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朋塔·阿瑞纳斯(Punta Arenas)词意为沙岬,据说是当年麦哲伦船队通过时根据航道拐角处的一片沙滩命名的,其实就是沙头角的意思。</h3> <h3>结束了雪山冰川的游览,我们要开车回到沙头角去坐飞机。计划比较了几条路线,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阿根廷方以高等级公路连接的口岸,智利方公路级别就差些,而智利方连接路况较好的口岸,阿根廷方就对以乡村土路。这不禁令人怀疑两国之间心存芥蒂,蓄意不肯接轨。</h3> <h3>我们选择了按原路返回过境,顺利抵达沙头角。这一趟七天的旅程,总共驱车两千公里。</h3> <h3>打开帕塔哥尼亚地图看,南美南端不像南非南端,不是一块整体,而是像绿花菜一样挤满了岛屿颗粒。最南端的合恩角就是在一个小岛上。很少会有商船真正绕到合恩角以南的海上通过。绝大部分船只是通过两条海峡往来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靠北边也是更长的一条是麦哲伦海峡(Strait of Magellan),将南美大陆与南边的火地群岛隔开。靠南边的比格尔海峡(Beagle Channel)又将火地群岛隔成大火地岛和其它小岛。</h3> <h3>1520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受西班牙国王派遣率五艘帆船前来探险,首次通过麦哲伦海峡。如今沙头角市正在筹划纪念此事500周年的庆祝活动。</h3> <h3>沙头角市人口超过12万,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类似开普敦的功能,让过往商船歇脚加油。但毕竟历史较短,纬度较高,周围物产不丰富,城市远不如开普敦繁华。</h3> <h3>旅游业是当地的主要产业之一。即便如此,码头设施也不足以停靠大型游轮,游客必须乘小艇上岸观光。</h3> <h3>智利与阿根廷和其它美洲国家一样,曾是欧洲的殖民地,经历了移民开发,脱离母国,独立建国的过程。其中既有与原宗主国的斗争,也有殖民地之间的争斗。1982年阿根廷还和英国打了一仗,争夺福克兰群岛。</h3> <h3>两国都是白人国家,鲜见深肤色的人种。两国的发展程度,生活水平大致相当。相比之下感觉阿根廷人较为热情,阿根廷女郎颜值较高,赏心悦目。</h3> <h3>回程飞机沿着安第斯山脉向北飞。机翼下白雪皑皑的山峰似乎触手可及。我们辨认着三塔、莫雷诺冰川和妃子峰,重温走过的旅程。再见,帕塔哥尼亚。还有几个小时,就是新的一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