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京都在历史上有一千多年一直是日本的国都,多的是寺院神社佛阁,经年累月,形成了具有大和民族特点的东方传统文化。要了解日本的昨天,就一定要去京都和奈良,多多品味世界级的文化遗存。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在京都一地就有17处,其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可见一斑,可谓遍地是瑰宝! </h3><h3> <br></h3> <h3> 今天早餐后离开箱根,换乘两列新干线于中午时到达京都。这是我们今后三天入住的美满如家酒店,位于京都市中心的新町三条。从京都车站坐地铁去酒店仅需二站,到乌丸御池站下车步行七八分钟就到。从乌丸御池站去二条城也是二站路。综合本次日本之行所住酒店,这是性价比最高我们最满意的酒店。</h3> <p> 由于对京都有所了解,入住手续一办完即赶往世界文化遗产的二条城参观。进入地铁车站时,见到一群中学生在几位老师的带领下和我们差不多同时下到地铁,可能有老师去买票了吧,为不妨碍来来往往的众多乘客,孩子们都很自觉地聚拢一起或蹲或坐地上等候。在东京在京都及以后几天在奈良和大阪,经常看到穿着整洁校服的中小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在各个历史文化遗产地参观,並有专人讲解。我注意到,和我国学生集体出游都乘坐包车不同,日本孩子集体出游多数是乘用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和巴士,並且非常注意不妨碍他人。</p> <h3> 二条城始建于德川家康幕府时代的1603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听着好像年份不长,但它作为日本从封建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转型的重要政治舞台,许多重要政治人物和事件在此上演。二条城的御殿和庭院,也将日本文化中精致、简约、典雅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一座见证了德川家族的荣辱兴衰及日本历史变迁的城池!</h3><h3> 二条城由城墙和外护城河环绕,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400米。正门是东大手门,游客由此出入。图为大门一侧,门柱上下包有金光闪闪的铜饰,前竖一金色小屏风,用繁体汉字竖写“庆祝天皇陛下衘即位”等等,落款“世界遗产二条城”。<br></h3> <h3> 东大手门的另一侧,门柱上下两端包裹的金色铜饰看得更加清楚,漆黑厚重的木质大门密密地钉着坚实的铁条和泡钉,尽显权倾天下的德川家族风范。</h3> <h3> 从东大手门进入后,在院子的东南角可见一哨楼,又称东南隅橹,从前是用于监控外护城河,拱卫二条城院内及唐门之安危的。</h3> <h3> 唐门,是二之丸御殿的正门,其形状属于最高级别,门屋顶的前后有唐破风,类似于唐代抱厦结构,屋顶采用了桧柏树皮。大门内外竖有四根柱子,雕刻着鹤松竹梅,另外还雕有狮子,据说是为了守护御殿。2013年经过修复后,重现了当年包金贴银的辉煌身姿。</h3> <h3> 进门后从院内逆光拍摄的唐门另一面,能够隐约看到它精美的纹饰和精湛的雕琢。</h3> <h3> 唐门打开的一侧大门。</h3> <h3> 二之丸御殿,是二条城最重要的国宝级建筑遗产,由东南向西北呈雁翅状修建了6栋建筑相连,内有33个房间,铺了800多张榻榻米,装饰着松鹰虎豹及四季花卉等象征德川家族威严的壁画。房间和走廊的建筑装饰简洁美观,结构连接处时有雕刻描金,或贴以金箔点缀,颇显高贵雅致。</h3><h3> </h3> <p> 为保护国宝,参观时必须脱鞋换穿专用拖鞋;同时还禁止摄影,不能将我之所见及时与各位读者分享。神奇还在于,在御殿走廊的地板上行走时会发出黄莺般轻微的鸣叫声。事后得知,这是当时一种刻意的设计,由嵌入地板的锔子(可理解为中空的管状弯钉)与打入支撑地板的横木上的钉子,在重力作用下呈雌雄状摩擦发出的声音。</p><p> (上图为俪莺走廊,取之网络)</p> <p> 作为德川家康幕府时代在京都的权力象征, 从历史的角度看,二之丸御殿的重要性远超二条城的其他建筑。正是在二之丸御殿的大广间,它见证了日本最重要的历史时刻之一。1867年10月,其家族第15代的德川庆喜将军,在西风东渐,内外压力日甚的关键时刻,顺应时代潮流与民众呼声,决定将祖辈打下的“江山”,即军政大权和平奉还明治天皇。由此开启了明治天皇的维新时代,实现了当时日本在亚洲的快速崛起,促成了日本从封建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的转型,但其真正的转型成功,还在二战结束以后。</p><p> 在二之丸御殿的走廊,又遇到了刚才在地铁站见过的那些中学生,他们到此参观,听着专人讲解,就像在实地上历史课。但以他们的年纪未必能够理解,德川庆喜将军和平交出军政大权的艰难和伟大。作为一个中国游客,既痛恨因德川将军还政于天皇而强盛起来的日本对我国的侵略,又痛惜于中华鲜有真正洞察世亊又深明大义的时代伟人!</p><p> (上图为二之丸御殿的大广间,取自网络)</p> <h3> 出二之丸御殿,迈过这道大门,就进入了二之丸庭院。</h3> <h3> 从庭院看二之丸御殿,白色的窗帘后便是连接各御殿的俪莺走廊。</h3> <h3> 精致玲珑、典雅怡目的书院式庭院,经过精心设计和养护,池水、奇石和劲松,组合成了一幅立体的浮士绘。</h3> <h3> 出二之丸庭院,穿过内护城河上的东桥,来到本丸橹门。橹门的门楣、门柱和大门,都包以青铜,並镶嵌着密密的青铜泡钉,凸现出本丸御殿的沧桑感。</h3> <h3> 时令已是初冬,本丸庭院内的红枫,依然密集似火。</h3> <h3> 庭院内的古银杏长势仍旺,树上黄叶姿意潇洒,一夜风过,地上铺满伞形黄叶,不禁想起宋人诗句:等闲日日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h3> <h3> 本丸庭院内疑似天守阁遗址。</h3> <h3> 内护城河边的老枫树,枝干遒劲,满树红叶,只可惜了一地落红。</h3> <h3> 本丸御殿及庭院由内城墙和内护城河环绕,方方正正。前有二之丸御殿和庭院,外筑城墙和护城河,整体呈长方形城池,虽较东京皇居略小,但更为规整。</h3> <h3> 从二条城宫门出来,余兴未尽,又兴致勃勃地赶到八坂神社。日本到处是神社,在一定意义上,它是最能体现日本人精神文化的地方,至今在他们的生活中仍然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h3><h3> 气势非凡的八阪神社是关西地区最知名且历史最悠久的神社之一。整年香火鼎盛,尤受商人和年轻人喜爱。在那里,神社套着神社,鸟居连着鸟居,每一个神社和鸟居都有着不同的造型与色彩,演绎着不同的故事。</h3> <h3> 神社南门的大石灯笼。</h3> <h3> 橙红色的门楼,高大威武。</h3> <h3> 神社内还有各种不同大小和类别的神社,分别针对不同的需求。上图是恶王子神社,问了当地日本朋友才知道,日语中的恶王子是指年轻力壮的男青年,看来这座神社是专司身体强壮,祛病消灾的。</h3> <h3> 疫神社,是专司祛病强身的神社。</h3> <h3> 美御前社,是专司赌博赢钱的神社。</h3> <h3>北向蛭子神社,也是专司赌博赢钱的神社。</h3> <h3> 进神社祈愿,拜殿前挂有很粗的麻绳,麻绳顶部绑着铃铛,祈愿前通常先摇响铃铛,向钱箱里投进一个50或100元的钢币,日本人称“叫醒”神灵,然后鞠躬二次,拍二下手,双手合十,低头祈祷或默念心中的愿望,结束后再摇晃一下铃铛,再一次鞠躬后转身离开,这才算完成一次参拜仪式。</h3> <h3> 穿过各种鸟居,眼前是高悬多排灯笼的神乐殿。</h3> <h3> 换个角度上看神乐殿。</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侧看神乐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字骑屋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灯笼排排挂,</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祈祷当心虔。</p><p><br></p> <h3> 日本多神社,而且特别亲民,八阪神社对于美好姻缘的祈愿尤其灵验,深受青年男女的喜爱。</h3> <h3> 时至傍晚,神社两侧的灯笼亮起,树影下的神道变得幽静肃穆,带着些许神秘。</h3> <h3> 上灯时分的本殿一侧。</h3> <h3> 天色已晚,我们沿着神社小道,打算从側门出去,最后在一个神马舍中看到有对大型的彩陶骏马,不明白是干什么的,神社之吸引人,就在于它对游客来说还有诸多未知可以探讨。</h3> <h3> 今天继续京都的旅程,上午搭乘嵯峨野号游览小火车,在岚山观光区穿行了约25分钟。</h3> <h3> 小火车在枫林中穿行,翻山越岭过隧道,沿途的山清水秀红叶绿苔和保津川大桥,在摇晃中看了个眼饱。</h3> <h3> 嵯峨野号速度不快,透明的玻璃车顶和宽大的窗户,正适合慢慢品味沿途的风景。车到终点,周围一片农田,回程车需等一个小时。我们在农田边上一片显然是农民的住宅区转了半个多小时,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农民住的。住宅设计精巧,幢幢玲珑别致,宅院大都很小,有些小至一二公尺宽,但一定会有劲松、红豆、垂柳或盆景等等植物花草探出低矮的围墙。</h3><h3> 回到月台等回程小火车,看到有小贩在卖烤红薯和烤玉米,一块纸板上写有600元和一些日文字,也没细看,就买了两个一手握的烤红薯和两穗烤玉米充饥,付款时摊主说优惠我们200元,收费2200日元。合着每个紅薯或玉米,都比日本的麦当劳两份汉堡包加两杯咖啡还贵。这就是为什么日本的农民那么富有,在餐馆吃饭时蔬菜量总是很少的原因——因为日本的农民及农业产业,数十年来一直得到政府的特别照顾和保护,从税收(含进口关税)、金融、农技,具体到化肥、种子等等,都有政府政策的强力支持,农民也因此成为自民党政府稳定的铁杆支持者。</h3> <h3> 小火车回程时我们提前一站下车,来到了岚山的天然氧吧大竹海,漫步其间,满目青翠,清新养眼。</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过竹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姿百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般柔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尽情扫拍。</p><p><br></p> <h3> 穿过大竹海,便来到了世界文化遗产地天龙寺。天龙寺历史悠久,始建于1339年,其间历经战火变迁和多次祝融光顾,现存之殿堂,多为明治时代重建。故此我们进庭院而未入庙堂,在庭院内流连而未久留。</h3> <h3> 天龙寺庭院由日本国师,享有盛名的巨匠梦窗疏石设计,尤其是庭院以岚山等为借景的“曹源池”,被日本政府第一个指定为国家特别名胜。图为“曹源池”一角。</h3> <h3> 庭院内的红枫,美得让人不忍离去。</h3> <h3> 据说明治年间重建法堂,铃木松年绘画守护佛法的巨龙时,动用了60多名僧人为他磨墨。图中高高耸立的石砚,就是为了纪念铃木松年而立,传说参拜此碑可以帮助学好书法。石砚之下有名为“洗心”的洗手池,为参拜禅寺者洗手洗心去除心中杂念而设。</h3><h3><br></h3> <h3> 庭院一角的金蟾池。据说金蟾是招财之物,不仅能够旺财,还能辟邪,护佑家园。</h3> <h3> 从天龙寺出来不远,就是因源氏物语而声名大噪的野宫神社。这里有个梗,因为源氏物语里具有皇室血脉的光源氏的第二任正妻,紫式部曾在此住过。野宫神社前方的黑木鸟居与众不同,是用带有树皮的木材制成,每隔几年换一次。</h3> <h3> 神社不大,却是日本祈求良缘最有名的神社之一,引来许多恋人和夫妇参拜。</h3> <h3> 据说野宫神社有三大祈愿特灵,一是求良缘,二是求子孙,三是求学业。图为祈求安胎保母子平安的绘马。</h3> <h3> 神社里的石灯笼和青苔,让人想到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悬车之年,忽焉已至。</h3> <h3> 结束在岚山的游览,准备去看另一世界文化遗产金阁寺。登上轨道交通车,乘客不是太多,我恰巧就在第一节车廂驾驶员的右后侧,透过驾驶室右侧空档,能清楚看到前方来车,特别是能看到那位女驾驶员的辛苦。见她驾驶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每到一站都要下车,与站台后边的员工挥手示意,观察上下乘客,关门后还要打开驾驶室窗户探身出去察看,确认安全並见到信号后,再缓缓启动车辆逐渐加速。</h3> <h3> 金阁寺全称为金阁鹿苑寺,以供奉釋迦牟尼佛骨舍利的金阁而闻名于世。寺院始建于镰仓时期的公元1224年,距今近800年,却是禍乱不断,几近变迁。现寺是1952年根据旧时的图纸、照片、古文资料等重新建造,又于1980年进行了大规模重修。</h3> <h3> 这是寺院的右侧大门,原木素色,颇显雅致。</h3> <h3> 金阁寺不大,游人却很多。图中的金阁是寺院之宝,按照日本人的说法,一层采用寝殿形式建造,二层采用武家形式建造,三层则采用具有中国风格的禅宗佛殿建造,是室町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建筑的二三层内外均贴有金箔,舍利则被供奉在三层。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在池水的倒映下,金光灿灿,晃得人难以睁眼。</h3> <h3> 金阁的顶端,还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金凤凰,象征着吉祥喜庆。</h3><h3> (上图金凤凰取之网络)</h3> <h3> 在世界文化遗产地,总能遇到身穿整洁校服,在老师带领下的中学生参观游览,听取专人讲评。毫无疑问,这是最好的历史文化教育,也是最生动的爱国爱乡土的教育!</h3> <h3> 绕到金阁的背后逆着阳光看金阁:苍松虬枝在上,水中金色荡漾,金阁居中耀眼,别有一番风光。</h3> <h3> 金阁寺本殿一角。</h3> <h3> 每到一个寺庙或神社,总有虔诚的信徒在大神或佛祖前许愿祈福,看到那种沉浸在无我状态中的信徒,自己内心也会生出感动。</h3> <h3> 傍晚时分来到京都有名的锦市场,各种海鲜小吃、酒肆饭馆、日用杂货,应有尽有,引得人潮川流不息,热闹非凡。</h3> <h3></h3><h3> 我说今晚的最佳小吃是瑶柱。</h3> <h3> 太太说今晚最佳小吃是蟹棒。</h3> <h3> 人说秀色可餐,此话还真能借用;有时还未动箸,美景看着就已饱了!</h3> <h3> 京都第三日,按照预定行程,我们早早赶到又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清水寺。清水寺始建于公元798年,内有一瀑布,流水清洌,终年不绝,为日本十大名泉之首,清水寺也因此得名。</h3> <h3> 进门不远处,就是清水寺的一张名片三重塔,色泽橙红艳丽,造型秀气俊美,由于塔身较高,在清水寺周边都能看到它俊俏的身影。</h3> <h3> 清水寺主要供奉千手观音,主殿外据说用139根立柱支撑,硬是搭出个硕大的舞台,又称“清水舞台”,我们到时正逢主殿大修,未能得见全貌,但还是被其气势所震撼。</h3> <h3> 清水寺一侧紧闭的寺院大门,原木素色,连接处用醒目的黑色金属件加固,高高的原木门槛,橘红色的门楣,精致而又坚固。</h3> <h3> 绕清水寺主殿而下,由山墙处眺望主殿。</h3> <h3> 这就是寺院终年不绝的音羽瀑布,实际为三股绵延不断的泉流,据说分别代表长寿、智慧和健康。指南上说游客如果经过,一定要用竹勺喝上一口,可惜游客过多,我们扫拍一圈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此地。</h3> <h3> 红枫掩映下的三重塔。</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处不在三重塔,</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心有戚戚常牵挂。</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蓝天白云作画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枫折腰亦护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叶满画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青青,</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云轻轻,</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绿黄相间似云锦。</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知名的石塔,</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矗立在乏人问津的山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百年的等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只为了知音探访的刹那!</p> <h3> 子安塔,以祈求顺产保佑母子平安之塔,在没有现代医疗条件的的年代里,它是孕妇和家人的重要精神寄托。</h3> <h3> 隔着沟壑看对面山坡,青松苍劲,红枫仍火,初冬时节的子安塔,隐隐约约,掩映在红绿之间。</h3> <h3> 从清水寺出来,大门前有块叫门前町的商业区,连着一条上百年的下坡老街,我们沿着其中最热闹的二年阪三年阪往外走,两旁是鳞次节比的和式小店,出售各种具有大和风情的小商品小物件。我给自己选了一套黑金色的日式陶瓷酒壶和酒杯,刚好和家中一套素色的日式瓷器酒壶酒杯相配。</h3> <h3> 阳光下的二年阪,青石板路两旁,都是格子木门小店,前方是法观寺的四重塔,清秀俊美,和式风情十足。</h3> <p> 清水寺出来,坐上了前往伏见稻荷大社的巴士。车到半途一个不知名的站点时,忽见驾驶员起身向全体乘客鞠了一躬,用日语说了两句什么,然后快速走到车厢中部将面对中门的两把活动椅子翻了起来,接着从中门边的小立柜下方,抽出一叠折成三块的板子,展开后架在人行道和巴士中门处形成一个斜坡,随后一位坐着轮椅车的老太太被人快速推上车来,驾驶员随即收起折叠板放入原处,然后帮着将轮椅车固定在翻起的活动椅子区域。</p><p> 这一切就在我眼前发生,发生的那么突然和快速,以至于我来不及作出反应巴士又启动了。类似的画面我在网上也曾见过,那是有人在车下拍了视频上传网络的。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日本每天都在自然发生,日本是全世界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没有之一,照顾好老人和残障人士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日本政府竟然能将此共识落实的这么扎实细致,将国民照顾的这么好这么贴心,却让我内心生出感动。等到这位坐轮椅的乘客到站时,我悄悄掏出手机,让阻挡我镜头的乘客稍微偏让一下,于是就有了这后半段下车时的视频。</p> <h3> 伏见稻荷大社,工整浑厚遒劲的阴刻石碑,看着亲切可人。入口处的大鸟居,据说是丰臣秀吉于1589年捐赠。创建于公元8世纪的伏见稻荷大社,是遍布日本3万余座稻荷神社的总社本宫,供奉的是掌管农商,保佑生意兴隆、五谷丰登的神明。</h3> <h3> 在神社侧面及鸟居旁边,都立有各式狐狸石像,这是因为狐狸被视为稻荷神明的使者,能给人带来好运。狐狸脸形的绘马,因此也成为了神社的一大特色。</h3> <h3> 鸟居是日本神社的一种标志性建筑,类似中国的牌坊,但要简单许多,寓意也不相同,它由两根支柱,上架两根横梁组成。鸟居代表着神域的入口,走过了它,就相当于你从凡间进入了神域。在稻荷神社,穿过隧道一样橙红色的千本鸟居,就是稻荷神山的入口,从这里可登上稻荷神山。</h3> <h3> 伏见稻荷大社特别受到商人的青睐,密集的鸟居隧道,实际是商人们在稻荷神社祈愿,在神明的帮助下实现后在此还愿而成的。每次遂愿后捐建一个鸟居,大小根据各人或各商号的实力和心愿而定。由于遂愿者越益增多,稻荷神山的鸟居隧道也越来越多而密集,由此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千本鸟居及现象。</h3> <h3> 游客众多,千本鸟居难得有曲径通幽之时。走完千本鸟居原以为能够就此登顶,其实还早着呢,走到山顶还有4公里,约需2小时左右。我们应该属于这个年龄组最坚强的一类,差不多已经登顶,差多少?差了二三百米,因脚踝伤而被迫返回。</h3> <h3> 鸟居尽头是家族的小神社。日本到处是神社,神社已是一种深入日本人骨子里的文化。出生、上学、工作、姻缘、开业、生意……处处离不开神社,在稻荷大社,尤其是祈求生意兴隆,保佑家人平安最为灵验。</h3> <h3> 侧看鸟居的密集程度,每有一个鸟居,就代表着一个商人或商号的成功。</h3> <h3> 从鸟居之外望前看,因游客太多,形成了一道鸟居外的小道。由于千本鸟居闻名遐迩,名气实在太大,以至于我们光顾着在鸟居附近打转,都没有进入神社本堂。</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总有一种力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愿望在稻荷山翱翔。</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造天设的美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是遂愿鸟居的翅膀!</p> <h3> 这应该是个大阪商人家族的神社,因祈求神明赐子,如愿后在神社纳奉。</h3> <h3> 密密麻麻的微型家族神社,石造的鸟居和神社,反映了建造人家的虔诚和心愿!</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家族神社虽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却能在此打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谁使神明显灵,</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且看狐仙媚笑。</p> <h3> 在伏见稻荷大社游览了2个多小时,我们一路还在讨论稻荷神社在日本人生活中的现实意义,转眼便到了日本国宝“三十三间堂”。</h3> <h3> 三十三间堂的正式名称为莲花王院,始建于公元1164年,后遇祝融光顾,又经4次大规模整修,至今已保存了700多年。三十三间佛堂全长约120米,宽约22米,整体建筑高约16米,为正规铺瓦屋面的“全丝柏建造”形式,是世界最长的木制建筑,没有之一。长120米的佛堂正面因被柱子分割成33间,每间约1.8米左右,故称“三十三间堂”。</h3><h3><br></h3> <h3> 由于木雕的保存要求很高,佛堂内禁止摄影,参观时必须脱鞋换穿专用拖鞋,照明灯光又不能过亮,这对参观者的耐心和欲求是一种考验。好在我们对如此生动的艺术品本就有着十分的兴趣,在优雅的熏香中,我们就像在罗孚宫,又像在圣彼得大教堂一样舍不得挪步,120米的距离,我们整整走了1个多小时。最最可惜的是禁止摄影,不能与读者朋友们即时分享。</h3> <h3> 佛堂以中央的巨大佛像本尊为中心,左右各供奉500座一人身高的佛像,共计1001座主佛,又称“十一面千手千眼观世音”佛像。这些佛像都是以丝柏为材料,采用“木块镶嵌工艺”制成。制作难度极高,保存难度也不小。</h3><h3> (上图为本尊观世音坐像,取自网络)</h3> <p> 1000尊一人身高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观世音”立像,就像一个庞大的战斗序列队阵,即便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也让俗人的我连想到西安出土的兵马俑战阵。站在庞大的观世音群像前,用栩栩如生已不足以形容这些木制艺术品的珍贵和成就,感觉自己渺小得就像佛堂周边的细小沙粒。</p><p> (上图为观世音群像图,取自网络)</p> <h3> 佛堂两端更高一层的云座上站着的是风神和雷神,那是古人对自然及气候所怀有的那种敬畏和感激之情创造出的假想之神。一座是击鼓雷神,另一座是肩扛风袋的风神,都是镰仓时代的名雕,也是日本的国宝。</h3><h3> (上图中的风神和雷神,取自网络)</h3> <h3> 位于观音像前排和中尊观世音坐像四周富有变化的28尊佛像,是保护千手观音及其信徒的神,其姿态得到了逼真的表现。为使眼睛显得更加逼真,采用了镶嵌水晶这一称为“玉眼”的制作工艺。</h3><h3> (上图两尊力士佛像,取自网络)</h3> <h3> 参观结束,我们围着佛堂转了一圈,在佛堂山墙银杏树前站住了脚步,我和太太的讨论仍然停留在佛像身上。常识告诉我们,木制品不是玉石制品,它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苛刻的多,能保持700年而不朽不烂不开裂不脱落,我对日本人为保护历史文物而不遗余力的精神而钦佩!</h3> <h3> 从院子的东南角望去,高挑的佛堂檐角,简约而又美观。</h3> <h3> 三十三间堂不大,庭院同样不大,但设计却很精巧,有一对小池塘,塘边栽种的花草绿植都非常养眼。</h3> <h3> 两棵高大的银杏老树间,窜出一抹火红,与满地的落叶,相对亦相谐。</h3> <h3> 庭院东大门和迴廊一角。</h3> <h3> 从三十三间堂出来原本想去京都御所,下到就近的地铁站却发现有些异常,电子屏幕不断有红色的日文逐字扫过,人们看到后多数转身就走,但也有人在原地等候。我们不知原委,仍然持票想通过闸口,却发现几台闸机都有红色的大Ⅹ显示,並有制服工作人员向我们摇手,示意不能进去。问制服人员出什么事了?他边摇手边说日语,搞得我们进退两难一头雾水。</h3><h3> 这时身边一位戴着大口罩扎着大围脖身穿深蓝色校服的女孩掏出手机,两手飞快地按键后给我看,竟然是中文唉!中文说这段地铁系统出故障了,你们要去哪里?我赶快用手机翻译回复去京都车站。女孩看后跟制服人员说了几句什么,然后从闸机边门进入大厅,在一个竖立着的小盒子上按了两下,吐出二张图片中的小票,她拿起小票从原路返回,边将小票递给我边示意我们跟她走。</h3> <h3> 女孩在前引路,我们跟着她出站左拐,过马路再左拐,来到了一个有多条线路巴士停靠的站点,刚好有辆巴士驶出站台,女孩指着车辆“啊”了一声。又领着我们转到站台牌子后面,手点其中一条线路及到站时间,指指刚刚远去的巴士,又指指我手中的小票,用手机打了“补偿”二字。我们一看小票印着100元,她又打了补偿二字,赶紧掏出两个100元的钢币,女孩见状连连后退,在手机上又打了“补偿”二字。这时看到其他侯车者中也有拿着小票的,一下明白了整件事的大概——日本的地铁当局可能有此规定,由于地铁方面的原因而造成乘客损失或耽误时间的,地铁方会作出一定补偿,比如每人100元小票在乘巴士时作为现金扺扣。再看站台车牌的日文字,我们也能猜个大概,我们要乘坐的就是刚刚开走的那趟直达京都车站的摆渡车,间隔时间较长,下一班车要20分钟以后。</h3><h3> 当天风大,见此情景,我们真情实意地谢过女孩,让她赶紧回家。谁知她打了一串字符说,她原本就要在这里等妈妈。我回复“一个善意的谎言”,她看后竟然笑出了声。然后又按键说这儿线路多怕我们上错车。她的善良和可爱,一下竟让我们也舍不得她走了。我提出要给她照相留作纪念,她大大方方地将口罩拉下,一笑两酒窝地让我照相,还搂着太太一起照。太太说你多大啦?姑娘回复17岁,中学生。交谈中我们得知,姑娘名叫“真由”。太太说日本女孩如果可爱,称呼时可以加个“子”字,我们叫你真由子好吗?“真由子、真由子”,她一边学着我们的中文发音,一边点头用手捂嘴咯咯咯地笑出了一串银铃声……。</h3><h3> 在来来回回的手机和简单的英语聊天中,我们乘坐的巴士终于进站,我和姑娘握手,太太和她紧紧拥抱:谢谢你,真由子!祝福你,真由子!!再见啦,真由子!!!</h3> <h3> 图文原创,谢谢观赏!</h3>