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抗美援朝一级模范张益仁</h3> <h3><b>这是一篇九年前的文章。当时,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的张翔同志,在网上四处寻找他父亲失联多年的老战友张益仁或子女的下落。因我的岳父周柏生与张益仁在抗美援朝中是战友,都是志愿军第20军60师178团的,几经周折与我也联系上了,找到了张益仁唯一的女儿张晨,才有了下面的故事。</b></h3><h3><b style=""><font color="#167efb">这篇故事发表在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的专刊《战争年代》。今年是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现在重温这个故事,依然深深感动!</font></b></h3> <h3><b style=""><font color="#010101">志愿军一级英模张益仁的故事 </font></b></h3><h3><b style=""><font color="#010101"> 张益仁,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参加过泰安、宿北、莱芜、孟良崮、鲁西南、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战役,参加过抗美援朝、一江山岛战役。在历次战役中,荣获过小功一次,四等功三次,三等功一次,一等功一次。在抗美援朝五次战役中,他担任志愿军九兵团20军60师178团火箭筒连连长,带领全连克服困难,沉着应战,在江口洞战斗中,一举打掉美军五辆半坦克,自己无一伤亡,评为全军一级战斗模范(志愿军一级英模)。荣获过解放三级勋章一枚、独立自由奖章一枚,朝鲜军功章一枚,朝鲜三级国旗勋章一枚,波兰战斗奖章二枚。他是和罗盛教齐名的四个志愿军一级英模之一。</font></b></h3><h3><b style=""><font color="#010101"><br></font></b></h3><h3><b style=""><font color="#010101"><br></font></b></h3><h3><br></h3> <h3><b> 由于张益仁1957年就转业到地方,渐渐和老部队、老同志失去联系,他的英雄事迹就慢慢被淡忘了。去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军中老照片》,记录了志愿军在江口洞打坦克的故事――《美军不得不举起手来》,只记录了一个打坦克的班长潘泽明,而把潘泽明的连长,一级英模张益仁给漏掉了,而且,把60师的178团,误记为59师的一个团。经过一些老同志的努力,人们终于知道,张益仁在文革中就去世了,他的爱人不久也去世了,现在只有一个女儿在浙江宁波的一所中学里工作,名叫张晨。2010年,20集团军在上海举办纪念抗美援朝六十周年活动,张晨也应邀参加了。在会上,发行了五枚英雄纪念封,有杨根思、毛张苗、周文江、潘泽明等,唯独没有一级英模张益仁,有人甚至说,打坦克都是战士的功劳,没连长什么事。张晨很难过和委屈地回到宁波。我知道这件事后,今年三月,和我妹妹(宁海电视台记者)一起到宁波去看望了张晨。我建议她,应该把她爸爸的有关材料向大家公开,便于大家了解,这也是宣传革命传统文化的好材料。于是,张晨就把她珍藏多年的她爸爸的简历、战斗经历、国家奖励、荣誉证书和1953年3月写的《个人历史思想自传》交给了我,于是就有了以下张益仁的故事。里面有许多摘自张益仁的自传,是他的原话。</b></h3> <h3><b>张益仁,原名田先禄,1918年出生于湖北省钟祥县,家境赤贫。二岁丧父,和母亲一起要饭到十二岁!当肚子饿得大哭时,母亲总是说我们穷人讨饭,八字不好命生苦,有钱的是八字好命也好。到十二岁时,母亲说你长大了,可以帮人家去放牛,混口饭吃。于是,张益仁先后给多家放牛和种地,勤勤恳恳,非常忠诚,视雇主为恩人,只为能有口饭吃。1938年1月,我这天在田里干活,突然来了三五个人,不分清白,将我拉了就走到了乡公所。当时认为东家会来保我出去的,因为我替他家做工很勤俭的,被押到区公所才知道是顶替他儿子去当壮丁的,思想上感到我帮你家干活很好,为什么将我顶替壮丁,心中十分气愤,但也无可奈何。1938年被押到湖北襄阳参加了国民党44军,1939年在沙市宜昌战斗时,被日本鬼子包围俘虏,送到一个万人俘虏营,每天吃不饱,穿不暖,做苦功,受侮辱,搞不好还要被日本鬼子杀害。正好有一批俘虏要被押到上海去做苦工,(实际上去当伪军),张益仁就混进去了。到了上海,因身体不好,被伪军淘汰,又身无分文,只好流落到浦东去要饭。</b></h3> <h3><b>经人指点,张益仁知道浦东有一个和尚庙,庙里的主持是湖北老乡,便去投靠他,但老和尚不收,只好在庙外住下,继续要饭。那时为了能得要饭,拜本地叫花子李金生为师。因为说话不懂,不拜师要不到饭,要他领路,这样一来能讨一天能吃三天,思想上很满足。行乞十个月后,终于被老和尚收留到庙里扫地做工,当了和尚,法名道友(不烫香洞)。老和尚主要教育天也空地也空,看破红尘,吃素念经,今世不修修来世。1944年10月,在新四军浙东纵队一支队反复动员下,参加了新四军。刚参军时,思想还是不稳定的,因为老和尚说当兵不得好死,又怕当兵身体不好,将来不要我时,又会去讨饭。可又觉得,这个部队与国民党不同,饭也能够吃得饱了,决定试试看吧。</b></h3> <h3><b>参加部队不久,鬼子伪军开始扫荡,在张将桥战斗打响时,我是第一次参加打仗,那时通讯员给我一支枪,我也不知道怎样打,看着伪军过河,思想上认为他是中国人,打不下手。以后鬼子过河来,通讯员同志催促我快打,第一枪就把一个鬼子打翻了,以后他给一颗子弹我打一枪,连续打死四个鬼子二个和平军,掩护了部队安全的撤退。战斗结束后上级表扬我打得好,并奖励我一支金星钢笔,这使我非常高兴,试试的思想也打消了。</b></h3> <h3><b>1945年,抗战胜利了,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到山东。张益仁的思想在泰安练兵时又起了波动,因为听说“和平了”,很多部队编成十个军,估计我一定要失业了,因为怕没有饭吃。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内战,解放战争开始,复员复不成了,我很高兴,觉得不会失业了,因此练兵打仗都很积极。1947年4月莱芜战役后,排长同我谈话,动员我入党,但我觉得做个党员太麻烦,开一次会老半天,虽然他们几次动员,结果还是没有参加。最后,李金根同志和我谈,共产党员要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以身作则,吃苦耐劳,并要革命到底,就是吃饭到底,永远不会失业。打仗吃苦我都能做到,就是因为这样,我就愿意参加了。1947年4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7月转为正式党员。</b></h3> <h3><b>在孟良崮围歼蒋匪74师时,张益仁英勇作战,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战后荣立四等功。1947年7月,张益仁在滕县战斗中负伤,被送到后方医院去休养。因我军出击中是无后方的作战,后方的情况也很紧张,伤员太多,医院无法照顾,因此每人发二块钢洋,叫各人自想办法隐蔽或转移。我刚好伤口在手上和头上,所以还能够跟上部队走,但这时困难重重,伤口药没有换,痛得很厉害,饭又吃不上,后面的敌人还乡团又是紧紧的跟着,情况非常的紧张,过河时差点被水冲掉。这时我想起入党时的几句话,思想情绪才转变过来。</b></h3> <h3><b>1947年12月,部队在鲁西南进行土改学习。过去对地主阶级认识是很模糊的,认为富人命好,穷人命苦,土改对我无关,我分了土地也没有人会劳动,经学习后才知道地主是剥削了穷人的血汗才富起来的。1948年1月,部队在濮阳地区展开了三整三查,进一步提高了张益仁的阶级觉悟。在接下来的豫东战役中,他积极作战,又立一次四等功;在淮海战役中,再立一次四等功。这时,他已经能用自己的经历,主动地做好解放战士的思想工作,在他带的排里,直到上海解放,无一逃亡,被团里评为“巩固模范”。</b></h3> <h3><b>在抗美援朝二次战役时,张益仁带一排配合四连占领土古水一线阵地。天明敌人坦克飞机大炮向我们那里进攻,到了中午,敌人已从三面占领我阵地,四连已无部队,我们在没有办法下利用敌人汽油桶的烟幕,雪地里身上盖着毯子欺骗敌人,到了下午,敌人进入到我们后面继续开火,剩我和二个战士,思想估计营长命令说坚守阵地,一定要冲锋拿回阵地的;在另一方面,在党时要做到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没有丝毫变化,相信一定会打过来的。夜上部队反击才与部队会合,并且还抓到个美国俘虏,后由师部批准评为三等功。</b></h3> <h3><b>关于江口洞打坦克,张益仁是这样描述的:1951年1月,二次战役结束后,团部命令我到东北去带新兵。1951年3月回朝以后,新兵补充了老部队,当时剩下了59个新兵与师直属部队里整编下的杂务人员,成立了178团火箭筒连,我在该连当连长。那时部队里反映,一百零八将,个个不能派用场。不久部队南下准备参加战斗,觉得这个部队要打仗,责任很重大。团直协理员也天天跑到我们连里来,要我解决近战思想。在十三天南下行军中,我编一段歌“英勇顽强,前赴后继,以我为主,大量歼敌”来教育和训练部队。五次战役发起,在金华南面江口洞战斗时,指挥潘泽民、杨义财打掉了五辆半坦克和装甲汽车一辆、汽车一辆,自己无一伤亡;又在后洞里阻击战中,指挥炊事员阎忠春在跟坦克二十公尺的地方,打掉坦克二辆,使全连在二次战斗和阻击战出现了一等功2人,二等功2人,三等功5人,四等功15人,并根据我平时遵守政策和纪律,一贯工作积极负责,被大家推选当了全军一级的工作模范。</b></h3> <h3><b>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红色歌曲正在唱响中国,其中主旋律是永远跟党走。为什么要跟党走呢?有人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论述,有人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述,有人从理想和信念的角度论述。其实有位同志说得好,你要与人民群众谈马列主义,谈共产主义,是太复杂了。许多人革命一辈子,还没搞清楚这些主义。你只要把人民群众当成人,给他饭吃,给他活路,给他平等,给他尊严,他就跟你走,谁要想夺去这些,他就会拼命,就会干出惊天动地的事来,就会出现很多很多英雄!张益仁的自传和故事实际上就六个字:跟党走,有饭吃!这是个土的掉渣的却又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在战争年代如此,在和平年代何尝不是如此?在改革开放中更是如此!</b></h3> <h3><b>这时,我们又想起毛主席的话:“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支队伍完全是为了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时,我们又唱起那永远的旋律:“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她为人民谋幸福,她是人民大救星”。</b></h3> <h3><b>抗美援朝回国后,张益仁继续在部队工作,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他担任60师独立战防炮营长。他们发明将战防炮用木架固定在渔船上,把渔船当军舰用,在战斗中发挥很大作用,得到张爱萍将军的称赞。55年被授于大尉军衔,57年转业。奇怪的是,这个英雄不自傲,他的要求竟是“不作领导工作,愿意作一些具体工作",以致于真正的黙黙无名了,难怪战友们都找不到他。</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