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指南》 科学引导幼儿发展

👋Pya👏

<h3>  1月4日上午9点,我有幸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冯晓霞教授题为“贯彻落实《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儿童入学做好准备”的讲座。</h3> <h3>  三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冯教授围绕“幼小衔接”这一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h3> 入学准备与学校适应 <h3>   近年来,“幼小衔接”已经成为了社会热门话题。</h3><h3> 在这一部分,冯教授引用多个调查报告说明了入学准备与入学适应是存在密切关联的。诸如“学前儿童神经活动功能的稳定性和强度”、“学前期的社会性品质”等指标才是有助于幼儿入学适应的敏感指标。</h3> 《指南》与入学准备 <h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我国政府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研制并颁布的国家性文件。《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也对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供了具体方法和建议。</h3><h3><br></h3> <h3>  冯教授通过将《指南》中的目标与小学低年级学段的课程标准对比,证明了《指南》中提出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与小学低年级课程是衔接的。只要家庭和幼儿园以此为导向开展教育工作,就能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h3><h3> </h3> 贯彻落实《指南》做好入学准备 <h3>  如何为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呢?</h3><h3> 尤为重要的一点是明确:入学准备≠提前学习小学内容。</h3><h3> 1月5日,在《人民日报》的微博平台上出现了#幼儿园该不该学拼音#的话题投票。两万六千多人投票,仅八千多人选择了不该。评论中多数网友表示:“幼儿园不学,进小学就落后了”,“人家都学了,就自己家孩子不学。”更有家长表示“幼儿园快乐玩三年 小学傻了眼。”不得不说,这些“过来人”的经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的家长,归根结底,又是那句著名的标语:“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h3><h3> 但教育不该只关注眼前,也要考虑幼儿的长远发展。</h3> <h3>  那么是否就意味着幼儿园什么都不该教呢?</h3><h3> 显然也不是,冯教授指出:“小学化”的核心是违背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做好入学准备,也要纠正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什么都不能学的错误思想,防止两个极端。只要活动是符合《指南》《纲要》发展目标的,教师就该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h3><h3> 文章开头提到的“神经性活动功能的稳定性与强度”这一指标,通过幼儿的大肌肉训练就能得到发展;幼儿以绘画方式记录活动后再讲述,可以帮助其建立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关系;鼓励幼儿自我服务也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品质——自我调控的发展……这些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其实都为幼儿打下了入学准备的基础。</h3><h3>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幼小衔接有了新的认识,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了新的理解,也感受到了全面理解并落实《指南》、《纲要》等文件的重要性。同时,科学做好入学准备不该是幼儿大班才开始的事情。对于幼儿适应与发展极为重要的学习品质、自我调控等关键性因素的培养应当尽早开始。</h3><h3> 而作为幼教工作者,只有真正掌握儿童学习发展的规律,才能科学地组织适合幼儿的活动,引导他们的发展,才有坚守教育信念的底气。其次,在组织不同领域的活动时,教师也应多思考,精准把握儿童在各领域发展的核心,不做流于表面的教育!</h3><h3> 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过程,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h3>

幼儿

入学

指南

幼儿园

小学

准备

儿童

发展

学习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