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火红奔放的八月,汇聚着智慧的光芒。深情厚意的八月,热烈迎接三县的教育同仁。8月9日,雄安新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研讨会(幼儿园组),在安新县白洋淀文化广场如期举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研员很荣幸成为台前幕后的参与者。会议前期,在马主任的带领下,我审阅了安新县第二幼儿园、圈头乡幼儿园、老河头镇幼儿园、同口镇幼儿园四位发言园长的稿件,并与四位园长进行针对性的交流沟通,让发言内容趋于完美。会议如期举行,当我第一次以主持人的身份站在台前报幕时,从每一位发言园长发言的题目,单位名称,每一个字的精准读音,走向台上的每个动作,每位发言者时间的把控提醒,每个环节的顺利衔接,都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去应对不同的工作角色,会发现自己是一个潜藏无限能量的小宇宙。</h3> <h3> 九月,又是一年开学季,且教且研且前行。9月18日县级小学语文学科主题研训有关备课活动在大张庄小学举行,听评课环节后,我进行“新教材背景下——重新认识备课”专题讲座,从备课提出的背景、备课的含义与重要性、备课现状、落地措施等几方面展开。</h3><h3> 整个上午的主题研训活动节奏快,实效高。作为一名教研员希望通过新学期的第一次县级教研活动,给辖区内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所以本次主题研训活动我第一次采取脱稿讲解的形式,脱离手握稿件对自己的束缚,考验检测自己主题研训活动的功底,每一次活动中突破自己常规的思维模式,才会在工作中遇到更加强大的自己。</h3> <h3> 9月19日参加雄安新区2019年教师阅读集中培训第五期活动,熟悉的同学,熟悉的会场,来自北京敬德书院的两位老师,让我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经典之所以能永流传,是因为印刻着时代的意义,从经典中觅到生命的基色,返璞归真不忘初心。</h3> <h3> 9月23日—27日,结合各总校本学期教学工作安排,进行下乡调研,参与安新镇东刘街小学听课活动、刘李庄总校邸庄小学与大马庄小学的联片教研活动、龙化总校石氏小学、老河头总校西地小学、端村学校教研活动。</h3><h3> 我们常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存在缺憾的艺术,是因为一节课解决不了全部的教学问题,也就是说一节语文课不可能让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立竿见影,但必须堂堂落实,才会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统编小学语文新教材编写遵循“一课一得”的理念,语文课堂教学只有“一课一得”真正被落实,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才会得到保证,能力才会逐步提升,语文素养才会逐步提高。</h3><h3> 当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重中之重,在下校听课过程中,作为一名教研员不断的给一线教师解读核心素养的要求,希望课堂教学真实的发生。</h3> <h3> 10月14日—25日,中小学教学中期督查。通过听课和课后研讨,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统编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准。</h3><h3> 课堂教学存在的现象之一,“华而不实”,也给评课带来了随意性。不同学段的学习要求界定不清晰,也是评课随意性的一个因素。三年级童话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以前在六年级,相同课文放在不同学段,我们的教学要求能相同吗?放在三年级是让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力和不可思议的经历,放在六年级呢,注重合理想象与残酷现实的对比写法,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与黑暗,感受作者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遇到类似的情况要有思考,相同文本在不同的学段要求与取舍是有很大区分度的。正是因为我们很难划清界限,所以才会有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数学教学清清楚楚一条线的评定。诚然教学经验是宝贵的,因为有时间的支撑,就如同经典之所以流传,是因为有时间的洗礼,不同时代赋予不同的解读。但经验更应该与新教材找到和谐的结合点,避免新瓶装旧酒的现象出现。我们也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要有一桶水,其实这桶水更应该不断更新换代升级,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温度厚度。</h3><h3> 再有听评课活动目的性不强,也是导致评课随意性一个因素。十月份中期督察目标性听评课活动,何为目标,诊断学生、教师、学校,找到真问题,筛选核心问题,课堂观察,师生访谈,工具侧评。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对默读的“教”与“学”认识不全面。《课标》在每个学段都有关于默读的不同要求,如第一学段是“学习默读”;第二学段则提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到了第三学段,默读的要求相应提高,目标定位在“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学段要求常常被老师忽视,给学生提出的目标不是过低就是过高,这些都必将影响默读指导的效果。</h3> <h3> 十年远在天边,十年近在眼前。十年前带着年少的青涩从这里走向讲台,十年后带着岁月的洗礼从这里再次启航。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十年能有几次重逢,感谢学习你我相聚,感恩前行助力发展。母校,熟悉的景象里又增添了一番韵味,国培,紧凑的课程之中遇见不同的自己!2019年河北省乡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者研修项目。 </h3><h3> 10月22日—11月10号,在这个丹桂飘香,红叶传情的季节,很荣幸成为2019国培计划河北省培训者研修班的一名学员。融会贯通的课程体系,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专家学者的精彩讲解,如同一缕春风温暖渴求知识的心田;如同一束阳光照亮追随理想的道路,给自己带来了一次全新的洗礼。 </h3><h3> 秋来冬去,国培二十天培训在季节交替里开始结束。带着满满的收获,努力践行。促进专业发展,做研究型教研员。教科研工作既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去反思,不断去提高。</h3> <h3> 11月11号—14号,参加安新县中小学业务领导及学科教师评课比赛暨学科主题研训活动。评课环节后,我结合当前评课现状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了分析:</h3><h3> (一)高唱“赞歌”,不讲缺点</h3><h3> “只说好,不说坏,免得惹人怪,”碍于交情面子和各种因素的考虑,优点轰炸是主旋律。再有就是有的教师会说,我是第一次教语文我听课是来学习的,还是让别的老师发言吧。学习是为了引发思考,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次置身事外的教研活动,于自身发展而言都是徒劳。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学者斯皮尔伯格就教育评价说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h3><h3> (二)形式主义,敷衍应对</h3><h3> 每学期都会规定教师听课节数,有些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只重视听课,不重视评课。(听评课记录呈现的现象,字大行稀,英雄所见略同,张冠李戴,旁批侧评寥寥数语。很多时候对听评课记录的考察量度不是以节数达到规定为唯一的指标,而是希望能从文字记录中发现自我成长变化,套用一个网络热词,这是一个“烧脑”的过程。集体备课,校本研修,主题研训想通过这样常态性的活动形式发展自我。从一个教研员的角度来说,给教师搭建平台,用教研活动的形式力促教师的发展。很多时候之所以会有职业倦怠的现象,是不是忽略了自我的壮大,而是过分寻求外在的膨胀。读过《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里面传达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改变不了环境,就去适应环境。术业有专攻,以至于我们作为教师的职业性,专业性变得越来越模糊。)</h3><h3> (三)面面俱到,泛泛而谈</h3><h3> 还有一种情况是课前准备不足,对教师讲了什么不甚了解,无法深入分析课堂教学的得失。如“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教态自然,完成了教学内容。”导致面面俱到,面面不到。评课要有真知灼见,借用清代郑板桥的一副对联来形象的理解评课的质量“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一事精致,便能动人;从一而终,就是深邃——《南村辍耕录》·《奚奴温酒》。我们评课中:“骂”并可取,但“入木三分”却十分必要。话不在多,而在精准;提出的优点,执教者听后心领神会,发展运用;提出的缺点,执教者听后心悦诚服,深刻反思,认真改进。</h3><h3> (四)只看表面,不重实效</h3><h3> “学生小脸通红,两眼放光,小手高举”的课就是好课,没有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只重结果,不管过程,只关心这节课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没有重视这些知识是死记硬背的还是活学的。</h3><h3> 从教师角度、教学设计、教学媒体资源三方面进行评课的引领。在今后的教研教学培训工作当中,一方面,要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让培训具有高层次的标准;另一方面培训内容要与当下热点问题相联系,这样更利于受众者的接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让培训的内容激发起受众的兴趣,这样培训更具有实效性趣味性,更能吸引培训者的参与,还有一点就是培训应该关注培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能让每个人有内在的情感体验,这样存留在脑海当中的印象会更加的深刻,更利于指导今后教学教研的工作。</h3><h3> 通过自己学习收获的知识交流分享给每一位参赛者,让大家能够资源共享,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与其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存在缺憾的艺术,不如说小学语文教学永远在路上,小学语文教学是一段说不完的话,一本读不完的书,是一道不开的题,是一段走不完的路。</h3> <h3> 11月25号—26号,参加国培计划(2019)项目县教师工作坊培训项目县域优质课赛课活动。</h3> <h3> 11月27号,邀请北京武维民专家讲解名师工作室培训工作。</h3> <h3> 11月28号—12月10号,本学期期末督查工作。 </h3><h3> (一)靓点</h3><h3> 1.同口总校同口第二小学,臧玉华教师执教的一年级语文第6课《比尾巴》,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创设故事情境,把教学各环节有机的联结为一个故事,努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利用识字卡片,加偏旁,相同部件的汉字等方法带领学生对汉字的学习,课堂教学效果良好。</h3><h3> 2.刘李庄总校南队小学,王雪坤教师执教的二年级语文第24课《风娃娃》,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识字环节教师采取游戏、动作演示、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激发学习识字兴趣,聚焦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读文环节抓住不同的词语传达出的不同意思,让学生在读中初步感受不同人物的情感变化。</h3><h3> 3.端村总校关城小学,年近六十岁的刘博生教师执教的四年级语文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通过字词古今意义的不同,引领学生对小古文的正确理解把握,课堂教学穿插说文解字汉字的演变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h3><h3> 4.接受评估的单位,校本教研活动按照教学工作计划有序开展。总校层面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开展不同方面的教学活动,过程性资料比较齐全。教师阅读工作各单位都积极开展。</h3><h3> (二)不足</h3><h3> 1.对统编新教材的认识不到位,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在教师备课中体现不明显,对教材的解读不深入,对课程标准要求的不清晰。不能充分认识教材课后习题作为助学系统的作用,教学设计不能以课后习题作为抓手展开,导致课堂教学随意性大,学段教学内容区分度不明显,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没有螺旋式上升的过程。</h3><h3> 2.课堂教学传统的师生问答形式占据课堂的大半江山,缺少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不明显。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待加强,PPT课件不能局限在静态的展示,而应该结合不同类型的文本采取声、光、影的动态呈现,力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让师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构建和重塑生活。</h3><h3> 3.教师阅读实效性不强。开展教师阅读工作的目的,希望读书促进教师自身成长,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一学期的教师阅读工作,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加重了教师纸质材料的负担,可见对教师阅读工作理解上的偏颇。</h3><h3> (三)建议</h3><h3> 1.加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力度,加深对统编语文新教材的解读,结合不同学段要求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改变语文课堂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的现状,确立单元备课的理念,扩充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教学行为只有在理论的轨迹中行走,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h3><h3> 2.教研活动在关注培训讲座的形式外,还应针在使用统编新教材过程中遇到问题开展系列化的教研活动,避免旧经验使用新教材的现象,从课堂中发现问题,从课例中解决问题,让主题教研活动更加清晰化,合理化,科学化。</h3><h3> 3.改变对教师阅读工作曲解认识,采取相应策略激发教师读书内驱力,读书除了摘抄积累这个浅层的认知外,还应具备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长远规划。</h3><h3> 4.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培养,校内名师培养工作应该具体落实,通过师徒结对、外出学习、自主研修等不同方式让教师真正成为名师,为学校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h3> <h3>12月11号——23号,期末出题工作。</h3> <h3> 12月30号,参加安新镇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h3> <h3>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继续谱写新篇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