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穿衣吃饭

六月风

<h3>走在大街上,我最喜欢看的是美女,因为有一点最吸引我,就是她们的穿衣打扮很能吸引我的眼球,因为她们那随意的穿着都有一份美感,即使有那精心打扮的,也有她们的特色,其实青春是不需要太多的装扮的,因为青春本来就很美。</h3><h3>一个女人是什么时候变丑的,在我看来就是生了孩子之后,体型变了,由于经常被孩子拖累,所以一天根本没什么时间去理会今天穿什么好看,明天该化什么妆搭配一条什么裙子。一天之中,孩子就耗散了你大部分的精力,同时还要上班,可以说是精疲力尽,打扮自己成了一种奢侈。</h3><h3>女人等到孩子大了之后,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了,然而,这个时候的女人身上青春的颜色基本都已褪去,有的女人爱美,便开始化着浓妆。追求一些时尚的衣服,然而那变了形的身材还是回不到原来的样子。</h3><h3>女人到了五十几岁左右,穿衣打扮开始真正明白,舒适才是自己真正的所想,于是鞋柜里皮鞋少了布鞋多了,衣服宽松的多了,那些穿起来好看但不舒服的衣服少了。</h3><h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时候因为物质不充足,所以穿的也不好看,记得自己看到童年的伙伴有着花裙子穿,心里无比羡慕,吵着要家里给自己治,于是乎母亲便把她的一件绸缎的寸衣要裁缝改了一条裙子,其实那件衣是母亲唯一的一件陪嫁衣,颜色是枣红的,可是我看着不喜欢,相比邻家玩伴的花布群,似乎逊色了不少。然而有还是比没有好。其实如今回想起来,自己的那条裙子何其珍贵,因为在七十年代,绸缎在那时是多么稀奇,婚嫁衣是何等的珍贵。可是却并没有给童年的我带来享受美感的快乐。</h3><h3>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有一种说法,那就是皮鞋和草鞋的说法。在人们眼中,穿皮鞋是一种尊贵的身份的才有的资格,可是直到自己上班,我才享受到了穿皮鞋的滋味,买鞋的时候,是在小镇一家做皮鞋的店里买的,她们说是猪皮,比较便宜,买一双要二三十元,在我的工资只有一百多元的年代,二三十元算是一个大数目,到牛皮的更贵,差不多要七八十。我还是舍不得买,于是买了一双猪皮的半高跟皮鞋,皮质很硬,穿在脚上确实还是要精神些,可是所受的罪也不少,第一天穿就把脚后跟打起了一个大血泡,特别是穿着去开会爬山,简直就是一种折磨。由于鞋头较窄,我的脚又是那种宽宽的“耙头脚”,把脚塞在那鞋子里面简直如同受刑一番。于是乎,此生我穿皮鞋的时候少之又少,因为有那么一次教训在。特别是外出要远足,我是从来不敢穿皮鞋的。</h3><h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轻的时候,自己总想把自己打扮漂亮点。</h3><h3>一天,我穿了一件过膝的长棉袄去走亲戚,人家都说我今天洋气,这件棉袄是枣红色的,为了让自己看上去精神,我还特意搭配了一条白色的丝巾,脚上穿了一双半筒靴。与我平时穿的一件半长棉袄加一双棉鞋的打扮确实不一样。我也不知是别人感觉我今天的着衣风格不一样而夸我“洋气”,还是确实与时尚二字接上了轨。总而言之,今天这身打扮受到了表扬。然而在这表扬的背后,我却有着说不出的不舒服,首先就说这双脚吧,因为这鞋子是那种皮革外表,不像我平日穿的布棉鞋透气,总觉得里面湿湿的,冰凉的。而且那长棉袄,因为太长,所以坐椅子什么的都不方便,踏车是上车,腿有迈不开的感觉。并且走路也一样。如果穿着这样的衣服做家务活的话,那还真是费劲。我由此感受到好看的不舒服,舒服的不好看。</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