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当你们看到这幅图时,你是否想到了什么?哦!那不是咱罗圈村前街的四大物件吗——老槐树-大铁钟~石碾盘…石门墩吗!对,确实是这四大物件,但不是咱们罗圈的原物了。那是我p的图,来源于网络。但我们看到了这个图,仿佛原来罗圈前街的那个画面真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h3> <h3>这个古钟曾是我们罗圈村集合和传递信息的工具,钟声洪亮传遍村里村外。</h3> <h3>这个场所,曾是群众开会的地方。当呼喊声和钟声响起的时候,老乡们便陆续地聚集在这里,聆听村干部的会议。</h3> <h3>后来,有了电影,这里便成了露天影院。每当演电影的日子,儿童们早早地来到这里,追逐着…嬉戏着……等着电影早点开演!</h3> <h3>这里曾是儿童的乐园,老乡的饭场,乘凉的场院……如今这里已是面目全非。这里甚至已变成了堆放杂物的场所,成了人们遗忘角落。</h3> <h3>如今,铁钟.石碾.石门墩早已不见了,只有那棵老槐树生命挺强,枯树生枝。又长出了两棵新的枝体,得到了生命的延续……然而那棵枯树却悄然离去……</h3> <h3>那个石门墩和石碾,终于找到了,然而已是残骸了,被分的四分五裂了……</h3> <h3>这里罗圈村当年的戏台,村民们娱乐的地方。罗圈村豫剧团名扬八方,“三兰一丙”是剧团里的台柱子!</h3> <h3>今天的老戏台还保留得完好无缺,这个台阶曾是演员们登台的必经之路。</h3> <h3>当你看到《风云雷雨》这四个字时,(当年是三个字,雷字是后来补上的)你是否想起了它可是我们罗圈学校的一个教室,那个门头上的雷字的地方是个窟窿,顽皮的孩子从那个窟窿里进来进出。当年我们的学校是分散在几座低矮的旧房里,教室较暗,阴天更暗了。用几个长木板放在石墩上,那就是我们的课桌。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但学生们穿着补丁的衣服坐在教室里认真的听课……</h3> <h3>这口井当年可是全村人吃水的宝井,每天早上,来挑水的人络绎不绝。如今也成了堆垃圾的地方。</h3> <h3>庆幸的是这里还留下了历史的痕迹</h3> <h3>当年留下来的文字</h3> <h3>当年的老房 现代的磨坊</h3> <h3>当年的村委会办公室</h3> <h3>下面是罗圈村的现在还保留的街景</h3> <h3>磨盘</h3> <h3>碾盘</h3> <h3>看!这个石磨又支来了。</h3> <h3>石头房</h3> <h3>狭窄的石头胡同</h3> <h3>拴马🐴石</h3> <h3>古门楼</h3> <h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h3><h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官何处来。</h3><h3> ——唐代:贺知章</h3> <h3>这正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无论你射在何方,只要你祖籍在罗圈的你,都不会忘记咱老家的乡音~乡情~亲情……常回家看看,亲吻一下故土,见一下父老乡亲……</h3> <h3>(本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