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你一支笔……

念想是颗糖

<h3>  这是我曾经关注过的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男孩患病,几乎每个月发作一次。父母在外务工,爷爷奶奶负责照顾他们兄妹仨。奶奶说,男孩去年只住院四次,比以前好。</h3> <h3>  因为去年工作太过繁忙,我几乎半年多没有去看望过他。起初他还隔三差五给我来电话,问我什么时候会去看他,来时能不能给他买两只气球。我总是跟他说有空便去。</h3><h3> 但是单位机构改革,新组建,实在太忙了!大概是对我失望了,或者家人让他不要老打电话给我,孩子后来没再联系我。</h3><h3>  岁末年初,忙碌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我突然想起这个孩子!于是,我带了些小零食,买了几只气球,来到了他家。</h3> <h3>  孩子们听说我来了,呼啦啦地从二楼冲下来。半年不见,兄妹仨都长高了。我把带来的气球、饼干、袜子一一分给他们,孩子们便围坐在我身旁,我们愉快地交谈,话题是孩子们的近况。</h3><h3> 男孩还是很健谈的,第一次见面时就不认生。在村里我一共关注了三名留儿童,只有这位主动联系过我。</h3><h3> 记得第一次家访,我留了电话给他。在一次出差途中接到他的电话,我误会骚扰电话,他竟锲而不舍地连打三次,直到我明白是他。他说:“你不是说我有事可以打电话吗?我想要两只气球”。这孩子对气球情有独钟。而且,不遮掩内心需求,很阳光!</h3><h3> 后来,男孩也常来电话,多半是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争吵,挨了老师批评,心里觉得委屈、愤恨。我无法分辨真伪对错,只觉得他哭诉时倒也可怜可爱,仿佛不像家人邻居口中的“调皮鬼”、“小魔头”。问及学习时,男孩便开始谎话连篇,不愿正视。直到相处久了,我才发现,男孩其实很努力维护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他可能认为,在老师、家人、邻居眼中他是个“坏孩子”,但在我面前,他是“乖孩子”,甚至是完美的:听话、懂事、学习成绩也不错。我当然不忍揭穿他,只能慢慢引导他学习辨别是非对错,诚实面对自己和他人。</h3> <h3>  随后,男孩让我带他们去村部的“童伴之家”,那是一个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在那里,我陪他打羽毛球、乒乓球,他几乎连发球都不会。回想自己小学三年级这些也是常玩的,不禁感慨这二三十年过去了,农村孩子的文化生活怎能还如此匮乏!</h3><h3> 最后,他邀请我一起搭积木,还给我搬来椅子,请我坐下。他说他要搭一个最强大的房子。当他看到我搭的房子,连连称赞我的房子好看,才是最好的。很开心,他慢慢地学会了体贴他人、欣赏他人!</h3> <h3>  分别是孩子们最不舍的。临走时,男孩送我到车旁,扯着我的衣服嗫嚅着说:“你上次说送我一只笔的,下次能给我吗?”我猛然想起,去年有一次陪他们做“抢凳子”游戏,因为突然来了一个邻居男孩,奖品准备少了,欠他一支笔。后来,我便忘了这事,没想到他却记到现在。奶奶忙来解围:“老师都送你这么多东西了,不能这样……”爷爷奶奶都喜欢称我老师,因为他们觉得,除了老师,还有谁会经常来“家访”。“那是我赢的奖品,她答应过的……”男孩懦懦而又固执地坚持。</h3> <h3>  我被他的执拗搞有点尴尬,随即便是惭愧。于是,我郑重保证:下次一定送你一支漂亮的笔!</h3><h3> 男孩满心欢喜:“还有,我把你电话弄丢了,我还可以打你电话吗?”“当然可以!”</h3><h3> 回的路上我在想,他想获得的或许不仅仅是那支笔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