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红尘滚滚瘴天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过客匆匆逐名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帝王将相齐登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生旦净末一台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北京 颐和园大戏楼</span></p> <h1><br></h1><h1> 中国的戏剧,无疑是源出于原始歌舞。自起源到成熟,戏剧经历了从先秦到晚唐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简而言之,宋代的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的串连登场,形成了宋杂剧,在宋金南北分洽时期,在南方又形成了南戏。到了元代,南戏逐渐成熟,北方形成了北杂剧,至此,戏曲就基本形成了。这一时期,出现了关汉卿、王实甫等一批杂剧作家和《窦娥冤》等优秀剧目。</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中国戏剧脸谱</h1><h1> 财神爷</h1> <h3><br></h3><h1> 戏曲与戏剧的区别在于,戏曲是通俗易懂的中国传统节目,而戏剧则要求深刻的编排,有较高深的意境。也可以说,戏剧是戏曲发展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在明末到清中期显现出了繁荣景象。</h1><h3><br></h3><h1> </h1><h1> 太乙真人</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以京剧、评剧、豫剧、越剧和黄梅戏五大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剧百花苑,在全盛时期,各种地方戏有360种之多。</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h1><h1> 宇文成都</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在中国戏剧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有许多剧种逐渐形成了自己相对固定的化妆模式 ,就像照谱唱歌一样,演员照谱化妆,这就是脸谱。不同脸谱代表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属性。以京剧为例:</h1><h1> 红色代表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黄飞虎。</h1><h1> 蓝色代表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h1><h1> 黑色代表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h1><h1>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严嵩。</h1><h1>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h1><h1> 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h1><h1> 紫色代表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h1><h1> 金色、银色代表各种神怪形象。</h1><h1><br></h1><h1> 李天王</h1> <h3><br></h3><h1> 中国戏剧人物</h1><h1> 大乔</h1> <h3><br></h3><h1> 杨宗保</h1> <h3><br></h3><h1> 貂蝉</h1> <h1><br></h1><h1> 西施</h1> <h3><br></h3><h1> 戏剧演员又分生、旦、净、末、丑不同行当,也就是不同的角色。还是以京剧为例:<br></h1><h3><br></h3><h3> 生行简称生,扮演男性角色。分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这个行当需有娴熟的表演技巧,却反称为生。<br></h3><h3><br></h3><h1> 戏剧中的行当</h1><h1> 生<br></h1> <h1><br></h1><h1> 旦行简称旦,扮演女性角色。分青衣(正旦)、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彩旦、花衫等。旦角扮滨女性,属性阴柔,却反用旦这个带阳刚之气的字眼来称呼。</h1><h3><br></h3><h1> 戏剧中的行当</h1><h1> 旦</h1> <h1><br></h1><h1> 净行简称净,就是花脸,一般扮演男牲角色。分正净(大花脸)、副净(架子花脸)和武净(武花脸)。脸上油彩塗得五颜六色,不干净反称净。</h1><h3><br></h3><h1> 戏剧中的行当 </h1><h1> 净</h1><h3></h3> <h3><br></h3><h1> 末行简称末。角色多为中年以上男性,引戏、打头上场。却反称为末(有些剧种把末归入生行)。</h1><h3><br></h3><h1> 戏剧中的行当 </h1><h1> 末</h1> <h1> </h1><h1><br></h1><h1> 丑行简称丑。分文丑和武丑,又叫小花脸和三花脸,与花脸有很大区别。一般由男性扮演。</h1><h3><br></h3><h1> 戏剧中的行当</h1><h1> 丑</h1><h3></h3> <h3><br></h3><h1> 中国的戏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统戏剧文化,有一个挖掘保护和继承发扬的问题。但是,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戏剧也是如此。如果没有230年前的四大徽班进京,以徽戏与汉调、秦腔、昆曲互相交流与融合,就不会有今天的国粹艺术京剧。稍加分析不难看出,这是各方前辈戏剧从业者为吸引观众,适应市场所进行的求索创新的结果。只有这样,戏剧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h1><h1>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现在,社会结构,城乡环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和文化需求、审美观点也在变,新的传播方式日新月异,戏剧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新的课题。</h1><h3><br></h3><h1> 以下是美友葫芦李用葫芦绘制的一组(五张)戏剧脸谱工艺品。</h1><h3></h3><h1><br></h1><h1> 风神<br></h1> <h3><br></h3><h1> 传统戏剧,在它繁荣的那个年代,已经<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体现出了它的应有价值,</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现阶段,哪个剧种要生存下去,主要还是要看它能不能留住观众。探索新套路,开发新剧目,改革唱腔节奏,以赢得新的观众,这也许</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是不错的选择。适</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者生存,这个自然界的法则,搬到这里也许具有某些合理性</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有了广播电视,广播剧、电视剧<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就应运而生,受到喜剧小品的启发,相声剧就火了一把</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适者生存嘛。</span></h1><h3></h3><h1> 有些剧种,能够走出国门,进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有些剧种,则在体制补贴下苦苦支撑,与其如此,倒不如施行休克疗法,好在我们现在有的是手段,把剧种、剧目以及相关资料的音频、视频存放到剧种基因数据库里,需要时调出来激活就OK了。不象以前,排戏都是老艺人口传身授,一旦断档,就失传了。</h1><h3><br></h3><h1> 云神</h1> <h3><br></h3><h1> 把戏剧脸谱制成模范,可以比对着化妆,也是不错的工艺品。人们喜爱戏剧,也喜爱戏剧脸谱,有些人不太爱看戏,也喜欢戏剧脸谱。因此,戏剧脸谱以及与戏剧人物有关的工艺品应运而生,这些工艺品一般用胶泥制作,也有用糖泥制作的。这些工艺品摆进人们的居所,能烘托喜庆气氛,很有观赏价值,于是就被请上了台面,住进了多宝格,这也许也是戏剧文化的组成部分吧。</h1><h3><br></h3><h1> 雨神</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后,顺便提一下川剧的变脸。把用丝<span style="font-size:20px;">绸绘制成的不同形象的脸谱一层一层地贴在表演者的脸上,每张脸谱用丝线与演员的衣服连在一起,利用做表演动作的时机把脸谱一张一张地按顺序扯下来,这就是变脸。当然,这需要娴熟的技巧,做得巧妙和隐蔽,要不怎么能叫艺术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雷神</h1> <h3><br></h3><h1> 电神</h1> <h3><br></h3><h1> 捏糖泥人</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