)两军协同对国民党军占据的平汉路确山至郑州段、陇海路郑州至民权段发起的破击战。刘(伯承)邓(小平)、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在中原实施战略展开后,国民党军统帅蒋介石极为恐惧,为挽救其败局,集中了33个旅围攻大别山区之刘邓大军,另以整编第5军(辖3个整编师)在淮河以北地区钳制陈粟大军,以第5兵团在豫西南阳地区钳制陈谢大军,作为战略上的配合;以孙元良兵团、刘汝明部及地方团队防守平汉路(北平至汉口)郑州至确山段、陇海路(天水至连云港)郑州至商丘段。为粉碎国民党军对大别山的围攻,确立与巩固中原解放区,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于12月上旬先后指示;除刘邓大军以主力坚持大别山内线斗争外,陈粟、陈谢两军向平汉、陇海路展开大规模破击战,调动围攻大别山的国民党军回援,直至粉碎国民党军对大别山进攻为止。遵照上述指示,陈、粟以第1、第3、第4纵队组成第1兵团,破击郑州至开封段铁路及郑州以南至许昌段铁路,并相机攻占许昌;以第10、第11纵队组成第3兵团,破击柳河至开封段铁路,并相机攻克兰封、民权等城;以第6、第8纵队组成笫2兵团,于睢县、柘城间阻击整编第5、第75师,并歼其一部。陈、谢以第25旅留内乡、镇平地区继续开展工作;以第10、第26、第27旅破击许昌以南至漯河以北铁路;以第11旅破击确山以南铁路;第22旅为第2梯队;第13旅监视南阳之第5兵团,如其东进则与第11旅协同扭击之。12月13日,平汉、陇海路破击战开始,至22日,陈粟、陈谢两军共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40、第68师与骑兵旅及地方保安团等部2万余人,破路400余公里,攻克重要补给基地许昌、漯河、兰封等县城23座。国民党军统帅部为重新控制平汉路,并维持其对大别山的围攻,以孙元良兵团(辖3个整编师)主力由郑州南下,以第5兵团部率整编第3师由南阳经驻马店北上,企图夹击人民解放军,粟、陈谢两军乘孙元良兵团南下迟疑之际,于12月25日至27日,在酉平地区将第5兵团部及第3师一举歼灭,并乘胜围攻确山,予由大别山区回援之整编第20师以重创,国民党军统帅部不得不再从大别山区抽调3个整编师回援平汉路。  </p><p>点评:此战,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个兵团部、1个师、4个旅和地方保安团,共45100人,其中俘敌33050人,毙伤12050人,破坏铁路400余公里,攻克许昌、漯河、驻马店、民权等城镇50余座。此战是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进入中原战场后的首次战役协同作战,切断了国民党军在中原机动的大动脉平汉路南段和陇海路郑汴(开封)段,夺取了国民党的屯兵基地许昌、漯河、驻马店等重要城镇,并再次破击了陇海路,孤立了国民党河南省府开封,严重威胁国民党战略指挥中心郑州,打乱了国民党在中原的军事部署,使国民党军围攻大别山的计划未能实现。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陈谢集团和刘邓野战军各一部于12月底在确山地区会合。至此,以大别山为中心的刘邓野战军鄂豫皖根据地,同西线兵团豫皖苏根据地、陈谢集团豫陕鄂根据地已连成一片,胜利完成了挺进中原的战略任务。此战还有力地配合了刘邓大军粉碎国民党军对大别山的围攻,扩大了中原解放区,这尔后在中原战场进行大规模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p> <p>《潍县战役,父亲红色足迹》</p><p> 在70周年大阅兵英雄部队战旗的阵列中,就有《潍县团》的英雄旗帜,潍县团是全军十个英雄团之一,也是我军最早命名的英雄单位之一。潍县战役(又称胶济中段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在华东战场上的第一个攻坚战,是我华东军民转入战略反攻后,取得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此次战役,自1948年4月2日开始,4月27日攻克潍县城,5月1日解放昌乐和安丘,5月8日东西增援之敌先后逃窜,战役胜利结束。</p><p> 潍县战役经过一个月的激战,歼敌4.6万人,生俘国民党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兼四十五师师长中将陈金城,击毙国民党山东第八保安总队长张天佐,并争取了国民党潍县“人民自卫总队”和诸城保安大队起义。这次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铲除了潍县周围数十个县、镇的反动武装,而且取得了宝贵的作战经验。</p><p> 此次战役,解放军共计伤亡约8千人,其中阵亡1364人,受伤6548人,解放了潍县、寒亭、坊子、昌乐、安丘、仓上等6座城镇以及附近4000余平方公里地区,并缴获大炮181门、枪支1万7千多支、炮弹3万8千多发、榴弹约11万5千发、子弹26万多发以及飞机、火车头、汽车等大量物资。</p> <p>《莱阳战役,父亲的红色足迹》</p><p> 莱阳战役从1947年12月4日开始到12月26日将军顶阻击战结束,历时22天,歼敌1.7万多人,这是胶东保卫战的又一个佳绩,不仅有力地配合了外线兵团的战略进攻,而且改变了山东战局。莱阳城里守军除54师1部外,还有1个还乡团,总兵力约有1万多人。守敌虽不算太多,但城里城外暗堡林立,火力配置相当强大。</p><p>兵团将主力布置在莱阳城外围,让地方民兵和游击队化装成主力部队,不时地在城附近活动,并公开打出9纵的番号,不停地袭击小股敌人。准备将敌人调出来打,但敌人躲在城里就是不敢出来。</p><p>声势造了,却没有见9纵真的动手,10多天过去了,守城敌人开始放松警惕。</p><p>为攻打这个小城,内线兵团事前作了周密布置:7纵担任主攻任务;2纵位于水沟一带,沿烟青公路两侧阻击增援之敌;9纵、13纵分别集结在五龙河东西两岸的左村、团旺一带,作为预备队,随时投入战斗。</p><p>攻打了1天,还没有突破城外的敌军防御阵地。此时国民党胶东兵团总指挥范汉杰气势汹汹将第54师、第64师、第8师共8个旅调出来,命令他们火速增援莱阳。</p><p>内线兵团将作为预备队的1个纵队拉出来,阻击增援的敌人。</p><p>一场拉锯战又开始了。5天过后,内线兵团的主力部队仍在莱阳外围与敌周旋。</p><p>9日凌晨,兵团对担负主攻任务的7纵司令员成钧下达了即刻攻城的命令。</p><p>成钧也是一员虎将(建国后被授予中将军衔),他放下电话,立即给3个师长下令:“你们都带头冲,3小时之内攻不克1个城门,我就撤你们的职!”</p><p>成钧来到炮兵团,要他们狠狠地打,所有炮弹都打光,一定要掩护步兵冲进去。</p><p>成钧</p><p>几十门大炮对准南门城头发射了近半个小时,城头上火光四起,成钧眼看着106团团长率部攻到了南门跟前。</p><p>城外纵深300多米的阵地已被我军占领了。成钧抓起电话,对兵团司令员报告说一个团已突破敌人城外防线,正向城头攻打,但炮弹打光了,请求火炮增援。</p><p>兵团司令员:“沉住气,我调别的纵队炮兵上来,一定要攻上去,打开一道城门就是胜利!”</p><p>一个小时过去了,兵团得到报告,说106团已攻到城隍庙东北角,守城敌人也开始向后收缩,两军形成对峙局面。</p><p>这里背靠北城墙,东临大水塘,西边是一块空地,南边是条宽街。到处是明碉暗堡,防御体系十分坚固,其工事的核心构筑也相当复杂,外壕之后暗沟,暗沟之后是陷阱,地堡内部不仅配有各种火力,而且还储存大量粮弹,还挖有水井,敌人完全可以在这里顽抗半年。</p><p>7纵攻击到这里就攻不上去了。</p><p>成钧接连大规模地组织了2个团的兵力对这个纵深不到300米的阵地发动了2次攻击,但还是没有突破。范汉杰很得意,扬言消灭华野内线兵团的时机到了。对受到阻击的一个增援师下令:“共军7纵损失惨重,你部务必在3小时之内向莱阳城逼近,争夺莱西水沟头阵地。”</p><p>敌人步、炮、坦协同,疯狂扑来,对7纵步步紧逼,这场城市争夺战进入白热化状态。</p><p>一个星期过去了,莱阳城门仍没有攻克,上级着急了,明确指示可先放弃。</p><p>谭震林政委读完电报沉默了。司令员鼓着血红的眼睛说:“我们不能后撤!”</p><p>谭震林</p><p>谭震林认为7纵的处境不好,是不是让他们后退一下?</p><p>“千万不能!我什么时间打过败仗?”司令员说。</p><p>“那你说怎么打?”</p><p>“莱阳城里的敌人已成缩头王八了,岂能让他们自在,我们先集中力量攻城,而后再回头打击外来援军“</p><p>“只能这样,但7纵担负攻城能否完成?“</p><p>“还是让他们打,我准备将7纵的37师拉上去,这师对此地很熟悉,从前我胶东军区机关驻在莱阳城时,防城任务就是他们担负的。”</p><p>12日中午,城里的枪炮基本停止。</p><p>37师高锐师长赶到兵团指挥部,表示坚决完成任务。</p><p>回到师部,高锐简单地作了动员布置。第2天中午就向莱阳城发起了攻击。然而,第一次攻了4个小时,没有成功。</p><p>当天晚上,又发起第2次攻击,此时兵团已将13纵的1个山炮连调来,配合37师攻城。并命令13纵司令员周志坚亲自到炮连现场指挥。</p><p>炮声隆隆,城头上火光映红了半边天,37师的战士们冲上去了,第一道防御阵地被突破,接着是第二道,第三道,天亮时他们已攻进城,将红旗插在了城头上。在国民党重兵围攻下顶住了最大压力,坚持时间最长,付出了最大的代价和牺牲,最大限度牵制了国民党部队,有力支援了其他战场作战,并由全国最困难的战场在最后一个展开了反攻态势,莱阳战役是胶东保卫战的决战,完全改变了胶东战场的局势,有利的配合了外线兵团的进攻,使整个山东的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是山东解放区乃至全国遏制住国民党进攻并转入反攻的转折点。</p><p><br></p> <p>《淮海战役,父亲的红色足迹》</p><p> 小时候父亲的话语将我带回人民解放军以60万大军战胜国民党80万人马的那段激情岁月。电影《车轮滚滚》正是淮海战役的写照,在那66个昼夜的战火中,543万群众奋勇支前,平均一名解放军身后就有9名普通百姓“护航”。男女老少齐上阵,给解放军送军粮、送衣被、送武器、运伤员,仅小推车就动员了88万辆,能从南京到北京排成两行。淮海战役是继辽沈战役之后,国共双方军队在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自临城(现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所进行的一次战略决定性的大规模战役。国民党方面,称此次战役为“徐蚌会战”。此次战役,中共方面以伤亡13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队55.5万人,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在此次战役中损失惨重。杜聿明被抓,标志着淮海战役结束,解放军穷追猛打,肃清残敌。当张震副参谋长报告我军攻克了敌最后一个据点刘庄后,粟裕仰天长舒:"好啊!"随后身子一软,昏睡了过去。这一睡,就是整整三天。醒后粟裕面容憔悴,很多天才缓过劲来,可见,在接连的战役战斗中,粟裕付出了多大的艰辛。</p><p>作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淮海战役无疑是粟裕军事生涯一页璀璨的篇章,这一仗的胜利,长江以北的局势基本稳定,奠定了全面解放的基础,毛主席赞扬道:"淮海战役,粟裕立下第一功!"当年斯大林同志评价说,这是现在战争史上的奇迹。当时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指挥系的将军们,便把它列为经典战役,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八十年代,美国西点军校专门派出考察团,来到淮海战场的旧址,进行实地考察。他们对考察结果的评价是“不可思议”。多少年过去了,各国军事学院的战史教材上,都把这次大战称为“经典战例”此次战役,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地位。有一个数字震撼着我:战役胜利后,人民筹集的军粮还剩余约5亿斤。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时的解放区的人民刚刚翻身解放,家里并无存粮。加之连年天灾、土地歉收,人民依旧缺衣少食。但他们却勒紧裤带,把一碗一瓢省下的粮食,毫无保留地送到前线。老百姓知道粮食的分量,如一首歌谣唱的:粮食就是命根子,打赢敌人的老本钱。战役结束之后,整个战场又恢复了平静。举目仰望,万里晴空无云,一片繁星眨着眼睛。有人说,每人都在天上有一颗星星,我想,经过这场战争,该有多少星星陨落,失去了它往日的光辉和位置,又有多少星星变了位置,变得更加明亮和耀眼。战争是无情的,它泯灭了无数的生灵,战争又是有情的,通过战争打出了和平,很快又会打出一个新中国。杜聿明后来评论“淮海战役”时称“大厦将倾,一木难支”,形容淮海战役大败非战争之罪,并非国军不能打,而是一个综合历史大趋势之必然结果。听父亲讲在淮海战役中,他们炮兵部队每天打光三万炮弹,我就问这么多炮弹从哪弄来的呢?</p><p>父亲讲其实一直以来解放军的装备都不如国军精良,但是在淮海战役的时候,我军炮火猛烈程度让美军都感到惊讶,在碾庄战役、双堆集战役、陈官庄战役中,我军的炮火都处于优势之中,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每天大概要打光三万炮弹,这些炮弹都是从哪里来的呢?父亲讲其实解放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我军的炮火力量薄弱,之后我军就开始重视起兵工厂,在兵工厂的建设上,苏联也帮了不少忙。抗战胜利之后,旅顺和大连都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苏军将日本留下的部分军工厂都交给了东北野战军。我军接收了之后也在积极发展自己的军工厂,为了满足炮火的需要,引信厂和弹药场都在紧急建设,解放战争时期这些炮弹派上了,我军不仅留下了日军很多兵工厂,还留下了不少的日军技术人员,有他们的帮助,炮弹的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此时国军的炮弹生产量比我军有所不如,解放战争的时候我军在这一点上就占据了优势。而且我军不仅自身炮弹生产量上升,还不断从国军那里缴获大</p><p>量炮弹,济南战役的时候,我军的炮弹来源主要是开封战役中缴获的弹药,解放徐州的时候,国军没来的及带走的十万炮弹被我军缴获,后来攻打陈官庄杜聿明集团的时候派上了大用场。战场上,除了兵力之外,装备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军在这一点上也非常注重,解放战争大获全胜。缴获大量军火都用在战场上了。炮兵不说别的,仅从数量上讲,特种兵纵队从成立最初的300多门炮,仅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发展,激增至6000余门。发展速度之快,战斗力之强,实在令人难以想象。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淮海战役深刻启示我们,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靠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一大批将帅之才和战斗英雄,更靠人民的支持和奉献,我们要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p> <p>《济南战役,父亲的红色足迹》</p><p> 我记的小时候6岁我们全家回江苏老家,也是我第一次坐火车,在济南车站转车时,父亲指着这里车站说这是他曾经参加济南战役的地方。济南战役时间发生在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结束的时间是9月24日,共计八个昼夜。济南战役之所以称为三大战役的序幕,正是由于粟裕敢于以32万兵力,展开攻济打援的战役,并且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济南,为东野打锦州奠定了心理支撑,也“激励”了东野领导人,使小打小闹的“秋季攻势2”、“秋攻战役”最终演变成辽沈战役。济南战役才是将这一战役引向战略决战的起点,而真正意义上的辽沈战役的起点是攻击锦州。陈云说:“如果按照林彪的打法,主力围困长春不南下,以后占领了义县又不打锦州,那就不会有辽沈战役,东北的胜利就不可能来的这么大,这么快”济南战役的战役企图,是攻济打援,消灭国民党重兵集团。粟裕的战略谋划,被许世友以攻城总指挥破坏掉,战役以攻下济南城结束。面对这一结果,粟裕大光其火,准备执行战场纪律,老毛保住。济南战役还没结束,粟裕就谋划下一步的淮海战役,同时解散许世友的华野九纵,编入宋时轮部,撤销许世友一切职务。济南战役结束,许世友的军事生涯也几乎结束了,许世友无缘参加济南战役后的解放战争。攻济打援的战略谋划,粟裕终于在淮海战役中实现了。如果让许世友参加淮海战役,也许又是一个小战役,或许被围歼的,可能是我军。史故事,讲的是王耀武没想打济南战役,所以交代下面一件事,之后就一路败到底,咱们一起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解放战争中,有过几次经典的战役,像是辽沈、淮海、平津、渡江等等,而济南战役的展开,让国民党真正的见识到了中国解放军的威名,这也是中国解放军第一次在大城市打败敌人,也因此让国军在之后根本就不敢在小城市上跟解放军对决。说到济南战役仅用了8天的时间,解放军就攻破了,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王耀武,咱们就来看看他到底做了什么吧!王耀武是国军中的悍将,而且还是老蒋的左膀右臂,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带领着国军74军打出了铁军的威名,他的74军可是被称为国军的御林军。当时日本鬼子被他打的都说宁碰阎王莫惹老王,可见王耀武的指挥能力有多强悍,王耀武是一个非常爱国的将领。解放战争的时候,他根本不想打内战,所以还称病在家,老蒋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个悍将呢!最后他还是出任了山东的司令,但是他却交代了下面一件事,那就是只要尽力就可以,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军从此一败涂地。在济南战役的时候,是王耀武跟粟裕的对决,其实如果王耀武用尽全力,粟裕也不会在他手上讨到便宜。当年围剿红军的时候,王耀武曾围住了红19师,击毙了当时最年轻的红军团长寻淮洲。红21是师长胡天桃也被他俘虏,只有粟裕带着400人突围。在这次是粟裕带领着华野大军包围了王耀武,而王耀武却并没有使劲,他表示自己一生征战无数,但是在自己的老家打内战那是丢人的时候到了。当时的济南城内有十几万大军,最后的结果却是王耀武被俘虏,正规军起义。后来黄百韬也说了王耀武必败是一定的,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准备战争,也没有调动军队支援,只是在交代家人怎么自保。所以最后济南战役爆发后,济南城都被攻破了,也没有任何的援军前来支援。就是陈毅元帅都说王耀武是国军将领中为数不多的明白人,所以在新中国后,他是第一批获得特赦的战犯,之后更是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继续做着贡献。1948年5月,9纵在潍县战役结束之后,就进行了多次以济南战役为目标的演习,提出“打进济南府 活捉王耀武”的口号。9月24日,这面写着“打进济南府 活捉王耀武”的红旗被插到了济南城的制高点——气象台。  </p><p>王耀武(1904-1968年),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黄埔三期生,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是国民革命军在八年抗战中最能打的虎将之一。济南获得全城解放后,国民党省府大小官员乱作一团,参议员们都将胡须剃光,企图化装潜逃,王耀武还故作镇静地呵斥他们:“你们要割须弃袍呀?”可是他自己却带了四名卫士仓皇逃窜。王耀武化名乔堃,与其中一名化名乔玉龙的卫士伪称叔侄,着便衣从济南北门流水沟爬出城。王耀武化装成受伤的商人坐马车逃,而且是往东跑,为了掩护还在路上拉了两个赶路的妓女做掩护,可谓是机关算尽。 他本来就是山东人语言方便,地形也熟悉,他向反方向一路逃到离济南很远的一个小镇上。刚到小镇就要上大号,他的副官立马掏出随身携带的外国进口手纸,这是他用习惯了的手纸。 用完后,也不做处理,就走了,被当地百姓看到后,炸锅了,他们哪里见人用过这种雪白柔软的纸上厕所啊。当地百姓上大号都是用一根小树枝,要么就是一块瓦片,要么就是用土块,要么就是叶子,所以很快就议论开了。 一下就引起了当地解放军的注意,快过最后一道关卡时候,被检查的人详细盘问了,检查的人一看面相,有带国军军帽的痕迹,开始觉得这人是从济南逃出来的国军军官;再检查伤口,是假的,这下跑不掉了;审讯时让他站起来,王司令“啪”一个立正;再翻东西,翻出手纸来了看来这不仅是官,还是大官;再问路条,驴唇不对马嘴。 随后好玩的事情来了“你叫什么名字?”“乔坤”,“哪里人?”“临清人。”(路条是“长清”)“什么职业?”“打火烧的。”(路条是“开馆子”)“多少资本?”“啊?6万元?”“面粉多少钱一袋?”“啊?10万元。”“住在什么街?门牌多少号?”“那个……普利街……啊,开馆子……啊……”“济南城里能用北海币做买卖吗?”“啊,这个、这个,不知他们是从哪里搞来的?” 下午三点,王司令终于受不了,自己坦白了。这时候前面他的疑兵计已经发挥作用了,共军又不相信他是王耀武,他只得把自己在济南的军事布置讲了一遍,证明自己是王耀武。 其实当时他已经闯过了十几道关卡,过了这道后面就安全了。就这样,他也被俘虏了。 </p><p> 黄挎包,是人民解放军自觉遵守群众纪律、模范执行城市政策的有力见证。13纵某部三营七连经过浴血奋战,打到了趵突泉东南城外。上级命令他们就地隐蔽休息,准备晚上总攻内城。在战斗空隙,战士们是多么想吸口烟解除一下疲劳啊。可是,大家摸摸衣袋,一点烟叶也没有了。这时,刚刚补充到连里的新解放战士小赵悄悄走开了。不一会儿,只见他兜着一些东西跑了回来,笑呵呵地说:“副班长,有烟吸了。”说着丢给每一人一包烟,还有一些糖果、饼干。大家一看就知道他违反纪律了,就不约而同地把香烟等物品还给他。副班长郝春耀沉思了一下,就从这个黄挎包里拿出了《约法七章》,对小赵说:“咱们是人民解放军,要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能拿人民的任何东西。你这是违反了《约法七章》,快把东西还给人家。”说着,郝春耀把这些香烟、饼干、糖果全部都装进了黄挎包,和小赵一起走进街上一家商场。店主人一看拿东西的那个兵又来了,以为刚才拿得不够,又领人来拿,赶忙点头作揖,说:“老总,要什么尽管拿。”郝春耀和蔼地对他说:“掌柜的,我们是人民解放军。赵同志刚从国民党军队解放过来,还不懂我们的政策、纪律。我们把东西都送回来了,向你道歉。”说着,把挎包里的东西拿了出来,放在柜台上。店主人一见,十分激动地说:“过去我光听说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队伍好,可是从来没见过,今天我亲眼见到了。解放军就是好,秋毫无犯,名不虚传!”济南战役最终以我军的胜利落幕,但尽管有着吴化文的起义,但在济南八天八夜的血战之中,我军依然伤亡高达二万六千多人,可谓是一场空前惨烈的城市攻坚战。如今距离那场伟大的战役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我们应该永远缅怀那些为解放济南献身的英雄,他们值得我们尊敬。</p><p> 1948年9月20日,王耀武在济南城破前,做了一生中最为正确的两件事,一是将全城平民疏散出城,防止伤及无辜,而不是将老百姓当作“人肉盾牌”;同时,立即打电话告诉军法处和军人监狱,命令将所有在押犯人全部释放。对关押的共产党和俘虏的解放军官兵,每个军官发金元券5元,士兵3元,全部送出城去,一个不得伤害。他还命令毛学谦(王耀武直接指挥的谍报组长),前往协同处理,违者按军法处置。</p><p>纵观国内战争史,在明知自己将要失败的情况下,把在押的敌人释放出去,王耀武应该是第一人。他不是临死拉几个垫背的,作为自己的殉葬品。特别在困难的情况下,做出一项理性的决定,不能不说他是一个真正的“明白人”。</p> <p>《豫东战役,父亲红色足迹》</p><p>1948年6月至7月豫东战役,基本上大家都认为是三大战役的胜利让我军掌握了解放战争的主动权,而在三大战役当中最关键的就是辽沈战役,在这场战役结束之后,我军就有了一个稳固的大后方,可以支撑后续的一系列战斗,这也是三大战役中为什么最先进行辽沈战役。但辽沈战役并非是解放战争中最关键的一场战役,在此之前有一场战役被誉为是解放战争中的转折点,这场战役就是豫东战役。豫东战役也被称为是开封睢杞战役,指挥官就是我军的战神粟裕,而参战部队包括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两大野战军。当时正值我军已经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击,所以毛主席就指示刘邓,陈粟,陈谢三股大军在中原地区组成了品字形的战阵,这让国军对此毫无办法,两军在就在中原地区进入了僵持的阶段。而在僵持的局面下,我军却在积极运作,争取打破僵局的主动权。当时毛主席提出让粟裕去江南建立解放区,但是粟裕在接到命令之后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因为孤军冒进不仅意味着失去根据地和群众基础,更有可能直接遭到敌人的包围而被全歼,同时粟裕也提出了在中原地区和国军展开大型歼灭战的主张。粟裕的这一论断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随后中央暂缓了南下的主张,而粟裕也在同时策划豫东战役的开展。1948年6月,豫东战役正式爆发。粟裕利用“围点打援”的经典战法,不断地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在整场战役的各个阶段中,粟裕在第一阶段全歼开封守军整编第66师;第二阶段消灭区寿年兵团以及整编75师,区寿年和75师师长沈澄年都成为了我军的俘虏;第三阶段又又在成功消耗黄百韬兵团的力量之后全身而退。整场豫东战役把粟裕的军事才华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解放战争正式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决战的关键时刻,所以豫东战役才被称为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我军更多的战法是且战且退,而在此之后,我军开始主动寻求和国军主力进行大规模战斗。所以毛主席在豫东战役结束之后把整场解放战争比作爬山,而豫东战役的胜利就意味着我军已经翻过了山的顶端,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此后我军乘胜追击,先后打赢了济南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战役。我军正式进入战略追歼阶段,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已经近在咫尺。</p> <p>《渡江战役,父亲的红色足迹》</p><p> 这立功的证书和勋章啊!它们中有很多和父亲一起上过战场,共沐战火的洗礼,同闻过战争的硝烟,它们浸透了父亲的血与汗,是父亲创造英雄事迹的见证和最好诠释者,更是一首首无字的诗篇。缓缓打开珍藏六十多年父亲的纪念品,用手轻轻抚摸每件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纪念章,一种崇高敬佩的思绪涌上心头,顿时泪水模糊了双眸……"鍾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p><p>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概而慷。</p><p>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p><p>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p><p> 1949年4月21日晚上7点40分左右,人民解放军遵循毛泽东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令,开始了渡江战役。4月21日夜,滂沱大雨下得让人睁不开眼睛,长江江面一时间突然炮吼枪鸣、万船竞渡,解放军强渡长江,并一举成功。父亲最喜欢的是渡江战役发的记念章。那年父听父亲讲在渡江解放上海时,天下着大雨,他们穿着雨衣,在上海市区的晚上,他们和国民党的军队走在大街上,都穿着一样的雨衣,又是下雨的晚上走在一起,国民党的军队都没发现,他们的任务直接穿插占领上海飞机场,可想当时的战斗环境是多么的复杂和惨酷。对于多年的军旅生涯,父亲始终铭记在心。一个最主要的表现是,父亲精心收藏着数十枚战役纪念章。 在众多的战役纪念章中,父亲最喜欢的是“渡江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纪念章”是1949年华东军区为了纪念战争胜利颁发的。纪念章的背面镌刻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颁发”和“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的阴文字体。这枚纪念章呈圆形,直径约3厘米,质地为红铜,是用模铸出来的,边角较圆钝,而且是自然的包浆。父亲告诉我,最近几年,收藏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假的战役纪念章,不过,假徽章都是用车床冲出来的,边角显得尖利,而且没有经过岁月的自然氧化。 纪念章的正面图案:背景是高高架起的船帆,下方合围镌刻有“渡江胜利纪念”的红色阴文字样,突出了渡江战役的战斗氛围。中间是一位手持刺刀上身前倾的解放军战士,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轮廓,身体语言和脸部表情就足够让人感觉到他奋勇向前、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整个纪念章的图案设计,场面壮观,气势恢弘,画断而意不断,算得上是战役纪念章中的精品。看着这枚纪念章,仿佛能够让人感受到当时渡江战役的惊心动魄。 父亲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把他的纪念章拿出来,一一述说和纪念章有关的历史。手握着“渡江战役纪念章”,父亲情不自禁地开始了对往事的追忆:1949年4月20日深夜,我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部发起了战略性进攻。这一仗,历时42天,打得长江波涛滚滚,两岸硝烟弥漫。江面上排列着扬帆的战船,在汹涌的惊涛中冒着战火驶向长江南岸,战士们争先恐后地上了岸,手持刺刀奔向战场…… 我静静地坐在一旁,认真地听着父亲的故事。父亲的每一枚战役纪念章里,都包含着一段珍贵的历史,不了解过去的历史就不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父亲的纪念章,父亲的故事,我都会好好收藏。 解放战争打到中后期,许多国民党的将士都开始疑惑,自己究竟是为什么而战。战斗中,共产党每场打下来伤亡很大,但是越打人越多,渡江战役时共产党的军队达到了400多万人。我查了一下渡江战役的详细部队构成,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连队百分之七八十是“解放战士”。什么叫解放战士?就是国民党俘虏,甚至有的连的干部、指挥员都是“解放战士”充当的。</p> <p>《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父亲的红色足迹》</p><p> 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及工作人员一律佩带胸章。胸章形状为长方形,正面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背面填写姓名、部别、职别、编号及年度等。1955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全军停止佩带胸章。</p><p> 三野,一个英雄的名字,一支传奇的部队,一部壮美的史诗!三野,第三野战军,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由抗战时期的新四军和八路军山东军区一部改编扩建而成,总兵力82.5万余人,1950年撤销番号。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在华中的新四军大部和山东的八路军一部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1945 年10月,由进到山东的新四军主力和留在山东的八路军主力,组成津浦前线野战军。1946 年 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黎玉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第2纵队和第7、第8师;1945年11月,留在华中解放区的新四军组成华中野战军,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治委员,下辖第6、第7、第8、第9纵队。</p><p> 1947年初,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1、第2、第3、第4、第6、第7、第8、第9、第10、第11、第12纵队。1949 年1月15日,华东野战军改称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第7、第8、第9、第10兵团1 :第7兵团辖第21、第22、23 、第35军;第8兵团辖第24、第25、第26、第34军;第9兵团辖第20、第27、第30、第33军;第10兵团辖第28、第29、第31军。另1个特种兵纵队。</p><p>从1946 年6月以后,华东野战军取得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战役的胜利;1947 年8月,主力挺进鲁西南,进军豫皖苏,与晋冀鲁豫野战军密切协同,纵横驰骋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的广大地区,歼灭大量国民党军;内线作战部队在此期间,也取得胶东、潍县、兖州等战役的胜利;1948 年9月,主力部队先后取得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的巨大胜利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华东和中原地区。</p><p> 1949 年4月,与第二野战军并肩发起渡江战役,突破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国民党长江防线,解放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接着,进军福建。至1949年10月,全部解放华东大陆及其沿海大部岛屿。解放战争时期,第三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军245万余人,在战斗中,第三野战军官兵牺牲11万多人,其中团以上干部195人。</p><p> 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在解放战争中,五大野战军哪个野战军战绩最大?从歼敌人数来说,当数三野。</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而三野在军事上又主要是由粟裕指挥的。对此,陈毅元帅也说:“华东军事指挥主要靠他(粟裕)。”陈毅是司令员,一把手,粟裕只是他的副手,为什么军事上主要是靠粟裕呢?不是陈毅不会指挥,而是另有原因。华野第九兵团政委郭化若说:由于工作上的需要,陈、粟之间有分有合,而且分多合少。就三年解放战争而言,陈、粟始终在一起的时间,事实上只有11个月半,不到一年,大部分时间不在一起。特别是在解放战争非常关键的最后一段时间,陈老总一直在中原野战军,即二野工作——陈毅在中野(二野)工作期间,三野的军政工作,尤其是军事指挥,则自然是代司令员粟裕了。 四野:歼敌188万,土匪135万,牺牲6万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三野:歼敌245万,土匪100万。牺牲11.6万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从战绩看,三野要强很多,而且牺牲人数几乎是2倍,打的硬仗也最多。</p><p><br></p> <p>《渡江战役,父亲所在的三野炮兵向英舰开炮》</p><p> 在渡江作战即将开始的时候,首先打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反击外国武装干涉的战斗。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四艘军舰溯江而上,不顾三野部队鸣炮警告,闯进三野部队防区江面,双方展开激烈炮战。这个老牌帝国主义者,曾经两次发动鸦片战争,驾驶他们的炮舰闯进长江,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时间过了一百多年,它又企图重温“炮舰政策”的旧梦。然而,它面对的不再是腐败的清朝政府,而是中国共产党和它领导的人民解放军。</p><p>在三野炮兵还击中,三闯进江都县三江营江面的英军护航驱逐舰“紫石英号”和“伴侣号”中弹负伤,“紫石英号”被迫挂起白旗停泊江面,“伴侣号”向长江下游狼狈逃窜。英军“伦敦号”巡洋舰和“黑天鹅号”护航驱逐舰在英国海军远东舰队副总司令官梅登中将率领下,闯进江阴以西的口岸江面,阻碍三野炮兵向南岸射击。榴弹炮团团长请示,可否开炮把英舰驱走。第二十三军军长陶勇说:“打英舰是涉外事件,暂不开炮,立即请示粟司令。”此时英舰悍然向江岸三野部队阵地开炮,打死打伤三野部队指战员40余人,第二〇二团团长邓若波当场牺牲。陶勇义愤填膺,立即下令向英舰猛烈还击。他说:“中国人民被欺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帝国主义者还想称王称霸,是白日做梦。打,狠狠地打!”在连续两天的炮战中,英舰打死打伤三野部队指战员252人。三野炮兵击伤英舰“紫石英号”,其余三艘英舰挂起白旗逃窜。</p><p>粟裕立即把这一突发涉外事件的经过报告中央军委,请示处理办法。电报中,他报告:“我已令部队:如悬挂外国旗号之舰向我射击以阻我渡江时,应于还击,并建议新华社广播,警告外籍船舰在此战时停止行驶,妥否请示。”中央军委当即复电指示:“凡擅自进入战区,妨碍我渡江作战的兵舰,均可轰击。”4月22日,新华社广播毛泽东撰写的述评新闻《人民解放军战胜英帝国主义国民党军舰联合进攻》。4月30日又发表毛泽东撰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庄严宣告:“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人民必须保卫,绝对不允许外国政府来侵犯。”“人民解放军要求英国、美国、法国在长江黄浦江和在中国其他各处的军舰、军用飞机、陆战队等项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不要帮助中国人民的敌人打内战。”同时声明愿意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但是建交国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并且把它在中国的武装力量撤回去。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三野派出谈判代表,与英国代表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打了一次胜利的外交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英舰的新闻震动了世界,宣告了100多年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炮舰政策”的破产。帝国主义的“炮舰政策”,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由英国开其端,在1949年的解放战争中又由英国收其终。这个历史的巧合,反映了历史的必然。</p> <p>《上海战役,父亲的足迹》</p><p> 解放上海战役创造一项奇迹:整个城市完好无损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的百万大军开始横渡长江,四十万国民党军江防部队一触即溃,向江南纵深撤退,解放军解放南京后又展开了千里大追击,陈毅、粟裕领导的三野部队于5月12日――5月27号解放了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胜利的结束了上海战役。当时解放军渡过长江后,那时攻克上海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做好接管工作已经重于战斗,中国中央特别强调尽一切可能减少破坏,以利于今后恢复经济和进行建设,为此第三野战军在攻打上海之前特意在苏州附近停顿了半个月,着重学习城市接管政策。上海位于东海之滨,濒临长江出海处,城市人口600万,是中国的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为此国共双方势必会在这里进行残酷争夺战。5月中旬,第三野战军以八个军发起上海战役,第三野战军所属第9、第10兵团8个军(后增加第7、第8兵团各1个军)及特种兵纵队近30万人的兵力攻取上海,国民党方面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则率共8个军25个师20余万人准备据守上海。为了避免破坏,战斗主要在城市的郊外进行,部队攻进去之后宁可多付出一些伤亡也不使用重炮,包围敌军之后尽量用劝降迫使其放下武器,这样就达到了完整接收城市并歼敌15万的辉煌战果。解放上海战役一共歼敌15.3万余人,缴获各种炮1370门,坦克、装甲车119辆,汽车1161辆,舰艇11艘。上海之战是解放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打的不仅是一个军事仗,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仗,不仅要消灭敌人,还要保全城市,还要争取人心。</p> <p>《南京战役,父亲的红色足迹》</p><p> 没听到枪声南京就解放了,我军战史为什么从不宣传解放南京的部队 ,在我军各部队对自己的战功莫不大肆宣扬,象“洛阳营”、“济南第一第二团”、“潍县团”、“临汾旅”、“塔山”等家喻户晓。孟良崮战役中,向整编第74师发起最后总攻的是华野第4、6、8、9纵,击毙张灵甫的战功被几个军争了几十年。迟浩田在任军委副主席期间审阅27军(九纵)战史军时说“不要再争了”,27军战史才写上“张灵甫被兄弟部队击毙”。解放南京、占领总统府可以说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渡江战役中,人们知道“渡江侦察记”,知道聂凤智给毛主席那份“我已踏上江南土地”的著名的电报,可很多人不知道谁打下南京、谁打下总统府?也没有人或部队刻意宣传如此的丰功伟绩。其实很简单,打下总统府的是华野第35军,军长吴化文。第35军是解放军历史上寿命最短的军之一,从1949年2月组建到1950年1月撤编只存在了一年。35军军长吴化文是中国的“跳槽先驱”,吴公从军阀跳到国军、再跳伪军、复跳国军、终跳共军。用吴自己的话说是“‘吴军’向妓女一样跟了这个跟哪个,最后跟了共军算是从了良”,打下南京,攻下总统府这么大的战功便宜了吴部,真是让陈毅、粟裕“哑巴吃黄连”。陈、粟也许是想让吴部啃啃南京这块硬骨头,消耗一下这只“胡传魁”式的队伍(当然,35军也不光是吴的部下,35军是由吴部和鲁中南纵队合编而成)。可没想到4月20日开始渡江的中集团(第21、24、25、27军)动作太快,4月23日已进至安徽宣城、郎溪一线,粟裕的一记“右钩拳”直击沪杭欲断国军后路,南京守备之敌像兔子一样南逃,让吴化文拣了一个“漏儿”,结果是让“妓女”捣了“老鸨”的窝。35军攻占南京的战绩弄得粟裕大窝火,在《回忆录》中也只是写“镇江正面的第三十四、第三十五两军,于二十三日晨占领镇江和浦口、浦镇,当晚占领了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一笔匆匆带过,着墨还不如“围歼逃敌于郎溪、广德地区”。可惜了,本可浓墨重笔辉煌画卷只能漫漫地淡出历史,少了多少谈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南剿匪,父亲的红色足迹》 </p><p> 小的时候我问父亲,为什么没有参加抗美援朝,父亲说 他随部队去参加西南剿匪去了, 剿匪战争是和抗美援朝战争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西南剿匪是建国后的1950年至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所属野战部队和地方武装在川、康、黔、滇地区进行的剿匪作战。这些具备一定战斗素养的土匪,经过转变后,很多走上正道,在爱国主义的激励下,纷纷投身抗美援朝战争,建立功勋洗刷罪孽。中国西南剿匪,为何土匪喜欢跟着国民党走?中共西南剿匪作战,横扫西南各个山地,歼灭大量土匪武装和国民党残军。剿灭土匪达到快100万人,肃清了西南所以反革命武装。可以说是大获全胜。在一些影视剧里面,国民党特派员经常拉拢收编罪大恶极的土匪,和他们同流合污。委任状想雪花片一样洒落在西南各大土匪窝的头上。而且土匪们非常高兴,觉得就是自己成了正规军似的。好像有一种优越感似的。而且,在这些剧中我大共军成了正义的化身,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就肃清一股土匪,帮老百姓包血海深仇,惩奸扬善。同时积极宣传,说什么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放下武器,优待俘虏。可是土匪们却顽固不化。是不是非常纳闷,土匪们的智商咋就怎么低呢?不知道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吗?国民党已经里完蛋不远了吗?不给自己留一条活路呢?难道当时中共不收编武装吗?但是实际行动上,土匪选择了国名党。这个选择相对于土匪来说并不是错误的,历朝历代官不与匪相融,在近代也是如此,况且共产党帮助人们群众打土匪,土匪又怎么敢放弃选择国民党会成功的一丝希望呢。当时土匪虽然基本上已被歼灭,但部队还不能就这样撤走,因为有解放军在老百姓心里就踏实了,如果部队走了老百姓又担心隐藏在暗处的土匪会卷土重来,于是我军就以排、以班为单位分散驻守在各处,相互支援,先后建立了区分队,使残匪毫无立足之地。毛主席当时说过:"我们解放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部队以工作队的形式纷纷下到各个乡镇,继续发动群众进行肃清残匪、打击恶霸的斗争。进剿部队从1950年1 月下旬开始,在各自地区对股匪展开围剿,到2月初,歼灭股匪2.3 万余人。剿匪成功,收复了多块失地。结果人民解放军胜,人民解放军消灭西南土特武装116 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700 余门、各种枪60万余支。</p> <p>我的老父亲于爱忠,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是个“抗日战争负过伤,解放战争渡过江”的老军人,他一生为人耿直,从不阿谀献媚,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八一”军旗。战争年代过来的人,经历过数次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p> <p>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中期,也就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个特殊的年代,军人是最具信仰,最具血性,最敢担当,最多奉献精神的人,父亲参加过“三支两军”(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支援工业,支援农业,对一些特殊单位和部门实行军事管制,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在那个时代的三支两军对稳定社会局势,维护社会安定,减少“文化大革命”的损失确实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老父亲就是在那时被派到山东维坊支左。“文革"时期,父亲按部队要求,参与了“三支两军"运动,到潍坊市商业系统支左。那时,潍坊地方主要的是“踢"“支"两派,部队去的作用就是稳定局面,协调两派避免武斗。那时我还小,又对营房围墙之外的社会知之甚少,总觉得家里经常有外人到访,打乱了家里的正常生活,后来,听老爸说,驻潍坊部队的支“左"任务完成的很好,受到了表扬。这与老爸这个“泥瓦匠"当的好是分不开的!</p><p>  因而我体会到那个年代的军人是最受人们敬仰、爱戴和热血青年向往的人!在脑海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人民解放军炮兵已经拥有4个炮兵师,60个炮兵团,11个高射炮团,124个军师属炮兵营,1370个炮兵连,3所炮兵学校。人民解放军火炮的种类和数量也突飞猛进,装备了各种火炮2.9万门。人民解放军炮兵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了加强对炮兵的统一领导,发展特种兵的建设,1949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组建全军炮兵领导机关,并调第四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苏进负责筹建工作。1950年3月17日,中央军委任命苏进为军委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4月25日任命第三兵团司令员陈锡联为炮兵司令员。1950年1月,华北军区炮兵司令部成立,驻北京市。1950年1月1日,炮兵第三师在南京市东营房组建,由步兵一0二师师部和华东野战军特纵榴炮第十一、十二、十三团编成。这三个团的火炮,都是在战争年代缴获的105毫米榴弹炮。1950年4月,西南军区炮兵司令部成立,驻四川省重庆市。1950年5月,成立炮兵第8师,由炮兵45,46,48团编成。1950年7月,成立炮兵第7师,下辖炮兵第19、第20、第21团。1950年8月,东北炮兵司令部下辖炮兵第1师、炮兵第2师、炮兵第8师。1950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在北京正式成立。1951年3月,第四野战军炮兵机关合并到军委炮兵机关。随后各大军区炮兵司令部相继成立,各军、师设立了炮兵主任,自上而下地形成了统一的炮兵领导、指挥体系。</p> <p>  这是1965年12月11日在诸城冬季征兵集体检站全体合影,那时父亲非常认真,为祖国的兵源把好每一关,从不招后门兵。</p> <p>穿过军装的人,那些曾经的岁月,历历在目,记忆里,这段历史令人难以忘怀,他的青春、奉献、流血流汗和祖国的安全、人民的安定,和鲜红的军旗、绿色的军营,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战友,就是回忆以后的一种牵挂、一种记忆、一种情份、一种回味的感叹。</p><p> 战友"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在一起战斗的人"。更贴切一点的解释:"战友,就是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生死之交的兄弟"。话再往远一点、深一点的说,战友应该是:</p><p> 自从有了战争,才有了战士;</p><p> 自从有了军人,才有了战友。</p><p> 多少人仰慕这种称呼与至亲密关系,却不解其中缘由;</p><p> 多少人赞颂这份至爱情缘,却没能把它说透。</p><p>人们都说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从此我们就有了一个称谓一一战友</p><p>战友是什么?战友是朋友、却重于朋友,一个战壕里摸爬滚打,同生共死把承诺坚守。</p><p><br></p> <p>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就如花落花开自有期,就如潮聚潮还去!”让我们,重新听听那首“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或许,我们就会在与此同时联想到那“流水的兵”意味着迟早有一天,大家会从此各奔东西的真正含义!纵然留恋也罢,纵然珍惜也罢,该是换岗的时候,任凭是谁都要服从,因为,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p><p>我的战友,今后无论身在何方,你都不能忘记这份生命里绿色的经历;我的战友,今后无论身任何职,我相信,你都会不屈不挠、刚直不阿;我的战友,今后无论你身上还穿不穿这套军装,我深信,你的身体里都将永远会有军人的血液在一如既往的热情的流淌!</p><p> 战友,将来哪怕历经了沧海桑田或是悠悠岁月,再回首时,我相信你会毫不犹豫的、响亮的回答给世人: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后悔!那么,待到你能够更加沉着冷静的、面对以后人生的艰难困苦的时候,待到你能够笑傲霜雪,待到你能够无所畏惧、坚强不屈的时候,我想和你一起大声对着军旗说:“这一生我将无悔军旅!”</p><p> 战友是天,战友是地,有了战友就会顶天立地;战友是风,战友是雨,有了战友就会呼风唤雨;聚是一团火,散化满天星。</p> <p>战友们好!端起手中杯,不管是酒杯还是茶杯,一起为八一的到来干杯!</p><p>没有七一,就不会有八一:没有八一,也就不会有十一。毛主席说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p><p>又说,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现如今,我们已经步入古稀之年,我们真的老了,就找个理由聚聚,回忆青春和风采,畅谈未来的美好,不在乎吃吃喝喝,自为了这份战友情谊;老了就找个理由聚聚,放松自我,开心愉悦,共同举杯,互相勉励,欢声笑语,畅叙友情。对于当过兵的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战友情。</p><p>  战友情,就像一壶陈年的老酒,年代越久情越浓!虽然离开部队多年,但它一如既往地醉在父辈们心田里,沸腾在我们躯体中。每年“八一”仍是父辈们聚会的最冠冕堂皇的理由。那浓浓的氛围,那绵绵的芳香,不管你胜不胜酒力,只要举起杯,没有谁不是一醉方休。喝下的是军中岁月,饮下的是战友豪情!戎马生涯,这辈子难以忘记。似水流年,冲不淡对军营深深的回忆;每每相聚,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气势在战友之间仍将延续。</p><p>  战友情,就像一枚青涩的橄榄,越咀嚼越有味道,越回味越有情趣,越深思越有哲理!战友就是战友,踏入军营是战友,离开军营依然是战友。一旦成了战友,有永远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旧,道不尽的喜悦,说不清的离愁。战友之情,虽无血缘之亲,却有生死之义;他不是手足,却情同手足、胜过手足。逆境中,战友是一把火,燃烧你的激情,教你屡败屡战、永不言弃;顺境里,战友是一块冰,劝你头脑别发热,宠辱不惊;风雨中,战友是相携相扶的臂膀,是遮风挡雨的那把伞;阳光里,战友是蓝天上飘荡的白云,是雨后的那道彩虹。</p><p>  战友情,就像一张不变的照片,虽然泛黄,却依然如新!岁月的风雨带走了青春的韶华时光,但军营共度的美好片段依然闪现在你我心中。镜头里是哨位上两个挺拔的身影,是上下铺的窃窃私语,是花丛中的促膝谈心,是队列行进中两颗跳动的心,是“到”与“是”的直接对白,是“新兵蛋子”与“老兵油子”的精彩演义。无论时光如何变迁,用汗水作墨,双手作笔,书写一个“精”字;战场上,用鲜血作墨,钢枪作笔,书写一个“赢”字;军旅中,用青春作墨,生命作笔,书写一个“兵”字。</p> <p> 爸爸,是孩子牙牙学语的第一声呼唤,仿佛她知道以后的人生路,总有父亲陪伴前行。父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会我们跌倒了爬起,擦干眼泪继续前行;教会我们迈过坎坷,跨越沟壑;教会我们做人的担当与责任;教会我们与时间赛跑,一诺千金;教会我们与智者为伍,心存感恩……父亲,是孩子的最后一座城池,再怎么山穷水尽,再怎么穷困潦倒,再怎么挫败,再怎么一无是处……只要有父亲在,就不用害怕找不到回家的路。父亲是高山:他挡住凛冽寒风,任岁月蹉跎,永远都是孩子最可靠的依靠!&nbsp;&nbsp;父亲是大海:任大风大浪翻滚,依然博大无畏,依然豁达宽容。父亲是天空:也许乌云密布,也许蓝天白云,也许黑夜白昼,但他永远不会忘记为你:雨后献出彩虹,深夜点燃星辰,傍晚送上彩霞,黎明捧着红日……&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父亲是一本书,一本古朴陈旧的线装书,打开扉页:国、家、责任、爱是他的关键词,满满的家国情怀、人文历史;满满的墨香智慧、家风传承;满满的铁骨柔情和他高贵的人品……父亲这本书:有时严谨的不近人情,有时宽松的让同伴羡慕,有时遥远的触不可及,有时就是你背后的身影,我年少时总也读不懂。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严谨是他的生活态度,宽容是他的处事方式,遥远是他的家庭责任,无私奉献是他一生的事业!父亲是诗,一首有理有据、抑扬顿挫的七言律诗!父亲是词,一篇凌云壮志、胸怀天下的豪放词!父亲是歌,一首久经传唱、爱意动人的中国风……</p> <p>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以后的岁月里,父母离开了军营,但战友间那亲密无间、纯真的情谊真的叫人回味无穷,珍藏一生。 生命如火,岁月如歌,在不知不觉中,时光的足迹巳在历史的长河中划过了四十个光阴。一次次不经意的回忆,使我一次次感悟到人间的真谛,也唤起了我对军营的全部理解。虽然我离开了军营,却把那份思绪融入了生命。</p> <p>同一个父母 让我们血脉相连</p><p> 同一个家园 让心与心贴得更紧</p><p> 同一个姓氏 把血缘镌刻在脸上</p><p> 同一个称呼 让心中充满了温馨</p><p> 啊!兄弟姐妹 手牵着手</p><p> 走过了多少风雨 多少坎坷</p><p> 人中至亲 缘聚一家</p><p> 永远都相亲相爱 情深意长</p><p> 同样的心愿 让我们互相珍视</p><p>  同样的感觉 让彼此能听见心语</p><p>  同样的牵挂 让梦见的都会相像</p><p>  同样的关爱 把温暖注入在心田</p><p>  啊 !兄弟姐妹 肩并着肩</p><p>  心连心唇齿相依 亲密无间</p><p>  一奶同胞 手足一样</p><p>  永远都相携相援 地久天长</p> <p> 威海湾口的刘公岛,素有“不沉的战舰”之称,它横卧威海湾成为“东隅屏藩”,参加甲午海战的将士们曾驻扎于此。1982年父亲去威海看我,那时的刘公岛没有开放是军事禁区,父亲通过部队关系要了一艘快艇,把我们送到刘公岛那不散的硝烟。这张照片是在丁公府前留影。站在刘公岛这片红色土地上,父亲教我们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体会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便会从心底崇拜邓世昌、丁汝昌等为民族而战的英雄们,为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而愤慨。我们要走进历史深处,总结惨痛教训,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走向复兴不忘初心。</p> <p>一张老照片、一座楼见证一座城 </p><p> 人们都说:“山在海中,城在山中,楼在林中”这就是我对威海小城的印象。1982年父亲因公出差,顺便到威海小城去看我,领着父亲到环翠楼公园游抏,这是当时和父亲的合影,环翠楼位于奈古山东麓、城市的中心区。自清代建楼以来,逐渐成为一处有着五百余年历史的地方名胜,是威海标志性建筑,在威海家喻户晓,有很高的知名度,深为群众所爱。登上一座楼见证一座城,环翠楼用自己的故事讲述了威海这一座城的历史,威海城里游,必登环翠楼“。在威海,没有哪一座建筑能像环翠楼那样,在市民的心中有着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环翠楼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有500多年的历史,历经沧桑,逐渐演变成如今的环翠楼公园。登上环翠楼,远眺刘公岛,领略威海的山海城市风光,体会500年沧海桑田的历史文化气息。我才真正地感受到威海的旧时光。穿越时空隧道,一百多年前的威海卫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的真实历史重现于今人的眼帘。</p><p> 79年的我16岁第一次踏上威海小城,毕业后留校是我人生第一次踏入社会人生足际,昨夜,我梦回威海了。梦见了父亲母亲送我上学的画面,梦见了父亲看我的情景,梦见海水浴场,梦见了金色的沙滩,梦见了雪白的浪花。那一望无际的海水,那几万平米的沙滩,在岸边大道的灯光照耀下,或暗或明。远处的你们从沙滩那头慢慢走来,起舞的浪花从我的脚下悄悄退去,冰冷的海水在沙滩上不曾久留,它们走进我的身旁,又走出我的视线,融入湛蓝的黄海,最后惊醒我的梦魇。我爱威海,更愿将自己的心灵与它的灵魂交融一起,愿我的心灵能在它的每一寸土地上碰撞出悠久的回声,在诗里,在画里,在梦里,我随时随地都能听到这样的声音,象每一个热爱威海的人的心跳: 威海,威海的第二故乡!</p> <p>我的父亲在烟台,立功授奖大会后的合影,后排右数第五名。</p> <h3>军改大潮中,多少部队离开了熟悉的营房,多少军人告别了熟悉的故乡!从此,军旅途中又多了一份思念,两情相悦又多了一份遥望!大爱融入小家,小家连着大爱,多少支持在默默里,多少坚持在无言中!</h3> <p>离休后我家有一个钓鱼迷——爸爸,他非常非常喜欢钓鱼。</p><p>  离休后的父亲,不忙工作了爱上了钓鱼,父亲基本上天天出去钓鱼,经常顶着烈日去钓鱼,他的理由是:“这么好的天气,最适合钓鱼啦!”回来的时候全身晒得通红。下雨的时候,他说:”天气凉快,鱼儿要出来找食吃,很适合去钓鱼。“可是,他回来的时候,全身都湿透了。他每次都是从早上钓到晚上,他连午饭都可以不吃。妈妈总结出来了,没有什么天气是不适合他去钓鱼的!</p><p>  有一次他约了楼上的王叔叔一起去莱西产子水库钓鱼,早上六点就起床坐交通车去,晚上六点都还不见人影,最后打电话来说没有班车回不来了,我马上联系朋友的战友在莱西市交警大队,最后用警车把他们两个老人送回莱阳,己是晚上8点多了,为了答谢朋友帮忙晚上请朋友战友吃了饭后己是晚上10点了。这就是我的钓鱼迷爸爸。钓鱼,钓的是一种心情。它没有牌桌上输赢的沮丧与狂热,没有官场上的得意与失落,没有情场上的悲欢与离合。在这儿,忘掉了人间的烦躁,穿越了尘世的喧嚣,忘记了功名利禄,甚至忘记了酸甜苦辣。在这儿,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欺上瞒下,凭的是技艺,靠的是运气。暑往寒来,披星踏月,栉风沐雨,尽管有时收获的只是一身疲倦,甚至还有家人的埋怨,但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是垂钓的最高境界。</p> <p>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八师47团战友留影。</p><p>每个人都有学友、朋友、还可能有旅友、歌友……,但不一定有战友,因为要成为战友,他必须由国家来挑选,是和平的象征,是力量的象征,是优秀的象征,是青春的象征,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战友、战友、自豪而永恒的名字,战友万岁!</p> <p>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这世间唯一与你有着最亲密血缘关系的人就都不在了。所以孩子们啊!人在世的时候,要对父母好点,别让父母总是为你们操心。父母不需要你挣多少钱但他们很需要子女的陪伴,因为子女是父母最深的牵挂!让千万人感动流泪 。</p><p><br></p><p>人在世的时候,要对父母好点!如果有那么一天,这世间就再没有任何人会毫无保留的真心真意地疼爱你了,所以,孩子们啊!当你们再去回忆和父母的一点一滴的时候是不是会流泪满面?是不是在父母的坟前哭得肝肠寸断?没事的时候要常回家看看,看看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们回家而已,别把时间都花费在娱乐上面那些娱乐场所的朋友不值得你去深交,请记住酒吧不是你的家,KTV也只是消遣而已,别让父母眼睛望穿了,却还看不到你们。 让千万人感动流泪 ,如果有那么一天,这世间就再没有谁会在你不吃饭的时候,明明知道你会发脾气,而却还是要喊你吃饭的人了,所以,孩子们啊!不管外面有多大的事情都要记得回家吃饭,别让父母打了无数次的电话,你却依然不接,孩子们啊,别让遗憾留在心里,别到了以后父母都走了,想和父母吃饭,却没有了机会多遗憾啊! ,如果有那么一天,这世间不会有谁会每时每刻地管着你了,管你工作怎么样了,管你瘦了还是胖了,管你的身体怎么样了,管你吃得好不好,管你睡得好不好,因为管人是很累的,谁会愿意这样的去劳累呢?那还不是父母吗?所以,孩子们啊!在父母生病的时候,你们也要多去关爱他们啊!在他们生病的时候他们也需要你们的关爱啊!人在世的时候,要对父母好点。 如果有那么一天,这世间除开父母,没有谁会一生一世把你放在心上了,没有谁会暖暖地喊你的小名了,所以,孩子们啊!别做不孝之人,多问问父母最近好不好;如果不再父母身边,那么至少每个星期打给电话给父母,告诉父母自己的状况,别让父母为你担心,别不接父母的电话。让千万人感动流泪 , 如果有那么一天,就再也没有谁会心无杂念对待你了,所以,孩子们啊!别伤父母的心,在父母的有生之年里,多给父母一些快乐,别说自己没时间别说自己工作忙,别老是把时间都在了其他人身上,要知道爸爸和妈妈都只有一个,失去了朋友,可以再找。工作没有了,可以再找,甚至连心脏没有了都可以重新换一个,但是父母没有了,到哪里去找呢?别把不尊敬父母的人带回来,别跟不尊敬父母的人做朋友,别找不尊敬父母的男人或女人做老公或老婆,因为心里没有父母的人不值得去交往。人在世的时候,要对父母好点。照片是时光最好的证明,孩子们啊!至少要跟父母照一张相,以后他们即使真的走了,还有照片活在你的心里,如果还没有跟父母照相的,那么就别废话了,赶快去照吧,孩子们啊!你们有大把的时间跟别人照相,那么跟父母照相就那么没时间了吗?如果父母走了,翻遍了照片却找不到和父母的合影,多遗憾啊!所以,孩子们啊!别等到你们想和父母照相了,父母却不在了!多痛苦啊!多遗憾啊!任何人都可以不是谁的谁,但唯一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偏偏就是谁的谁,任何人都有权利不再理你,任何人都有权利抛弃你,任何人都有权利不帮助你,甚至你都没有必要去抱怨男人甩了你,因为除开父母,谁都不是谁的谁,孩子们啊!父母是这个世间上最关爱你的人!人在世的时候,要对父母好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还有哪种情会比父母之情来得深厚,想必很多子女对父母的感情都没有父母对待子女的一半吧!孩子们啊你们光光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从小到大,父母为你们洗过无数的澡,为你们洗过无数次的衣服,你们不会走路,他们牵着你们的小手过马路你们不吃饭,他们就喂饭,等到把你们喂饱了,饭菜都凉了,但你们呢?你们为父母洗过什么呢?你们为父母做了一些什么呢?不说洗衣服吧相信你们连碗都没有洗过吧?!父母打过你们,骂过你们,你们恨他们,甚至跟他们吵架,然后几天不回家,孩子们啊!你们可以恨任何人,但唯一不能恨的两个就父母啊!孩子们别傻了,别恨了,有什么好去恨的,他们是父母,是生你养你的父母,你们想一想,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会比父母更加疼爱你!父母在世的时候,多留点笑容与安慰给父母,还有谁的恩情可以大过父母?还有谁的关怀可以大过父母?!是谁在你病重的时候抱你去医院?!那还不是父母吗?!你们难道以为还有其他人会在你病重的时候会带你去医院吗?!别傻了!我敢保证:除开父母,没有人会为了你的病急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只到你开心了父母才会开心!在复杂的社会里,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很单纯的,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爱可以大过父母,多看父母两眼,在爸爸难过的时候,你不要说出来,男人的脆弱不习惯被任何人看出来,你只需要默默地陪着他在妈妈难过的时候,你不要走开,让她在的肩膀上哭,在父母吵架的时候,你不要不闻不问,你要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父母为你们付出了这么多,你们难道不应该也为父母做点什么吗?父母是最真最真的人,父母是唯一不会抛弃子女的人,任何人都会抛弃你,但父母不会!所以孩子们啊,别和父母闹矛盾,有话好好说!他们会谅解你孩子们啊,别难过了,别傻了,你们做错了事,父母是不会跟你们计较的,父母对子女的情感大过天啊!孩子们啊,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真的走了,是真的不在了,他们再也不会说话了,再也不会喊你们的名字了,再也不会睁开眼睛了,再也不会和你一起吃饭了,那么,乖孩子,我们擦开泪水,我们不哭,我们要勇敢!我们要坚强!人总是要走的,我们要乖!要听话我们不要哭得太大声了,会把他们吵醒的,人在世的时候,要对父母</p> <p>《母亲》</p><p> 母亲唐益元,1933年3月7日出生在一个大地主的家庭,那时的太老爷也就是我姥姥的爸爸,当时在乡下拥有近参佰亩土地,昆山县城北后街有近二十多间房子,听母亲讲当时我姥姥龚秀贞,结婚的时侯家是独生女又是大地主,出嫁的嫁装和人排了十几里路,老爷唐阴槐解放前在香巷影业公司工作,解放后回昆山中学当了一名会计。我的母亲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在祖国危难之际,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毅然放弃富裕安逸的生活,母亲初中毕业就背着家里,跟着我大姨我母亲的姐姐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那时我大姨己是一名大学生的解放军了,我的母亲初中毕业参加南京第三炮校学习毕业,后又参加了8个月军医速成班成了一名军医,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3医院(83医院的前身是原国民党陆军医院)住在南京汤山,听母亲讲那时汤山有温泉,时任蒋介石夫人宋美玲以前经常在汤山洗温泉,听母亲讲她们学校毕业时全班参拾多名同学,当时暴发了朝鲜战争,响应国家抗美援朝的号召,全班同学都报了名,由于母亲是南方人,个子不高,没有批准,听母亲讲她们班上朝鲜的同学大多数没有回国,都为了保家为国牺牲在了朝鲜战场,我的母亲很幸运的留了下来,我的母亲1952年入团,54年入党,听母亲讲在50年代授军衔时,当时在授衔仪式上,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许时友上将,亲自参加授街仪式,聚会的时候亲自挨个敬酒,听我母亲讲他一生有两次生命危险,一次小时侯叫风狗咬了,那时我母亲家里比较殷实,吃了不少药花了不少钱创逃过了一劫,其它被狗咬的几个人都死了,还有一次我母亲在南京,那时的房子是木头造的,我母亲和战友们在楼上学习,当时我母亲可能第三感觉告诉他,座在地板上老觉的不对劲,刚刚挪一下位置,楼下一名战士擦枪走火,正好从我母亲原来座着那个位置穿过,母亲讲又逃过了一劫。我的母亲在那个年代非常上进和家里划清界限,地主出身的她早早的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部队医院里当医生,也就在这个时候我的父亲一次住院,成就了她们一见钟情美好的婚姻,从1955年南方南京83医院调到北方维坊解放军89医院,从1963年调到解放军莱阳145医院内二科主治军医。</p> <p>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芳华,</p><p>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刻骨铭记的青春,</p><p>只有经历过岁月的洗礼,</p><p>才能沉淀美好的芳华,</p><p>愿芳华永存,一路芬芳。</p><p>原谅我不想让你们看到他们老去的样子,他们都芳华已逝,面目全非。</p><p>人间有多少芳华,就有多少遗憾,一个人在经历了许多事情就会发现,青春真的是一个人拥有过的最美好的东西。</p><p>青春就像是一场盛大的流离失所,在洗尽铅华之后,许多人对人生满是失落,而只有那两个相同的温暖灵魂靠得越来越近。</p><p>“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原谅我不愿让你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就让荧幕,留住我们芬芳的年华吧。 他们的青春如同路人如炬,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无惧失去,祖国不会忘记。</p> <p> 《娘在,兄弟姐妹是一家;娘不在,兄弟姐妹是亲戚》</p><p> 娘在,兄弟姐妹是一家;娘不在,兄弟姐妹是亲戚!字字感人肺腑! </p><p> 娘在,家就在。但凡有娘的孩子,大都有一个可以回味,值得追忆的幸福的童年。  </p><p> 童年的幸福,来自于娘的笑脸,来自于娘在家中的守望,家中没有了娘,你便不会再笑。小时侯,就像一个野孩子,整天在外面玩,只有饿了、累了的时候,才知道,回家。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娘,进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喊“娘唻”。  看到了娘忙碌的身影,听到了娘的应答,心便安定下来。于是,开始找吃的。吃饱了,喝足了,便再跑出去玩。大了,踏进家门的第一件事情,依然是找娘。 来不及放下肩上的书包,就满屋寻妈娘。  娘看见了,笑着说“傻孩子,背着个包,也不嫌累”。也许娘不知道,也许娘知道,找娘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累。有了自己的小家,空闲地时候,就想“去哪里好呢?”于是便回了家。这个家是我永远的也走不出的守候。推开家门,娘不在,爹迎上来,便和爹唠家常。然而眼睛却时时盯着门口,盼望着娘回来。娘推门回来了,心里顿时踏实了。就这样,无论何时何地,何种身份,总是惦记着回家看看,回家了仍然先喊娘。回家找娘,是人们多年来不自觉养成的习惯,也许,生活中只要是有娘的人,大家都一样。这便是生活的幸福。家和娘就是这样,深深地镌刻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底。随着年轮的递增,人们会越来越感觉到,纵是岁月改变了容貌,纵是沧海变作了桑田,枯守着不变的依然是那份对家的眷恋和对母亲的深深地眷恋。有娘在,你就可以放心的天马行空独闯天下了,你可以安安心心地规划你的理想,路的前方还有路,你不可能一口气到达终点,累的时候,永远有一个宁静的港湾,那便是家,娘在那里为你守候。高处不胜寒,特别是当你事业有成或是成了顶天立地的人物,可以叱咤风云的时,内心的你会迫不及待地寻找心灵的依托,而那最安全、最永久、最可靠的心灵依托,依然是娘,是家。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站着伟大的女性。如果真是这样,那女性中,首先是娘。美国世贸大厦倾倒的那一刻,一个拥有亿万资产的商人,当他意识到自己的末日,他想到的不是他身后的财产,他用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传递了一个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妈妈,我爱你!”。母与子的情爱,在最危急的时刻,暗淡了硝烟,迸发出夺目的光彩。人性的伟大就在那一刻定格了。家,永远都不会远离你!即使是相隔千山万水,即使是远渡重洋(这一定是指你自己),然而,娘的身影,总是在你行程中,娘的牵挂,就是你穿越时空回家的理由。人类最最不能动摇的情感,也许就是那深深的母爱。人们心底最深的牵挂,真真就是那生你养你的家。娘在,家就在!是啊!娘在,兄弟姐妹是一家,娘不在,兄弟姐妹是亲戚!实话啊!有娘的朋友,不管你有多忙,一定要抽出时间回家看看老娘...........娘我永远爱您。亲们:父母看一眼少一眼,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不管娘不会处理家里和兄弟之间矛盾和问题,的珍惜,感恩!</p> <p><br></p><p> 忆起从军路</p><p> 几度难入睡</p><p> 军校建感情</p><p> 四海姐妹亲</p><p>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十五日夜母亲在昆山第三炮校军医速成班和同学加战友分别留影纪念,前排右数第一个是我的母亲。都说部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可岁月流走的只是年华,沉淀的是一生难忘的战友情,虽说脱下军装多年,但战友们相逢时谈及话题最多的依然是在部队度过的那段峥嵘岁月。</p> <p>《母亲老家老街思念》 </p><p> 苏州,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爱国学者顾炎武的故乡,又是昆曲的发源地。这就是我母亲的老家,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苏州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为清代“天下四聚”之一。苏州人多属***系,使用吴语。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苏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城市,一定要有这样一个地方:藏于闹市,却不闻喧闹;隐于凡尘,却不沾尘嚣;每棵老树、每座古桥、每片青瓦都早告诉你,这里是有故事的。闲来无事的时候走上一走,看树影婆娑,听流水潺潺,工业时代的浮华慢慢沉淀,似乎就露出了这座城市原来的样子。我梦中的老街,肯定是江南水乡的景致,有船,有花,有才子佳人。那里留有母亲父辈们沿河古朴的建筑群古色古香,酒肆茶坊林立,满街的明清古建筑,飞檐绮窗,雕梁画栋,金粉楼台,鳞次栉比,如诗如画</p><p>&nbsp;&nbsp;苏州&nbsp;昆山老城区内,从南北后街到东西老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p> <p>《南京汤山第三炮校,母亲的红色足迹》</p><p>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炮校是母亲当兵的地方,汤山,久负盛名。汤山温泉,尤其是蒋介石温泉别墅,更是为此镇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1974年八一厂的一部《侦察兵》电影中,“国军”军官戴着白手套悠然自得的说起“汤山炮校”,使我们对汤山又多了几分特别的兴趣和情感,因为汤山炮校是母亲第三炮校的前身。</p><p>汤山炮校射击场哨塔可与法国枫丹白露炮校媲美汤山炮校汤山炮校如今,一提到南京汤山,自然就会想到温泉,的确,汤山一带自然景观十分丰厚,但汤山的人文景观也颇有特色,比如这座高塔。高塔呈圆柱状,红砖砌筑,在蓝天白云下,仰头瞭望,仿佛一件杰出的艺术品。当地的汤山人称它为“哨塔”,走进高塔底部,一白色石碑上刻着“汤山炮兵射击场第一观测塔”字样,没有时间落款,查阅资料,哨塔应当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今保存完好。为研究民国时期军事防御建造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现已列为江宁区区控文物。和汤山哨塔相继建造的还有一批抗日碉堡群。汤山是南京的东大门,汤山一失,当时中国首都南京完全暴露在日军的视野中了。这一带的防御工事是抵御日寇入侵南京的重点工程。据统计,目前汤山境内保留完好的大小碉堡尚有数十个,其中大型碉堡能容纳10到20人,小型碉堡能容纳2到3人。规格不一,外形有方有圆,浇筑得相当坚固,时至今日仍未风化。为修筑这些军事设施,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还请来了德国的军事顾问。国民党南京炮兵学校创办于1931年,校区建筑十分漂亮,射击场占地即有三四十平方里。据说欧美的炮兵学校,除了法国的枫丹白露陆军炮兵学校的建筑可与之媲美外,其余无出其右。1937年冬日本占领南京前夕,南京炮校西迁到了湖南、广西、贵州,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才又迁回南京汤山原址。</p> <p>《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3医院,母亲的足迹》</p><p> 原址始建于1938年,为侵华日军陆军医院,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三军总医院汤山分院,全国解放后为华东军区第三陆军医院。其间,几度易名,1954年改称解放军第83医院,1995年2月与位于中山陵的原解放军南京疗养院(第125医院)合并为南京军区南京疗养院,疗养和治疗床位并设。2004年11月并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5年9月改称南京总医院疗养区,承担疗养任务,经历了性质变更和功能转变的历史变迁,随后借助总院雄厚的医疗技术优势,开展医疗收治工作,逐步走开了疗治结合、以医养疗、协调发展的道路。汤山分院处于汤山地区核心区域,山峦地伏、腹地宽阔,占地700余亩,拥有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与北京小汤山温泉、广东从化温泉、辽宁汤岗子温泉并称全国四大温泉。水温常年保持摄氏50-60度,富含钙、镁、硫等三十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健身益体、治病的效能,属复合型医疗矿泉,是国内唯一取得世界温泉协会双认证的优质温泉。从古时南北朝起,王孙贵戚、文人墨客便对汤山温泉赞叹不已、流连忘返。目前,院内有疗养楼1栋和疗养别墅12栋,其中5号别墅、6号别墅分别迎接过刘伯承、陈毅、叶剑英、许世友等将帅,也招待过董必武、邓颖超、柯庆施等勋臣,被誉为“琼楼”。</p> <p>《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9医院,母亲的红色足迹》</p><p> 原中国人民放放军第八十九医院在坊茨小镇旧扯。八九医院历史悠久,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东军区第三军医院(即今八十九医院)进驻坊子,接管了当时些重要军事设施。包括原德军兵营和日军北大营,一直到1998年2月迁址潍坊市淮城区,八九医院在坊子的历史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八九医院曾经是坊子的繁华所在,这里的医术远近闻名,尤以显微外科闻名军内外,出过国内一流的显微外科专家王成琪、蒋锦方,所以很多人慕名前来求医。八九医院引领着坊子的时尚,虽说军队,但这里恐怕是坊子知识分子最扎推的地方,也是工资待遇最高的地方,来自天南地北的军人带着新奇的电器,摩登的生活方式,以及掺杂着各地方言的普通话,都深深的影响着小镇的日常生活,又快速地向周边区域散播。八九医院院部分散,南北横跨六马路到一马路,东西从文化路到坊子酒厂,大的院子落就有五个,有一年马季来八九医院治病,顺便说了一个相声里面有一句哏准确摡括了八九医院的特征“八九医院门口多”。所以八九医院就这样懒洋洋地布局在坊子镇的西北角,规模很大不够齐整,跟现代医院的概念自不可同日而语,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和小镇如此的接近,人们进进出出,不仅仅是看病,更多是在一起生活。德军占领坊子后为掠夺煤炭,专门修建了青岛到坊子的铁路,时称“胶济铁路”。再后来德国人走了,日本人来了,日本人逃了,火车倒是仍旧进出,煤越来越少,煤少了,自己人也三三两两地往外走,人走了房空了,小镇就寂寞下来了。德国人建的煤矿,现在回忆起来小时侯还有记忆,我们住的地方和煤矿很近,那时候我的老奶奶,经常在煤矿捡一些快煤,我们家的煤都烧不了,记得随父母到莱阳后,我们家的煤烧了好几年。1902年5月,胶济铁路由青岛修至现坊子镇张路院村以西设站时,因己有“坊子炭矿”之名,而取名“坊子火车站”为了方便煤炭运输,德国人将坊子站建为二等站,成为胶济铁路沿线56个车站中的4个高级车站之一(另外为青岛、济南、张店站)。近此年,走过全国不少地方,像坊子这样洋房遍地,把东西方建筑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个性”小镇却再也没有遇到第二个。</p><p>几年前,德国给坊子有关部门来函告之:某些德式老建筑已过百年保质期,请注意维修。这封来函引起了潍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从而聘请以发掘保护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周庄古镇而闻名的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和德国著名规划设计师西格斯编制完成了坊子区德日式老建筑群整体规划,继而采用市场化手段进行保护开发。坊茨小镇不是一个地名,不是一个行政区划,它是一个文化符号,是一段百年历史的缩影。历史能够使人挽醒,回忆却使人安静,对于出生地的坊茨小镇,过多的是在讲述他的建筑特色,和具备的历史价值,对于我来讲,不是在于异国他乡的德日建筑群,也不在于他经历过的风雨沧桑,而是我对他的感觉就是“回忆”在小镇的街头漫步穿街走巷之中,似乎感受到一种穿越时光,似曾在梦中曾经来过多次,呼吸这里带有历史感的空气,倾听这里的寂静,经意和不经意之中,用快门和感觉捕捉我瞬间的一种感悟,穿越我儿时的来到人世间的那个时空……</p> <p>我们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和着一起吹响的军号一样的嘹亮;我们睁开眼睛,第一眼看到的是红艳艳的五角星,绿色的军装;我们的蹒跚学步,是踏着操场上“一二一”的响亮口号声一步步迈出。父辈们怀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忍受着不为人知的艰难困苦,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身上带着取不掉的弹片,从江苏、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南征北战从全国各地汇聚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这支英雄的部队中,赶走了日本鬼子,打淮海,过长江,挺进大西南,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胜仗,解放了全中国,从此这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当兵人,在山东潍坊扎下了根,成为以华东野战军的人。从此,他们的后代,生在新中国成立后,长在红旗下的我们,也成为了新的军二代人。</p> <p>《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四五医院,母亲的足迹》</p><p> 这是我母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5医院病房大楼前战友合影,为了让我们共同了解第145医院的历史、寻觅父辈的足迹,我专门到档案馆查阅了第一四五医院的相关资料,愿与大家一起回顾与缅怀。医院的前身是1947年10月组建的胶东军区第一军分区卫生处第四卫生所,驻荣城县双顶洼村;同年4月改为胶东军区第一医院第二分所,驻昌邑县东琢区马村,1950年6月迁至莱西县房家;1950年10月改偏为胶东军区医院,驻莱阳县鹤山后村;1953年4月改编为胶东军区第十八陆军医院,下属三个分院,一个分院驻胶县城郊王家村,二分院,三分院驻莱阳鹤山后村,院机关驻莱阳沐浴店;1954年12月改为第七预备医院,下属两个分院,一分院住莱阳县鹤山后村,二分院驻胶县;1960年10月改为第七野战医院,一分院驻莱阳县吴格庄,二分院驻胶县;1962年5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四五医院,驻莱阳市吴格庄。2OO4年4月随部队整编撒销番号。第一四五医院从成立到撒销共走过57年你光辉历程。我小时候就是在一四五医院长大的,那时候我的母亲己经是内科专家。</p><p>济南军区医院驻地及番号:</p><p>9O总院,济南</p><p>88医院,徐州,泰山</p><p>89医院,潍坊</p><p>91医院,兖州</p><p>138医院,青州</p><p>456医院,济南空军</p><p>401医院,海军,后与141医院合并</p><p>402医院,青州</p><p>403医院,文登</p><p>404医院,威海(143医院改编)一</p><p>141医院,青岛李村</p><p>142医院,曲阜(肺结核)。</p><p>143医院,文登</p><p>144医院,栖霞</p><p>145医院,莱阳</p><p>146医院,临沂</p><p>147医院,平度县</p><p>148医院,淄博</p><p>149医院,连云港</p><p>106医院,济南白马山</p><p>22野战医院,烟台福山</p><p>23医院,青岛城阳</p><p>24医院,枣庄腾州,后调到青岛胶州改为359医院</p><p>25医院,烟台莱州</p><p>26医院,德州</p><p>27医院,沂源</p><p>358医院,嘉祥</p><p>济南军区后勤10分部,莱阳。</p> <p>《参加巡回医疗队,母亲的足迹》</p><p> 对于今天的大多数国人来说,6月26日是个平常稀松的日子。或者说,充其量是个国际禁毒日吧。但对于上了点年纪的中国医务工作者来说,6月26日却给他们留下了极深的记忆,或许,还记载着他们青春的闪光、生命的辉煌及一辈子的骄傲。50多年前,他们曾为贯彻执行毛主席的“6.26”指示感到骄傲,他们把6月26日看成医务工作者的盛大节日!</p><p>,那么,什么是毛主席的“6.26”指示呢?就是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接见当时的卫生部长时,对卫生部工作做出了批评,发出的指示,为了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人们就把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对卫生工作的指示简称为“6.26”指示。为贯彻落实毛主席的"6.26"指示精神,母亲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四五医院,全院轮流组织各科室到农村巡回医疗,我母亲去的是莱阳市羊郡东埠前村,住在村里的老乡家。同饮一井水,同吃一锅饭,同睡一间房,这就是母亲在支农生活时生动的写照,在农村为老百性防病治病。每天要到各家轮流吃派饭,当地老百姓对解放军医疗队比亲人还亲,各家各户交流经验,每顿饭不重样。每天指导“赤脚医生”业务学习和给村民看病治病,治好了许多凝难杂症,爱到村民的好评。听母亲讲,当时南埠前村靠海,大队都有鱼船,当母亲医疗队快结束的时候,大队书记用鱼船带着他们到海里休验打鱼,回来后吃了一次海鲜大餐。“三大记律八项注意”有规定,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怎么办呢?盛情难却呀!她们只好乘人不注意,悄悄给房东大娘的兜里放上10元钱。返回的时侯乡亲们一直把医疗队送到村口,按她们的汽车开出老远了,回头一看,他们还站在那里挥手呢。至回到医院好多年了,有的乡亲有病到城里部队145医院找我母亲看病,有时用自己的钱还帮他们交上医疗费,中午到了吃饭的时间,留老乡在家吃饭,至到现在有时候我开车拉着母亲到村里去看乡戚们,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年,却给母亲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感受到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学到了许多以前不会的东西。常常怀念那些质朴的乡亲们、村支书、赤脚医生、房东大娘。</p> <p>  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不太清楚了,在当年可是一项全国性的中心运动,这场运动尔后的1958年农村社教是在大搞1957年,农村出现了部分群众反对合作化,对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不满,甚至出现闹退社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在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的推动下,毛泽东和党中央提出并且在农村开展了一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次教育运动是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在农村进行的又一次政治运动,它对随后批判"反冒进"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为之后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做了政治上的动员和实践上的预演。当时母亲是选的极积分子参加了“社教”在潍坊下到农村,我听我母亲说当时己怀我大哥8个月了,表面上看不出怀孕的样子,那时思想觉务高,党员带头,至到快临产了,才回到医院。</p> <p>  人生有战友,到老手拉手。2016.09.20 已是86岁的母亲和战友相聚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一四五医院旧址,过去的岁月,割舍不断她们质朴的情谊!战友情怀,这也许是中国老兵年龄最大的一次聚会。正如一杯杯醇烈的甘露,色光四溢,味香远久。深深的军旅情怀伴随我们走完了青年和中年,匆忙之间她们突然发觉已经老了。喜欢回忆怀旧,回忆过去的快乐时光,回忆当年部队的生活。对最近发生的事情有的记忆都模糊了,但对当年的军营生活依然记忆深刻,深深的军旅情结一生难以释怀。老去的只是她们的容颜,永远不老的是她们的情怀。来到昔日的145医院营房大院,几十年前的样子已不复存在,她和战友们苦苦的追寻着当年生活战斗的综迹。这是她们的工作医院大院,大院里的白杨树在微风里哗哗作响,象是鼓掌欢迎老战友回家探亲,这里的一草一木好象都有灵性,召唤着她们这些故人回家乡。火热的军旅生活锻炼了她们的身体,锤炼了她们的意志,凝结了她们的友情。岁月交替,年轮转换,她们再次欢聚在这里。她们在不同的岗位,却有着共同的身份。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转身,或许默默无闻,却又默默坚守,她们的名字叫老兵。她们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回归人民,回报人民。这就是共和国老兵,她们脱下军装,依然是最可爱的人。舞台虽不同,本色永不改。</p> <p>  在人生的长河中,或许有这么一段记忆永远无法忘怀,他的青春、奉献、流血、牺牲和共和国的安全、人民的安定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无论何时何地,只需一声熟悉的军号、一首嘹亮的军歌、一弯边关的明月就会唤醒……</p> <p>  老一辈的爱情总叫人羡慕,因为,在那个年代,一点头就是告白,一牵手就是一生。1928年,父亲出身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4岁就参加了革命,46年1月入党。在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下,跟随部队抗日寇,冲锋陷阵,浴血奋战 ; 打老蒋,南征北战,奋勇杀敌,三等功二次。老一辈为了他们的人生追求,为了自己追寻的理想,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不惜付出一生的坚守和执着。那种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最近,中央电视台黄金档电视剧《父母爱情》中的故事情节深深打动了我,让我痴迷到了废寝忘食,心荡神驰的地步。主人公江德福一家人的海岛生活,真实展示了那个时代军人的军旅生涯和家庭生活,让我的思绪又回到了父母所经历的军旅生活,回想起了父亲的革命历程。看到《父母爱情》那些故事情节,感觉就像父辈们曾经经历的一样,有一种心灵相通的感觉。为此,去追寻父辈战斗的足迹,重温过去的时光,感悟人生的真谛,展望我们心中的梦想。从此父亲的人生就与部队深深地结了缘,与军营有了浓浓的情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但一定要细水长流。我的父母是自由恋爱,那一年父亲负伤住院,在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83部队医院里两个人便对上了眼神,他们两个又都是江苏老乡,父亲主动求爱,从相识、相知、相爱,如今已经并肩携手60多年。忆往昔,他们的爱情没有甜言蜜语,也没有海誓山盟,有的只是平平淡淡、坦诚相待,相互理解、相互支持。&nbsp;&nbsp;我一直坚信一个道理:两情若是长相久,又岂在朝朝暮暮,未来很长,他们将携手一起慢慢变老!当时同事们不知道母亲已经有了“心上人”,因为母亲长得特别漂亮,是医院女兵一枝花,大家都特别热衷于给母亲介绍对象,有大军区的政委,有军团领导,纵队的参谋长,分区的首长,军区的处长……母亲一个也不看,请母亲吃饭也被母亲依一拒绝。母亲就是看好了江苏老乡的父亲,人长的清秀话不多,有文化字写的好。,你后悔过嫁给父亲吗?”母亲说:“也曾想过,如果不是嫁给你父亲,而是留在城市,那也不用到北方过一辈子。但是话又说回来,你父亲一直对我那么好,因此又不觉得有什么后悔的。”看着母亲脸上幸福的笑容,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母亲开心的时候总是笑得象个小女孩一样可爱。</p><p><br></p><p> </p> <p>父亲在世时常说,经过烽火硝烟的战争岁月,靠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我活到了今天,对我来说,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没有任何困难能打倒我,这是我一辈子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回忆起那段毕生难忘的特殊经历,这就是我的父亲。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在战争年代,国遇大难,个体何存?父亲母亲,舍小家顾大家,走上了革命道路,为新中国的诞生,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作为革命者的后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记录下父亲的一生,告诉这个时代、告诉后人,曾经有两位热血青年从各自的家乡走出去,为了他们向往的新中国,流血流汗。之后的几十年,他们为革命、为建设、为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这种记录,同样会让父母没有太多的遗憾。 生活,命运,到底是顺意还是逆意。是顺风顺水还是逆风逆水,谁都说不准。一个普通的家庭,其芳华就在于一家人平平安安团团圆圆,老有所依,幼有所教,从求生存到求生活,就算遇到再多不顺之事,在家的港湾中都会烟消云散。一家人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其乐融融……  然而,如此美好的事,如此芳华却只能停留在脑海中,在白天那是白日做梦,到晚上那就是异想天开,为什么不可以留住芳华,为什么不可以芳华永驻?</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青春就是一首歌,听起来悠扬悦耳,青春就是一幅画,看起来赏心悦目,青春是朝阳,能朝显希望,青春是晚霞,能夕获成功,愿青春长住,芳华永存,让青春这首歌越唱越嘹亮,越唱越昂扬,越唱越有希望。军人不是雨露,却带的希望;军人不是泉水,却带来了生命的甘甜;军人不是太阳,却带来了人间的温暖。</p> <p>世界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已经去了比远方更远的地方,我会偶尔梦见您,您牵着我的手在海边趟水捡贝壳,醒来,您已不见。</p> <h3>铮硬骨绽花开,滴滴鲜血染红它,一路芬芳满山崔,世上有朵英雄的花!这是我母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5医院病房大楼前战友合影,为了让我们共同了解第145医院的历史、寻觅父辈的足迹,我专门到档案馆查阅了第一四五医院的相关资料,愿与大家一起回顾与缅怀。医院的前身是1947年10月组建的胶东军区第一军分区卫生处第四卫生所,驻荣城县双顶洼村;同年4月改为胶东军区第一医院第二分所,驻昌邑县东琢区马村,1950年6月迁至莱西县房家;1950年10月改偏为胶东军区医院,驻莱阳县鹤山后村;1953年4月改编为胶东军区第十八陆军医院,下属三个分院,一个分院驻胶县城郊王家村,二分院,三分院驻莱阳鹤山后村,院机关驻莱阳沐浴店;1954年12月改为第七预备医院,下属两个分院,一分院住莱阳县鹤山后村,二分院驻胶县;1960年10月改为第七野战医院,一分院驻莱阳县吴格庄,二分院驻胶县;1962年5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四五医院,驻莱阳市吴格庄。2OO4年4月随部队整编撒销番号。第一四五医院从成立到撒销共走过57年你光辉历程。我小时候就是在一四五医院长大的,那时候我的母亲己经是内科专家。</h3><h3>离</h3> <p>  《那年,我们正年轻在玄武湖……》</p><p> 拾起一片秦淮旧梦,拂去六朝沧桑灰尘,玄武楼阁,看秦淮湖畔,望岁月苍苍,情也悠悠,思也悠悠,热血情侣的历史倩影,如今的玄武湖边,却不见您的影踪!南京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是中国古都里最鲜活的城市,没有之一。论底蕴,钟山龙盘,石城虎踞,2500年建城史,450年建都史,十朝都会风起云涌,书写了大半部中国历史;六朝文化文脉悠长,影响了诗意隽永的中国文化。“龙盘虎踞”绝非泛泛而言。左边的钟山蜿蜒像青龙;右边的石头山蹲踞如白虎,背后的玄武湖代指北方的玄武水气,南边的古淮水则类朱雀。两个人从有些喜欢走到一起,再到经历几十年的生活,从一开始的犹豫和不确定,到互相磨合与改造,再到最后的彼此融合、谁也离不开谁。经过时间和岁月沉淀的感情,才能称之为“爱”吧!在这不断付出与得到的过程中,“幸福”也油然而生。相互的付出与包容,是支撑这份“幸福”根深蒂固、不断成长的养分吧,我们走进历史中的玄武湖,感叹着她的美,感受着她的呼吸,而我们终究也会成为她的历史,四季轮回,生生不息,我们能说的只有,嗨,你好,我们来过。</p> <p>曾经当过兵</p><p>每当建军节到来的时候。</p><p>穿过军装的人</p><p>都忘不了生命里那一段军旅生涯。</p><p>那些曾经的岁月,历历在目。</p><p>记忆里</p><p>这段历史令人难以忘怀。</p><p>它的青春、奉献、流血、牺牲和祖国的安全</p><p>人民的安定和鲜红的军旗,</p><p>绿色的军营,</p><p>紧紧的联系在一起</p><p>只需一声熟悉的军号;</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首嘹亮的军歌;</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弯边关的明月;</p><p>就会唤醒处藏在记忆中当兵的岁月,</p><p>它似乎不曾留下烙印,</p><p>却把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p> <p>时间是爱情最好的见证,生命里,总有一个人,为你挡人间疾苦,总有人包容你的缺点,欣赏你不为人知的优点,视你为最重要的人,与你灵魂同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人生路上,总会有一个人是你恰逢其时的遇见,与你相依相扶,走过山长水阔,牵手看最美的风景。也许,这一生,很多人都可以给你惊艳和感动,但能执子之手,陪你到最后的,却只有那么一个人。光阴的屋檐下,无论走过多少山水,都只为遇见你,不管有多艰难,我都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坚持。爱上一个人,才发现自己如此勇敢,将你的手紧握在我的掌心里,哪管岁月老去,哪管容颜变迁,你的爱,和我的心,一直都在。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我的母亲唐益元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在祖国危难之际,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毅然放弃苏州富裕安逸的生活,投身于革命队伍中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炮校的一名军人。</p> <p>父亲是生我 养我 疼我 爱我 宠我的那个人;</p><p>是为我驱散人生道路上所有阴霾,</p><p>撑起一片蓝天的那个人;</p><p>是煤一样的朴实,山一样的脊梁,</p><p>躬下去驱赶黑暗,站起来托起太阳的那个人;</p><p>父亲就是我可依靠的保护神,</p><p>也是我随时能停靠的避风港。</p><p>父亲给予我的爱,天高地厚,天长地久,</p><p>生生不息,绵绵不绝。</p><p>……</p><p><br></p><p> ——这个人就是父亲</p><p><br></p><p><br></p><p><br></p><p> 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到了,再有十几天又逢建党九十五周年的纪念日。这使我想起了父亲,想起了父亲在世时曾为他钟情的事业、曾为我们这个极为普通的家庭所付出的那些艰辛。虽说父亲一生平淡无奇,没有为党为人民做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情。但他的一生都是在为党的事业兢兢业业工作,在为我们这个家庭恬淡的生活辛辛苦苦操劳,在为我们这些子女的成长尽心竭力教育中度过的。他用自己平凡的一生,诠释了一个父亲的崇高和伟大。</p> <p>我的姑老爷新中国海洋渔场调查先驱——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归国学者张孝威</p><p>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海洋渔场综合调查始于1953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发展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农业部的水产管理部门、中国科学院和有关高等院校联合开展了为期五年的“烟台、威海外海渔场及其附近海区鲐鱼资源调查”。</p><p>这次调查填补了我国海洋鱼类生态学研究的空白,为我国海洋渔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建立适合中国海的调查方法、培养科技队伍打下了基础。</p><p>张孝威先生是此次大规模海洋渔场综合调查的组织者之一,该项目成果于195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是张孝威为新中国渔业科学研究做出贡献的开始。</p><p>1913年9月21日,张孝威出生于江苏苏州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其父母很重视四个孩子的教育。后来,四兄妹均大学毕业,兄长张梦白东吴大学(即现苏州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成为苏州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妹妹张蓉初同在东吴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成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p><p>张孝威的书香家庭还有他的妹夫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杨人楩,姐夫是我国水产界前辈陈子英,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上海水产学院教授,他对张孝威选择鱼类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p><p>“他小时候就爱养鱼,对各种鱼都很有兴趣,别人养的鱼得了病就会死去,但他养的鱼都能活,当鱼身上有菌起斑的时候就用盐涂抹以杀灭细菌”,女儿张以恳回忆起张孝威讲的童年经历。</p><p>1936年张孝威就读于东吴大学生物系,1941年毕业后就职于福建省动植物研究所,并在厦门大学开设脊椎动物课程,同时帮助水产界知名学者陈子英翻译遗传学,他精通英语,日语熟练。</p><p>后应刘承钊先生(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邀请去华西大学(即现四川大学)对川西、康东地区鱼类分布开展调查研究。1948年他在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工作时,由当时的政府公费派遣赴英国普利茅斯海洋研究所生物实验室进一步深入研究海洋鱼类学,虽然在英国只有短短三年时间,但张孝威以自己的学术成就成为英国海洋生物学会永久会员和英国淡水生物学会会员。</p><p>1951年,新中国百废待兴,各个学术领域人才非常缺乏,我国的海洋科研水平更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时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的童第周先生向张孝威发出了邀请,张孝威克服重重阻扰于1951年回到了新中国。</p><p>回忆起张孝威回国时的情景,今年已经96岁高龄的张孝威夫人张静芳女士露出了慈祥的笑容:“除了书他什么也没带回来,一点礼物也没有,所有的钱都买了书,归途中绕道非洲埃及等多个国家才回到新中国”。1923年出生的张静芳,1949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经济系并留校工作,1951年两人成婚后随张孝威来到青岛。</p><p>为了科研,张孝威留给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如果哪天看到他按时回来,那一定是病了”,张静芳说。张孝威把时间尽可能多的留在了实验室。在张以恳的回忆里,一直到她14岁时父亲去世,张孝威与家人也是聚少离多,“白天见不着,晚上醒来总是看见父亲在台灯下轻声读英文书”。星期天则不同,她很喜欢跟着父亲去莱阳路53号实验室看显微镜、鱼缸鱼池饵料池里养的鱼和饵料虫。</p><p>“烟台、威海外海渔场及其附近海区鲐鱼资源调查”后,张孝威等人发现由于过度捕捞,我国黄海鱼群大幅减少(1953年鲐鱼总产量达一万吨,1958年总产量已不足一千吨),为了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他们决定开展人工养殖。</p><p>但当时的技术水平还无法解决饵料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张孝威建了多处饵料池,做了无数次的实验,周日也不休息,最终发现了养殖鱼苗的饵料——卤虫。</p><p>张静芳回忆道:“他天天不停地找、不停地试验研究,最后成功的时候特别高兴”,张孝威当即逐级上报了这一研究成果。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上级本着保密原则,没有允许公开发表。多年后日本才发现使用卤虫养殖幼鱼的方法并公开宣传,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中国人早已掌握了这项技术。</p><p>1963年5月6日,国家科委海洋组刘好治、毛汉礼、曾呈奎、赫崇本、张孝威等29位科学家联名向党中央、国务院写信,提出《关于加强海洋工作的建议》,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p><p>1963年秋—1965年秋,张孝威作为主要人员参与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64年重点工作项目《长江口—舟山渔场调查》的讨论和计划制定等工作,并受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委派,带着此项目的初步意见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水产部和国家科委海洋组关于落实国家1964年重点项目《水产十年规划和决定》的会议。</p><p>在此次会议上,张孝威除了参加海洋渔业资源的讨论并指出黄渤海区小型中上层鱼类——鳀鱼的潜力相当大但却未能被充分利用外,还着重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对长江口—舟山渔场调查的初步意见,获得参会代表一致认可,认为应在该海区进行综合性调查,并将调查范围向东扩大,配合东海中部中上层鱼类的调查。</p><p>张孝威提出以主要的经济鱼类即大黄鱼和带鱼为调查重点(因为该两种鱼类年产量在四十万吨左右),计划由点面结合,水产单位负责重点渔场调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负责综合性调查,后经中国科学院、水产部和国家科委海洋组共同协商,决定将此项目列为歼灭战项目。</p><p>张孝威一生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专著,对我国渔业经济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其中包括:《川西、康东鱼类志》(1944年);《对烟台外海鲐鱼渔业的合理经营与繁殖保护的初步意见》(1958年);《烟台外海鲐鱼的生殖习性》(1959年);《十年来我国四种主要海产经济鱼类生态的调查研究》(1959年);《中国经济动物志—海产鱼类》(1962年);《鲐鱼》(专著,1983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根据张孝威手稿组织专家整理出版)等等。</p><p>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张孝威从事的科研事业被迫陷于停顿。</p><p>文革开始后,张孝威基本上失去了自由,科研经费也被迫中止了,但他仍然坚持研究,并且自费购买实验材料。在此期间,他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张静芳说,“张孝威胃不好,很多时候都需要把凉窝头放在胸口捂热了再吃下去”。</p><p>后来,张孝威身体状况急剧下降,经查已患了不治之症,在癌症病情很严重的情况下张孝威才被批准前往上海治疗,住院期间他忍受着病痛,主动要求医务人员用自己的身躯进行新药试验,即便是在病危需要输血的时候他还要求把血液留下来输给更需要的人。闲暇时他还帮医院的同志刻印章,教医护人员学习英语。</p><p>勤勤恳恳、平易近人是友人、同事对张孝威最多的评价,也是他待人处事的原则,他给大女儿起名字“以勤”、小女儿“以恳”便带有这样的寓意。</p><p>1971年3月,张孝威带着遗憾在上海去世,他没能等到改革开放后科学的春天到来。1979年,张孝威终于得到平反昭雪,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为他撰写的悼词中这样评价道:“张孝威同志是我国著名的鱼类学家,他学识渊博、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任劳任怨、严肃认真、兢兢业业,他发表的许多关于鱼类的论文和专著涉及到鱼类分类学、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生态学等各个方面;他主动接受和承担国家任务,推动了我国渔业科学和海洋科学的发展;他为海洋研究所脊椎动物研究室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许多专业的设置和学科的建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他对年轻的同志耐心指导,热情帮助,为海洋科学事业培养人才;他历任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动物学会、水产学会、科学技术联合会和科学普及学会等学术团体的常务理事和负责人之一。张孝威同志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鱼类科学事业,他的逝世是我国鱼类学界的重大损失。”</p><p>2019年10月15日,中国海洋档案馆一行4人前往北京拜访了张孝威的夫人张静芳女士及女儿张以恳女士,并获得部分史料,对于完善张孝威先生生平资料起到了重要作用。</p> <p>这是我的父母和我大姨和姨夫的合影,我的姨和姨父都是大学生,姨夫在国家困难时期打成右派,没有了工资全靠我姨的工资养一家五口,在这最困难的时期我们家在部队相对要好一些,那时候我姨家里吃的是高梁米,有时候连高梁米也吃不饱,那时候我的父母经常救济我姨一家,记的有一次我姨来山东看病,走的时候我父母给我姨大包小包一大堆东西有米面油,把我姨送上船到大连,由于东西太多我姨夫从辽宁阜新到大连来接大姨。在那个年代我大姨也没有离开姨姨,至到平反后我姨夫当上总工程师,家里的条件才好了一些。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什么叫右派吧!那是生活过的艰难1957年,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的一年。运动初期,中共大力欢迎党外人士提意见,毛泽东明确地说:“党外人士参加我党整风座谈会和整风小组,是请他们向我们提意见,作批评,而不是要他们批评他们自己”。在这种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开始给共产党提意见,意见越提越尖锐,批评越来越厉害。他们本来以为这是在为民说话对党尽忠,殊不知这是****采取的“引蛇出洞”,等到了“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时候,反右派斗争早已是硕果累累,最后,全国划出了“资产阶级革命右派分子”55万多人。按薄一波后来所说,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或者说99%都是错划的”“右派分子”虽然从此成了历史名词,但“右派分子”当中绝大多数从历届政治运动中“死里逃生”的知识分子,已被世所公认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社会良心的典范,学人人格的楷模,回忆和缅怀历史永远记住了他们,许多“右派分子”用自己的正直的社会良心、高尚的知识分子人格、问心无愧的坦荡心态和因此为之付出的蒙冤受屈22年惨痛人生代价换来了名留青史的不朽。</p> <p>《那些渐行渐远的苏州记忆》</p><p>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魂牵梦绕的地方,那就是故乡,军人也是一样,不论走到哪里都会经常梦见自己可爱的故乡。父母在职时由于地处偏远,军务繁忙,难得回老家,我的姥姥去世时母亲没能回来尽孝,多少年来,父亲在追母亲的时候,一直给姥姥汇款,既贴补老人生活……</p><p>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这首情深意重的诗歌是我母亲的乡愁,这是我6岁1970年跟随父母到母亲老家的照片,听母亲讲,我们老爷的父亲,当时也是富甲一方的商贾,一下子就置下了昆山后街面房三十多间,乡下土地几百亩,每年有长工到乡下专人收租子,解放后所有的房子和家产都充公了,当时我母亲偷偷的跟着我大姨当了解放军,政府也分给了我母亲一间房子,在照片的身后是苏州虎丘,宋代苏东坡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当年的虎丘云岩寺塔上还写着*****5个大字。当相传为吴王夫差之父死后葬身之地。众多的传说也给这一名胜增加了很多人文色彩。虎丘旁边的剑池,相传是三千把宝剑的殉葬处。后引来越王勾践、秦始皇、孙策、孙权前后挖凿,所以就成了剑池。在虎丘十八景中,尤以虎丘塔为最,其名可与比萨斜塔比肩。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战争中身亡,死后数日他儿子将他葬于虎丘,传说葬后三日有一只白虎蹲在山上,所以把“海涌山”改名为虎丘山。其实,一说起苏州,人们立刻联想到苏州园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是,说到苏州园林,人们就会想起“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这样的诗句。烟楼雨巷,水桥柳条,鲜荷浮水,在这样的园林里,生活将不是一个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不过,在我的印象当中,苏州这座城市,好像并没有经历过炮火的洗礼和铁骑的践踏。在耻辱的近代史里,苏州这个江南水乡,几乎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历史书上,几乎是没有苏州的介绍的。倘若有,也只是关于它的标志性建筑~苏州园林的简介。有时,我不禁这样问自己:“难道苏州,这个江南的城市,有什么魔力阻碍了武力进入的脚步?”我想:苏州,这个江南水乡,多少有她特有的柔美。其实,自从吴国建立都城以来,苏州,注定会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白居易曾经说过: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有人说,江南,它的美,要追溯到越国的西施。浣纱戏水,莲动渔舟,鸟鸣山涧,清风拂柳,再加上西施特有的美,一曲江南溪水的曲子,一幅江南女子的美,一个劳动人民的智慧,都给体现了出来。有人说,江南是中国五千年文化长河里的最美丽的花,而苏州就是这朵花上的蕊。这是这蕊芬芳的散发,人们才知道江南,认识江南,了解江南。可以说,苏州,是中国文化的窗口。在这里,你可以见到虎丘,这种禅宗与山林合为一体的园林,也可以见到拙政园等式的建筑,了解他,你就会莞尔一笑,仿佛穿越了时空。</p> <p>《巷陌深深 这里有着我对苏州的回忆与远方》</p><p> 2010年5月我有幸参加单位的上海世博会后到母亲的老家去看一看。这是我1970年跟随父母回母亲老家至今过去了30年。虽然是步行街,但依然保持着小桥流水的江南风味,依河而建的小店,低调质朴,有些完全隐匿在人群中,寻见了便是惊喜。延伸的小巷子大多数是居民的房屋,来来往往过的是真实的生活,藤萝蔓草附在屋子的墙面上,三五成群的人们坐在桥墩上唠嗑吃零食,满眼都是老苏州的慵懒生活味。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我没有去过,因为去了就回不来了,而人间的苏杭那到是去了2次,最喜爱的是它那恬静的小巷。它整洁幽深,曲折多变。巷中的路有铺青石板的,有铺人字形青砖的,还有毛石碎拼铺成的。巷子的两边便是黛瓦粉墙的房舍及高高的院墙,墙上爬满了长春藤,紫藤;间或还有红杏出墙媚过客,花枝探首卖风骚。当然苏州水巷更是那苏州街巷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幽静谧的水巷,水网交错,石桥横跨、河埠驳岸、绿波荡漾、可谓是城在水中,人在水上,市井街坊或两街夹河,街河并行,或一侧是街一侧却是高低错落,层次丰富,古色古香,千姿百态的临水民居。远观近看:岸边绿树影摇河,小船缓缓水上遊,垂柳依依迎远客,行人如在画中走。真是一派诗情,一片画意。唐诗人杜荀鹤曾写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苏州小巷不仅美丽,而且,每一条巷子都能牵出一个生动的典故。幽静的小巷总能创造出许多才子佳人的故事来。特别是吴中四大才子,百姓耳熟能详,艺人经久传唱,我不是才子,但却遇到过佳人。其实,让我最为心仪的,还是那些苍老的,狭窄的街巷。古朴典雅的青砖碧瓦,紧贴着蜿蜒曲折的河道,岸边,停靠着一溜的乌篷小船。“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拾阶而上,脚下是光滑清洁的碎石路,空中飘着蒙蒙细雨,雨水把碎石路洗刷的光可鉴人。沿街走去,每一座庭院都像是一本书,一首诗,平静的向世人诉说着自己的如烟往事。两千五百年的寒风冷月,托捧出它独有的沁水笼雾的气韵。斑驳的墙体骄傲的透露着吓人的辈分,睥睨着不远处色彩艳丽的建筑群体。这一座座古老的庭院,宛如清高淡薄的隐者,就这么默默地与时间对峙着,而且还将这样对峙下去。</p><p>  这里的山水滋润了文化,文化也丰富了这里的山水。山奇水秀,人灵地杰。我终究是要去看看的,只是为了贴近她,面对面地注视她,在山水之间感知她的风姿韵骨。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真的希望,现代化都市的艳丽色彩不会淹没我心目中的,那个古色古香的苏州城。</p> <p>“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古朴的,低调的,每一条小巷,每一处园林,都饱含历史的记忆,文化的底蕴。</p><p>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环秀山庄、艺圃、耦园、网师园、退思园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苏州园林讲究移步换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 在苏州园林你能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曲径通幽,峰回路转。</p><p>“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来到苏州,一定要去听听寒山寺的钟声。</p><p>还有二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的虎丘,素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感慨“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p><p>山塘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曾是明清时期中国商贸、文化最为发达的街区之一,被誉为“神州第一古街”。</p><p>有“中国第一水乡”美誉的周庄,“东方小威尼斯”之称的同里,也千万不要错过。</p><p>吴侬软语,小桥流水,苏州的美,要慢慢品味。</p> <p>有人说,家是难舍的一种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充满爱的地方。</p><p> 也有人说,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是一点柔和的荧光,是一把慈爱的花伞,是天边美丽的云彩。</p><p> 我说,家是避风港,因为家有父母他们会为你遮风挡雨,在这个港湾里有关爱,有呵护,有幸福,家是人们最牵挂的地方,家是爱的归宿;家是让人魂牵梦绕的巢。</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这个世界上最辛苦的两个人就是我们的爸妈,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可父亲走了,母亲已经老了,我们要感恩父母,好好孝顺父母,陪伴父母,找点空间,找点时间,常回家看看!</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父母是值得我们用尽一生守护的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成长,甘愿并且毫无怨言为我们操劳这操劳那,而我们长大后,离家远去,最孤独的还是远在老家的老母亲老父亲,他们时常会做在门口遥望,等待着孩子的回来,所以,无论我们混成什么样子,父母都不会介意,但我们必须不能嫌弃我们的父母,善待他们,接纳他们,陪他们安度晚年。</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如果说世上有一种爱是无私的,那么这种爱就是父母的爱,给我们生命,陪伴我们度过童年,少年,青年,中年,最后我们大了,他们却老了,一辈子不长,陪伴父母的时间并不多,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啊!父母的恩大于天,大于地,百善孝为先,一定要趁父母健在的时候多多关心,爱护以及陪伴,父母在家就在,人间最苦的两个人就是父母,遗憾有些人的父母已经不在了,当他们看到别人父母还健健康康的活着的时候,就会想到自己的父亲,想起父亲在世的时光,却永远也无法报答父亲了,人小的时候,没什么条件机会让父亲吃得更好,现在有钱有条件了,却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泪水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人间最苦的是父母,生儿肓女操碎了心,从青丝变白发,无怨无悔一味的付出,不求回报,辛苦一辈子,只望儿女能出人头地,父母的爱又是无限的,父母的爱又是无私的,父母的恩情你是尽其一生的努力也还不清的。父母的胸怀是温暖的,无论你走到哪里,他们始终牵挂着你,怕你委屈,怕你孤独,怕你经不起风吹雨打,时时刻刻守候着你,给你力量,给你自信,把优良的家风传送与你,让美好的传统得到发扬。父母是伟大的,感恩父母将我带到这个世上,愿天下的父母身体永远健康。</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家是温馨和谐的港湾,有爹娘在,自己在父母面前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父母是世间最重要和最辛苦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以后年龄大了。必须我们作为儿女,应该给予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和无微不至的照顾。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永远是牵挂自己的人。永远感恩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爸爸:今年咱们国家突发新冠疫情,现在疫情还没完全结束,今年清明节政府禁止扫墓,我们无条件必须服从,相信您们在天之灵能感应的到,我是您的儿子不管您们走多远,也走不出我的思念,想你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今天写这篇文章时,心里却是酸酸的,朋友们珍惜吧!趁着父母健在,我们常回家看看,父母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少贡献,奔的是兄弟姐妹围着父母团团圆圆坐到一起吃顿饭,时光不会倒流!爹娘的伟大,给我们留下了一生的愧疚。爹娘无奈的离去,我抓不住他们的手,无奈!无奈!最后爹娘,用生命换来的钱,还是留给了儿女们,天又开始冷了,父母们,你们要好好照顾身体,健健康康的,快快乐乐地活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部队大院》 </p><p> 我们父辈在毛主席领导下,南征北战,流血牺牲,建立了新中国。我们为父辈感到自豪,他们在我们心中树立了永远的丰碑。我们虽然不在同一个大院,但同在八一军旗下,相同的经历、相同的血脉、相同的情感,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在大院度过了人生最纯真、最美好、最值得留恋的时光。大院良好和谐的氛围,父辈的一言一行,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我们在大院迈开了人生的第一步,我们的世界观在大院逐渐形成,我们的理想在大院展开腾飞的翅膀。人都会怀旧,人都要寻根。当年大院孩子不论现在身在何处,都会眷恋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怀念大院的一草一木,难忘大院曾发生的点点滴滴。曾经的部队大院成了我们每一人心中的家园,让我们永生魂牵梦萦!几十个春秋转瞬间已飘然远去,留给我们的是已不年轻的身影,和那开始有些蹒跚的足迹。但我们始终坚持走父辈的道路,坚守正直和善良。大院精神、大院情怀永远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p> <p>童年是记忆的开始解放军89医院大院</p><p>89医院也是一个梦的符号,是我们弟兄三人出生的地方,它代表经历沧桑后的人们对纯真的怀念,一个人的时候,我喜欢静静坐在桌前,翻看那些过去的照片.....怀念那逝去的岁月......怀念那些童年在一起玩耍的伙伴......我们是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子女,从小跟随父辈转战南北,流动性特别大,玩伴也多,但联系的很少,那时的通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好多孩子随部队转移后就没了音讯。可是只要你一开口,标准的"八一"普通话就能告诉你,他是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孩子,心里就多了一份信任感。如今的我们都长大了,怀念那些在大院的日子,我们都和部队有割不断的情缘。但我们童年的乐园——部队大院,却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怀念。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群青春少年,他们分别随着父母的搬迁,从四面八方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十九医院大院。我们在大院里生,我们在大院里成长。从此,他们有了共同的名字---大院子弟,成为了有着亲人般情感的发小,在部队大院里度过了纯真的童年时代。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没有辜负您们的期望,</p><p>我们跟上了时代的脚步,现在还依然在把红歌高唱!因为我们是大院的孩子,血中军人的基因在流淌,爱国爱家、与您们共同仰望庄严的国旗,迎风飘扬!</p> <p>2011.4.27我参加省在潍坊举办的会议,刚刚报到完,我就马不停蹄的打了一辆出租车,赶到我一生中梦开始的地方,我的出生地坊茨小镇。走在这古老的小镇,仿佛像在看一个故事,那里蕴藏着我出生时浅浅的记忆。世事变迁,老房子依然安静地躺在古老的坊茨小镇的怀抱里,我闭上眼,过往的一切又清晰又陌生。只是,一伸手触摸着古老的街道的老房子,穿越了时空,指尖似乎留在50多年前的过去。</p> <p>  我们的童年,有磨难、有痛苦、有快乐、有幸福,那是人生最好的经历。我们走过坎坎坷坷的人生路,有过灿烂辉煌的历史,多少年来,我的兄弟都用辛勤的双手创造着自己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在相互关爱、相互支持,即使彼此之间有矛盾,有误会,都会在亲情中融化。我们虽然有着不同的人生目标,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最终我们却有着共同点,就是让父母欣慰和幸福。</p><p> 我亲爱的兄弟姐妹,我的手足,我童年的时光,有你们而快乐,我的人生路上,有你们而充实,平凡的岁月也因为你们而精彩!当我遇到难过和悲伤事时,是你们解劝和鼓励,使我走出困境,是你们让我的生活过的丰富多彩,这就是兄弟间的最真挚、最纯朴的手足情,我为有你们这样的兄弟自豪而骄傲!愿我们兄弟的亲情之爱流传万年。 在部队大院里,起床号、出操号、紧急集合号、熄灯号、收操号、开饭号、上课号、下课号,午睡号、午起号、晚点名、休息号、集合号、防空号,各类军号声我们都熟记于心,可以说是军号伴随我长大。在那个年代,军服很威武。地方上的人们都想拥有一件(一套)军服,尤其是年轻人,学生,他们想拥有得到的心情非常迫切,而且也乐此不疲。部队大院的生活在给了我们很多优越幸福的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的责任感以及严格的生活作风。说老实话,我到现在为止从来没有睡过早床,睡过懒觉。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那个时候,早上起床号一响,我们就得起床,即使还想睡一会,早操的脚步声与‘’一二三四‘’的口号声震耳欲聋,你能睡得着吗?晚上响起了熄灯号,大家都在遵守纪律,你能任性吗?所有的一切都规规矩矩,就这样一直保持到现在。随着父母的调动我们弟兄三人走过了三个部队大院,第一个大院是潍坊坊子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9医院大院,第二个大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八师47团大院,第三个大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45大院,部队大院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我的回忆,大院的孩子们和父母来自五湖四海,说着南腔北调,听不懂也没关系,混熟了,很快就能聚在一起,记忆中的大院的孩子一般都具备三种语言能力,一种是大院孩子在一起交流的普通话,如果用老家方言,就会受到孩子们的白眼,会让别的孩子瞧不起,还有一种就是当地的地方语言,这是与当地孩子们交流时用的语言,用当地语言能使孩子们很好的融入当地的社会,使社会上的孩子不把大院的孩子当外人。虽然,大院里的人都来自全国各地,可是共同的是孩子们的父母双双是军人,或一方是军人。在这样的相同背景生长的孩子们,决定了他们的成长轨迹,形成孩子们基本一致的思维方法,但不一定决定孩子成长的最终结果。无论如何,在他们身上至今仍然保持着与地方长大的孩子的特殊性,依然带着部队浓重的特殊的气息、文化和永远抹不掉的部队情怀。</p><p>谢谢我的父母亲!谢谢他们给了我部队大院的生活!也让我懂得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p> <p>《露天电影的那些事……》</p><p>记得当年部队大院里经常放露天电影。吃了晚饭,我们很早就把凳椅放到广场,去占位子。天气好电影都在露天放,下雨进礼堂。露天看电影,夏日还好,只是蒲扇劈啪地拍蚊子;冬天则须裹得厚厚,顶着寒冷坚持看到“剧终”两个字出现。其实,那些片子早就反复看了许多遍。看电影场地是碎石子地面,有人会偷偷捡小石子扔别人,被扔的人骂骂咧咧,却找不着是谁使得坏。有时电影放了一半,片子中断了,喇叭里告之“跑片还没到,请稍等”,哄地响起观众的扫兴声!电影放完了,《大海航行靠舵手》的乐曲声里,观众纷纷起身离场,秩序大乱,这时总会有一人放影员跳上椅子,大吼:“部队的都先别动,让家属小孩先走!”</p> <p>  只有经历才会懂得,只有懂得,才会珍惜。从呱呱坠地到两鬓染霜,岁月的行囊里装满了酸甜苦辣。接下来,在夕阳的路上能走多远,取决于我们的体魄和心态,心态好人即好。岁月留不住容颜和体魄,但不要被夺走美好的精神与心态。我们无法预知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掌握生命的宽度,我们要一直保持心平气和,始终留住岁月沉淀后的那份美丽与从容!让我们的夕阳红,再红一点吧!让我们摆正心态、调整状态,为志在百年而努力吧!愿我们生命的每一天都芳华绽放,散发芬芳! </p><p>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今天,感恩与你与他相遇、相识、相知、相随和相伴在美篇,共同回忆、探寻、追求人世间的真善美和人生的深情厚意!就让我们踏着激扬的旋律,迈开壮志的豪情,一起交响,活在当下,积极向上,荡起双桨,驾着生命的小船儿不断地驶向快乐的远方吧!……</p> <p>50多年前官庄炮团大院童年记忆</p><p> 有一支英雄的部队叫炮八师,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抗美援朝回国后,归济南军区炮兵,住扎在潍县大圩河黑山脚下。叫作6170部队也叫47团。辗转挽防来到了中国梨乡莱阳,住扎在城东北官庄村,那里有我们难忘的童年,现在我们终于在群(47团大院)中天天见面,虽然我们只是在中,但还是满满的儿时的回忆,回忆在大院里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虽然时间过去几十年,但我们的心还停留在儿时的大院里,那里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忘不了的回忆。现在的部队隶属于二十六集团军炮兵旅,我们是军人子弟,军人的后代。六十年代出生的我们,经历了文化,粉碎,回复高考,计划生育,改革开放,企业改革,职工下岗自谋职业。今天在奔小康的路上我们走进了不惑之年,回想起我们的父辈,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发小,感慨万千。我们曾在部队大院听着军号声作息,夜晚看着露天,上学的路上车炮为伴,听着悦耳的打靶声去拾弹壳,钻防空洞。两分钱的冰棍和黑山是我们的最爱,语录是我们的必读,纪念章是永久的珍藏,样板戏的旋律伴随着我们去拾麦穗去割草。在军营里曾经一起跳皮筋、跳绳、扔沙包、弹玻璃球、藏手娟、翻绳、叼小鸡、打强弓、滚铁环这些童年的记忆就像在昨天。弹指一挥间为留住我们美好的青葱岁月。这些人, 他们算是一个特有的群体,一帮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军人子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部队子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家:部队大院!如今,离开部队大院好50多年了,现在的我们,已经由花季少年步入花甲之年,部队大院已成为美好的回忆,儿时部队大院的成长经历难以忘怀。</p> <p>《忘不了的145医院大院》 </p><p> 静好的时光,总有一个地方,渡你一生的记忆,是思念,亦是美好。这样的情感,不会随着岁月更替而疏淡,反而越来越深。这里的风景,不会因为年复一年而平淡,反而越来越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5大院,我挚爱的家园,处处皆美景,尤以深秋最是。这些年,我与145大院的约会从未间断,所有不经意的回眸,都被绚丽成最浪漫亮丽的风景。二00七年十月二日一群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一四五医院里走出去的孩子们从全国各地回梨乡莱阳,重温他们一生挥之不去的沉甸甸记忆。</p><p>当日上午9点钟,莱阳市宾馆会议室里,场面动人。你从上海来,他从北京来,我从深圳来……虽已是年过半百,但大家见面时毫无掩饰的惊喜、欢愉,直呼外号、小名的率真,幽默甚至调皮的大呼小叫,惹得大家或欢笑,或叹息。记忆,如同开闸的水,汩汩流一声呼唤,儿时的伙伴,风雨离开,一切又回来。聚餐完后我们又相聚在莱阳145大院,仿佛又回到了我们曾经一起玩耍的花园式的大院。尽管岁月匆匆,时光不在,我却依然听到你我儿时欢笑的声音,看到了你虽然老去,却仍然熟悉而亲切的面孔</p><p>虽然我们分开几十年,但时常在梦里相见。漫步在这大院的后山上,抬头看看天,不经意映出你的脸;低头望望河,忽然间浮现你的笑;梦里梦外从未忘记快乐的童年、青年…</p><p>也许是人到中年,怀旧的感觉不断。记忆的帆往事的船,越走越远;昔日的曲过时的调,经常想起当年;嬉戏的美玩耍的乐,浮现在眼前;牵挂的心真诚的情,永远不会变。145医院部队大院,下次我们再回去,一定在大院重新走一走,再去看看你,哼着拂晓劲旅之歌,再轻轻地道一声:谢谢你,陪我长大!</p> <p>145大院已随历史而去</p><p>但那里曾经是我们温暖的家</p><p>那里有我们童年的纯真</p><p>那里有我们少年的幻想</p><p>那里有我们青春的浪漫</p><p>那里有我们成长的足迹</p><p>那里有我们埋藏在心底的美梦</p><p>那里有我们难以忘怀的故事</p><p>那里有我们刻骨铭心的情结</p><p>那里有我们魂牵梦绕的记忆</p><p>那里有我们的魂和根!</p><p> 时光在左,回忆在右,依着风的脚步,穿过熟悉的大院小路来到了还是原来样子的后山上,我们总是习惯了在某个安静的午后,排着长长的队随山而上,面对着自己的内心,一次又一次地忆起从前。</p><p>回首往昔,所有的情缘,从年少时开始,最美,到最后,真心不是输给了现实,就是还给了岁月,而我们,除了独对明月清风,再也回不到最初的原点。就象落花回不到枝头,春水,毕竟要向东流,而往事也只是往事,留下一根线索,让你在怀念来袭之时,踉跄着脚步,重回你的寻梦145大院。相聚的时光是美好的又是短暂的,刚刚我们还在一起谈天说地,此时我们就要各奔东西,不知我们下一次的相聚又是何时?但是我们不管走多远,离开多久,我们的大院情怀都将永生难忘,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p> <p> 部队子弟大多优秀,也有调皮捣蛋的,但平庸的不多。即便是调皮捣蛋,也是‘’痞‘’的幽雅, ‘’坏‘’的可爱。部队大院有良好的文化环境,不落后城里,但又单纯。它会改变你,所以说部队是大学校、大熔炉、同化你,不管你是城里来的,还是农村来的,都会改变你。语言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不管部队大院周围讲什么话,或者什么方言,在大院里通通变成‘’八一话‘’。</p> <p>  时光的年轮带走了我们最美的年华,岁月在我们的脸上刻下了道道痕迹,我们的童年是在红领巾飘扬在胸前和每天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首歌快乐成长中长大。那时候我们大院孩子喜欢结伴去上学,放学了也要等着一起走,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p> <p>  纵观历史,汉唐雄风让我们自豪,两宋兵弱让我们不安,特别是晚清时期到抗日战争,国弱受人欺,兵弱挨人打。我们中国人民历经了多少磨难,受了多少屈辱,终于迎来了今天的繁荣昌盛。在学习中国通史的过程中,我常常为有为国挺身而出的英雄骄傲自豪,为灾难深重的民族落泪,为那些为国为理想为人民献身的勇士高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一代的炎黄子孙为了国家的强盛,为了民族的复兴前仆后断,多少人湮没在历史的河流中,但他们的精神勇气总是在鼓舞着我们前行。中华民族正是有了这些先行者,才能始终不曾屈服,代代奋力前行。</p><p> 在祖国繁荣昌盛的时期,我们也要时时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生活的镜子,也是一本富有哲理的教科书。我们要时时警惕那些怕我们富强,繁荣的人,他们制造言论,散布谣言,毁我们声誉。妄图分裂我们的祖国。我是读毛主席的书长大的,毛主席让全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但也告戒我们:美帝亡我之心不死。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擦亮眼睛,提高警惕。我们渴望和平,我们追求和平,但我们知道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不能记记历史。我们要以史为鉴,要强军强国,团结一心,复兴中国梦。</p><p> 人们常说岁月静好!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有我们强大的军队为我们负重前行了。看看伊拉克,看看中东地区,我们要为我们的祖国骄傲,是祖国为我们撑起了一片蓝天,是祖国送给了我们平安大地。没有强大的军队驻守国门,哪里有我们富强的祖国和幸福的人民。所以我们的幸福就是:世界和平,没有战争,祖国国泰民安,繁荣昌盛。</p> <p>五千年的斗转星移,五千年的潮起潮落</p><p>  五千年的沧桑巨变,五千年</p><p>  孕育着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之梦</p><p>  习主席深情阐述:“中国梦是强国梦,更是强军梦”。他引用了三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中,展现了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令人感慨,催人奋进。</p><p>  国无军不强,民无军不安,没有强大的人民军队中国梦的实现不过是纸上谈兵的笑谈,没有强大的人民军队就不会有安宁和平的发展环境。</p><p>  历史往往经过时间的沉淀后会变得更加明晰,追根溯源,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长久居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然而中华民族却有那么一段屈辱的历程,使得近代中国满目疮痍。</p><p>  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用“坚船利炮”击碎了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的美梦,1900年,八国联军拼凑起来的兵力不足两万而京城一带纵有十几万清军、几十万义和团之众。仍无法阻止京师沦陷和赔白银四亿余万两。1840年到1919年,80年间,旧中国与列强签订了900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平均每月一个,合约越签越多,而和平、安全和主权却越来越少。</p><p>  百年屈辱、百年渴望,当中华民族面对“千年未有之巨变,千年未有之强敌”。我中华儿女便萌生了一个执着的梦,民族复兴的梦。</p><p>中国梦,就是强国梦。但若无军强,何来国强。“强军梦”托起中国梦的大梁。</p> <p>  一张照片、一段往事,虽然叙说的只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经历,看似微不足道,但同时却于不经意间折射出了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历史。没有"民"何来"族",没有"家"又何来"国"?说到底,民族和国家不过是无数个人、无数家庭的集合罢了。 《老照片》把这些原本就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的大大小小的人物,复又呈现在一个真正是"没有尊卑之别"的"舞台"之上:他们在演绎各自人生的同时,也交织出了一幅别样的时代画卷。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来源于身边没有战乱,只有安全,我们每天可以利用自己休息时间去放松一下自己的身心疲惫,去旅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见自己想见的人,然而我们并不知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我们的军人用他们屹立挺拔的身姿换来边境的安稳,是军人用他们的汗水换来社会的稳定,是军人用行动挽救我们于自然的灾难之中,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忍辱负重才有了我们的今天的高枕无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