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 我工作室根据大邑县教育局的相关精神和相关工作安排部署,以“读写并行,文道兼修”为研修宗旨,积极、扎实、有序地开展活动,这一学年来我工作室严格制度管理,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明确主持人职责、研修学员职责,规范管理与考核办法,制定了三年规划、学期计划和认真做好学期总结。这是学习的一年,这是实践的一年,更是诗意前行的一年。</font></h3> 读、写,让教育人生诗意前行<br>读理论经验,写心得和随笔<br><div>读教学实践,写个人见解<br></div><div>读自然人文,写游记和下水作文<br></div> 课,让语文教学不忘初心<br> 围绕课题,深入研究,让老师实现质的提升。积极担任县级课题主研人或者校级(个人)课题指导并围绕工作室课题进行研讨和论文写作。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从课题前置研究到课题的专项研讨会</div><div> 2018年11月13日,工作室在大邑中学举行启动仪式暨课题研讨活动。工作室领衔人刘源、教育局人事科科长汪伟、教育科科长李华清、语文教研室教研员刘亚、刘小伦、课题导师邓子祥、课题导师付巍出席活动。</div> <h3><font color="#010101"> 2018年12月13日,工作室主持人刘源老师在成都市郫都区教培中心开展课题前置研讨活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工作室主持人刘源老师在新创微课堂网络直播的三次讲座,初步搭起了随课微写策略的框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2019年7月10日,工作室在大邑中学召开课题前置专项研讨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2019年9月18日,工作室成员武勇老师参加成都市教育科研2019课题培训会。随即在工作室召开的年度工作安排暨课题研讨会(策略细化)上作分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该课题是集课题、课程、课堂、课本于一体,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教学技巧,形成学生写作能力,实现教师品质升位。工作室课题获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2019年度阶段研究成果二等奖。课题成果《随课微写.学生用书》(七年级上、下册)已由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出版发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工作室成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个人写作,专业写作22人次获奖,多维写作26人次获奖。</font></h3> 积极参与县内外文学活动。<br>武勇为大邑县散文学会成员、《西岭文学》编辑。<br>刘源个人公众号"杏坛耕夫也"有诗文近1000篇(首)。<br>邓茜媛开通个人公众号,精心写作并辅导学生写作,一年中已收学生优秀作文180多篇,拟编辑成文学社社刊《铁溪苗文集》。<br>严文娟带领学生一起勤于写作、乐于写作,并将作品整理编辑成册。(散文集、诗集、小说、绘本等) 课,让语文教学不忘初心<br>立足课堂,精心设计,体现主阵地的教学作用<br>1、深入研究课堂,科学实施设计。<br>2、多方开展教学,多维解读文本。<br>3、精心设计教案,营造精细课堂。 <div><br> 工作室全员参与“2019成都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教学设计研讨活动。从最开始邓茜媛老师的15篇课例的初级设计,到广泛征集意见(工作室全体成员对每一篇课例作精修改意见回复),形成特色化设计,成型化设计,随后借班磨课,成型磨课,再到抽签定篇《天上的街市》,集思广益,精心设计,到大赛现场的精彩呈现,最终荣获2019成都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上一等奖(郊县唯一一等奖)同时获得赛会唯一的“最佳板书奖”。<br> 从课题设计、修改、试讲、磨课、精设、赛课等环节的研究,形成了课堂设计的一整套范例,拟在近期编辑成册,供学员和县域老师借鉴。</div> 课,让语文教学不忘初心<div>对标课本,以读带写,在文本解读中提升语文素养<br>1、广泛持续的个人读书活动。(多读书)<br>2、深入细致的文本解读活动。(会解读)<br>3、从不同角度的教学解读(同课异构)活动(善设计)<br></div> <h3><font color="#010101"> 2018年12月2日,四川新创教育研究院、大邑县教育局在大邑中学举行“随课微写”同课异构活动。杨洁老师和严文娟老师《<钱塘湖春行>诗意解读》两堂随课微写研讨课,不仅从不同角度诠释了随课微写的内涵及外延。来自什邡市的贾国友名师工作室成员和39中的级骨干教师参与研讨,探究随课微写的课堂模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2018年12月10日,四川新创教育研究院在安仁中学开展“随课微写”同课异构活动,以李艳老师的《猫》为载体,严文娟就随课微写模式下教学作课堂点评、刘源作《随课微写训练点的选择和随课行原则》的讲座,来自成都39中、新都区、大邑县的语文老师含工作室全体成员,共同探讨,逐步建构了随课微写的基本思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2019年3月26日前后在松潘援藏活动中,杨洁老师和杨迪老师的《灯笼》“随课微写”同课异构,具体解读了随课微写的训练板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2019年5月28日,工作室和成实外五龙山校区开展“随课微写”同课异构活动,严文娟和马杰两位老师用实际课例解读随课微写,刘源老师《随课•微写•序列化》的专题讲座则是对随课微写策略的初步解读。</font></h3> 2019年10月18日,在松潘援藏活动中,唐洪冰和严文娟老师的“随课微写”同课异构,以及刘源老师的讲座《利用片段微写进行单元写作》,既是工作室学员开始独立承担送课任务,还进一步验证了随课微写的策略。<br> 通过同课异构,工作室完成了学员的新老交替、解读了课题的内涵,验证了随课微写策略,还锻炼了学员送课献课,一举四得。 学习,成为提升的动力<div>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县域教学中扎基础</div> <h3><font color="#010101"> 2019年3月1日,和兄弟工作室联袂活动,通过交流和联谊增进了解,激发工作热情和灵感,寻求研究突破。先后和“田明工作室”“胡婉波工作室”开展了联合培训和研修活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建立交流平台、建立微信、QQ工作群,利于信息共享和快速沟通;利用“美篇”平台和大邑中学、今日头条、成实外、四川新创、四川新闻网、县教育局、中国网等公众号对工作室和活动进行全面广泛的报道,展示学员及学生作品。</font></h3> 学习,成为提升的动力<br>外出学习,博取众场,借名课名家光环发光 <div><br> 2019年3月14日,与李镇西博士生工作站在董场学校举行研讨活动。</div> 学习,成为提升的动力<br>学做讲座,积累经验,为成名成家做好铺垫。 <div><br> 把教学经验加以积累,并和同行进行交流,就需要开设讲座。本学年,研修学员主要跟随工作室主持人学习讲座,同时,在自己所在的学校举办讲座。武勇、唐洪冰、张爽、严文娟四位学员在市、县级教研活动中开设了讲座。</div> <h3><font color="#010101"> 2019年4月25日,张爽老师担任新创微课堂《随课微写好课展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2019年11月25-28日,刘源老师在通江教学巡视帮扶中实现教育资源、课题资源辐射作用。该活动在大邑中学公众号、今日头条、《中国网》公众号得以报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一年来,我们秉承读写宣言,通过广泛深入的阅读和写作,切实开展课题研究和验证,以课堂和课文为载体,学习做教学和教育专家,在研修的路上稳扎稳打,取得了初步成果。</font></h3> 课题已开展课题开题、研究方法、研究策略等专题活动3次,先后在大邑中学、安仁中学、德阳实验中学、松潘中学、成实外五龙山校区、南江、双流等地开展交流、展示和讲座等验证活动16次。读书、研修笔记达132篇,参加研修活动11次,主持讲座送教县级5次、州级5次、市级3次、省级6次,合计19次,合计论文19篇,著作2本,课题1个,荣誉称号6个。<br> 在研修的第二年,工作室将继续之行研修宣言,在课堂教学和课本解读方面深入研究,课题出成果,工作室编辑研修文集,教师学科论文将提升档次,教学展示将更加广泛,力争部分研修学员在县域以外暂露头角。<br><br> <br><br><br> <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